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時光飛逝
於是就這樣,蘇小樓開始跟隨老瘸子日復一日的習武。
從最基本的扎馬步、跑步、舉石鎖開始,晚上還要學習內家理論知識。
蘇小樓展現出了令老瘸子還有蘇洋生都驚訝的韌性,從來不會抱怨辛苦,每天嚴格按照老瘸子師父的要求完成當天的任務。
花了大半年,打好了身子骨的底子後,老瘸子師父開始給他安排一些特殊的訓練。
比如每天要身穿數十斤的鐵塊進行基礎極限耐力鍛鍊;在木樁上完成高難度的動作等等。
磨鍊他的意志和身體的極限承受能力。
高強度的鍛鍊,讓他身子骨開始吃不消。
老瘸子早有預料,開始給他用內服外用的藥,雙重調理他的身體。
也逐漸開始傳授他醫術,帶著他進山採藥,辨識百草。
製作各種跌打損傷的外用藥膏,治療內傷的丹藥。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三年。
這三年,老瘸子沒有教他一招一式,也沒有教他任何內家功法。
蘇小樓也從來不問,努力做好當前。
直到第四年,他用過的藥渣已經堆到了丈高,在藥浴池裡也能熬過一個時辰。
於是解下身上的負重,可一躍七尺高,步伐輕盈穩健,中氣渾厚,目露精光。
他這才懂得何為窮文富武,單單這四年他知道的,用來調理修復身體的藥材,就不下三十兩黃金。
更別說還有瘸子師父友人從各地寄過來,不要錢的奇藥。
蘇洋生原本是要把這些黃金給老瘸子師父,卻被他嚴詞拒絕趕走。
四年相處下來,老瘸子師父從來不談自己,只是有次喝醉後,他才簡略講起他的過往。
他並無什麼親戚子女,孤家寡人一個。
原本乃是邊軍中最傳奇的莫家軍總教頭和莫家軍最精銳的陷陣營主將。
後來戰場上受了傷,加上莫家軍被拆散不復存在後,他才選擇離開邊軍,返回家鄉定居。
又熬到了四年末尾,瘸子師父叫他把藥渣清理後,開始傳授他打坐調養的入門口訣。
也是這一年,母親終於為銀月尋到了一戶好人家。
定在初六辦婚禮,還給她置辦了一份豐厚的嫁妝。
出嫁前一天,銀月在鎮口的官道旁站了一天,只是她失望了,那個英武的身影並沒有出現,她心中最後的期待也化作嘆息與絕望。
絕望的並不是生活,而是屬於人生來對於純潔美好的憧憬。
有時候,將那最唯美,存在心底,反而才是最珍貴的。
所以出嫁那天,銀月是開心的。
家裡又買了兩個小女娃,比他大一些,經過幾年的調教,其中一個送到了河間府去侍候蘇小婉去了。
蘇然去了京城,開春後他也來了信,第一次參加科考,他落榜了。
當然這也在預料之中,雖然名落孫山,但是他的文章和不俗談吐得到了當朝太子太傅、大學士、禮部尚書崇文景的賞識,推薦他入了夏朝最負盛名的草堂書院讀書。
並拜了兩位當世文豪為師,在京城闖出了不小的名頭。
開春後,瘸子師父有事前往木南府,放了蘇小樓幾天假。
於是他便與父母前往河間府看望妹妹。
由於今年河間書院院長夫人生了重病,她膝下本無女兒,一向疼惜蘇小婉。
於是她過年也就留在河間府陪院長夫人,並沒有回家。
十一歲的蘇小婉心智已經非常成熟,有了亭亭玉立的模樣,只是平時不見,終歸是有些生分。
......
轉眼,又過了一年,老瘸子師父身體開始出現問題,時常生病。
年輕時,受過太多的傷,老了之後,那些傷的後遺症也開始顯露。
這讓老瘸子師父有些著急,他的身體情況,他是很清楚的,所以他開始提前傳授蘇小樓功法、劍法和一些拳腳上的功夫。
雖然有些拔苗助長,但是蘇小樓超越普通人的悟性和韌性,還有極端的刻苦,也並沒有出太大的岔子。
只是基礎有些不牢靠,但老瘸子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他心知自己時日無多。
光陰如梭,時光飛逝,三年又是一眨眼而過。
這年,蘇然春季科考,一路高歌猛進,科舉會考中得前二十,是為進士。
轟動了整個河間府,是河間府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進士。
報喜之人,排成了長長的隊伍,酒宴就辦了三天。
三個月之後,殿試中,蘇然被皇帝欽點為本恩科第三,高中解元。
頓時轟動了整個木南府,報喜之人足足應付了兩天才接待完。
木南府太守、知府、木南郡守、木南征北將軍府、木南端木王府等紛紛派人前來祝賀,一時間木南鎮蘇家風頭無兩。
這一切與蘇小樓並無太大關聯,他一心醉心武學,心無旁騖。
老瘸子師父已經病到臥床不起,蘇小樓天氣好的時候,都會用小木輪椅他出去走走。
幾年時間,蘇小樓也長成了一個俊俏青年,代替了自家大哥,成了鎮上少女的夢中情郎,加上有蘇然解元的光環加持,有不少河間府大戶人家都遣了媒婆來問。
只是蘇小樓反應激烈,蘇父、蘇母這才暫時作罷。
因為蘇然高中解元後,履行當初的諾言,與金陵府楊氏千金定親,年後完婚。
因蘇然高中解元後,多方運作下,補了吏部實缺,暫時也走不開。
蘇父、蘇母只得前往京城主持自家兒子的定親,詢問蘇小樓後,他卻沒有一起前往京城,因為老瘸子師父的病太嚴重,能不能熬得過今年都是問題。
於忠於孝,他都不能離開。
這點蘇父、蘇母雖然不忍將兒子一人留在木南鎮,但是也極為贊成兒子的決定。
夫妻倆帶上蘇小婉和生了重病的管家阿福前往京城而去,家中只留下了一個丫鬟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阿福在蘇家二十餘年,戰戰業業,事事親為,功高勞苦,蘇洋生和蘇母對他的感情是極深的。
這次生了重病,不顧他的激烈反對,帶他去尋京城名醫醫治。
不得不說,蘇洋生和妻子,為人善良,對待家人是極好的,哪怕是下人,平時也不會過多苛責。
當年銀月出嫁,她在蘇家不過呆了六年,蘇母還給她置辦了一份豐厚的嫁妝,這是很罕見的,因為她也不過一丫鬟。
從最基本的扎馬步、跑步、舉石鎖開始,晚上還要學習內家理論知識。
蘇小樓展現出了令老瘸子還有蘇洋生都驚訝的韌性,從來不會抱怨辛苦,每天嚴格按照老瘸子師父的要求完成當天的任務。
花了大半年,打好了身子骨的底子後,老瘸子師父開始給他安排一些特殊的訓練。
比如每天要身穿數十斤的鐵塊進行基礎極限耐力鍛鍊;在木樁上完成高難度的動作等等。
磨鍊他的意志和身體的極限承受能力。
高強度的鍛鍊,讓他身子骨開始吃不消。
老瘸子早有預料,開始給他用內服外用的藥,雙重調理他的身體。
也逐漸開始傳授他醫術,帶著他進山採藥,辨識百草。
製作各種跌打損傷的外用藥膏,治療內傷的丹藥。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三年。
這三年,老瘸子沒有教他一招一式,也沒有教他任何內家功法。
蘇小樓也從來不問,努力做好當前。
直到第四年,他用過的藥渣已經堆到了丈高,在藥浴池裡也能熬過一個時辰。
於是解下身上的負重,可一躍七尺高,步伐輕盈穩健,中氣渾厚,目露精光。
他這才懂得何為窮文富武,單單這四年他知道的,用來調理修復身體的藥材,就不下三十兩黃金。
更別說還有瘸子師父友人從各地寄過來,不要錢的奇藥。
蘇洋生原本是要把這些黃金給老瘸子師父,卻被他嚴詞拒絕趕走。
四年相處下來,老瘸子師父從來不談自己,只是有次喝醉後,他才簡略講起他的過往。
他並無什麼親戚子女,孤家寡人一個。
原本乃是邊軍中最傳奇的莫家軍總教頭和莫家軍最精銳的陷陣營主將。
後來戰場上受了傷,加上莫家軍被拆散不復存在後,他才選擇離開邊軍,返回家鄉定居。
又熬到了四年末尾,瘸子師父叫他把藥渣清理後,開始傳授他打坐調養的入門口訣。
也是這一年,母親終於為銀月尋到了一戶好人家。
定在初六辦婚禮,還給她置辦了一份豐厚的嫁妝。
出嫁前一天,銀月在鎮口的官道旁站了一天,只是她失望了,那個英武的身影並沒有出現,她心中最後的期待也化作嘆息與絕望。
絕望的並不是生活,而是屬於人生來對於純潔美好的憧憬。
有時候,將那最唯美,存在心底,反而才是最珍貴的。
所以出嫁那天,銀月是開心的。
家裡又買了兩個小女娃,比他大一些,經過幾年的調教,其中一個送到了河間府去侍候蘇小婉去了。
蘇然去了京城,開春後他也來了信,第一次參加科考,他落榜了。
當然這也在預料之中,雖然名落孫山,但是他的文章和不俗談吐得到了當朝太子太傅、大學士、禮部尚書崇文景的賞識,推薦他入了夏朝最負盛名的草堂書院讀書。
並拜了兩位當世文豪為師,在京城闖出了不小的名頭。
開春後,瘸子師父有事前往木南府,放了蘇小樓幾天假。
於是他便與父母前往河間府看望妹妹。
由於今年河間書院院長夫人生了重病,她膝下本無女兒,一向疼惜蘇小婉。
於是她過年也就留在河間府陪院長夫人,並沒有回家。
十一歲的蘇小婉心智已經非常成熟,有了亭亭玉立的模樣,只是平時不見,終歸是有些生分。
......
轉眼,又過了一年,老瘸子師父身體開始出現問題,時常生病。
年輕時,受過太多的傷,老了之後,那些傷的後遺症也開始顯露。
這讓老瘸子師父有些著急,他的身體情況,他是很清楚的,所以他開始提前傳授蘇小樓功法、劍法和一些拳腳上的功夫。
雖然有些拔苗助長,但是蘇小樓超越普通人的悟性和韌性,還有極端的刻苦,也並沒有出太大的岔子。
只是基礎有些不牢靠,但老瘸子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他心知自己時日無多。
光陰如梭,時光飛逝,三年又是一眨眼而過。
這年,蘇然春季科考,一路高歌猛進,科舉會考中得前二十,是為進士。
轟動了整個河間府,是河間府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進士。
報喜之人,排成了長長的隊伍,酒宴就辦了三天。
三個月之後,殿試中,蘇然被皇帝欽點為本恩科第三,高中解元。
頓時轟動了整個木南府,報喜之人足足應付了兩天才接待完。
木南府太守、知府、木南郡守、木南征北將軍府、木南端木王府等紛紛派人前來祝賀,一時間木南鎮蘇家風頭無兩。
這一切與蘇小樓並無太大關聯,他一心醉心武學,心無旁騖。
老瘸子師父已經病到臥床不起,蘇小樓天氣好的時候,都會用小木輪椅他出去走走。
幾年時間,蘇小樓也長成了一個俊俏青年,代替了自家大哥,成了鎮上少女的夢中情郎,加上有蘇然解元的光環加持,有不少河間府大戶人家都遣了媒婆來問。
只是蘇小樓反應激烈,蘇父、蘇母這才暫時作罷。
因為蘇然高中解元後,履行當初的諾言,與金陵府楊氏千金定親,年後完婚。
因蘇然高中解元後,多方運作下,補了吏部實缺,暫時也走不開。
蘇父、蘇母只得前往京城主持自家兒子的定親,詢問蘇小樓後,他卻沒有一起前往京城,因為老瘸子師父的病太嚴重,能不能熬得過今年都是問題。
於忠於孝,他都不能離開。
這點蘇父、蘇母雖然不忍將兒子一人留在木南鎮,但是也極為贊成兒子的決定。
夫妻倆帶上蘇小婉和生了重病的管家阿福前往京城而去,家中只留下了一個丫鬟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阿福在蘇家二十餘年,戰戰業業,事事親為,功高勞苦,蘇洋生和蘇母對他的感情是極深的。
這次生了重病,不顧他的激烈反對,帶他去尋京城名醫醫治。
不得不說,蘇洋生和妻子,為人善良,對待家人是極好的,哪怕是下人,平時也不會過多苛責。
當年銀月出嫁,她在蘇家不過呆了六年,蘇母還給她置辦了一份豐厚的嫁妝,這是很罕見的,因為她也不過一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