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流民之亂
蘇然果然沒有食言,送了他一柄百鍊寶劍,做工精細。
蘇小樓愛不釋手,整日在院子中胡亂比劃。
一日,蘇然剛起床,就見二弟與小妹在院中用劍學那說書之人口中的快意恩仇,逗得蘇婉哈哈大笑。
他覺得二弟有些不一樣,但又說不上來如何不一樣。
自己回來後,母親就取消了他的禁足,他也不去找鎮上的小夥伴玩耍,整天待在房中看書練字,時不時來請教自己,或者在院中胡亂耍劍,逗妹妹開心。
妹妹本就性子冷,旁的簡單玩耍她哪裡會發笑,總感覺這二弟刻意為之,但又不太像,因為看起來他也很享受。
聽母親說,二弟要去習武,拜了鎮上的瘸子為師,他興許是一時心血來潮。
那瘸子竟然答應收他為徒,就令蘇然很震驚,只是母親口中說出來,應該不假。
想當年自己登門欲拜師學武還歷歷在目,那瘸子只是看了他一眼,婉拒道:「武是殺人技,蘇家少爺你走的是光明正大之道,又何必在學這絕門冷酷之法,污了道心。看你九巧生靈,面相貴不可言,將來必定高居廟堂,應去學那屠萬萬人之法,何必將心思浪費在這旁門左道之上。」
被拒絕後,他對武學熱情不改,到河間府求學時,閒暇拜入黃龍寺跟隨智雲大和尚學習內家拳法,時至今日,已經略有小成。
不過沒能跟那瘸子學些殺人技,總歸是有些遺憾,畢竟他知道老瘸子是從邊軍回來。
夏元十六年,木南府重兵圍剿木南湖中的水匪,木南城參將專門到鎮上請那老瘸子前去助一臂之力,所以許多木南鎮上的鄉紳,都是知道那瘸子的厲害。
想了許多,蘇然搖搖頭,丟掉了腦中所想,怕弟弟賴著跟上來,悄悄從後門離去。
鎮上流民越來越多,打架擾民之事也頻繁起來,昨日父親蘇洋生叫他今日也到鎮中幫忙安撫流民。
到了晚上,不見蘇洋生父子回來用飯,蘇母有些擔心,於是遣管家阿福去尋人。
只是去了很久,也不見消息,蘇母也不敢一人獨自外出尋人,只得焦急等待。
忽然聽到院外傳來些吵鬧聲,歸來的管家阿福,慌張將前後院大門緊閉,還叫來自家四個兒子拿著手臂粗的木棍守在前後院。
不見自家丈夫和兒子的蘇母,心裡不禁慌了起來。
見此,蘇母有些著急的喚過阿福,問道:「老爺和少爺呢?」
阿福氣喘吁吁,臉上依稀還有不安之色,「老爺、少爺在指揮巡防隊,驅趕從北邊來的一群流民。那群昨夜來的流民,與石塘村起了矛盾,搶掠了不少人家,聽說殺了不少人。老爺吩咐我趕緊回來,去老家尋幾個漢子來守著院子。並囑咐老奴,今夜不太平,緊閉大門,萬不可外出。」
蘇母聞言,丈夫與兒子無事,終究是心落了一些。
她也是經歷過血腥戰亂的人,並沒有亂了陣腳,心知流民的可怕,那些沒飯吃的人什麼都乾的出來。
回頭吩咐青衣和銀月,將已經睡過去的一雙兒女抱起來,送到主屋,將主屋緊閉嚴實。
青衣和銀月哪裡經歷過這些,嚇得緊閉房門,不敢出聲。
蘇母聽得院外的吵鬧聲越來越大,從廂房裡取出了一柄長劍,嚴陣以待。
木南城靠近邊塞,是離北邊戰場最近的一個大城,自古就民風彪悍,習武成風。
忽然又聽得大門外一陣小孩的嘈雜哭聲和雜亂的腳步聲,隨即大門就被砰砰的敲響。
蘇母心裡一緊,猛的抽出長劍,管家阿福也從牆角抄起扁擔,他的兩個兒子也跑到前院,嚴陣以待。
「蘇家妹子,快開門。是我們,蘇家妹子.......」
門外傳來了急促的呼喊聲,蘇母聽得出這是街坊王大姐的聲音。
管家阿福也聽了出來,正欲前去開門,被蘇母阻止了,並走上前大聲道:「王大姐,這麼晚了有何事?」
「許捕快叫我們都來你家避避!」
「是啊,秀琴妹子,快開門,我是大妹。」
.......
嘈雜的應和聲,都是左右街坊家中的女人。
聽得話中驚慌,卻也自然。
蘇母從門縫看了出去,許多女人提著燈籠,左右牽著哭鬧的孩子,亂成一團。
蘇母於是趕緊開了大門,門外的婦孺一股腦的往院子裡擠進去。
各家還留守的青壯僕人,跟隨阿福的兒子守著前後門。幾個年紀大的老人,蘇母幾人攙扶著進了房間休息。
管家阿福搬出來許多凳子,數量不夠,就坐在花台上。
青衣和銀月也出來幫忙,點了許多炭火取暖,不大的院中擠滿了人。
有個地方坐下之後,都沒有吵鬧,很安靜。
西街發生了打鬥,死了不少人,幾家女人孩子都是見到了那血腥場景,嚇得全身還發著抖,到現在都沒緩過來。
蘇母與幾個有主見的婦人,四處安撫人心。
只是,時不時院外傳來的喊殺聲,讓院中陷入了一種可怕的安靜,恐懼在四處蔓延,只顧相互依偎,尋找安全感。
睡眼朦朧的蘇小樓被院外的喊殺聲吵醒,穿了衣服出來,見院中如此多的婦女孩童,沒有平時酒席的玩鬧八卦,反而顯得緊張擔憂。
恐怕這鎮上出了大事。
見自家母親,剛安撫完一個膽小的婦人,就聽到院外不遠處傳來激烈的兵器碰撞聲和撕心裂肺的喊殺聲,蘇母手一抖,趕緊低喝道:「阿福,李大姐,王大姐,趕緊吹滅蠟燭和燈籠。」
幾人聞言,這才反應過來,慌忙滅了燈。
整個院中頓時只有炭火微弱的燈光,蘇母見兒子跑了出來,抱起他,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與幾個有主見的婦人坐在最靠大門的位置,都是手握大刀長槍的兇悍婦人。
隨著廝殺聲越來越近,院中連呼吸都不敢大聲。
眾人捏著傢伙事的手都緊張起了汗。
蘇母將蘇小樓摟得更緊了些,右手始終放在腰間長劍上。
忽然小聲在兒子耳邊說道:「一會若有意外,你就趕緊帶著妹妹躲到地窖中。」
見蘇母話音里都有些顫抖,蘇小樓懂事的點點頭。
......
惶惶不安的一院子人,絲毫沒有睡意,只是許多孩童熬不過,紛紛睡了過去。
直到了凌晨,喊殺聲才漸漸消退,鎮上許多地方都冒出火光,一股子硝煙味。
又煎熬到了雞鳴聲響起,天色大亮。各家男人都還未歸來,誰都不敢貿然出去。
直到一陣馬蹄聲在院門停下,眾人稍稍落下的心又懸了起來,都是緊握住手中傢伙事。
只聽得一個腳步離大門越來越近,眾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門環輕響的同時,傳來蘇然那渾厚穩重清亮的聲音:「阿娘,匪徒被趕走了。」
聽得是自己兒子聲音,蘇母才長長舒了一口氣,院中女人緊張到了極點的情緒也突然放鬆,紛紛小聲相互說起話來,釋放極度壓抑的情緒。
將還在熟睡的蘇小樓交給阿福,然後蘇母打開了大門。
卻見披頭散髮,渾身鮮血,腰跨長劍,手持白蠟杆長槍的大兒子站在門前,鮮血遮掩了他俊俏的模樣,蘇母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一把拉過兒子緊張問道:「讓為娘看看,可有受傷?」
蘇然咧嘴一笑,阻止了母親,道:「阿娘,孩兒沒事,你看,好著了。」
說完還轉了兩下,雖看起來狼狽,一身血腥味,卻真的沒受傷。
蘇母抹了抹眼淚,才算放下心來,嘴中不住道:「沒受傷就好,沒受傷就好。」
那一刻,她仿佛看到死在戰場上的弟弟,心中痛苦自知。
「阿娘,給嬸嬸們講都可以各自回家了。若有什麼情況,儘管來鎮上府衙尋我。我還要去支援阿爹!」說著蘇然轉身跳上馬,帶著鎮中幾個同樣滿身是血的青年御馬疾馳而去。
「你阿爹可還好?」蘇母趕緊問道。
已經騎馬疾馳而去的蘇然大聲回道:「阿娘放心,阿爹好著了。」
幾個正欲問自己家男人情況的婦人見蘇家大少爺離去,剛才的對話聽得清楚,都抱著自家孩子匆匆歸家,心急打探去了。
蘇小樓愛不釋手,整日在院子中胡亂比劃。
一日,蘇然剛起床,就見二弟與小妹在院中用劍學那說書之人口中的快意恩仇,逗得蘇婉哈哈大笑。
他覺得二弟有些不一樣,但又說不上來如何不一樣。
自己回來後,母親就取消了他的禁足,他也不去找鎮上的小夥伴玩耍,整天待在房中看書練字,時不時來請教自己,或者在院中胡亂耍劍,逗妹妹開心。
妹妹本就性子冷,旁的簡單玩耍她哪裡會發笑,總感覺這二弟刻意為之,但又不太像,因為看起來他也很享受。
聽母親說,二弟要去習武,拜了鎮上的瘸子為師,他興許是一時心血來潮。
那瘸子竟然答應收他為徒,就令蘇然很震驚,只是母親口中說出來,應該不假。
想當年自己登門欲拜師學武還歷歷在目,那瘸子只是看了他一眼,婉拒道:「武是殺人技,蘇家少爺你走的是光明正大之道,又何必在學這絕門冷酷之法,污了道心。看你九巧生靈,面相貴不可言,將來必定高居廟堂,應去學那屠萬萬人之法,何必將心思浪費在這旁門左道之上。」
被拒絕後,他對武學熱情不改,到河間府求學時,閒暇拜入黃龍寺跟隨智雲大和尚學習內家拳法,時至今日,已經略有小成。
不過沒能跟那瘸子學些殺人技,總歸是有些遺憾,畢竟他知道老瘸子是從邊軍回來。
夏元十六年,木南府重兵圍剿木南湖中的水匪,木南城參將專門到鎮上請那老瘸子前去助一臂之力,所以許多木南鎮上的鄉紳,都是知道那瘸子的厲害。
想了許多,蘇然搖搖頭,丟掉了腦中所想,怕弟弟賴著跟上來,悄悄從後門離去。
鎮上流民越來越多,打架擾民之事也頻繁起來,昨日父親蘇洋生叫他今日也到鎮中幫忙安撫流民。
到了晚上,不見蘇洋生父子回來用飯,蘇母有些擔心,於是遣管家阿福去尋人。
只是去了很久,也不見消息,蘇母也不敢一人獨自外出尋人,只得焦急等待。
忽然聽到院外傳來些吵鬧聲,歸來的管家阿福,慌張將前後院大門緊閉,還叫來自家四個兒子拿著手臂粗的木棍守在前後院。
不見自家丈夫和兒子的蘇母,心裡不禁慌了起來。
見此,蘇母有些著急的喚過阿福,問道:「老爺和少爺呢?」
阿福氣喘吁吁,臉上依稀還有不安之色,「老爺、少爺在指揮巡防隊,驅趕從北邊來的一群流民。那群昨夜來的流民,與石塘村起了矛盾,搶掠了不少人家,聽說殺了不少人。老爺吩咐我趕緊回來,去老家尋幾個漢子來守著院子。並囑咐老奴,今夜不太平,緊閉大門,萬不可外出。」
蘇母聞言,丈夫與兒子無事,終究是心落了一些。
她也是經歷過血腥戰亂的人,並沒有亂了陣腳,心知流民的可怕,那些沒飯吃的人什麼都乾的出來。
回頭吩咐青衣和銀月,將已經睡過去的一雙兒女抱起來,送到主屋,將主屋緊閉嚴實。
青衣和銀月哪裡經歷過這些,嚇得緊閉房門,不敢出聲。
蘇母聽得院外的吵鬧聲越來越大,從廂房裡取出了一柄長劍,嚴陣以待。
木南城靠近邊塞,是離北邊戰場最近的一個大城,自古就民風彪悍,習武成風。
忽然又聽得大門外一陣小孩的嘈雜哭聲和雜亂的腳步聲,隨即大門就被砰砰的敲響。
蘇母心裡一緊,猛的抽出長劍,管家阿福也從牆角抄起扁擔,他的兩個兒子也跑到前院,嚴陣以待。
「蘇家妹子,快開門。是我們,蘇家妹子.......」
門外傳來了急促的呼喊聲,蘇母聽得出這是街坊王大姐的聲音。
管家阿福也聽了出來,正欲前去開門,被蘇母阻止了,並走上前大聲道:「王大姐,這麼晚了有何事?」
「許捕快叫我們都來你家避避!」
「是啊,秀琴妹子,快開門,我是大妹。」
.......
嘈雜的應和聲,都是左右街坊家中的女人。
聽得話中驚慌,卻也自然。
蘇母從門縫看了出去,許多女人提著燈籠,左右牽著哭鬧的孩子,亂成一團。
蘇母於是趕緊開了大門,門外的婦孺一股腦的往院子裡擠進去。
各家還留守的青壯僕人,跟隨阿福的兒子守著前後門。幾個年紀大的老人,蘇母幾人攙扶著進了房間休息。
管家阿福搬出來許多凳子,數量不夠,就坐在花台上。
青衣和銀月也出來幫忙,點了許多炭火取暖,不大的院中擠滿了人。
有個地方坐下之後,都沒有吵鬧,很安靜。
西街發生了打鬥,死了不少人,幾家女人孩子都是見到了那血腥場景,嚇得全身還發著抖,到現在都沒緩過來。
蘇母與幾個有主見的婦人,四處安撫人心。
只是,時不時院外傳來的喊殺聲,讓院中陷入了一種可怕的安靜,恐懼在四處蔓延,只顧相互依偎,尋找安全感。
睡眼朦朧的蘇小樓被院外的喊殺聲吵醒,穿了衣服出來,見院中如此多的婦女孩童,沒有平時酒席的玩鬧八卦,反而顯得緊張擔憂。
恐怕這鎮上出了大事。
見自家母親,剛安撫完一個膽小的婦人,就聽到院外不遠處傳來激烈的兵器碰撞聲和撕心裂肺的喊殺聲,蘇母手一抖,趕緊低喝道:「阿福,李大姐,王大姐,趕緊吹滅蠟燭和燈籠。」
幾人聞言,這才反應過來,慌忙滅了燈。
整個院中頓時只有炭火微弱的燈光,蘇母見兒子跑了出來,抱起他,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與幾個有主見的婦人坐在最靠大門的位置,都是手握大刀長槍的兇悍婦人。
隨著廝殺聲越來越近,院中連呼吸都不敢大聲。
眾人捏著傢伙事的手都緊張起了汗。
蘇母將蘇小樓摟得更緊了些,右手始終放在腰間長劍上。
忽然小聲在兒子耳邊說道:「一會若有意外,你就趕緊帶著妹妹躲到地窖中。」
見蘇母話音里都有些顫抖,蘇小樓懂事的點點頭。
......
惶惶不安的一院子人,絲毫沒有睡意,只是許多孩童熬不過,紛紛睡了過去。
直到了凌晨,喊殺聲才漸漸消退,鎮上許多地方都冒出火光,一股子硝煙味。
又煎熬到了雞鳴聲響起,天色大亮。各家男人都還未歸來,誰都不敢貿然出去。
直到一陣馬蹄聲在院門停下,眾人稍稍落下的心又懸了起來,都是緊握住手中傢伙事。
只聽得一個腳步離大門越來越近,眾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門環輕響的同時,傳來蘇然那渾厚穩重清亮的聲音:「阿娘,匪徒被趕走了。」
聽得是自己兒子聲音,蘇母才長長舒了一口氣,院中女人緊張到了極點的情緒也突然放鬆,紛紛小聲相互說起話來,釋放極度壓抑的情緒。
將還在熟睡的蘇小樓交給阿福,然後蘇母打開了大門。
卻見披頭散髮,渾身鮮血,腰跨長劍,手持白蠟杆長槍的大兒子站在門前,鮮血遮掩了他俊俏的模樣,蘇母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一把拉過兒子緊張問道:「讓為娘看看,可有受傷?」
蘇然咧嘴一笑,阻止了母親,道:「阿娘,孩兒沒事,你看,好著了。」
說完還轉了兩下,雖看起來狼狽,一身血腥味,卻真的沒受傷。
蘇母抹了抹眼淚,才算放下心來,嘴中不住道:「沒受傷就好,沒受傷就好。」
那一刻,她仿佛看到死在戰場上的弟弟,心中痛苦自知。
「阿娘,給嬸嬸們講都可以各自回家了。若有什麼情況,儘管來鎮上府衙尋我。我還要去支援阿爹!」說著蘇然轉身跳上馬,帶著鎮中幾個同樣滿身是血的青年御馬疾馳而去。
「你阿爹可還好?」蘇母趕緊問道。
已經騎馬疾馳而去的蘇然大聲回道:「阿娘放心,阿爹好著了。」
幾個正欲問自己家男人情況的婦人見蘇家大少爺離去,剛才的對話聽得清楚,都抱著自家孩子匆匆歸家,心急打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