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富武尋路
春節臨近,鎮上人員開始複雜起來,加上來了一股流民,小鎮上也不是很太平。
鎮長召集鄉紳和各村村正,組建了巡防隊,維護鎮上治安,安置北來的流民。
蘇洋生在鎮上本就有威望,也能服眾,加上是公認的足智多謀之輩,前去協助鎮上忙活起來。
北邊還在大戰,蠻族南下打穀草,許多邊民家破人亡,加上今年冬季寒冷異常,朝廷賑災乏力,只得將生存不下去的邊民,引導分散南下,自尋生路。
蘇小樓被銀月告了一狀,被老娘禁足了。
所以無事都是在房中讀些野史取樂,或者到院中鍛鍊下身體。
當然,舉著兩個石鎖在院中如此舉動,蘇母還以為兒子是不是腦袋驚嚇壞了,又請得道士來做了法才放心。
只是見自家兒子口齒清晰,不似得了癔症,見的久了,也就習慣了。
唯獨蘇洋生看出了些苗頭,這日晚,安排好巡防隊值更之事,回到家吃過晚飯後,就叫來蘇小樓。
「阿爹,喚我何事?」
平時,父子說話不多,偶爾蘇洋生回來會給他帶些好吃的或者孩童玩具類有趣的玩意兒,所以蘇小樓對他倒也尊敬。
蘇母看了下丈夫,欲言又止,只招手讓他到了自己身邊,溺愛的給他整理了下衣衫。
蘇洋生喝了一口茶,緩慢道:「為父見你每日煉那石鎖,這是為何啊?」
「阿爹,孩兒身體本來就不好,這次生病之後,決心改善下身體。」蘇小樓很隨意的孩童模樣回答道。
蘇洋生捋了捋鬍鬚,點點頭,接著道:「強身健體是好事,可是想習武?」
蘇父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聞言蘇小樓一愣,這確實是在他計劃之內。
如同小雞啄米一般點頭道:「孩兒想學。」
「乖兒,習武很苦,你吃得了那苦嗎?」蘇母似乎並不是很同意。
「娘親,孩兒吃得。」蘇小樓信誓旦旦說道。
見自家妻子滿臉擔憂,蘇洋生安慰她道:「秀琴,莫要擔心。先試一試,若是吃不了那苦,再退也不遲。總要學些傍身的本領,我們也不能顧他一輩子!」
「當家的,這……哎!」蘇母嘆息了一聲,道理她都知道,只是看不得兒子吃苦罷了,更怕他以後從軍打仗。
習武她是知道的,自己那幾個弟弟都是死在了邊關,唯獨戰場活下來的一個哥哥,在京城皇宮裡當差。
原本好好的一大家子,如今人丁凋零。
「年後,為父就帶你去河間府,拜那百威鏢局的鏢師,紅纓槍武順為師。」
蘇小樓卻跳了出來,道:「阿爹,孩兒自己找了師父。而且孩兒,捨不得阿娘,才不去河間府。」
說完,就往蘇母懷中靠。
蘇母眼睛有些濕潤,卻是欣慰的笑了笑,將他抱的緊緊的。
蘇洋生兒時艱苦,少時受盡世間冷暖,青年拼命奔波,才有了這麼一番家業,深知人若無一技之長,無人脈關係,何談生存,更別說成家立業。
所以長子,甚至是女兒,都在極力發展延伸他們的天賦,哪怕是很小時與父母分開,出去求學,也在所不惜。
蘇洋生心思幾轉非常詫異,不過思慮到前些時日去拜訪李員外家旁的那瘸子時,發生的事,心中有了一些猜測。
遲疑了一會,說道:「嗯,自己找到了也好。天晚了,下去休息吧。」
蘇小樓蹦蹦跳跳的離開了主屋,被青衣捉去洗漱換衣去了。
蘇母就很疑惑,問道:「當家的,樓兒尋了何人作師學武?」
「李員外家旁邊的那位。」蘇洋生倒頗為得意。
「那位願意收徒?」蘇母一驚,她可不是那些愚昧婦女,多少知道些那瘸子的根底,加上這次提供了雪參救了自家兒子。
蘇洋生再次喝了一口茶,說道:「樓兒與他有緣罷了,那三兩黃金他說什麼也不願意收,恐怕也是有此意。」
「這救命錢他不收,我們也萬不能留在手中,要不就用這些錢以他名義行些義舉?」
蘇夫人是個極有主見的女人。
「我看可以,現在鎮上來了幾百老弱病殘的流民。本鎮人口原就不如河口上的幾個鎮,這幾日與鎮長也在商議如何安頓這些流民,看上了北坡那片荒蕪的土地,正尋思大夥集資些錢買下來。」
聽到此處,蘇夫人面色一動,問道:「可有乖巧些的小女娃子?」
蘇洋生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問這個幹什麼?」
「三丫頭和樓兒也年長了些,我尋思給他們配個丫鬟,畢竟這從小調教,終究要使得順手些。青衣年後要跟著然兒到木南府,阿福在鄉下老家也尋了兩個十六七歲的姑娘兒,終究是沒見過世面的,恐使得不順心。」
......
這日,兩輛馬車停在了蘇府門口,阿福跳下了馬車,指揮兩個車夫搬行李。
隨即,車上跳下一個長得俊朗的青年,轉身抱起一個七八歲可愛的少女下了車。
那少女見熟悉的院門,就開心的往裡跑,口中還大聲喊道:「阿娘,阿娘......」
片刻間,青衣和銀月都出了院門,見到許久沒見著的大少爺,兩個少女心都跳動起來。顯得些侷促,打了招呼就去幫著搬行李。
誰家少女不思春。畢竟,蘇然可是木南鎮有名的少年郎,生的俊俏,一股子書生氣不知是多少閨中待嫁少女的夢中情郎。
蘇然往院中走去,就見著妹妹趴在母親懷中說著河間趣事,他上前對母親行了一禮,道:「孩兒見過母親!」
蘇母樂的合不攏嘴,老大長大了,也通禮知孝,欣慰點頭後,說道:「舟車勞頓,先去歇息下,房間青衣收拾出來了。待晚飯做好了,阿娘再叫你。」
「孩兒不累。對了,怎不見二弟?」蘇然疑惑問道,以往只要自己回來,弟弟都會在大門前等著自己,一天到晚纏著自己給他講外面的趣事,帶他出去玩耍。
今兒,卻不見人影。
說到蘇小樓,蘇母略顯無奈,看了看廂房旁他的屋子,道:「不知在房間裡搗鼓什麼,晌午叫吃飯也不吃。這幾日禁足,怕是還生著為娘的氣。」
「禁足,嘿嘿!」蘇然笑了下,「我去看看這小子在搞什麼。」
蘇母點點頭。
蘇然隨即大步走向他的房間,至了門口,就喊道:「小樓,大哥回來了!」
只聽房中懶洋洋傳來一聲「哦」。
蘇然好奇推開門走了進去,卻見自家弟弟伏在書桌上彆扭的練習字,頓時驚訝不已。
不過走近了,見他在紙上寫下的字,歪歪扭扭,真如那四五歲的孩童,不禁有些好笑。
見他笨拙的捏筆姿勢,蘇然握住他的手,搬開他生硬的手指,耐心教道:「無名指和食指包裹筆桿,大拇指輕壓。」
蘇小樓在跟隨他的糾正的動作改了過來,蘇然見他一點就通,不免又有些驚訝,繼續道:「握筆分擫、押、鉤、格、抵,五字要訣,這擫是指用拇指的第一節緊按筆管的左、後側,力量由內向外.......」
蘇然將這毛筆的握筆和詳細用法一一道來,過程還不停糾正蘇小樓的錯誤之處。
從未學過毛筆字的蘇小樓,倒是在大哥的教導下長了不少見識,正確的握筆姿勢和握筆方法,確實寫出來的字都要好看不少。
寫滿整張白紙後,放下毛筆,真是所有技藝,若有先行之人教導,當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己瞎摸索幾天不得要領。
活動了下酸疼的手指,蘇小樓這才道:「大哥,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剛到。」蘇然坐在桌邊,自顧倒了一杯茶水喝了下去。
蘇小樓笑嘻嘻的將手上墨水用紙擦了擦,湊到大哥面前,說道:「大哥,上次跟你.......」
聞言,蘇然舉起了手,就走了出去,「大哥還以為你轉了性子。大哥怎麼會食言。」
「誒,大哥別走哇,等等我。沒食言,可我沒見著東西啊。」
......
他還是他,整天圍在大哥屁股,要這要那。
阿福看著二少爺心想道。
鎮長召集鄉紳和各村村正,組建了巡防隊,維護鎮上治安,安置北來的流民。
蘇洋生在鎮上本就有威望,也能服眾,加上是公認的足智多謀之輩,前去協助鎮上忙活起來。
北邊還在大戰,蠻族南下打穀草,許多邊民家破人亡,加上今年冬季寒冷異常,朝廷賑災乏力,只得將生存不下去的邊民,引導分散南下,自尋生路。
蘇小樓被銀月告了一狀,被老娘禁足了。
所以無事都是在房中讀些野史取樂,或者到院中鍛鍊下身體。
當然,舉著兩個石鎖在院中如此舉動,蘇母還以為兒子是不是腦袋驚嚇壞了,又請得道士來做了法才放心。
只是見自家兒子口齒清晰,不似得了癔症,見的久了,也就習慣了。
唯獨蘇洋生看出了些苗頭,這日晚,安排好巡防隊值更之事,回到家吃過晚飯後,就叫來蘇小樓。
「阿爹,喚我何事?」
平時,父子說話不多,偶爾蘇洋生回來會給他帶些好吃的或者孩童玩具類有趣的玩意兒,所以蘇小樓對他倒也尊敬。
蘇母看了下丈夫,欲言又止,只招手讓他到了自己身邊,溺愛的給他整理了下衣衫。
蘇洋生喝了一口茶,緩慢道:「為父見你每日煉那石鎖,這是為何啊?」
「阿爹,孩兒身體本來就不好,這次生病之後,決心改善下身體。」蘇小樓很隨意的孩童模樣回答道。
蘇洋生捋了捋鬍鬚,點點頭,接著道:「強身健體是好事,可是想習武?」
蘇父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聞言蘇小樓一愣,這確實是在他計劃之內。
如同小雞啄米一般點頭道:「孩兒想學。」
「乖兒,習武很苦,你吃得了那苦嗎?」蘇母似乎並不是很同意。
「娘親,孩兒吃得。」蘇小樓信誓旦旦說道。
見自家妻子滿臉擔憂,蘇洋生安慰她道:「秀琴,莫要擔心。先試一試,若是吃不了那苦,再退也不遲。總要學些傍身的本領,我們也不能顧他一輩子!」
「當家的,這……哎!」蘇母嘆息了一聲,道理她都知道,只是看不得兒子吃苦罷了,更怕他以後從軍打仗。
習武她是知道的,自己那幾個弟弟都是死在了邊關,唯獨戰場活下來的一個哥哥,在京城皇宮裡當差。
原本好好的一大家子,如今人丁凋零。
「年後,為父就帶你去河間府,拜那百威鏢局的鏢師,紅纓槍武順為師。」
蘇小樓卻跳了出來,道:「阿爹,孩兒自己找了師父。而且孩兒,捨不得阿娘,才不去河間府。」
說完,就往蘇母懷中靠。
蘇母眼睛有些濕潤,卻是欣慰的笑了笑,將他抱的緊緊的。
蘇洋生兒時艱苦,少時受盡世間冷暖,青年拼命奔波,才有了這麼一番家業,深知人若無一技之長,無人脈關係,何談生存,更別說成家立業。
所以長子,甚至是女兒,都在極力發展延伸他們的天賦,哪怕是很小時與父母分開,出去求學,也在所不惜。
蘇洋生心思幾轉非常詫異,不過思慮到前些時日去拜訪李員外家旁的那瘸子時,發生的事,心中有了一些猜測。
遲疑了一會,說道:「嗯,自己找到了也好。天晚了,下去休息吧。」
蘇小樓蹦蹦跳跳的離開了主屋,被青衣捉去洗漱換衣去了。
蘇母就很疑惑,問道:「當家的,樓兒尋了何人作師學武?」
「李員外家旁邊的那位。」蘇洋生倒頗為得意。
「那位願意收徒?」蘇母一驚,她可不是那些愚昧婦女,多少知道些那瘸子的根底,加上這次提供了雪參救了自家兒子。
蘇洋生再次喝了一口茶,說道:「樓兒與他有緣罷了,那三兩黃金他說什麼也不願意收,恐怕也是有此意。」
「這救命錢他不收,我們也萬不能留在手中,要不就用這些錢以他名義行些義舉?」
蘇夫人是個極有主見的女人。
「我看可以,現在鎮上來了幾百老弱病殘的流民。本鎮人口原就不如河口上的幾個鎮,這幾日與鎮長也在商議如何安頓這些流民,看上了北坡那片荒蕪的土地,正尋思大夥集資些錢買下來。」
聽到此處,蘇夫人面色一動,問道:「可有乖巧些的小女娃子?」
蘇洋生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問這個幹什麼?」
「三丫頭和樓兒也年長了些,我尋思給他們配個丫鬟,畢竟這從小調教,終究要使得順手些。青衣年後要跟著然兒到木南府,阿福在鄉下老家也尋了兩個十六七歲的姑娘兒,終究是沒見過世面的,恐使得不順心。」
......
這日,兩輛馬車停在了蘇府門口,阿福跳下了馬車,指揮兩個車夫搬行李。
隨即,車上跳下一個長得俊朗的青年,轉身抱起一個七八歲可愛的少女下了車。
那少女見熟悉的院門,就開心的往裡跑,口中還大聲喊道:「阿娘,阿娘......」
片刻間,青衣和銀月都出了院門,見到許久沒見著的大少爺,兩個少女心都跳動起來。顯得些侷促,打了招呼就去幫著搬行李。
誰家少女不思春。畢竟,蘇然可是木南鎮有名的少年郎,生的俊俏,一股子書生氣不知是多少閨中待嫁少女的夢中情郎。
蘇然往院中走去,就見著妹妹趴在母親懷中說著河間趣事,他上前對母親行了一禮,道:「孩兒見過母親!」
蘇母樂的合不攏嘴,老大長大了,也通禮知孝,欣慰點頭後,說道:「舟車勞頓,先去歇息下,房間青衣收拾出來了。待晚飯做好了,阿娘再叫你。」
「孩兒不累。對了,怎不見二弟?」蘇然疑惑問道,以往只要自己回來,弟弟都會在大門前等著自己,一天到晚纏著自己給他講外面的趣事,帶他出去玩耍。
今兒,卻不見人影。
說到蘇小樓,蘇母略顯無奈,看了看廂房旁他的屋子,道:「不知在房間裡搗鼓什麼,晌午叫吃飯也不吃。這幾日禁足,怕是還生著為娘的氣。」
「禁足,嘿嘿!」蘇然笑了下,「我去看看這小子在搞什麼。」
蘇母點點頭。
蘇然隨即大步走向他的房間,至了門口,就喊道:「小樓,大哥回來了!」
只聽房中懶洋洋傳來一聲「哦」。
蘇然好奇推開門走了進去,卻見自家弟弟伏在書桌上彆扭的練習字,頓時驚訝不已。
不過走近了,見他在紙上寫下的字,歪歪扭扭,真如那四五歲的孩童,不禁有些好笑。
見他笨拙的捏筆姿勢,蘇然握住他的手,搬開他生硬的手指,耐心教道:「無名指和食指包裹筆桿,大拇指輕壓。」
蘇小樓在跟隨他的糾正的動作改了過來,蘇然見他一點就通,不免又有些驚訝,繼續道:「握筆分擫、押、鉤、格、抵,五字要訣,這擫是指用拇指的第一節緊按筆管的左、後側,力量由內向外.......」
蘇然將這毛筆的握筆和詳細用法一一道來,過程還不停糾正蘇小樓的錯誤之處。
從未學過毛筆字的蘇小樓,倒是在大哥的教導下長了不少見識,正確的握筆姿勢和握筆方法,確實寫出來的字都要好看不少。
寫滿整張白紙後,放下毛筆,真是所有技藝,若有先行之人教導,當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己瞎摸索幾天不得要領。
活動了下酸疼的手指,蘇小樓這才道:「大哥,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剛到。」蘇然坐在桌邊,自顧倒了一杯茶水喝了下去。
蘇小樓笑嘻嘻的將手上墨水用紙擦了擦,湊到大哥面前,說道:「大哥,上次跟你.......」
聞言,蘇然舉起了手,就走了出去,「大哥還以為你轉了性子。大哥怎麼會食言。」
「誒,大哥別走哇,等等我。沒食言,可我沒見著東西啊。」
......
他還是他,整天圍在大哥屁股,要這要那。
阿福看著二少爺心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