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成功帶壞一個
清晨露水微涼,林非坐在小院的竹椅上,輕輕拂過紫砂壺的壺身。微風翻過院牆,帶來遠方花圃的淡香。院中老槐的葉影交錯,光線在石桌上形成斑駁的紋理。他靜靜看著壺口裊裊升起的一絲白氣,不急著飲茶。
門外傳來幾乎難以察覺的腳步聲。那人輕得像是一縷清風,緩緩靠近,腳步停在院門前。林非沒有出聲,只將目光輕抬,望向竹門。門輕響,顧清音立在門口。她神色依舊清冷,卻少了昔日的銳利。她並沒有立刻開口,只是微側身,似在衡量是否進來。
林非微笑,舉手示意:「進來坐。」
顧清音點頭,一如往常般走入院中,卻放緩了步伐。她踏過青石板時,目光不再是單純往前,而是瞥了一眼老槐的枝頭,一眼石桌旁的一朵無名小花。她在竹椅對面坐下,腰背挺直,將長劍橫放在腿側,手掌輕撫劍鞘,指尖停留片刻才離開。那隻手隨即接過林非遞來的茶盞,茶香浮動,她低眉嗅聞。
兩人不語,光影在他們之間流動。顧清音並非一個善於寒暄的人,她自幼習劍,習慣了寂寞與緊張。曾經,時光在她心中是不斷被修煉碾過的齒輪,她衡量萬物的標準是提升,破境,疾行不斷。此時,卻能在這院中坐下,端一盞茶,靜聽風聲葉響。
她緩慢抿了一口茶。微苦的滋味先入喉,然後甘甜迴蕩,她將茶盞輕輕置回桌面,手指離開茶盞時的動作比以往輕柔些許。林非沒有催促談話,也無意打破靜謐。顧清音對這種無聲的對坐有初次的陌生,卻也不排斥,甚至莫名生出一絲適意。
她側頭看向院內老槐。老樹枝繁葉茂,樹幹蒼老沉穩。顧清音記得初見時,這院子對她而言是無聊、懶散的代名詞,而今看那老樹,忽覺得它的靜立是一種深藏不露的力量,不必高聲宣揚,卻自有氣度。這讓她想起劍道中一種久未體察的境界:劍不必時時出鞘,鋒芒不必日日外露,真正的強大在於隨時可靜,可柔,可息。
目光回到桌面,顧清音看見那紫砂壺上的紋理,壺嘴壺蓋的弧度恰到好處,如同一式圓滿劍招,不誇張,卻契合自然而然的法度。她呼出一口氣,無聲中將一股內在的繃緊化散。
她想起不久前湖畔的夜晚,冰心花下的沉默。那時她站在遠處默默凝視花光,心底生出前所未有的清透。比起閉關苦修,似乎這種與自然相處的經歷更能給她劍心以微妙的指引。以前她總懷疑這種方式的有效性,而今卻無須懷疑。她感受到自己的修行正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也許劍勢終會更精純,心神更凝練。
林非依然不催她說話,只靜靜飲茶。顧清音並不因此感到尷尬。她在沉默中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改變。她伸手,從懷中取出一片晶瑩花瓣,那是從冰心花開放後風中飄落到她劍柄處的一片花瓣。她一直珍藏。此刻將它放在桌面,指尖輕輕撫過花瓣表面的紋理。
林非看見那花瓣,會意一笑,點頭輕抿茶水。
顧清音輕聲道:「當時湖心島的冰心花,確實不同凡響。」這聲音很輕,卻比以往多了柔和。她說完後不再解釋。她知道對面之人明白。
林非點頭:「是。」
顧清音不再繼續夸述,自覺多言無益。她向來不善言詞,但心意不必多說。她有意略微放鬆肩膀,不讓自己坐得過於僵直。並非故意為之,只是在這樣的氛圍下,自然而然。
微風中,院牆外有鳥啾,一兩聲清脆。顧清音轉頭,看到牆頭延展出一小株野草,正輕輕搖晃。她忽然想到,若將這種無聲的鬆弛融入自己的劍道,會是怎樣的景象?不是割裂的苦修,而是在平靜中逐漸升華。她想起師尊曾言:「劍心如鏡,澄澈無塵。」以往她只以為要苦磨劍意,如今才知還有另一條路:在自然美景和心境閒適中不斷打磨心神,最終的鏡面會更通透。
她再次端起茶盞,第二口茶入口時,比第一口更細緻地感受那回甘。這份甘甜如冰心花的冷光餘韻,仿佛讓她在丹田處生出一絲清涼靈氣。她不禁在心中默念一段劍訣,將這種感覺記下。
林非輕聲問:「最近習劍順利嗎?」
顧清音放下茶盞,緩緩回答:「尚可。比起從前的繃緊,心中多出些許餘地。」
簡單的一句,卻含義深長。林非點頭,不作深入。兩人間的交流無需過多解釋。
顧清音目光在院中流連。她看見石桌角落那朵無名小花,顏色淡雅,花瓣含露。以前若見此花,她或許最多掃一眼,今日卻細細端詳,察其形,品其柔軟纖細。有人說劍修該無情,可她不認同。劍勢或許凌厲,但劍心未必僵硬。若劍心能如花般自然伸展,也許揮劍時的氣韻會不同凡響。
她輕輕呼出一口氣,伸手入懷,卻又頓了頓,沒有取出什麼,只是抬眼看林非。那眼神中帶著一絲微妙的信任,甚至隱約有放下戒備的感覺。她不是要表白什麼,只是在確認這種相處的模式是她能接受的。
林非微笑回應,將壺中茶續給她。這簡單動作中無引導無要求,只是默契示意:有茶、有風、有花,這裡適合靜坐,不必多慮。
顧清音接過續茶的盞,更輕柔地飲。她突發奇想:若今後修煉遇到瓶頸,或許不必苦閉生悶氣,只需來此院中坐坐,看花影隨光線變化,聽葉聲。也許心結就會鬆開,正如現在她漸漸懂得的那般。
有腳步聲由遠及近,院外傳來兩個弟子低聲交談的聲音,似在討論柴米雜事。顧清音側耳聽,發現自己不再討厭這些凡塵瑣語。她明白在過去,這等無關修行的聲音只是噪音,如今卻能包容這片刻小雜音。萬物相生,何必拒絕?劍心若是不懼雜聲,便更堅韌。
茶盞見底,她輕輕將盞放下。抬眼看天,日光柔和。此時此刻,她深刻感到自己的內心狀態有所不同。從前她來這院中是帶著冷淡、不屑,甚至小小的戒備,如今卻能坦然坐下,不為別的,只為感受這份安寧。
林非不做評價,只是微笑著將空盞收回,輕拂灰塵。顧清音看得懂這笑意:無需言語,你已改變,我看在眼裡。
她抬手輕整衣袂,暗暗決定稍後去竹林練一套輕柔劍式,不求突破,只為體會此刻心境下的劍意流轉。那必然與以往不同。或許劍招中會多出一種靈動,如同清風拂葉,無需鋒芒畢露,卻有深藏不露的力量。
光影又變換了一陣子,她起身告辭。林非只是頷首,她向來獨來獨往,他不會強留。
站在院門前,顧清音回首看一眼院中景象:老槐樹、石桌、茶壺,還有席間那朵無名小花。她記住了這一切,然後毫無聲響地離開。
走出院門,她步伐依舊輕盈,卻不再急促,像是腳下有音樂的節奏在引領。劍鞘與衣袂間不再是一味的冷意,而多了溫潤的流動。
她心中無須多言,此刻明白:靜與鬆弛,也是劍心之旅的一部分。
門外傳來幾乎難以察覺的腳步聲。那人輕得像是一縷清風,緩緩靠近,腳步停在院門前。林非沒有出聲,只將目光輕抬,望向竹門。門輕響,顧清音立在門口。她神色依舊清冷,卻少了昔日的銳利。她並沒有立刻開口,只是微側身,似在衡量是否進來。
林非微笑,舉手示意:「進來坐。」
顧清音點頭,一如往常般走入院中,卻放緩了步伐。她踏過青石板時,目光不再是單純往前,而是瞥了一眼老槐的枝頭,一眼石桌旁的一朵無名小花。她在竹椅對面坐下,腰背挺直,將長劍橫放在腿側,手掌輕撫劍鞘,指尖停留片刻才離開。那隻手隨即接過林非遞來的茶盞,茶香浮動,她低眉嗅聞。
兩人不語,光影在他們之間流動。顧清音並非一個善於寒暄的人,她自幼習劍,習慣了寂寞與緊張。曾經,時光在她心中是不斷被修煉碾過的齒輪,她衡量萬物的標準是提升,破境,疾行不斷。此時,卻能在這院中坐下,端一盞茶,靜聽風聲葉響。
她緩慢抿了一口茶。微苦的滋味先入喉,然後甘甜迴蕩,她將茶盞輕輕置回桌面,手指離開茶盞時的動作比以往輕柔些許。林非沒有催促談話,也無意打破靜謐。顧清音對這種無聲的對坐有初次的陌生,卻也不排斥,甚至莫名生出一絲適意。
她側頭看向院內老槐。老樹枝繁葉茂,樹幹蒼老沉穩。顧清音記得初見時,這院子對她而言是無聊、懶散的代名詞,而今看那老樹,忽覺得它的靜立是一種深藏不露的力量,不必高聲宣揚,卻自有氣度。這讓她想起劍道中一種久未體察的境界:劍不必時時出鞘,鋒芒不必日日外露,真正的強大在於隨時可靜,可柔,可息。
目光回到桌面,顧清音看見那紫砂壺上的紋理,壺嘴壺蓋的弧度恰到好處,如同一式圓滿劍招,不誇張,卻契合自然而然的法度。她呼出一口氣,無聲中將一股內在的繃緊化散。
她想起不久前湖畔的夜晚,冰心花下的沉默。那時她站在遠處默默凝視花光,心底生出前所未有的清透。比起閉關苦修,似乎這種與自然相處的經歷更能給她劍心以微妙的指引。以前她總懷疑這種方式的有效性,而今卻無須懷疑。她感受到自己的修行正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也許劍勢終會更精純,心神更凝練。
林非依然不催她說話,只靜靜飲茶。顧清音並不因此感到尷尬。她在沉默中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改變。她伸手,從懷中取出一片晶瑩花瓣,那是從冰心花開放後風中飄落到她劍柄處的一片花瓣。她一直珍藏。此刻將它放在桌面,指尖輕輕撫過花瓣表面的紋理。
林非看見那花瓣,會意一笑,點頭輕抿茶水。
顧清音輕聲道:「當時湖心島的冰心花,確實不同凡響。」這聲音很輕,卻比以往多了柔和。她說完後不再解釋。她知道對面之人明白。
林非點頭:「是。」
顧清音不再繼續夸述,自覺多言無益。她向來不善言詞,但心意不必多說。她有意略微放鬆肩膀,不讓自己坐得過於僵直。並非故意為之,只是在這樣的氛圍下,自然而然。
微風中,院牆外有鳥啾,一兩聲清脆。顧清音轉頭,看到牆頭延展出一小株野草,正輕輕搖晃。她忽然想到,若將這種無聲的鬆弛融入自己的劍道,會是怎樣的景象?不是割裂的苦修,而是在平靜中逐漸升華。她想起師尊曾言:「劍心如鏡,澄澈無塵。」以往她只以為要苦磨劍意,如今才知還有另一條路:在自然美景和心境閒適中不斷打磨心神,最終的鏡面會更通透。
她再次端起茶盞,第二口茶入口時,比第一口更細緻地感受那回甘。這份甘甜如冰心花的冷光餘韻,仿佛讓她在丹田處生出一絲清涼靈氣。她不禁在心中默念一段劍訣,將這種感覺記下。
林非輕聲問:「最近習劍順利嗎?」
顧清音放下茶盞,緩緩回答:「尚可。比起從前的繃緊,心中多出些許餘地。」
簡單的一句,卻含義深長。林非點頭,不作深入。兩人間的交流無需過多解釋。
顧清音目光在院中流連。她看見石桌角落那朵無名小花,顏色淡雅,花瓣含露。以前若見此花,她或許最多掃一眼,今日卻細細端詳,察其形,品其柔軟纖細。有人說劍修該無情,可她不認同。劍勢或許凌厲,但劍心未必僵硬。若劍心能如花般自然伸展,也許揮劍時的氣韻會不同凡響。
她輕輕呼出一口氣,伸手入懷,卻又頓了頓,沒有取出什麼,只是抬眼看林非。那眼神中帶著一絲微妙的信任,甚至隱約有放下戒備的感覺。她不是要表白什麼,只是在確認這種相處的模式是她能接受的。
林非微笑回應,將壺中茶續給她。這簡單動作中無引導無要求,只是默契示意:有茶、有風、有花,這裡適合靜坐,不必多慮。
顧清音接過續茶的盞,更輕柔地飲。她突發奇想:若今後修煉遇到瓶頸,或許不必苦閉生悶氣,只需來此院中坐坐,看花影隨光線變化,聽葉聲。也許心結就會鬆開,正如現在她漸漸懂得的那般。
有腳步聲由遠及近,院外傳來兩個弟子低聲交談的聲音,似在討論柴米雜事。顧清音側耳聽,發現自己不再討厭這些凡塵瑣語。她明白在過去,這等無關修行的聲音只是噪音,如今卻能包容這片刻小雜音。萬物相生,何必拒絕?劍心若是不懼雜聲,便更堅韌。
茶盞見底,她輕輕將盞放下。抬眼看天,日光柔和。此時此刻,她深刻感到自己的內心狀態有所不同。從前她來這院中是帶著冷淡、不屑,甚至小小的戒備,如今卻能坦然坐下,不為別的,只為感受這份安寧。
林非不做評價,只是微笑著將空盞收回,輕拂灰塵。顧清音看得懂這笑意:無需言語,你已改變,我看在眼裡。
她抬手輕整衣袂,暗暗決定稍後去竹林練一套輕柔劍式,不求突破,只為體會此刻心境下的劍意流轉。那必然與以往不同。或許劍招中會多出一種靈動,如同清風拂葉,無需鋒芒畢露,卻有深藏不露的力量。
光影又變換了一陣子,她起身告辭。林非只是頷首,她向來獨來獨往,他不會強留。
站在院門前,顧清音回首看一眼院中景象:老槐樹、石桌、茶壺,還有席間那朵無名小花。她記住了這一切,然後毫無聲響地離開。
走出院門,她步伐依舊輕盈,卻不再急促,像是腳下有音樂的節奏在引領。劍鞘與衣袂間不再是一味的冷意,而多了溫潤的流動。
她心中無須多言,此刻明白:靜與鬆弛,也是劍心之旅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