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思過崖
與定靜師太定下行程日期,陳錚就在恆山上閒逛,或待在無色寺中琢磨武學。
沒用五天,三天後恆山派六尼與儀琳一起會同陳錚就往華山派去。
同行的還有不戒和尚。
不戒和尚本來不願下山,得知陳錚也在隊伍里,馬上改變了主意。
一行人僧尼俗皆全,頗引人注目。
陳錚是在下恆山時才知道儀清,這位在原著中繼任恆山派掌門的女尼,心思慎密,思維敏捷,行為頗似定閒師太。
同行五尼中,儀和行為暴躁,簡直就是定逸師太的年青版,但對儀清最是服氣。
另外四名女尼,儀光、儀塵、儀寧、儀平,沉默少語,除了儀清的吩咐,幹些雜活兒,只知打坐誦經。
沿途看到這群人挎刀帶劍,就知是江湖高手,沒有不長眼的過來招惹。
一路風平浪靜,由風陵渡過黃河,還未進入華陰縣,岳不群就得到消息,派了門下勞德諾來接引。
雙方在華陰縣碰面,一齊往華山而去。
自古華山一條路,上山容易下山難。
華山奇險,山道崎嶇,好在眾人修不俗,各施輕功身法登山如履平地。
自與岳不群交易後,陳錚是不願來華山,尤其不願面對岳不群。
硬著頭皮上了華山,跟著勞德諾到了玉女峰的正氣堂。
岳不群端坐堂中,旁邊坐著寧中則,華山派一干弟子站在兩邊。
寧中則身邊站著一位少女,雙十年華,婷婷玉立,一雙烏黑的眼睛滴溜溜的轉動著,神色焦急,不時看向堂外。
其餘弟子也是站立不安,浮躁難耐。
「娘,二師兄什麼時候才到,我站的腿都麻了。」
寧中則身邊的女子愁眉苦臉的抱怨道。
「姍兒住嘴,怎的才站一會兒就不耐了。」
寧中則低喝一聲,朝著堂外看去,同樣等的不耐煩了。
「師兄,德諾會不會沒接到恆山派的弟子?」
寧中則有些擔心的說道。
最近華山派地界頗不平靜,經常有陌生江湖人在山下晃蕩,甚至有人潛上玉女峰。
岳不群安如泰山,語氣輕鬆道:「師妹稍安勿躁,恆山派有陳少俠同行,不會有意外。許是山路難行,腳程慢一些。」
提到陳少俠,岳不群臉色變的異樣,想到了當年在華陰縣外的交易。
才過了幾年,陳錚就名傳江湖,修為直追老一輩名宿。
「兩年前劉師兄金盆洗手之後,這位陳少俠就去了武當山,兩年過去了,也不知修為比之當年如何?」
寧中則還能清晰的回憶起兩年前在劉府內廳聽到陳錚殺死費彬時的震驚。
同為年青人,華山派各弟子對陳錚談不上好感,覺得這人搶了大師兄的風頭。
「可惜,大師兄又被師父逐出師門,不然一定讓大師兄稱量下這個陳錚。」
就連岳不群都有一絲不耐煩時,一群人影出現在玉女峰上,向正氣堂走來。
在一群女尼中,兩個男人異常顯眼。
其中一個大和尚長的威猛高大,岳不群與寧中則臉色微微一變,這是一個高手,隱隱高出自己一籌。
「恆山派從哪裡找來的高手?」
隨行在人群中的陳錚,獨特的氣質與世界格格不入,身上道氣昂然,好似隨時要升天,給人一種很虛幻的感覺。
進入正氣堂,恆山派眾弟子向岳不群與寧中則行禮。
六名女尼以儀清為首,代恆山三定向岳不群問好。
寒喧一番後,儀清為岳不群介紹起不戒和尚,聽到這位威猛的和尚竟是儀琳的親爹,一眾華山派弟子瞠目結舌。
輪到介紹陳錚時,岳不群哈哈大笑,道:「儀清不用介紹,陳少俠名滿江湖,岳某早有耳聞。」
看到岳不群若無其事,早忘記以前的樣子,陳錚抱拳行禮,道:「晚輩陳錚見過岳掌門,寧女俠!」
「陳少俠來了華山,可要好生待些日子,代岳某指點一番這些不成器的弟子,好叫他們知曉下天高地厚。」
「岳掌門言重了!」
二人寒喧幾句,岳不群讓勞德諾安排眾人住宿。
都是些後輩弟子,由寧中則出面招待,岳靈珊等女弟子陪伴最合適。
不戒和尚住不慣華山派,嚷嚷著下了山。
陳錚見機找個藉口婉拒了岳不群的挽留,跟著不戒和尚一同下了山。
看到陳錚如此識相,不戒和尚高興的要請他喝酒,被陳錚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到了華山派,有一個地方不能不去,有一個人不能不見。
陳錚自認劍法已臻當世一流,有資格與他論劍者,江湖不過二三數。
等到傍晚,陳錚借著微亮潛上思過崖。
峭立絕壁,怪石嶙峋,夾雜著稀落的草木,背陰突出一方平台,二三十丈方圓。
此處人跡罕至,來到崖頂,空谷清幽,有絕世獨立之感,不由得心神入定而有思過之意。
故名思過崖。
還有一種說法是郭襄在這裡思念楊過,得名思過崖。
這種說法陳錚不太認可。
華山派傳於郝大通,那時候華山派已經有主,郭襄不可能上華山懷念楊過。
不過也不一定,郭襄第一次遇見楊過就在風陵渡,而風陵渡旁邊就是華山。
登高望遠,思念故人,有意境有情懷。
思過崖的名字怎麼來的,陳錚不關心,他在意的是五嶽劍派的劍法還在不在。
借著一縷餘暉,陳錚打量著思過崖石壁,其中一面石壁上刻著「風清揚」三個字。
字體削瘦,筆劃轉折圓融,收尾一筆鋒芒內斂。
陳錚伸出手指順著凹入石壁的字跡一筆一划臨摹起來。
手指微微刺痛,隱約感應到一絲似有若無的劍意。
風清揚石壁留字距今至少二十年,劍意乃未散盡,以字觀人,風清揚的劍道修為已近天人。
武當派潛修兩年,陳錚自認為堪與論劍者,當世不過二三人。見到風清揚石壁留字後,才發現自己坐井觀天,自大過頭了。
風清揚如此劍道修為,絕不僅僅是因為獨孤九劍。
再聯想到與沖虛道人的比劍,看似平手,看來也只是陳錚以為的平手。
這讓陳錚不由想起原著中,令狐沖與沖虛道人比劍略勝一籌。
當時,武當派諸人看到沖虛道人落敗,心生不忿,沖虛道人卻毫不在意,反而不斷讚揚令狐沖。
以陳錚如今的劍道修為,不難猜的出沖虛道人是故意落敗。
能控制自己何時落敗,以什麼方式落敗,又讓所有人都看不出來,對手還是學會了獨孤九劍的令狐沖,陳錚捫心自問絕難做到。
由此可見,沖虛道人劍道修為之高絕。
此時此刻,陳錚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自大心理。
這一趟思過崖即便沒有得到五嶽劍派的失傳劍法,也沒有白來。
人最難得的就是認清自己。
沒用五天,三天後恆山派六尼與儀琳一起會同陳錚就往華山派去。
同行的還有不戒和尚。
不戒和尚本來不願下山,得知陳錚也在隊伍里,馬上改變了主意。
一行人僧尼俗皆全,頗引人注目。
陳錚是在下恆山時才知道儀清,這位在原著中繼任恆山派掌門的女尼,心思慎密,思維敏捷,行為頗似定閒師太。
同行五尼中,儀和行為暴躁,簡直就是定逸師太的年青版,但對儀清最是服氣。
另外四名女尼,儀光、儀塵、儀寧、儀平,沉默少語,除了儀清的吩咐,幹些雜活兒,只知打坐誦經。
沿途看到這群人挎刀帶劍,就知是江湖高手,沒有不長眼的過來招惹。
一路風平浪靜,由風陵渡過黃河,還未進入華陰縣,岳不群就得到消息,派了門下勞德諾來接引。
雙方在華陰縣碰面,一齊往華山而去。
自古華山一條路,上山容易下山難。
華山奇險,山道崎嶇,好在眾人修不俗,各施輕功身法登山如履平地。
自與岳不群交易後,陳錚是不願來華山,尤其不願面對岳不群。
硬著頭皮上了華山,跟著勞德諾到了玉女峰的正氣堂。
岳不群端坐堂中,旁邊坐著寧中則,華山派一干弟子站在兩邊。
寧中則身邊站著一位少女,雙十年華,婷婷玉立,一雙烏黑的眼睛滴溜溜的轉動著,神色焦急,不時看向堂外。
其餘弟子也是站立不安,浮躁難耐。
「娘,二師兄什麼時候才到,我站的腿都麻了。」
寧中則身邊的女子愁眉苦臉的抱怨道。
「姍兒住嘴,怎的才站一會兒就不耐了。」
寧中則低喝一聲,朝著堂外看去,同樣等的不耐煩了。
「師兄,德諾會不會沒接到恆山派的弟子?」
寧中則有些擔心的說道。
最近華山派地界頗不平靜,經常有陌生江湖人在山下晃蕩,甚至有人潛上玉女峰。
岳不群安如泰山,語氣輕鬆道:「師妹稍安勿躁,恆山派有陳少俠同行,不會有意外。許是山路難行,腳程慢一些。」
提到陳少俠,岳不群臉色變的異樣,想到了當年在華陰縣外的交易。
才過了幾年,陳錚就名傳江湖,修為直追老一輩名宿。
「兩年前劉師兄金盆洗手之後,這位陳少俠就去了武當山,兩年過去了,也不知修為比之當年如何?」
寧中則還能清晰的回憶起兩年前在劉府內廳聽到陳錚殺死費彬時的震驚。
同為年青人,華山派各弟子對陳錚談不上好感,覺得這人搶了大師兄的風頭。
「可惜,大師兄又被師父逐出師門,不然一定讓大師兄稱量下這個陳錚。」
就連岳不群都有一絲不耐煩時,一群人影出現在玉女峰上,向正氣堂走來。
在一群女尼中,兩個男人異常顯眼。
其中一個大和尚長的威猛高大,岳不群與寧中則臉色微微一變,這是一個高手,隱隱高出自己一籌。
「恆山派從哪裡找來的高手?」
隨行在人群中的陳錚,獨特的氣質與世界格格不入,身上道氣昂然,好似隨時要升天,給人一種很虛幻的感覺。
進入正氣堂,恆山派眾弟子向岳不群與寧中則行禮。
六名女尼以儀清為首,代恆山三定向岳不群問好。
寒喧一番後,儀清為岳不群介紹起不戒和尚,聽到這位威猛的和尚竟是儀琳的親爹,一眾華山派弟子瞠目結舌。
輪到介紹陳錚時,岳不群哈哈大笑,道:「儀清不用介紹,陳少俠名滿江湖,岳某早有耳聞。」
看到岳不群若無其事,早忘記以前的樣子,陳錚抱拳行禮,道:「晚輩陳錚見過岳掌門,寧女俠!」
「陳少俠來了華山,可要好生待些日子,代岳某指點一番這些不成器的弟子,好叫他們知曉下天高地厚。」
「岳掌門言重了!」
二人寒喧幾句,岳不群讓勞德諾安排眾人住宿。
都是些後輩弟子,由寧中則出面招待,岳靈珊等女弟子陪伴最合適。
不戒和尚住不慣華山派,嚷嚷著下了山。
陳錚見機找個藉口婉拒了岳不群的挽留,跟著不戒和尚一同下了山。
看到陳錚如此識相,不戒和尚高興的要請他喝酒,被陳錚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到了華山派,有一個地方不能不去,有一個人不能不見。
陳錚自認劍法已臻當世一流,有資格與他論劍者,江湖不過二三數。
等到傍晚,陳錚借著微亮潛上思過崖。
峭立絕壁,怪石嶙峋,夾雜著稀落的草木,背陰突出一方平台,二三十丈方圓。
此處人跡罕至,來到崖頂,空谷清幽,有絕世獨立之感,不由得心神入定而有思過之意。
故名思過崖。
還有一種說法是郭襄在這裡思念楊過,得名思過崖。
這種說法陳錚不太認可。
華山派傳於郝大通,那時候華山派已經有主,郭襄不可能上華山懷念楊過。
不過也不一定,郭襄第一次遇見楊過就在風陵渡,而風陵渡旁邊就是華山。
登高望遠,思念故人,有意境有情懷。
思過崖的名字怎麼來的,陳錚不關心,他在意的是五嶽劍派的劍法還在不在。
借著一縷餘暉,陳錚打量著思過崖石壁,其中一面石壁上刻著「風清揚」三個字。
字體削瘦,筆劃轉折圓融,收尾一筆鋒芒內斂。
陳錚伸出手指順著凹入石壁的字跡一筆一划臨摹起來。
手指微微刺痛,隱約感應到一絲似有若無的劍意。
風清揚石壁留字距今至少二十年,劍意乃未散盡,以字觀人,風清揚的劍道修為已近天人。
武當派潛修兩年,陳錚自認為堪與論劍者,當世不過二三人。見到風清揚石壁留字後,才發現自己坐井觀天,自大過頭了。
風清揚如此劍道修為,絕不僅僅是因為獨孤九劍。
再聯想到與沖虛道人的比劍,看似平手,看來也只是陳錚以為的平手。
這讓陳錚不由想起原著中,令狐沖與沖虛道人比劍略勝一籌。
當時,武當派諸人看到沖虛道人落敗,心生不忿,沖虛道人卻毫不在意,反而不斷讚揚令狐沖。
以陳錚如今的劍道修為,不難猜的出沖虛道人是故意落敗。
能控制自己何時落敗,以什麼方式落敗,又讓所有人都看不出來,對手還是學會了獨孤九劍的令狐沖,陳錚捫心自問絕難做到。
由此可見,沖虛道人劍道修為之高絕。
此時此刻,陳錚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自大心理。
這一趟思過崖即便沒有得到五嶽劍派的失傳劍法,也沒有白來。
人最難得的就是認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