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東北大都督府
第247章 東北大都督府
百濟,違背大唐的意志,跟著高句麗欺負新羅,還膽敢出兵協助高句麗,抵抗大唐。
它不滅,誰滅?
高句麗就是他的下場。
只不過,新羅的事情有點麻煩。
這個小弟對大唐畢恭畢敬,提供優質的新羅婢。
想要滅人家的國,真的有點說不過去。
眼下大勢到了這等地步,在半島再留下個新羅,不說李世民不答應。
就是李承乾也絕對不會容忍新羅還存在的。
但大家都還是要臉的。
師出有名,必須要貫徹下去。
哪怕是要吃掉新羅,也要給他羅織個罪名才是。
李績與程知節大軍,修整數日後,開拔前往百濟,並不用太過擔心,百濟之戰。
不說百濟知曉高句麗覆滅,人心惶惶,就是那點兵力,也真不夠大唐砍的。
李世民走在王宮之中,李承乾在他身側。
其他人吊在身後不遠處。
天子與太子商議事情,他們不敢跟得太近。
「新羅,是個麻煩事。」
「太子準備怎麼做?」
李世民問道。
他幾次差點就喊出高明兩個字,但每次話到口中,就變成太子。
「內附吧。」
李承乾說道:「讓上官儀去,說服新羅王內附。」
「如果不行,那就只能用強了。」
新羅這個地方,必須吃下。
那是作為大唐跳板,遠眺東瀛島的。
這是李承乾既定的戰略意圖,不可能讓新羅繼續存在。
「也好。」
李世民道:「我許他個爵位,封個國公,就留在長安。」
他是自無不可。
能內附解決的,不用刀兵最好。
挾滅亡高句麗與百濟的威勢,只要新羅王不是傻子,他就知道該如何取捨。
要麼步後塵,要麼去長安當個逍遙國公。
「火藥的事情,我都知曉了。」
李世民突然說道。
李承乾不意外,他道:「陛下什麼想法?」
他知道這會兒,李世民要跟他攤牌了。
不然不會突然提這一嘴。
李世民沒有立即回答,他走了兩步,道:「稚奴告訴我的。」
「初見之時,我很是震驚,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利器。」
「高句麗三十萬大軍,在火藥爆炸下,就跟無頭蒼蠅一般。」
李承乾默默的聽著,說這麼多,就是為後面的話做鋪墊。
「所以,我準備設立一支火箭營。」
「由你太子衛隊作為骨幹,擴充到三到五萬人。」
李世民道:「你的太子衛隊,由你全權做主,重新遴選如何?」
「多少人?」
李承乾道。
這是提要求了。
也是答應把太子衛隊給李世民去,去設立火箭營。
這對他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從太子衛隊出去的將士,不管如何,擴散到軍中,也是無形之中壯大李承乾在軍中的聲音。
不可能不在太子衛隊,就不念太子這一份恩情不是?
此外,就是改變唐軍作戰方式,唐軍整體實力,都能得到一個質的提升。
此戰太子衛隊暴露的東西,也會受到朝野的重視。
從整個大局發展來看,對科技的推動與發明,都是極為有利的。
未來可期!
「你就這麼幹淨利落?」李世民很是訝異,「我還以為你會跟我爭執一番。」
這確實是他沒想到的,李承乾這麼灑脫,反而讓他有點難為情。
「太子衛隊是我的,但他們更是大唐將士。」
「也是在陛下的領導下。」
李承乾語氣平靜的說道:「陛下要擴編重用太子衛隊的將士,伏惟陛下作威作福而已。」
「我相信將士們高興都還來不及。」
李世民沉默的走著,一時間沒有說話。
他確實忌憚太子衛隊的威力,但太子光明磊落的回答,讓他有點不好意思。
「此外,李畋他們研究出炸藥,用的錢是東宮的,但實際也是從陛下內庫支的。」
李承乾也不攬功勞,錢確實是李世民給的。
只不過李世民不知道錢用在火藥研發上。
「說來說去,一切都是離不開陛下的支持。」
這把李世民幹得更沉默了。
他有些時候真的是捉摸不透,這個好大兒的想法。
換了是他人,不說藏著掖著,就是這份功勞,也絕對不會退讓。
但從他的說法來看,最大的功勞,反而是李世民自己。
這光明正大的回答,反而是讓李世民有點不好意思。
看起來好像他反而是個小偷,偷偷摸摸的猜疑擔心。
「既然太子都這麼說了,那我也就從善如流。」
「衛隊五千人不變。」
「但你想做什麼,我會支持你的。」
李世民想了想,覺得自己有點過於虧欠了。
李承乾笑了,他等的就是這個。
你李世民終究還是拉不下臉來,白吃白嫖。
「有個人我要留著。」
「誰?」
「裴行儉。」
李承乾道:「我準備有大用。」
兩人漫不經心的走著,話題卻逐漸走向至關重要的決策層面。
「高句麗打下來了,但還需要治理,教化。」
李承乾道:「我設想在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地,設立三道。」
「高句麗以北,設遼北道,高句麗以南,百濟以北,設遼中道,百濟與新羅設遼東道。」
「三道合併,歸屬東北大都督府,暫領軍政大權。」
「治所就在平壤城。」
李世民眉頭微微一皺,道:「這並無先例,也與其他道衝突。」
「這三道以及東北大都督府,是特例。」
李承乾道:「不與國內的『道』等同。」
請...您....收藏6...9...書....吧....!
「可以是看作是大唐在外的試點行政點,往後可看作行省。」
他怕李世民不好理解,才說成道的。
「那還不如直接叫行省。」
李世民道:「遼北行省,遼中行省,遼東行省。」
「這樣才區分開來。」
李承乾點頭道:「這樣也可以。」
「行省設立軍政兩套機構,互不統屬,互不干涉,各自為政。」
「上面是大都督府……。」
李世民若有所思,「這樣一來,可就多出好多位子了。」
三個行省,相當於六套文武官職。
這樣的位置雖然遠在北方,但從官秩上來說,是升遷了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記著。
這會涉及到不小的利益爭奪。
「越是在困難的地方,越是能磨礪人。」
「東北大都督府這一片區域,尤其是那一處平原,若是能夠開發耕種,能產出多少糧食來?」
李承乾道。
李世民也是見過那一片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的。
簡直是夢寐以求的耕種之所。
太子想要開發那片草原的意圖,可見一般。
「能將這一片荒蕪,治理成為大唐又一個糧倉,這樣的官員能力,得到過檢驗,升遷到朝中,也是能臣幹吏。」
沒有什麼比這更能鍛鍊出官員能力的。
只要是能治理好。
李承乾不吝嗇給他們到中樞為官的。
這些官員,其他不問,能力絕對是優越本土官員的。
「你準備讓裴行儉當這個東北大都督府的大都督?」
李世民一下明了,「他才三十不到,能擔此大任?」
「你可不要拔苗助長啊。」
「再者,都督府有三行省的軍政大權,遠離中樞,權柄是不是太重了?」
拔苗助長是不是。
李承乾不太關注。
他對裴行儉寄予極高的期望,眼下就要開始培養他了。
「不,裴行儉不適合,他當個行省主官成了。」
「哦?那你覺得誰可以仁大都督?」
「韓瑗!」
「這人是誰?」
韓瑗這人,李世民有點印象,但一時間想不起來。
能讓他有印象的,想必是官職不低。
「二郎的老師。」
「正四品下的官秩。」
經這麼一提醒,李世民想起來了,「是你當初要的那個韓瑗是吧?」
「對。」
「這人倒是不錯。」
李世民點頭,「那另外兩個行省呢?」
「遼東行省,上官儀說服新羅內附,就是他。」
「遼中行省,劉仁軌就比較合適。」
裴行儉就是遼北行省。
兩個人都是李世民的人。
他不禁點頭,道:「還是那句話,大都督府權柄太大,沒有制衡的,可不好。」
「陛下,二十餘萬的俘虜,還沒有安排吧?」
「你怎麼想的?」
「東北距離長安太過遙遠,不論是有無制衡,朝廷想要發展此地,也是有心無力,鞭長莫及。」
李承乾停下腳步,望著遠處吊著的眾人,道:「不如,在幽州動用二十萬俘虜,修一座陪都。」
「一來是朝廷表明朝廷對東北治理的決心,二來是也能看著大都督府……。」
李世民豁然轉身,看著李承乾,道:「這才是你的目的吧?」
「陛下覺得這個陪都設想不好嗎?」
「可有太原了。」
「太原能看幽州,幽州能看遼東三省。」
李世民凝眉想了想,沒有第一時間做出答覆。
李承乾卻知道他心動了。
這就是環環相扣。
長安距離洛陽很近,洛陽距離太原也很近,可太原距離東北太遠了。
中間沒有一個支點。
怕是不行的。
在幽州設立個陪都,既能有支點,也能讓二十萬俘虜有用處。
這個陪都最大的作用,其實就是幫李世民看著遼東三省。
意思是不管有多遠,天子威嚴還在,天子還看著你們。
李世民不放心大都督府的權柄,有個陪都就心安不少。
(本章完)
百濟,違背大唐的意志,跟著高句麗欺負新羅,還膽敢出兵協助高句麗,抵抗大唐。
它不滅,誰滅?
高句麗就是他的下場。
只不過,新羅的事情有點麻煩。
這個小弟對大唐畢恭畢敬,提供優質的新羅婢。
想要滅人家的國,真的有點說不過去。
眼下大勢到了這等地步,在半島再留下個新羅,不說李世民不答應。
就是李承乾也絕對不會容忍新羅還存在的。
但大家都還是要臉的。
師出有名,必須要貫徹下去。
哪怕是要吃掉新羅,也要給他羅織個罪名才是。
李績與程知節大軍,修整數日後,開拔前往百濟,並不用太過擔心,百濟之戰。
不說百濟知曉高句麗覆滅,人心惶惶,就是那點兵力,也真不夠大唐砍的。
李世民走在王宮之中,李承乾在他身側。
其他人吊在身後不遠處。
天子與太子商議事情,他們不敢跟得太近。
「新羅,是個麻煩事。」
「太子準備怎麼做?」
李世民問道。
他幾次差點就喊出高明兩個字,但每次話到口中,就變成太子。
「內附吧。」
李承乾說道:「讓上官儀去,說服新羅王內附。」
「如果不行,那就只能用強了。」
新羅這個地方,必須吃下。
那是作為大唐跳板,遠眺東瀛島的。
這是李承乾既定的戰略意圖,不可能讓新羅繼續存在。
「也好。」
李世民道:「我許他個爵位,封個國公,就留在長安。」
他是自無不可。
能內附解決的,不用刀兵最好。
挾滅亡高句麗與百濟的威勢,只要新羅王不是傻子,他就知道該如何取捨。
要麼步後塵,要麼去長安當個逍遙國公。
「火藥的事情,我都知曉了。」
李世民突然說道。
李承乾不意外,他道:「陛下什麼想法?」
他知道這會兒,李世民要跟他攤牌了。
不然不會突然提這一嘴。
李世民沒有立即回答,他走了兩步,道:「稚奴告訴我的。」
「初見之時,我很是震驚,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利器。」
「高句麗三十萬大軍,在火藥爆炸下,就跟無頭蒼蠅一般。」
李承乾默默的聽著,說這麼多,就是為後面的話做鋪墊。
「所以,我準備設立一支火箭營。」
「由你太子衛隊作為骨幹,擴充到三到五萬人。」
李世民道:「你的太子衛隊,由你全權做主,重新遴選如何?」
「多少人?」
李承乾道。
這是提要求了。
也是答應把太子衛隊給李世民去,去設立火箭營。
這對他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從太子衛隊出去的將士,不管如何,擴散到軍中,也是無形之中壯大李承乾在軍中的聲音。
不可能不在太子衛隊,就不念太子這一份恩情不是?
此外,就是改變唐軍作戰方式,唐軍整體實力,都能得到一個質的提升。
此戰太子衛隊暴露的東西,也會受到朝野的重視。
從整個大局發展來看,對科技的推動與發明,都是極為有利的。
未來可期!
「你就這麼幹淨利落?」李世民很是訝異,「我還以為你會跟我爭執一番。」
這確實是他沒想到的,李承乾這麼灑脫,反而讓他有點難為情。
「太子衛隊是我的,但他們更是大唐將士。」
「也是在陛下的領導下。」
李承乾語氣平靜的說道:「陛下要擴編重用太子衛隊的將士,伏惟陛下作威作福而已。」
「我相信將士們高興都還來不及。」
李世民沉默的走著,一時間沒有說話。
他確實忌憚太子衛隊的威力,但太子光明磊落的回答,讓他有點不好意思。
「此外,李畋他們研究出炸藥,用的錢是東宮的,但實際也是從陛下內庫支的。」
李承乾也不攬功勞,錢確實是李世民給的。
只不過李世民不知道錢用在火藥研發上。
「說來說去,一切都是離不開陛下的支持。」
這把李世民幹得更沉默了。
他有些時候真的是捉摸不透,這個好大兒的想法。
換了是他人,不說藏著掖著,就是這份功勞,也絕對不會退讓。
但從他的說法來看,最大的功勞,反而是李世民自己。
這光明正大的回答,反而是讓李世民有點不好意思。
看起來好像他反而是個小偷,偷偷摸摸的猜疑擔心。
「既然太子都這麼說了,那我也就從善如流。」
「衛隊五千人不變。」
「但你想做什麼,我會支持你的。」
李世民想了想,覺得自己有點過於虧欠了。
李承乾笑了,他等的就是這個。
你李世民終究還是拉不下臉來,白吃白嫖。
「有個人我要留著。」
「誰?」
「裴行儉。」
李承乾道:「我準備有大用。」
兩人漫不經心的走著,話題卻逐漸走向至關重要的決策層面。
「高句麗打下來了,但還需要治理,教化。」
李承乾道:「我設想在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地,設立三道。」
「高句麗以北,設遼北道,高句麗以南,百濟以北,設遼中道,百濟與新羅設遼東道。」
「三道合併,歸屬東北大都督府,暫領軍政大權。」
「治所就在平壤城。」
李世民眉頭微微一皺,道:「這並無先例,也與其他道衝突。」
「這三道以及東北大都督府,是特例。」
李承乾道:「不與國內的『道』等同。」
請...您....收藏6...9...書....吧....!
「可以是看作是大唐在外的試點行政點,往後可看作行省。」
他怕李世民不好理解,才說成道的。
「那還不如直接叫行省。」
李世民道:「遼北行省,遼中行省,遼東行省。」
「這樣才區分開來。」
李承乾點頭道:「這樣也可以。」
「行省設立軍政兩套機構,互不統屬,互不干涉,各自為政。」
「上面是大都督府……。」
李世民若有所思,「這樣一來,可就多出好多位子了。」
三個行省,相當於六套文武官職。
這樣的位置雖然遠在北方,但從官秩上來說,是升遷了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記著。
這會涉及到不小的利益爭奪。
「越是在困難的地方,越是能磨礪人。」
「東北大都督府這一片區域,尤其是那一處平原,若是能夠開發耕種,能產出多少糧食來?」
李承乾道。
李世民也是見過那一片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的。
簡直是夢寐以求的耕種之所。
太子想要開發那片草原的意圖,可見一般。
「能將這一片荒蕪,治理成為大唐又一個糧倉,這樣的官員能力,得到過檢驗,升遷到朝中,也是能臣幹吏。」
沒有什麼比這更能鍛鍊出官員能力的。
只要是能治理好。
李承乾不吝嗇給他們到中樞為官的。
這些官員,其他不問,能力絕對是優越本土官員的。
「你準備讓裴行儉當這個東北大都督府的大都督?」
李世民一下明了,「他才三十不到,能擔此大任?」
「你可不要拔苗助長啊。」
「再者,都督府有三行省的軍政大權,遠離中樞,權柄是不是太重了?」
拔苗助長是不是。
李承乾不太關注。
他對裴行儉寄予極高的期望,眼下就要開始培養他了。
「不,裴行儉不適合,他當個行省主官成了。」
「哦?那你覺得誰可以仁大都督?」
「韓瑗!」
「這人是誰?」
韓瑗這人,李世民有點印象,但一時間想不起來。
能讓他有印象的,想必是官職不低。
「二郎的老師。」
「正四品下的官秩。」
經這麼一提醒,李世民想起來了,「是你當初要的那個韓瑗是吧?」
「對。」
「這人倒是不錯。」
李世民點頭,「那另外兩個行省呢?」
「遼東行省,上官儀說服新羅內附,就是他。」
「遼中行省,劉仁軌就比較合適。」
裴行儉就是遼北行省。
兩個人都是李世民的人。
他不禁點頭,道:「還是那句話,大都督府權柄太大,沒有制衡的,可不好。」
「陛下,二十餘萬的俘虜,還沒有安排吧?」
「你怎麼想的?」
「東北距離長安太過遙遠,不論是有無制衡,朝廷想要發展此地,也是有心無力,鞭長莫及。」
李承乾停下腳步,望著遠處吊著的眾人,道:「不如,在幽州動用二十萬俘虜,修一座陪都。」
「一來是朝廷表明朝廷對東北治理的決心,二來是也能看著大都督府……。」
李世民豁然轉身,看著李承乾,道:「這才是你的目的吧?」
「陛下覺得這個陪都設想不好嗎?」
「可有太原了。」
「太原能看幽州,幽州能看遼東三省。」
李世民凝眉想了想,沒有第一時間做出答覆。
李承乾卻知道他心動了。
這就是環環相扣。
長安距離洛陽很近,洛陽距離太原也很近,可太原距離東北太遠了。
中間沒有一個支點。
怕是不行的。
在幽州設立個陪都,既能有支點,也能讓二十萬俘虜有用處。
這個陪都最大的作用,其實就是幫李世民看著遼東三省。
意思是不管有多遠,天子威嚴還在,天子還看著你們。
李世民不放心大都督府的權柄,有個陪都就心安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