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任平生的敲打,響鼓無需重錘
第398章 任平生的敲打,響鼓無需重錘
大離自簿子因功獲國,至今已約有七百年歷史。
前三百多年,大離窮弱,困居西隅,列國卑離,不與會盟。期間固有穆公滅西戎三十二國,稱霸一世,亦改變不了大離卑鄙的窘境,直至孝公啟用衛君變法,行法制,立軍爵,大離方有強盛,一統天下。
而衛君變法的核心,就在於以功授爵,以爵授田。
這是大離強盛的根本。
大離一統天下後,為何會日漸贏弱?
原因有三。
其一,文帝為消化、穩固六國土地,讓六國臣民歸心,修改律法,削弱法家在離影響力,增加儒學在朝堂的話語權,以儒學的仁政對待六國臣民。
其二,大離一統天下來,戰事銳減,武備鬆懈,軍爵制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英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徹底登堂入室,法家蒙塵,大量利國利民之善法,被遷腐儒士以「仁」的名義改成寬縱貴族的類周法。
大離賴以得天下的「軍爵制」「農爵制」和「工爵制」淪為一紙空文,工匠被定成奇淫巧技,誤國殃民之徒,武備更是以「不利民生」的名義,更加荒廢。
最終導致英宗之前,不敢南下的匈奴,開始視大離為臣妾,肆意劫掠、羞辱。
也是自此,大離開始向一直以來都鄙夷的匈奴人納貢、和親。
便是如此屈辱,朝堂上的酸腐儒士還以春秋戰國時,列國之間的結姻、納貢之例,認為大離與匈奴和親是正常的手段,用一個假公主,就能免去大離和匈奴作戰,挽救千萬離人很划算。
這些歷史說起來看似和藍虎之策沒有關聯,實則不然,在顏壽山、符運良眼裡,藍虎之策比這些愚昧、虛浮表面的儒士更加邪惡,秦王若採用藍虎之策,不出百年,大離必亡!
因為大離是以軍功授爵,以爵授田而強國,儒士改法,也僅是削弱軍爵授田法的地位,其目的是為了緩解大離少地,無地可分的窘境,黔首想要授爵授田,
仍需效命立功。
而藍虎之策,讓人僅是通過考試,就能分得田地,免除賦稅,這讓奮勇殺死,以命博爵的將士怎麼想?讓日日躬身田地,辛勞耕種的農人怎麼想?讓兢業業、不敢有一日懈怠的官吏怎麼想?讓推動經濟,但備受打壓的商賈怎麼想?
屆時,必將會出現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局面。
沒有人再願意上陣殺敵;沒有人再願意躬身于田;沒有人再願意改良、研發技藝———-人人醉心書案,百業荒廢,武備墮落,大離焉能不亡?
至於不是所有人都善於讀書,不善於讀書的人可從事百業,上陣殺敵·--這般是事實,但顏壽山、符運良等明眼人都清楚,百業興盛、上陣殺敵,禦敵於外都需要聰明人來操持。
一群連書都讀不明白的人,從事百業,上陣殺敵,效果如何,不言而喻。
而那些依靠讀書就獲得田地、免去賦稅的人,會願意從事百業,上陣殺敵?
他們只願做官,做不干實事的虛浮之官。
畢竟,辛苦、操勞一生,還不如考一次試。
再者,大離如今土地問題已是十分嚴峻,秦王、陛下都不得不想盡辦法處置各地不法大戶、富商,和對外征戰搶奪土地,以緩解各地的土地矛盾,又何來閒地分給那些寸功未立,僅是讀書通過考試的學生?
還有免除賦稅,且不說衛君變法以來,便已定下上自宗親,下至黔首不管獲得何等爵位,都只能免除役,不得免除賦稅的律法,更別說秦王如今地位何等超然,他個人每年都還得向朝廷繳納不少於半郡的賦稅。
藍虎竟異想天開的想給通過科考的學生,免除賦稅-
顏壽山、符運良何等聰慧,如何不明白藍虎的邪惡用心,但他們想不明白藍虎怎會如此愚蠢?
就算秦王當時還未「復生」,藍虎向任巧提出這樣的建言,簡直是將任巧、
陛下當白痴。
難怪他們的策論交上去後,石沉大海,久久等不到回復。
同時,顏壽山、符運良意識到秦王為何會問他們對藍虎建言的看法,這是懷疑他們和藍虎一氣,或藍虎是受了他們的指使。畢竟,藍虎出自齊升,他們是藍虎的老師,藍虎有這種邪惡想法,在外人眼裡,他們脫不了干係。
符運良忍不住在心裡唾罵,直娘賊,差點讓藍虎害死!
任平生不動聲色的觀察顏壽山、符運良的微表情,淡淡道:「你們當真認為藍虎之策,是禍國殃民之策?孤怎麼聽說齊升里有人支持藍虎?認為藍虎之策,
是上等的良策,朝廷應當採納?」
果然。
完了。
顏壽山、符運良心裡頓時一個咯瞪,下意識的對視一眼,同時拱手張口。
「秦王.」
二人又同時停下,符運良眼神示意顏壽山先說。
顏壽山說:「秦王,這其中應有誤會,我等不知藍虎有此建言。屬下剛才說的優待,也只是像齊升獎勵考得頭名的學生那般,賞賜一點錢財,絕無藍虎歲念。」
符運良接話道:「我等從未與藍虎私下交流過此事,不知藍虎有此歹心,請秦王明鑑。」
任平生有意看著二人,面無表情不說話。
待他們愈發心慌、志芯時,任平生方才開口「別緊張,孤與你們相交多年,你們的學識、脾性,孤還是有所了解,孤清楚你們斷然不會有此短視之念,不過藍虎之言,足以說明齊升的政思教育尚有不足,你們趁著這段時間,把這方面抓一下。」
顏壽山、符運良懸在嗓子眼的心,瞬間落到盆骨里,拱手道:「喏。」
「另外,你們在這段時間,完善一下科舉的相關細則,選一下接任你們的人。孤暫時的想法是,待學宮正式啟用的時候,你們兩分別擔任學宮丞一職,各掌一事。具體是管考制、還是學制或者其他,到時候由巧兒決定。」
「喏。」
任平生看著顏壽山、符運良,說:「孤再強調一點,朝廷設立科考,是為朝廷擇才,給天下英才施展平生所學,一展抱負的機會,不是為了讓他們藉此謀取私利。無功不受祿,通過科考就能獲得賞賜,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顏壽山忙道:「喏,屬下謹遵教誨。」
「去忙吧。」
「屬下告退。」
顏壽山、符運良對任平生、南韻行禮後,走出學論堂。
任平生看向江無恙:「無恙,把孤之前對西域的籌劃,一五一十的稟告陛下。」
「喏。」
江無恙行禮應了一聲,開始說起任平生對西域的謀劃。
「恩師計斬樓蘭王、蒲類王后,擁立他們親近大離之子為王,臣以交流使的身份留在那裡,以便暗中監管二王,掌控樓蘭、蒲類兩國,將它們變成大離在西域的據點,從而搜集匈奴、西域諸國的情報,監察他們的動向·——」
大離自簿子因功獲國,至今已約有七百年歷史。
前三百多年,大離窮弱,困居西隅,列國卑離,不與會盟。期間固有穆公滅西戎三十二國,稱霸一世,亦改變不了大離卑鄙的窘境,直至孝公啟用衛君變法,行法制,立軍爵,大離方有強盛,一統天下。
而衛君變法的核心,就在於以功授爵,以爵授田。
這是大離強盛的根本。
大離一統天下後,為何會日漸贏弱?
原因有三。
其一,文帝為消化、穩固六國土地,讓六國臣民歸心,修改律法,削弱法家在離影響力,增加儒學在朝堂的話語權,以儒學的仁政對待六國臣民。
其二,大離一統天下來,戰事銳減,武備鬆懈,軍爵制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英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徹底登堂入室,法家蒙塵,大量利國利民之善法,被遷腐儒士以「仁」的名義改成寬縱貴族的類周法。
大離賴以得天下的「軍爵制」「農爵制」和「工爵制」淪為一紙空文,工匠被定成奇淫巧技,誤國殃民之徒,武備更是以「不利民生」的名義,更加荒廢。
最終導致英宗之前,不敢南下的匈奴,開始視大離為臣妾,肆意劫掠、羞辱。
也是自此,大離開始向一直以來都鄙夷的匈奴人納貢、和親。
便是如此屈辱,朝堂上的酸腐儒士還以春秋戰國時,列國之間的結姻、納貢之例,認為大離與匈奴和親是正常的手段,用一個假公主,就能免去大離和匈奴作戰,挽救千萬離人很划算。
這些歷史說起來看似和藍虎之策沒有關聯,實則不然,在顏壽山、符運良眼裡,藍虎之策比這些愚昧、虛浮表面的儒士更加邪惡,秦王若採用藍虎之策,不出百年,大離必亡!
因為大離是以軍功授爵,以爵授田而強國,儒士改法,也僅是削弱軍爵授田法的地位,其目的是為了緩解大離少地,無地可分的窘境,黔首想要授爵授田,
仍需效命立功。
而藍虎之策,讓人僅是通過考試,就能分得田地,免除賦稅,這讓奮勇殺死,以命博爵的將士怎麼想?讓日日躬身田地,辛勞耕種的農人怎麼想?讓兢業業、不敢有一日懈怠的官吏怎麼想?讓推動經濟,但備受打壓的商賈怎麼想?
屆時,必將會出現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局面。
沒有人再願意上陣殺敵;沒有人再願意躬身于田;沒有人再願意改良、研發技藝———-人人醉心書案,百業荒廢,武備墮落,大離焉能不亡?
至於不是所有人都善於讀書,不善於讀書的人可從事百業,上陣殺敵·--這般是事實,但顏壽山、符運良等明眼人都清楚,百業興盛、上陣殺敵,禦敵於外都需要聰明人來操持。
一群連書都讀不明白的人,從事百業,上陣殺敵,效果如何,不言而喻。
而那些依靠讀書就獲得田地、免去賦稅的人,會願意從事百業,上陣殺敵?
他們只願做官,做不干實事的虛浮之官。
畢竟,辛苦、操勞一生,還不如考一次試。
再者,大離如今土地問題已是十分嚴峻,秦王、陛下都不得不想盡辦法處置各地不法大戶、富商,和對外征戰搶奪土地,以緩解各地的土地矛盾,又何來閒地分給那些寸功未立,僅是讀書通過考試的學生?
還有免除賦稅,且不說衛君變法以來,便已定下上自宗親,下至黔首不管獲得何等爵位,都只能免除役,不得免除賦稅的律法,更別說秦王如今地位何等超然,他個人每年都還得向朝廷繳納不少於半郡的賦稅。
藍虎竟異想天開的想給通過科考的學生,免除賦稅-
顏壽山、符運良何等聰慧,如何不明白藍虎的邪惡用心,但他們想不明白藍虎怎會如此愚蠢?
就算秦王當時還未「復生」,藍虎向任巧提出這樣的建言,簡直是將任巧、
陛下當白痴。
難怪他們的策論交上去後,石沉大海,久久等不到回復。
同時,顏壽山、符運良意識到秦王為何會問他們對藍虎建言的看法,這是懷疑他們和藍虎一氣,或藍虎是受了他們的指使。畢竟,藍虎出自齊升,他們是藍虎的老師,藍虎有這種邪惡想法,在外人眼裡,他們脫不了干係。
符運良忍不住在心裡唾罵,直娘賊,差點讓藍虎害死!
任平生不動聲色的觀察顏壽山、符運良的微表情,淡淡道:「你們當真認為藍虎之策,是禍國殃民之策?孤怎麼聽說齊升里有人支持藍虎?認為藍虎之策,
是上等的良策,朝廷應當採納?」
果然。
完了。
顏壽山、符運良心裡頓時一個咯瞪,下意識的對視一眼,同時拱手張口。
「秦王.」
二人又同時停下,符運良眼神示意顏壽山先說。
顏壽山說:「秦王,這其中應有誤會,我等不知藍虎有此建言。屬下剛才說的優待,也只是像齊升獎勵考得頭名的學生那般,賞賜一點錢財,絕無藍虎歲念。」
符運良接話道:「我等從未與藍虎私下交流過此事,不知藍虎有此歹心,請秦王明鑑。」
任平生有意看著二人,面無表情不說話。
待他們愈發心慌、志芯時,任平生方才開口「別緊張,孤與你們相交多年,你們的學識、脾性,孤還是有所了解,孤清楚你們斷然不會有此短視之念,不過藍虎之言,足以說明齊升的政思教育尚有不足,你們趁著這段時間,把這方面抓一下。」
顏壽山、符運良懸在嗓子眼的心,瞬間落到盆骨里,拱手道:「喏。」
「另外,你們在這段時間,完善一下科舉的相關細則,選一下接任你們的人。孤暫時的想法是,待學宮正式啟用的時候,你們兩分別擔任學宮丞一職,各掌一事。具體是管考制、還是學制或者其他,到時候由巧兒決定。」
「喏。」
任平生看著顏壽山、符運良,說:「孤再強調一點,朝廷設立科考,是為朝廷擇才,給天下英才施展平生所學,一展抱負的機會,不是為了讓他們藉此謀取私利。無功不受祿,通過科考就能獲得賞賜,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顏壽山忙道:「喏,屬下謹遵教誨。」
「去忙吧。」
「屬下告退。」
顏壽山、符運良對任平生、南韻行禮後,走出學論堂。
任平生看向江無恙:「無恙,把孤之前對西域的籌劃,一五一十的稟告陛下。」
「喏。」
江無恙行禮應了一聲,開始說起任平生對西域的謀劃。
「恩師計斬樓蘭王、蒲類王后,擁立他們親近大離之子為王,臣以交流使的身份留在那裡,以便暗中監管二王,掌控樓蘭、蒲類兩國,將它們變成大離在西域的據點,從而搜集匈奴、西域諸國的情報,監察他們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