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一頓組合拳下來,誰頂得住?
不管是哪一個年代,首都地區對華夏人的吸引力都是非常特別的。
不少人高考填志願,寧願選擇分數比同類學校更高的首都高校,也不願意去其他地區。
在1982年的時候,這種情節自然也是在的。
京西機械廠要從其他工廠挖人,單單是在首都工作,對於許多人來說,就很有殺傷力。
不管是蘇國富還是孫樂生,都很清楚這一點。
所以他們第一批出手挖的都是外地工廠的工程師和技術員。
「廠長,最近一周我們有一名工程師,四名技術員和九名四級以上的工人申請工作調動。」
「這幫人的態度非常的堅定,我要是不同意審批,他們就去我家鬧事。」
作為122廠人事部部長,劉永哲這段時間要煩死了。
他們廠在哈城雖然不算是待遇最好的一批工廠,但是作為給航空發動機供應零件的配套廠,每年的經費還是有保障的。
當然,由於這幾年整體的軍費下降,122廠也就只能確保基本工資的發放,福利已經步入七十年代。
「他們想要去哪裡?廠裡面不批准,他們還能上天?」
董春很是不爽的問道。
這個年代的工作調動,正常來說工既要現單位同意放人也要有單位願意接受。
雙向都搞定可不是件容易事情。
許多夫妻就搞不定這種事情,只能靠一年一次的探親假聚在一起,平常只要靠書信往來維繫感情。
這種事情放在後世是很難想像的。
「都是去京西機械製造廠。」
「聽說對方承諾去到首都之後,可以在一年之內給他們分配住房,並且工資全部提升一級的情況下,每年的獎金和福利費用不會比工資少。」
「這就相當於從哈城去到首都之後,收入直接翻了一倍,家屬跟著過去也都可以安排工作。」
「老婆、小孩,有多少人,他們都給安排。」
劉永哲這麼一說,董春立馬就明白那幫人為什麼想要走了。
作為三機部下屬工廠的廠長,五機部那邊有工廠專門開發出來了攻打飛行器的單兵防空飛彈,他怎麼可能不關注?
畢竟三機部的主要業務就是航空產業,直升機和戰鬥機、轟炸機都算是三機部重點發展的對象。
一定程度上來說,單兵防空飛彈就是矛,它們三機部需要想辦法來對付這種「矛」。
「京西機械廠挖人怎麼挖到我們這邊去了?」
雖然理解這幫員工為什麼要申請調崗,但是122廠跟京西機械廠以前沒有任何的交集。
並且大家一個在首都,一個在哈城,正常要挖人也挖不到他們身上啊。
「郭天昊工程師是首都工業學院畢業的,京西機械廠廠長江向陽也是首都工業學院的。」
「據說剛剛退休的首都工業學院校長,現在也去京西機械廠擔任顧問。」
「應該是因為這一層關係,他們聯繫上了郭天昊,然後他又聯繫了其他幾名技術員,連帶著一批高級工人也被說動。」
劉永哲今天過來找董春訴苦,自然是要把情況給搞清楚。
這個年代的工程師可是很稀罕,每一個都算是某個領域的負責人或者專家。
更加不用說郭天昊還帶走了好幾名技術比較好的技術員和工人,甚至其中一名還是廠裡面唯一的八級工。
「要是我們卡著不辦手續,你覺得那幫人真的會直接不管不顧的去首都嗎?」
董春肯定是不想這些員工離開,但是在巨大的待遇差異面前,又有首都的城市加成在裡頭,他知道是留不住人家的心了。
特別是122廠未來幾年的局面都比較困難,看不到變化的希望。
而京西機械廠如今卻是五機部的明星工廠,紅纓5單兵防空飛彈的成功開發,更是讓他們在體系內出了大名。
這種情況下,董春除了硬卡著不配合辦理手續,想不出其他辦法。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辦法就已經無敵了。
可是這一次碰到京西機械廠要挖人,情況就不一樣。
「我打聽過了,京西機械廠已經明確的跟他們承諾過,能正常調遣就走正常調遣,如果走不通,讓他們直接辭職過去也行。」
「京西機械廠這段時間在不斷的招人,有足夠的編制去把他們招進去。」
劉永哲說完這話,心中發苦。
什麼時候他這個人事部部長居然做的那麼憋屈了?
「你找郭天昊聊過沒有?」
擒賊先擒王,很顯然這一次的人員變動都是郭天昊帶動的,董春自然想要從他身上找到解決辦法。
「聊了,沒有用。」
「那個首都工業學院的前任校長跟他承諾了,如果在京西機械廠乾的不開心,可以幫他把他調到學校去當老師。」
「並且京西機械廠那邊還願意給他出1000元的安家費,一過去就可以馬上拿到手。」
劉永哲都這麼說了,董春知道已經無力回天,不過這個事情他肯定不甘心,準備去找上級那邊去訴苦。
同樣的事情,在東北和西南十幾家工廠都有在發生。
蘇國富和孫樂生兩個人高低搭配,同時出動跟目標工廠的人員聯繫。
漲工資、分房子、安排家屬就業。
一頓組合拳下來,有幾個人頂得住?
「廠長,這個月開始,陸陸續續會有一些其他工廠挖過來的人員入職。」
「按照目前統計的數據來看,我們今年內可以增加十八名工程師,九十六名技術員和兩百一十二名四級工以上的工人。」
「其中八級工就有九人,完全可以讓我們廠的實力上一個巨大的台階。」
孫樂生這段時間都在全國各地奔波,這些努力自然到了收穫的時候。
京西機械廠的名氣越大,待遇越好,他挖人挖起來就越順手。
他自己在五機部的許多工廠有關係,蘇國富門生更是遍布許多部委下屬工廠。
反正只要是有技術的人員,不管你是研究機械的還是電子,亦或是搞材料的,京西機械廠這邊都要。
江向陽接下去顯然是準備大幹一場,讓京西機械廠從五機部的明星工廠變為技術最先進的高科技工廠。
不少人高考填志願,寧願選擇分數比同類學校更高的首都高校,也不願意去其他地區。
在1982年的時候,這種情節自然也是在的。
京西機械廠要從其他工廠挖人,單單是在首都工作,對於許多人來說,就很有殺傷力。
不管是蘇國富還是孫樂生,都很清楚這一點。
所以他們第一批出手挖的都是外地工廠的工程師和技術員。
「廠長,最近一周我們有一名工程師,四名技術員和九名四級以上的工人申請工作調動。」
「這幫人的態度非常的堅定,我要是不同意審批,他們就去我家鬧事。」
作為122廠人事部部長,劉永哲這段時間要煩死了。
他們廠在哈城雖然不算是待遇最好的一批工廠,但是作為給航空發動機供應零件的配套廠,每年的經費還是有保障的。
當然,由於這幾年整體的軍費下降,122廠也就只能確保基本工資的發放,福利已經步入七十年代。
「他們想要去哪裡?廠裡面不批准,他們還能上天?」
董春很是不爽的問道。
這個年代的工作調動,正常來說工既要現單位同意放人也要有單位願意接受。
雙向都搞定可不是件容易事情。
許多夫妻就搞不定這種事情,只能靠一年一次的探親假聚在一起,平常只要靠書信往來維繫感情。
這種事情放在後世是很難想像的。
「都是去京西機械製造廠。」
「聽說對方承諾去到首都之後,可以在一年之內給他們分配住房,並且工資全部提升一級的情況下,每年的獎金和福利費用不會比工資少。」
「這就相當於從哈城去到首都之後,收入直接翻了一倍,家屬跟著過去也都可以安排工作。」
「老婆、小孩,有多少人,他們都給安排。」
劉永哲這麼一說,董春立馬就明白那幫人為什麼想要走了。
作為三機部下屬工廠的廠長,五機部那邊有工廠專門開發出來了攻打飛行器的單兵防空飛彈,他怎麼可能不關注?
畢竟三機部的主要業務就是航空產業,直升機和戰鬥機、轟炸機都算是三機部重點發展的對象。
一定程度上來說,單兵防空飛彈就是矛,它們三機部需要想辦法來對付這種「矛」。
「京西機械廠挖人怎麼挖到我們這邊去了?」
雖然理解這幫員工為什麼要申請調崗,但是122廠跟京西機械廠以前沒有任何的交集。
並且大家一個在首都,一個在哈城,正常要挖人也挖不到他們身上啊。
「郭天昊工程師是首都工業學院畢業的,京西機械廠廠長江向陽也是首都工業學院的。」
「據說剛剛退休的首都工業學院校長,現在也去京西機械廠擔任顧問。」
「應該是因為這一層關係,他們聯繫上了郭天昊,然後他又聯繫了其他幾名技術員,連帶著一批高級工人也被說動。」
劉永哲今天過來找董春訴苦,自然是要把情況給搞清楚。
這個年代的工程師可是很稀罕,每一個都算是某個領域的負責人或者專家。
更加不用說郭天昊還帶走了好幾名技術比較好的技術員和工人,甚至其中一名還是廠裡面唯一的八級工。
「要是我們卡著不辦手續,你覺得那幫人真的會直接不管不顧的去首都嗎?」
董春肯定是不想這些員工離開,但是在巨大的待遇差異面前,又有首都的城市加成在裡頭,他知道是留不住人家的心了。
特別是122廠未來幾年的局面都比較困難,看不到變化的希望。
而京西機械廠如今卻是五機部的明星工廠,紅纓5單兵防空飛彈的成功開發,更是讓他們在體系內出了大名。
這種情況下,董春除了硬卡著不配合辦理手續,想不出其他辦法。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辦法就已經無敵了。
可是這一次碰到京西機械廠要挖人,情況就不一樣。
「我打聽過了,京西機械廠已經明確的跟他們承諾過,能正常調遣就走正常調遣,如果走不通,讓他們直接辭職過去也行。」
「京西機械廠這段時間在不斷的招人,有足夠的編制去把他們招進去。」
劉永哲說完這話,心中發苦。
什麼時候他這個人事部部長居然做的那麼憋屈了?
「你找郭天昊聊過沒有?」
擒賊先擒王,很顯然這一次的人員變動都是郭天昊帶動的,董春自然想要從他身上找到解決辦法。
「聊了,沒有用。」
「那個首都工業學院的前任校長跟他承諾了,如果在京西機械廠乾的不開心,可以幫他把他調到學校去當老師。」
「並且京西機械廠那邊還願意給他出1000元的安家費,一過去就可以馬上拿到手。」
劉永哲都這麼說了,董春知道已經無力回天,不過這個事情他肯定不甘心,準備去找上級那邊去訴苦。
同樣的事情,在東北和西南十幾家工廠都有在發生。
蘇國富和孫樂生兩個人高低搭配,同時出動跟目標工廠的人員聯繫。
漲工資、分房子、安排家屬就業。
一頓組合拳下來,有幾個人頂得住?
「廠長,這個月開始,陸陸續續會有一些其他工廠挖過來的人員入職。」
「按照目前統計的數據來看,我們今年內可以增加十八名工程師,九十六名技術員和兩百一十二名四級工以上的工人。」
「其中八級工就有九人,完全可以讓我們廠的實力上一個巨大的台階。」
孫樂生這段時間都在全國各地奔波,這些努力自然到了收穫的時候。
京西機械廠的名氣越大,待遇越好,他挖人挖起來就越順手。
他自己在五機部的許多工廠有關係,蘇國富門生更是遍布許多部委下屬工廠。
反正只要是有技術的人員,不管你是研究機械的還是電子,亦或是搞材料的,京西機械廠這邊都要。
江向陽接下去顯然是準備大幹一場,讓京西機械廠從五機部的明星工廠變為技術最先進的高科技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