第七章 慶成鎮
「慶成鎮不小,山湖纏繞,木林不盡,稻蔬成片,鳥獸成群。牛角山和蛇池是這片物產豐饒之地的標誌。牛角山名氣之大,以至於有外地人,用牛角山下這個稱呼來代替了慶成鎮的叫法。而每一個來此的外鄉人,都會覺得此處山水好於故鄉,因為此地物產之豐饒,人口眾多,農商發達。這一片欣欣向榮之地足夠羨煞這些因為故鄉貧瘠而不得不出來的外鄉人。但山川自有其道理,不借人力,也不靠人心。人恨山不走,人喜山不來。山川分布之理蘊含天道。而這天道就是無情無義,自生自滅。多少英雄好漢踩著土地公罵著賊老天。但是山川依舊,物是人非。到頭來,人的意志倒是成了水中花,鏡中月,只能顧影自憐,而不能假於天地之間,暢遊三千世界。這種被現實所束縛的困頓感,是這牛角山外的貧苦人日常狀態。有人在逆境中苦苦掙扎,也有人在順境中自毀前程。有的地方幾年下不了一次雨,有的地方卻是風調雨順。去他的天道,人要做的就是哪裡有口飯吃,就要往哪裡鑽。」姜上白講到此,自我欣賞,並感到興奮,滿面紅光的拿起水煙猛吸一口,吞雲吐霧間,又突然感覺疲乏,扒拉放在一旁竹藤編成的靠椅坐下,翹起二郎腿接著講。
「這牛角山的名字說來也奇怪,我曾在正面側面觀看這座山,怎麼看都找不到所謂的牛面在何處,但是兩條牛角非常好找,我們站在清河邊往上遊走,一直走到刃崖,站在刃崖邊上,向左右延伸不斷升高的山脊便是此山的牛角。站在這如刀鋒般的崖上,水從蛇池中傾瀉而出,崖邊緣整齊,池水面平靜,此處的瀑布呈現出絲綢般的質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水流穿過斜月潭三個字,重重的拍擊,輕輕的匯入,上一段如冬日的大雪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下一段便是初春的雨水,片刻與周圍融為一體。面前被兩條牛角托住的的蛇池,與遠處的主山,一個匍匐,一個高聳。每當清晨傍晚,陽光繞過山的背面,山的背影,水的光影,只道是,金波千里伏山巒,鶯鶯燕燕不知歸。此山怪就怪在你從表面上看,你是看不到任何的河流。但是那些經常上山的老人回來跟我們說,山上處處都是小山泉,那水從岩石裂縫中滲出,水流被樹枝枯葉掩蓋住了,水幾乎是一種默不作聲的速度,用力的遲緩的流進蛇池。還有一些經常在蛇池撒網捕魚的漁民,因為經常潛進湖裡,她們發現蛇池底下有很多泉眼不斷向外湧水。這樣才使得蛇池終年水位穩定。慶河,是一條從斜月潭流出的河流。沒有人知道這條河要朝著哪個方向前進,但它總是向前,河流改道數次。聽家裡的老人說,有一年,下大雨,河流在一年之內改道數十次。再後來,我與山上的道士聊天,這才發現原來此慶河每隔五百年就會有三十年劇烈的改道期。此事被記在一張甲魚殼上,不知真假。那道士又說,此事仙人都知道,但是不會跟凡人講。此平河便是慶城鎮的根。沿著平河是平街,房屋密集,學堂數個,集市成型,各類店鋪一應俱全,這是慶成鎮的興盛呢之地,但並不是慶成鎮的精華所在。」
「講偏了,我們接著講文己城。文己城自成一派,獨立自治。在文己城之上的就是通天門。通天門治下有三城,分別是文己城,霧月城和歸元城。但是仙凡有別,城有聯席會,鎮有圓桌會,各界都會有他們的話事人隨時談判或者戰爭。通天門不管章程,不管結果,只管民意。每當這個世界脫軌,民意動天。通天門便會出山,他們會打破界壁,接管人間。通天河重出於世,以雲霧當海,雲霧翻滾收縮凝聚成通天河,逆流而上,繞過北斗七星,斜插紫薇星,直達黑白二天的交界——仙門。此河顛倒人間,此門亦正亦反」
「又講偏了,今天就到這吧。下課!」說著姜上白講師就拿起茶杯撅著碎葉啜飲起來。
喝得心滿意足,就提著著帶靠背的竹椅,另一隻手拿水煙,準備去院子中間的躺椅上休息一會。意猶未盡的王正,跟在姜上白身後小心地問道
「老師,平河的盡頭還有什麼」
「去我桌上把我裝菸葉的袋子拿過來」
王正小跑進入學堂的屋子,從桌上抄起一個小麻布袋,摸著的感覺沙沙綿綿,轉身低頭跑過去遞給姜上白。姜上白接過菸袋,放在一邊,用拇指和食指擠出空隙,伸進去捻了團如墨思茶的菸葉,不急不緩地倒入煙杆末端的小口。
「拿著」
王正聽命拿著煙杆,這時他又從荷包里掏出兩塊灰白的小石頭,粗糙且有磨砂質感。
「拿正了,別把菸葉給我弄撒了」說著便開始摩擦兩塊小石頭,讓人聽了呲牙咧嘴的響聲,開始一陣一陣的。
終於連續的火星同時摔進菸葉堆里,煙杆末端開始冒出白煙。姜上白趕緊拿過杆,深吸了一口,邊吸邊瞅著煙杆口的火星,觀察到一時半會熄不了,這才緩緩坐穩,用鼻子朝上,噴出兩條又直又長的煙龍。姜上白一邊把煙杆垂在手心,一邊微笑著看王正。王正感到十分受用,站得又直,又微微收著下巴,低頭看煙杆上的煙霧,不敢直接和老師對視。
「平河不過是東長河的支流,順著東長河繼續往東,再下千里,是文己城的主城。」
「噢,原來是這樣」
「東長河有一大伴生湖稱之為霧湖,整個文己城都建立在霧湖中央的湖心島上,城牆高百米,進深數十米,取湖底無垢土燒成青磚,再取湖對岸白龍山的岩漿,澆灌進磚與磚的縫隙,使得外牆呈現出非黑似灰的顏色。此城渾然一體,氣勢滔天,近看如同遠古玄武再世,令人心生敬畏,鳥獸噤聲。」
「等大一點去主城看看,年輕人嘛,多闖闖總是沒錯的」
王正點著頭,表示正是如此。心裡卻是想著朱詩玲,不想離開這山腳學堂。朱詩玲啊朱詩玲,王正跟她的接觸如此之少,只是遠遠地望著,心裡盤算著什麼時候能遇見。看著她走路,那雙腿修長而有彈性,小腿和大腿銜接完美腳掌和臀部,走起路來的姿態永遠都像是徐徐清風中搖曳的天鵝。很多年後回憶起在慶成鎮的一切,王正腦海里總有一幅這樣的畫面,這樣的一個女孩,在風中舒展著她的一切,他的目光圍繞著她而轉,她的目光卻只望向前方。
「這牛角山的名字說來也奇怪,我曾在正面側面觀看這座山,怎麼看都找不到所謂的牛面在何處,但是兩條牛角非常好找,我們站在清河邊往上遊走,一直走到刃崖,站在刃崖邊上,向左右延伸不斷升高的山脊便是此山的牛角。站在這如刀鋒般的崖上,水從蛇池中傾瀉而出,崖邊緣整齊,池水面平靜,此處的瀑布呈現出絲綢般的質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水流穿過斜月潭三個字,重重的拍擊,輕輕的匯入,上一段如冬日的大雪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下一段便是初春的雨水,片刻與周圍融為一體。面前被兩條牛角托住的的蛇池,與遠處的主山,一個匍匐,一個高聳。每當清晨傍晚,陽光繞過山的背面,山的背影,水的光影,只道是,金波千里伏山巒,鶯鶯燕燕不知歸。此山怪就怪在你從表面上看,你是看不到任何的河流。但是那些經常上山的老人回來跟我們說,山上處處都是小山泉,那水從岩石裂縫中滲出,水流被樹枝枯葉掩蓋住了,水幾乎是一種默不作聲的速度,用力的遲緩的流進蛇池。還有一些經常在蛇池撒網捕魚的漁民,因為經常潛進湖裡,她們發現蛇池底下有很多泉眼不斷向外湧水。這樣才使得蛇池終年水位穩定。慶河,是一條從斜月潭流出的河流。沒有人知道這條河要朝著哪個方向前進,但它總是向前,河流改道數次。聽家裡的老人說,有一年,下大雨,河流在一年之內改道數十次。再後來,我與山上的道士聊天,這才發現原來此慶河每隔五百年就會有三十年劇烈的改道期。此事被記在一張甲魚殼上,不知真假。那道士又說,此事仙人都知道,但是不會跟凡人講。此平河便是慶城鎮的根。沿著平河是平街,房屋密集,學堂數個,集市成型,各類店鋪一應俱全,這是慶成鎮的興盛呢之地,但並不是慶成鎮的精華所在。」
「講偏了,我們接著講文己城。文己城自成一派,獨立自治。在文己城之上的就是通天門。通天門治下有三城,分別是文己城,霧月城和歸元城。但是仙凡有別,城有聯席會,鎮有圓桌會,各界都會有他們的話事人隨時談判或者戰爭。通天門不管章程,不管結果,只管民意。每當這個世界脫軌,民意動天。通天門便會出山,他們會打破界壁,接管人間。通天河重出於世,以雲霧當海,雲霧翻滾收縮凝聚成通天河,逆流而上,繞過北斗七星,斜插紫薇星,直達黑白二天的交界——仙門。此河顛倒人間,此門亦正亦反」
「又講偏了,今天就到這吧。下課!」說著姜上白講師就拿起茶杯撅著碎葉啜飲起來。
喝得心滿意足,就提著著帶靠背的竹椅,另一隻手拿水煙,準備去院子中間的躺椅上休息一會。意猶未盡的王正,跟在姜上白身後小心地問道
「老師,平河的盡頭還有什麼」
「去我桌上把我裝菸葉的袋子拿過來」
王正小跑進入學堂的屋子,從桌上抄起一個小麻布袋,摸著的感覺沙沙綿綿,轉身低頭跑過去遞給姜上白。姜上白接過菸袋,放在一邊,用拇指和食指擠出空隙,伸進去捻了團如墨思茶的菸葉,不急不緩地倒入煙杆末端的小口。
「拿著」
王正聽命拿著煙杆,這時他又從荷包里掏出兩塊灰白的小石頭,粗糙且有磨砂質感。
「拿正了,別把菸葉給我弄撒了」說著便開始摩擦兩塊小石頭,讓人聽了呲牙咧嘴的響聲,開始一陣一陣的。
終於連續的火星同時摔進菸葉堆里,煙杆末端開始冒出白煙。姜上白趕緊拿過杆,深吸了一口,邊吸邊瞅著煙杆口的火星,觀察到一時半會熄不了,這才緩緩坐穩,用鼻子朝上,噴出兩條又直又長的煙龍。姜上白一邊把煙杆垂在手心,一邊微笑著看王正。王正感到十分受用,站得又直,又微微收著下巴,低頭看煙杆上的煙霧,不敢直接和老師對視。
「平河不過是東長河的支流,順著東長河繼續往東,再下千里,是文己城的主城。」
「噢,原來是這樣」
「東長河有一大伴生湖稱之為霧湖,整個文己城都建立在霧湖中央的湖心島上,城牆高百米,進深數十米,取湖底無垢土燒成青磚,再取湖對岸白龍山的岩漿,澆灌進磚與磚的縫隙,使得外牆呈現出非黑似灰的顏色。此城渾然一體,氣勢滔天,近看如同遠古玄武再世,令人心生敬畏,鳥獸噤聲。」
「等大一點去主城看看,年輕人嘛,多闖闖總是沒錯的」
王正點著頭,表示正是如此。心裡卻是想著朱詩玲,不想離開這山腳學堂。朱詩玲啊朱詩玲,王正跟她的接觸如此之少,只是遠遠地望著,心裡盤算著什麼時候能遇見。看著她走路,那雙腿修長而有彈性,小腿和大腿銜接完美腳掌和臀部,走起路來的姿態永遠都像是徐徐清風中搖曳的天鵝。很多年後回憶起在慶成鎮的一切,王正腦海里總有一幅這樣的畫面,這樣的一個女孩,在風中舒展著她的一切,他的目光圍繞著她而轉,她的目光卻只望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