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割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94章 割據

  「漢中衛報,去年災害雖急,所幸總鎮先見之明,修水利,挖深井,大部分田地還能有所產出,因此受災影響不重。」

  「按照總鎮之前所命,各所都有提前囤積糧草,從開春至冬時,鎮下百姓兵丁衣食尚能富足。」

  武平衛,正廳,陳望坐在首座之上,聽著陳功的匯報。

  廳內,趙懷良、黃龍、張二,陳鳴、陳衡等一眾漢中軍內的將校分坐於兩側。

  「自去年夏季起始,自北部西安府、鳳翔府、鞏昌府等地,往漢中府逃難而來災民難以盡數。」

  陳功站在廳下,沒有避諱,一五一十的將漢中發來的回報念了出來。

  在座的眾人,趙懷良、黃龍、張二對於陳望的目的,都是心知肚明。

  趙懷良是最初在陝西的時候便已經跟著陳望的。

  黃龍、張二兩人反叛高迎祥之後,不容於起義軍,又被官兵排擠,最後是陳望接納了他們。

  而且事到如今,這些年來,他們做的這些事情也讓他們早就沒有了退路,只能跟著陳望一條路走到黑。

  陳鳴、陳德等人則是和陳望同宗同族的本家,自然不用避諱。

  如今漢中鎮內,包括衛軍之中,基本上能做到千總一級的,不是姓陳,就是姓胡。

  只有少數幾人,是因為戰功卓著,才升為千總。

  任人唯親的壞處,陳望自然是知曉。

  但是眼下這種情況,陳望需要完全靠的住人來,來掌控漢中鎮這一支強軍。

  「各關守兵統計匯總,截至今年正月十五,逃難者總數已經多達十萬人。」

  陳望眼眉低垂,沒有言語。

  陝西,可以說是明末最為艱難的一個省份。

  受災最重,動亂最凶,兵禍最沸。

  有碑文記:

  蓋自累朝以來,饑荒年歲止見牛米三錢。

  倍增七錢者,余等痛此,遭逢尚謂稀有之事。

  豈料崇禎八、九年來蝗、旱交加。

  浸至十三、四年,天降大飢。商洛等處稍康。

  四外男婦奔走就食者、攜者、負者、死於道路者不計其數。

  萬狀疾楚,細陳不盡。

  余等菜囊、糠食,幸得生全。

  出此大劫,回思苦狀,可傷可畏,日夜難忘。

  以故糾眾,同心立石謹志,後之者考古君子覽焉。

  「陝西大疫仍在持續,麥米每斗已至價二兩四五錢。」

  「麥米價格被陝、晉兩地商賈所控,同心行輸送糧米一萬三千石入陝,難以上市,只能賣於陝晉商賈,去除損耗,計得白銀二十三萬七千兩。」

  同心行是陳望當初到鄖陽府城後,開設的商行。

  商行上下除去力夫之外的基層人員之外,一應管理人員都是監察所內的幹事充任。

  商行一開始草創時,只是專門負責與鄖陽山區的一眾山民聚集地交易。

  經過了不少時日的發展,為了應對越來越大的缺口和需要,正在開始的不斷轉型。

  現在的同心行,主營糧米貿易,次要經營礦產百貨,以供應漢中鎮軍器局所需。

  「監察所報,各鄉鎮無糧市人,民死十之七八。」

  「邑西關有人市年少婦人,價竟不及千錢。」

  「有飯一食易一妻,米一升易一婢者。」

  陳功看著手中的文冊嘆息了一聲。

  念到最後,他也是有些難以言語下去。

  廳內眾將也是沉默不語,眾人大多都是窮苦出身,災年之時,也曾掙扎求生。

  陳胡兩氏在遼東雖然曾是地方大族,但是廣寧之敗後退入山海關內後,田地財產幾乎損失殆盡,兩族也為生計奔波掙扎。

  當時兩家青壯之所以多投軍入伍,就是因為需要銀錢安家養族。

  雖不曾賣兒賣女,但是也曾卑躬屈膝,艱難度日。

  多少也能感同身受。

  「晉商……」


  陳望眼神陰鷙,眸光似冰。

  清國之所以能夠入主中原,離不開晉商的支持。

  自遼東動亂以來,明廷多次想要以經濟封鎖限制後金的發展。

  但是因為晉商暗中不斷的向著後金輸送糧草等軍事物資,皆以失敗告終。

  甚至於晉商還在暗中傳遞軍事情報,協助後金入侵。

  「商會運糧到西安府內,沿途遭遇劫匪多次,其中不少的隊伍訓練有素,明顯不是等閒匪盜。」

  陳功按著手中的文冊,看向陳望說道。

  「運到西安之後,糧食幾次三番就要被直接扣下,最後還是打出了我們漢中鎮的名號,以及陝西都指揮使司的幫助,最後折中由城中商賈收購。」

  陳望雙目微凝,在漢中府內他可以一家獨大,但是過了漢中府,情勢就發生了變化。

  西安衛的指揮使是羅桂忠,當初在淳化之時,那個帶兵援助過他的羅桂忠。

  淳化之戰後,陳望因功直接升為了游擊。

  羅桂忠也分潤軍功升了一級,後來孫傳庭整頓衛所,提拔羅桂忠成了西安前衛的指揮使。

  當時漢中衛軍器局草創之時,也是藉助者羅桂忠的路子,遷來一批軍匠。

  數年已過,如今的羅桂忠因為戰功,加上經營,已經成為了陝西都指揮使司的都指揮同知。

  這其中,自然也是有陳望的支持。

  「羅桂忠那邊,應該知道那些商賈的底細吧?」

  陳望端起茶杯,拿起了杯蓋,輕泯了一口,語氣平淡的問道。

  「監察所那邊,已經將當時施壓的商賈底細查出,文檔已經收集於監察所廳內。」

  「傳信給知禮,點出兩家,安排軍中好人,從監察所調一批人,再找羅桂忠要一批人。」

  陳望毫不掩飾語氣中的殺意。

  陝西如今一團亂麻,李自成在西北攪動風雲,三邊兵馬齊聚西北,如何能夠管得到西安府來?

  亂世風雲起四方,還以為是文官當道的時候?

  這些人還以為現在是原先的時代,還是老黃曆的時候。

  「既然不知天高地厚,那就就給他們一個刻苦銘心的教訓!」

  陳望語氣森冷,毫不留情。

  「要是他們上京告狀?」

  陳功停頓了片刻,問道。

  「那就再殺。」

  「殺到他們低頭為止,殺到他們服軟為止。」

  「看到底是他們的骨頭硬,還是我們手中的刀兵利。」

  「每年再撥給監察所白銀五千兩,讓監察所從各地綠林、市井、鏢局招募技擊好手,專職刺殺買兇之事。」

  陳望眼神冰冷,輕描淡寫之間便已經是定下了數千人的生死。

  災荒年間,惡意囤糧的奸商惡賈,本就該死。

  「此事揭過,日後行事,皆依此例處理,無需在乎影響。」

  陳望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如今他羽翼已豐,很多時候已經無需再依照規矩辦事。

  「漢中軍器局報,軍工製作已經全面應用水力鍛錘。」

  「從河南九衛三所的軍器局以及開封的雜造局甄選的工匠,通過同心行的商路已經輸送過去了一批。」

  原文在六#9@書/吧看!

  「現今漢中軍器局,共有工匠兩千三百六十七人,每月可產明甲六百領,海誓銃三千三百杆,合格銃刺每月可產已經超過一千。」

  「鎮內,第二、第三、第六正兵營,鄖陽社兵、合計一萬七千三百一十一人,已經完成基本換裝,正在進行第四次大規模整訓。」

  在官面上,漢中鎮下仍然用的鎮戍營兵制中的正兵營、援兵營、奇兵營說法。

  但是在漢中鎮鎮內系統,已經是沿用新制。

  漢中鎮下原有的五營兵馬,分別是陳望直領的正兵營,陳功和周遇懋兩名參將所領的兩個援兵營,以及黃龍和張二兩人所領的兩個游兵營。

  改革的新軍制,陳望廢除了正、奇、援、游命名的方法,直接用數字命名,同時將步兵營統稱為正兵營。

  現在的第二、第三正兵營,就是原先陳功和周遇懋麾下的援兵營。

  這兩支部隊,一直在漢中府和鄖陽府一帶,沒有頻繁的調動。

  如今的漢中鎮,陳望交給了胡知禮統帶。

  胡知禮如今掌管軍法處,兼管監察所,對於地方監察,以及控制力極強。

  第二正兵營,現在由胡知禮代管,整個漢中府內衛軍,也由胡知禮直轄。

  第三正兵營則是由周遇懋管轄,同時兼管湖廣六營,圍攻襄陽城。

  襄陽城仍然在張獻忠軍的手中把持,襄陽城按照原定的計劃,已經成為了後續漢中鎮新兵的練兵場。

  兩營各有四千餘人,合計八千軍兵。

  至於第六正兵營,是兵額之外招募的新營,共計有五千人。

  兵源是從各地衛所之中挑選的健勇,還有從普通百姓之中徵募而來的青年,隊伍中士兵的年齡都在二十歲上下。

  鄖陽社兵是徵收各處的山民入伍,徵召了共計四千餘的山民,發放武器作為社下聯防的社兵。

  藉助權力的真空,還有拿到的鄖陽府輿圖,在打通了各處山區的聯繫之後,鄖陽府這塊肥肉已經被陳望放進了碗中。

  這些山民組成的社兵,讓陳望進一步加強了對於鄖陽山區的掌控。

  第六正兵營,相當一部分的軍兵,都是鄖陽山區徵召而來的。

  現在的漢中鎮,一共有六個正兵營,一個騎兵營。

  分別是第一到第六正兵營,還有近衛第一騎兵營。

  第一正兵營有五千人,其餘四個正兵營各有四千,

  合計七營,共計已經有兩萬九千多人。

  超過朝廷定下兵額整整一萬四千人,幾乎一倍。

  如此多的兵馬,就是放到九邊也不算少了。

  在這個各鎮營兵都是普遍缺額的情況下,超額如此之多,無疑是異類中的異類。

  不過在紙面和明面上,漢中鎮還是只有一萬五千多的營兵領餉。

  「鎮下衛軍的情況如何?」

  鎮內營兵的情況,陳望比較清楚。

  胡知禮經常會發來信息匯報鎮內的情況,營兵的訓練和軍備可謂是第一要務。

  「按照目前軍器局的產出,等到今年年底,便可以對鎮內一萬兩千名衛軍完成換裝。」

  陝西北部和中部受災嚴重,大量的難民被迫湧入漢中府內。

  這些難民在確保沒有疫病之後,被陸續放入關內。

  各地的衛所也因此擴招了不少的人員。

  如今的漢中衛正軍人數已經達到了一萬兩千人,公分四營。

  番號直接沿用鎮內番號,為第七、八、九、十正兵營。

  也就說陳望如今手握的直轄兵馬,已經超過了四萬五千人。

  連帶間接控制的湖廣六營、河南新軍七營、開封社兵合計的三萬六千人,總兵力已經超過八萬。

  算上高謙、陳永福、陳德等人統領的一眾河南營兵,總兵力可達九萬餘眾。

  鄖陽山區大量的山民也在陳望手段並用的情況之下,名正言順的走出了山區,進入漢中府或是鄖陽府成為了農夫,在陳望新收的土地上耕種,作為屯民。

  陳望如今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地主、大豪強。

  漢中府和鄖陽府、襄陽府,在三十六營的流寇將漢中府和鄖陽府、襄陽府打爛之後,陳望成為最大的獲利者。

  如今三府內超過半數的土地,都被陳望收歸囊中。

  要麼是私人的名義,要麼則是用衛所的名義。

  兩府的衛所、巡檢等一系列官方機構,都被陳望所控。

  礦山、湖泊、森林,也都被陳望所攥取在手。

  除此之外,陳望在河南諸府也控制著大量的田地。

  那些田地都是被陳望用各種各樣的名義,或者是實際控制於手中。

  用的手段很簡單,但是也很有消息,無外乎巧取豪奪四字。

  明朝官方現今對於地方薄弱的控制力,給了陳望徐徐發展的機會。

  陳望甚至還在兩府之間設關收稅,來往過路的所有商行在經過鄖陽和漢中都必須要交足商稅。

  不交稅自然也是可以,但是沿途山林密布,「盜匪」眾多,能不能安全通過就跟漢中鎮沒有關係了。

  正是依靠著這些收入,才能讓陳望養起手底下如此規模的軍隊,而且還有所富裕。

  陳望很清楚。

  要想掃清六合,蕩平八荒,九萬人,還遠遠不夠。

  不過。

  九萬人。

  已經可以讓他在如今這個混亂的時局,完成事實上的割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