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進城先打經濟戰
第659章 進城先打經濟戰
郭康休息的這段時間裡,談判也取得了成果。在開羅城裡,一群前任蘇丹法拉吉時期的馬穆魯克,發動了兵變。
脫歡告訴他,那個正巧被他截住的高級軍官,就是馬穆魯克在米努夫的埃米爾,名叫艾哈邁德。他是這次出兵最多的三個埃及領主之一,而且在迂迴的時候負責最關鍵的突破位置。然而,作戰非常不順利,讓他損失慘重,自己也被抓了。這導致艾哈邁德憋了一肚氣,覺得都是謝赫在坑他,因此決定接受羅馬人的詔安——只要保住他那幾片封地就行。
艾哈邁德交待說,戰前的會議上,馬穆魯克將領們認為,憑藉現在的軍力,直接打垮羅馬人,難度是很大的,需要認真想辦法,儘可能採用可靠的戰術,謀取優勢。然而,在戰術規劃上,馬穆魯克方面出現了巨大的問題,所以,才導致了戰鬥進行的極其不理想。
脫歡和羅馬軍官們對此十分好奇,問他為什麼認定就是指揮的問題。因為羅馬方面,在戰後也立刻進行了例行的總結。初步的結論認為,這次戰鬥中,馬穆魯克士兵的素質,並沒有達到大家預期的水平。
這次,羅馬左翼的表現並不好。當然,這也是在意料之中,畢竟放在那邊的,就不是什麼「正經人」。從一開始,大家就沒指望那些盟軍能做什麼事情,丟那兒單純就是為了壯壯聲勢的。
而三十三軍團左翼,守夜人大隊是受罰過來的,士氣和作戰意願都未必靠得住;郭康的第二大隊是個大雜燴;那幾個摩里亞大隊,也是之前戰績平平的普通隊伍。哪怕被敵人衝垮、分割,都是可以理解的,在作戰計劃中,也有足夠的應對措施。因為第二大隊裡,也有不少家丁和老兵,是個十分牢固的支撐點。能以他們為核心,抱團拖住一段時間,就足夠實現整個戰役計劃了。
但是,從事後看,左翼實際上並沒有被突破。整個戰役下來,最危險的時候,也就是第二大隊和摩里亞大隊之間出現了斷裂,然而馬穆魯克方面甚至無法順勢進行包圍。
退一步說,馬穆魯克當時確實一度成功切斷了第二大隊和軍團其餘部分之間的陣線,但就算給他們算作迂迴成功,當時的局勢,現在看來也不算多緊迫。在這個包圍圈裡,當時有第二郭康大隊、第四守夜人大隊、以及還在堅持抵抗的騎士團殘部,而馬穆魯克再也沒能把他們這些人進一步分割了。
整個戰鬥,馬穆魯克方面最大的戰果,就是打垮了三個百人隊的羅斯人,全力去圍攻一個大隊都吃不掉。事後統計,發現郭康大隊那邊,也是受輕傷的多,戰死的少。
尤其是波西米亞人那邊,受箭傷的人頗多,基本都是對射階段被馬穆魯克騎射手給射的。雖然如此,下馬的重裝馬穆魯克,也沒能突破他們的防禦,所以就算運氣差,受傷重的人,也都能得到救護,沒有造成太大損失。這麼一對比,馬穆魯克的狀況,就更加令人生疑了。
羅馬軍官們對此很好奇。他們說,戰前,羅馬這邊是十分看重馬穆魯克的。畢竟之前,馬穆魯克對外戰爭的勝率,一直很高。而且和其他某些靠防守戰刷勝率的國家不同,馬穆魯克總是會儘量把戰事拖到外線解決。
雖然現在,馬穆魯克國家看起來衰落得厲害,內亂也很嚴重,但他們就沒有什麼時候是不內亂的,不還是照樣打贏。所以,就算是這個局面,他們能發揮出多強的戰鬥力,也很難說,千萬不能輕敵。
所以,這個結果,很出乎大家意外。艾哈邁德一直說,是指揮的問題,但在羅馬人看來,馬穆魯克的指揮思路中規中矩,對時機的把握也還行。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謀劃,但這次的情況,說實話也沒有太多操作空間,這個表現已經算還可以了。反倒是士兵的水平,著實讓人大跌眼鏡,讓人懷疑是不是高估了。
因此,大家才很好奇,不知道為什麼他們自己的想法,倒是反過來的。
艾哈邁德解釋說,他們也不是瞎講。雖然政治上十分混亂,但所有的馬穆魯克高層,都有充足的戰鬥經驗,接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對於自己的專業性,他們也有足夠的自信。
按照馬穆魯克的經驗,雖然他們自己,更多是作為精銳戰士出名。幾次最著名的戰鬥,也都是依靠高昂的士氣、精湛的武藝和耐苦戰的能力打贏的。但真正想要獲得勝利,最重要的還是敏銳的戰略眼光和優秀的指揮能力。
比如,戰鬥中能堅持長期作戰,就能拖住敵人更長時間,讓主攻一側有更充裕的時間去完成任務,提高容錯率;馬術更高超,就能更快地進行機動,更好地執行擾亂和集中突擊的任務,減少出錯的概率,提升衝擊力。總而言之,士兵們的這些素質,最後的目標,是要提供足夠的執行力,去完成戰場上的各種任務,讓勝利的天平更傾向自己一邊。單純去和敵人硬拼,就太浪費了。
馬穆魯克與敵人作戰時,也是如此。幾場最有名的戰鬥,都打的相當討巧,並不是仗著士兵素質高就硬上。
在開會的時候,馬穆魯克高層內部,就有人指出,這次的情況,和之前在艾因賈魯擊敗蒙古人的戰例,有一些類似之處。但是,這兩次的不同之處,要多得多,而且幾乎都是在對馬穆魯克不利的方向。
和那次一樣,外來的敵人都是一個強大蒙古汗國派來的偏師,都拉了一些拜上帝教教友,和敘利亞的天方教地方勢力。然而,這次,紫帳汗國本部的勢力要強的多。
馬穆魯克們不太懂東方的歷史,但當時有非常明確的消息,說蒙古大汗死在東方了——整個地中海世界,都知道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旭烈兀汗因此帶領主力匆忙返回,只留下一支嚴重缺編的萬人隊,馬穆魯克們也成功抓住了這個戰略機會。艾因賈魯並不是其他戰鬥那樣,是蒙古的主動進攻,而是得知消息之後,馬穆魯克立即進行動員,主動出擊所挑起的。這就是為了把握機會,尋求戰略上的主動。
相比而言,這次,反倒是紫帳汗國占據了主動權。馬穆魯克將領們意識到,和其他汗國不同,紫帳的政局已經保持了長期的穩定,並且成功抓住了馬穆魯克自己問題最多的時候動兵——這明顯是有意為之,而且是長期觀察之後,做出的部署。
馬穆魯克們這才意識到,這肯定是國家長期戰略的一部分。這個汗國,和之前他們交戰的伊兒汗國之類,在戰略上的思路也是截然不同的。
而這份克制和穩重,也果然取得了回報。艾哈邁德自己都不得不承認,時機抓的確實好。雖然,無論敘利亞人搞事,還是哈里發造反,都早就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屬於巧不巧的事情。但抓住這幾個機會,讓他們同時爆發,只能說是胡大對有心人的獎勵了。
到這個份上,已經占據了巨大的戰略優勢,輪到馬穆魯克倉促應付了。
各種天災嚴重削弱了埃及馬穆魯克的實力,而他們的內亂比之前還要嚴重。亂局已經持續了前後二十年之久,並且在最近發展到了高峰。
艾因賈魯之戰前,蘇丹庫突茲和最大的軍頭拜巴爾都能通力合作。拜巴爾親自帶著少量前鋒,執行危險的誘敵任務;庫突茲則在左翼幾近被蒙古人打穿的情況下,扔掉頭盔,高喊宗教口號,讓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還在親自參戰,鼓勵士兵們堅持了下去。
雖然戰後,兩人就直接開始動刀,最後拜巴爾幹掉了庫突茲,奪得了蘇丹的位置。但打仗的時候,這倆也是真上去拼命的。然而現在的馬穆魯克,那可就不好說了……
這樣的直接後果,是人數優勢也沒了。
艾哈邁德說,馬穆魯克的軍事經驗,並不會讓大家去和敵人「公平決鬥」,而是要求大家儘量找機會多打少。
各種外交博弈和戰略謀劃,都是為了製造戰役過程中,軍隊數量上的優勢;平時的刻苦訓練,也不是單純讓士兵在單挑中能戰勝敵人,而是保證他們的執行力,在戰場上也儘量製造局部以多打少的態勢。
在艾因賈魯的戰鬥中,蒙古軍隊的數量只有幾千,剩下的一半則是喬治亞和亞美尼亞人,以及敘利亞當地的埃米爾。
本來,蒙古人還試圖拉攏十字軍,但馬穆魯克認為,法蘭克人愚蠢而狂妄,很容易離間。果然,羅馬主教禁止十字軍國家和蒙古人繼續合作,當地法蘭克領主也瞧不上蒙古人,認為他們都是野蠻人,甚至主動出擊,進行挑釁。
馬穆魯克還在集結的時候,西頓的法蘭克伯爵,就先對蒙古人動手,搶劫了蒙古商隊,殺死了蒙古主將怯的不花的侄子。怯的不花帶人去報復,焚毀了西頓城。馬穆魯克派遣的說客,趁機行動起來,說服法蘭克人支持自己,開放領土和道路供大軍使用,甚至提供了水源位置和嚮導。埃及的軍隊得以迅速穿過這一地區,進入戰場。等蒙古人被打跑,他們就順手把法蘭克人也收拾掉了。
戰場上的成功,也得益於這些盟軍的表現。蒙古人帶來的亞美尼亞和喬治亞騎士,都莽撞而無紀律;帶來的敘利亞軍隊,則懦弱不堪。戰鬥開始後,拜巴爾的誘敵本來是不那麼容易生效的,畢竟蒙古人自己也是用前鋒輕騎進行誘敵的老手。然而,聯軍陣線里的十字教騎士,很快就忍不住,主動追了出去。
若是平時,蒙古人大可不理他們,送了就送了。但這次,十字教盟軍占了軍隊總數的相當比例,不去接應,這仗也沒法打了。怯的不花只能跟上,結果不出所料被人包圍,陷入苦戰。而交戰中,霍姆斯的埃米爾穆薩又當先逃跑,導致整個陣型崩潰。
這兩伙盟友,一個莽一個慫,蒙古人根本帶不動,結果也近乎全軍覆沒。
由於敘利亞人的表現太過糟糕,大家一直不知道他們是哪一夥的。儘管後世的學者們大多認為,沒有證據表明穆薩是內奸,他只是太菜了而已。但當時,庫突茲和拜巴爾還是覺得,這人幹的挺不錯,甚至保留了他的封地和職位。
這次,紫帳汗國也帶了一大堆各種來路的人,但他們的比例並不高,而且一路都被安排了其他工作,很多人並沒有進入戰場。
艾哈邁德說,在羅馬軍團離開之後,有消息說,守城的只有霍姆斯的埃米爾和一些僱傭兵。所以,他們確實想過先攻擊杜姆亞特,試圖截斷後路。但在試探性進攻中,守城的霍姆斯軍隊表現異常勇猛,連續幾次打退了貝都因僱傭兵。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這個表現出乎大家意料,將領們覺得裡頭估計有詐,就放棄了。現在想想,大概是因為那個城,是他自己買下來的。跟著蒙古人幹活還能偷懶,守自己的地盤就會拼命了,並不是因為城裡真的藏了羅馬人……
而戰場上,盟軍的兵力就少得多。唯一一支比較大的,還是哈菲茲自己的兵。他們是來爭奪蘇丹位子的,因此打起來頗為賣力。所以,連這個弱點,也不明顯了。
因此,在一開始,將領們就意識到,和之前幾次不同,這次估計不好打了。但現在,他們也沒有什麼退路。之前,大家都開始動手廢立哈里發了,雖然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但如果被政敵抓住把柄,可就麻煩了,因此這會兒根本沒有退路。只能想辦法打贏,把叛亂變成清君側,再說後面的事情。
紫帳軍隊沒有什麼明顯的弱點,所以只能儘可能多堆一些步兵,拖住他們,給主力時間來尋找弱點。一旦發現戰機,大家就別保留實力,抓緊時間擊潰一點的敵人。按照經驗,比較精銳的敵人,是不那麼容易被潰兵衝散的,但就算沒有席捲剩下的人,也可以見好就收。
只要能打垮一部分紫帳軍隊,等第二天再戰,或者進行談判,都會取得一些優勢。而就算沒打好,大不了把埃及步兵都扔了,也不至於虧老本。
指揮作戰的謝赫,卻沒有把握好時機。艾哈邁德認為,他找的位置明顯不對勁,投入的時間也不對。發現第一輪試探效果不好之後,謝赫也沒有選擇撤退,而是直接把預備隊全都填了進來。他還給艾哈邁德發令,命令他帶兵全力打穿這裡,說自己會負責其他方向的警戒和防禦,遲滯敵人援軍。
然而,這個判斷,葬送了前線的軍隊。紫帳步兵並沒有和他預料的那樣,在之前的消耗中受到削弱。他看到的陣型不整的軍隊,也是人家的誘餌。這個突破口所在的敵軍,看起來紀律不佳,動作也遲緩,但其實在後面埋伏了精銳,估計就是等他一頭撞上去送的。
等他們開始進攻之後,騎兵反而被這些步兵黏住了。紫帳援軍反向迂迴過來,謝赫等人感到不妙,又匆忙下令撤退。進攻的時候,埃米爾們還聽從命令,有序行動;但一旦有消息要撤,就立刻爭先恐後,也不管掩護的任務了。
艾哈邁德身處前線,背後不止有紫帳追兵,還有大量逃跑的友軍,把路都給堵死了。他沒辦法,只能向前擠,想從步兵那邊衝出去,可惜沒能跑掉。
脫歡告訴他,謝赫的判斷其實沒有錯,那個地方確實有一些新兵,而且也不是故意設置的陷阱。但艾哈邁德拒絕承認是自己能力不足,無法在計劃時間內突破紫帳老兵的防線,依然堅持認為是謝赫太菜,指揮起來顧頭不顧腚,把他給坑了……
脫歡對郭康說,這人還是懂得不少軍事技能的,但馬穆魯克內部的恩怨,估計已經大到一定程度了。果然,得到保證之後,艾哈邁德就開始活動,派人帶著自己的信,去開羅城,串通人手去了。
馬穆魯克們對於這個流程十分熟練。紫帳汗國派出的探子和說客,本來就聯繫了一些在內戰中失勢的人。現在又有了他當典型,大家就更加堅定了決心。很快,城裡被邊緣化的前馬穆魯克,就行動起來,並且得到了一部分駐軍的支持,趁著夜色,四處放火,控制了軍營和城牆。
等羅馬軍隊趕到,城裡已經分出了勝負。謝赫帶著一些親兵匆忙逃走,城市長官派出使節,正式宣布向羅馬投降。
不過目前,城裡的騷亂還是很嚴重。據馬穆魯克們說,因為之前強行徵兵征糧,開羅最近一直處於缺少勞力也缺少糧食的狀態。再加上戰爭和內訌,導致人心惶惶,現在大白天都有人聚集起來,相互搶劫糧食和財物。他們還得專注戰爭,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制止。所以,這個爛攤子,就得羅馬人自己收拾了。
脫歡認為,這倒正好是郭康的強項了——論起穩定城市,重建組織,清除匪幫,他和朱文奎這幫人,經驗比不少老軍官都豐富。現在,正是讓他們一展身手的時候了。
所以,他特意跑了一趟,給郭康講了下情況,問他準備怎麼辦,應該從哪開始下手,要不要先進行一些準備。
郭康想了想,告訴他,確實得好好籌劃一下。因為想要穩定秩序,也需要一場戰爭。而且,按他的理解,恐怕是一場經濟上的戰爭了。
(本章完)
郭康休息的這段時間裡,談判也取得了成果。在開羅城裡,一群前任蘇丹法拉吉時期的馬穆魯克,發動了兵變。
脫歡告訴他,那個正巧被他截住的高級軍官,就是馬穆魯克在米努夫的埃米爾,名叫艾哈邁德。他是這次出兵最多的三個埃及領主之一,而且在迂迴的時候負責最關鍵的突破位置。然而,作戰非常不順利,讓他損失慘重,自己也被抓了。這導致艾哈邁德憋了一肚氣,覺得都是謝赫在坑他,因此決定接受羅馬人的詔安——只要保住他那幾片封地就行。
艾哈邁德交待說,戰前的會議上,馬穆魯克將領們認為,憑藉現在的軍力,直接打垮羅馬人,難度是很大的,需要認真想辦法,儘可能採用可靠的戰術,謀取優勢。然而,在戰術規劃上,馬穆魯克方面出現了巨大的問題,所以,才導致了戰鬥進行的極其不理想。
脫歡和羅馬軍官們對此十分好奇,問他為什麼認定就是指揮的問題。因為羅馬方面,在戰後也立刻進行了例行的總結。初步的結論認為,這次戰鬥中,馬穆魯克士兵的素質,並沒有達到大家預期的水平。
這次,羅馬左翼的表現並不好。當然,這也是在意料之中,畢竟放在那邊的,就不是什麼「正經人」。從一開始,大家就沒指望那些盟軍能做什麼事情,丟那兒單純就是為了壯壯聲勢的。
而三十三軍團左翼,守夜人大隊是受罰過來的,士氣和作戰意願都未必靠得住;郭康的第二大隊是個大雜燴;那幾個摩里亞大隊,也是之前戰績平平的普通隊伍。哪怕被敵人衝垮、分割,都是可以理解的,在作戰計劃中,也有足夠的應對措施。因為第二大隊裡,也有不少家丁和老兵,是個十分牢固的支撐點。能以他們為核心,抱團拖住一段時間,就足夠實現整個戰役計劃了。
但是,從事後看,左翼實際上並沒有被突破。整個戰役下來,最危險的時候,也就是第二大隊和摩里亞大隊之間出現了斷裂,然而馬穆魯克方面甚至無法順勢進行包圍。
退一步說,馬穆魯克當時確實一度成功切斷了第二大隊和軍團其餘部分之間的陣線,但就算給他們算作迂迴成功,當時的局勢,現在看來也不算多緊迫。在這個包圍圈裡,當時有第二郭康大隊、第四守夜人大隊、以及還在堅持抵抗的騎士團殘部,而馬穆魯克再也沒能把他們這些人進一步分割了。
整個戰鬥,馬穆魯克方面最大的戰果,就是打垮了三個百人隊的羅斯人,全力去圍攻一個大隊都吃不掉。事後統計,發現郭康大隊那邊,也是受輕傷的多,戰死的少。
尤其是波西米亞人那邊,受箭傷的人頗多,基本都是對射階段被馬穆魯克騎射手給射的。雖然如此,下馬的重裝馬穆魯克,也沒能突破他們的防禦,所以就算運氣差,受傷重的人,也都能得到救護,沒有造成太大損失。這麼一對比,馬穆魯克的狀況,就更加令人生疑了。
羅馬軍官們對此很好奇。他們說,戰前,羅馬這邊是十分看重馬穆魯克的。畢竟之前,馬穆魯克對外戰爭的勝率,一直很高。而且和其他某些靠防守戰刷勝率的國家不同,馬穆魯克總是會儘量把戰事拖到外線解決。
雖然現在,馬穆魯克國家看起來衰落得厲害,內亂也很嚴重,但他們就沒有什麼時候是不內亂的,不還是照樣打贏。所以,就算是這個局面,他們能發揮出多強的戰鬥力,也很難說,千萬不能輕敵。
所以,這個結果,很出乎大家意外。艾哈邁德一直說,是指揮的問題,但在羅馬人看來,馬穆魯克的指揮思路中規中矩,對時機的把握也還行。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謀劃,但這次的情況,說實話也沒有太多操作空間,這個表現已經算還可以了。反倒是士兵的水平,著實讓人大跌眼鏡,讓人懷疑是不是高估了。
因此,大家才很好奇,不知道為什麼他們自己的想法,倒是反過來的。
艾哈邁德解釋說,他們也不是瞎講。雖然政治上十分混亂,但所有的馬穆魯克高層,都有充足的戰鬥經驗,接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對於自己的專業性,他們也有足夠的自信。
按照馬穆魯克的經驗,雖然他們自己,更多是作為精銳戰士出名。幾次最著名的戰鬥,也都是依靠高昂的士氣、精湛的武藝和耐苦戰的能力打贏的。但真正想要獲得勝利,最重要的還是敏銳的戰略眼光和優秀的指揮能力。
比如,戰鬥中能堅持長期作戰,就能拖住敵人更長時間,讓主攻一側有更充裕的時間去完成任務,提高容錯率;馬術更高超,就能更快地進行機動,更好地執行擾亂和集中突擊的任務,減少出錯的概率,提升衝擊力。總而言之,士兵們的這些素質,最後的目標,是要提供足夠的執行力,去完成戰場上的各種任務,讓勝利的天平更傾向自己一邊。單純去和敵人硬拼,就太浪費了。
馬穆魯克與敵人作戰時,也是如此。幾場最有名的戰鬥,都打的相當討巧,並不是仗著士兵素質高就硬上。
在開會的時候,馬穆魯克高層內部,就有人指出,這次的情況,和之前在艾因賈魯擊敗蒙古人的戰例,有一些類似之處。但是,這兩次的不同之處,要多得多,而且幾乎都是在對馬穆魯克不利的方向。
和那次一樣,外來的敵人都是一個強大蒙古汗國派來的偏師,都拉了一些拜上帝教教友,和敘利亞的天方教地方勢力。然而,這次,紫帳汗國本部的勢力要強的多。
馬穆魯克們不太懂東方的歷史,但當時有非常明確的消息,說蒙古大汗死在東方了——整個地中海世界,都知道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旭烈兀汗因此帶領主力匆忙返回,只留下一支嚴重缺編的萬人隊,馬穆魯克們也成功抓住了這個戰略機會。艾因賈魯並不是其他戰鬥那樣,是蒙古的主動進攻,而是得知消息之後,馬穆魯克立即進行動員,主動出擊所挑起的。這就是為了把握機會,尋求戰略上的主動。
相比而言,這次,反倒是紫帳汗國占據了主動權。馬穆魯克將領們意識到,和其他汗國不同,紫帳的政局已經保持了長期的穩定,並且成功抓住了馬穆魯克自己問題最多的時候動兵——這明顯是有意為之,而且是長期觀察之後,做出的部署。
馬穆魯克們這才意識到,這肯定是國家長期戰略的一部分。這個汗國,和之前他們交戰的伊兒汗國之類,在戰略上的思路也是截然不同的。
而這份克制和穩重,也果然取得了回報。艾哈邁德自己都不得不承認,時機抓的確實好。雖然,無論敘利亞人搞事,還是哈里發造反,都早就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屬於巧不巧的事情。但抓住這幾個機會,讓他們同時爆發,只能說是胡大對有心人的獎勵了。
到這個份上,已經占據了巨大的戰略優勢,輪到馬穆魯克倉促應付了。
各種天災嚴重削弱了埃及馬穆魯克的實力,而他們的內亂比之前還要嚴重。亂局已經持續了前後二十年之久,並且在最近發展到了高峰。
艾因賈魯之戰前,蘇丹庫突茲和最大的軍頭拜巴爾都能通力合作。拜巴爾親自帶著少量前鋒,執行危險的誘敵任務;庫突茲則在左翼幾近被蒙古人打穿的情況下,扔掉頭盔,高喊宗教口號,讓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還在親自參戰,鼓勵士兵們堅持了下去。
雖然戰後,兩人就直接開始動刀,最後拜巴爾幹掉了庫突茲,奪得了蘇丹的位置。但打仗的時候,這倆也是真上去拼命的。然而現在的馬穆魯克,那可就不好說了……
這樣的直接後果,是人數優勢也沒了。
艾哈邁德說,馬穆魯克的軍事經驗,並不會讓大家去和敵人「公平決鬥」,而是要求大家儘量找機會多打少。
各種外交博弈和戰略謀劃,都是為了製造戰役過程中,軍隊數量上的優勢;平時的刻苦訓練,也不是單純讓士兵在單挑中能戰勝敵人,而是保證他們的執行力,在戰場上也儘量製造局部以多打少的態勢。
在艾因賈魯的戰鬥中,蒙古軍隊的數量只有幾千,剩下的一半則是喬治亞和亞美尼亞人,以及敘利亞當地的埃米爾。
本來,蒙古人還試圖拉攏十字軍,但馬穆魯克認為,法蘭克人愚蠢而狂妄,很容易離間。果然,羅馬主教禁止十字軍國家和蒙古人繼續合作,當地法蘭克領主也瞧不上蒙古人,認為他們都是野蠻人,甚至主動出擊,進行挑釁。
馬穆魯克還在集結的時候,西頓的法蘭克伯爵,就先對蒙古人動手,搶劫了蒙古商隊,殺死了蒙古主將怯的不花的侄子。怯的不花帶人去報復,焚毀了西頓城。馬穆魯克派遣的說客,趁機行動起來,說服法蘭克人支持自己,開放領土和道路供大軍使用,甚至提供了水源位置和嚮導。埃及的軍隊得以迅速穿過這一地區,進入戰場。等蒙古人被打跑,他們就順手把法蘭克人也收拾掉了。
戰場上的成功,也得益於這些盟軍的表現。蒙古人帶來的亞美尼亞和喬治亞騎士,都莽撞而無紀律;帶來的敘利亞軍隊,則懦弱不堪。戰鬥開始後,拜巴爾的誘敵本來是不那麼容易生效的,畢竟蒙古人自己也是用前鋒輕騎進行誘敵的老手。然而,聯軍陣線里的十字教騎士,很快就忍不住,主動追了出去。
若是平時,蒙古人大可不理他們,送了就送了。但這次,十字教盟軍占了軍隊總數的相當比例,不去接應,這仗也沒法打了。怯的不花只能跟上,結果不出所料被人包圍,陷入苦戰。而交戰中,霍姆斯的埃米爾穆薩又當先逃跑,導致整個陣型崩潰。
這兩伙盟友,一個莽一個慫,蒙古人根本帶不動,結果也近乎全軍覆沒。
由於敘利亞人的表現太過糟糕,大家一直不知道他們是哪一夥的。儘管後世的學者們大多認為,沒有證據表明穆薩是內奸,他只是太菜了而已。但當時,庫突茲和拜巴爾還是覺得,這人幹的挺不錯,甚至保留了他的封地和職位。
這次,紫帳汗國也帶了一大堆各種來路的人,但他們的比例並不高,而且一路都被安排了其他工作,很多人並沒有進入戰場。
艾哈邁德說,在羅馬軍團離開之後,有消息說,守城的只有霍姆斯的埃米爾和一些僱傭兵。所以,他們確實想過先攻擊杜姆亞特,試圖截斷後路。但在試探性進攻中,守城的霍姆斯軍隊表現異常勇猛,連續幾次打退了貝都因僱傭兵。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這個表現出乎大家意料,將領們覺得裡頭估計有詐,就放棄了。現在想想,大概是因為那個城,是他自己買下來的。跟著蒙古人幹活還能偷懶,守自己的地盤就會拼命了,並不是因為城裡真的藏了羅馬人……
而戰場上,盟軍的兵力就少得多。唯一一支比較大的,還是哈菲茲自己的兵。他們是來爭奪蘇丹位子的,因此打起來頗為賣力。所以,連這個弱點,也不明顯了。
因此,在一開始,將領們就意識到,和之前幾次不同,這次估計不好打了。但現在,他們也沒有什麼退路。之前,大家都開始動手廢立哈里發了,雖然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但如果被政敵抓住把柄,可就麻煩了,因此這會兒根本沒有退路。只能想辦法打贏,把叛亂變成清君側,再說後面的事情。
紫帳軍隊沒有什麼明顯的弱點,所以只能儘可能多堆一些步兵,拖住他們,給主力時間來尋找弱點。一旦發現戰機,大家就別保留實力,抓緊時間擊潰一點的敵人。按照經驗,比較精銳的敵人,是不那麼容易被潰兵衝散的,但就算沒有席捲剩下的人,也可以見好就收。
只要能打垮一部分紫帳軍隊,等第二天再戰,或者進行談判,都會取得一些優勢。而就算沒打好,大不了把埃及步兵都扔了,也不至於虧老本。
指揮作戰的謝赫,卻沒有把握好時機。艾哈邁德認為,他找的位置明顯不對勁,投入的時間也不對。發現第一輪試探效果不好之後,謝赫也沒有選擇撤退,而是直接把預備隊全都填了進來。他還給艾哈邁德發令,命令他帶兵全力打穿這裡,說自己會負責其他方向的警戒和防禦,遲滯敵人援軍。
然而,這個判斷,葬送了前線的軍隊。紫帳步兵並沒有和他預料的那樣,在之前的消耗中受到削弱。他看到的陣型不整的軍隊,也是人家的誘餌。這個突破口所在的敵軍,看起來紀律不佳,動作也遲緩,但其實在後面埋伏了精銳,估計就是等他一頭撞上去送的。
等他們開始進攻之後,騎兵反而被這些步兵黏住了。紫帳援軍反向迂迴過來,謝赫等人感到不妙,又匆忙下令撤退。進攻的時候,埃米爾們還聽從命令,有序行動;但一旦有消息要撤,就立刻爭先恐後,也不管掩護的任務了。
艾哈邁德身處前線,背後不止有紫帳追兵,還有大量逃跑的友軍,把路都給堵死了。他沒辦法,只能向前擠,想從步兵那邊衝出去,可惜沒能跑掉。
脫歡告訴他,謝赫的判斷其實沒有錯,那個地方確實有一些新兵,而且也不是故意設置的陷阱。但艾哈邁德拒絕承認是自己能力不足,無法在計劃時間內突破紫帳老兵的防線,依然堅持認為是謝赫太菜,指揮起來顧頭不顧腚,把他給坑了……
脫歡對郭康說,這人還是懂得不少軍事技能的,但馬穆魯克內部的恩怨,估計已經大到一定程度了。果然,得到保證之後,艾哈邁德就開始活動,派人帶著自己的信,去開羅城,串通人手去了。
馬穆魯克們對於這個流程十分熟練。紫帳汗國派出的探子和說客,本來就聯繫了一些在內戰中失勢的人。現在又有了他當典型,大家就更加堅定了決心。很快,城裡被邊緣化的前馬穆魯克,就行動起來,並且得到了一部分駐軍的支持,趁著夜色,四處放火,控制了軍營和城牆。
等羅馬軍隊趕到,城裡已經分出了勝負。謝赫帶著一些親兵匆忙逃走,城市長官派出使節,正式宣布向羅馬投降。
不過目前,城裡的騷亂還是很嚴重。據馬穆魯克們說,因為之前強行徵兵征糧,開羅最近一直處於缺少勞力也缺少糧食的狀態。再加上戰爭和內訌,導致人心惶惶,現在大白天都有人聚集起來,相互搶劫糧食和財物。他們還得專注戰爭,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制止。所以,這個爛攤子,就得羅馬人自己收拾了。
脫歡認為,這倒正好是郭康的強項了——論起穩定城市,重建組織,清除匪幫,他和朱文奎這幫人,經驗比不少老軍官都豐富。現在,正是讓他們一展身手的時候了。
所以,他特意跑了一趟,給郭康講了下情況,問他準備怎麼辦,應該從哪開始下手,要不要先進行一些準備。
郭康想了想,告訴他,確實得好好籌劃一下。因為想要穩定秩序,也需要一場戰爭。而且,按他的理解,恐怕是一場經濟上的戰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