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京城事 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在李虎即將趕到洛陽之時,二皇子回到了京城。

  久別而回,二皇子帶著幾分欣喜,又帶著幾分感慨走進廣安門。

  京城依舊是那個繁華熱鬧的京城,百姓們也繼續過著安穩的日子,而他卻不再是原來的他,他進入了人生的新階段,福王,他明白皇帝的心思,希望他能一世享福,這說明內心有愧疚之情。

  所以在回京之前,他就給皇帝上了認罪奏疏,希望前往陵寢為母妃守靈!

  離開京城,遠離皇后和太子的視線,他才有養精蓄銳,從頭再來的可能。

  他突然想起了老三,除了多了一個空頭王爵,什麼都沒有,依舊被南鎮撫司番子圈禁在王府里。不對,淑妃替他跪求來了一個恩典,每月初一十五可以進宮陪淑妃用膳,黃昏前返回王府。

  今兒正好是十五,老三又可以離開牢籠,進宮去了。

  想到這裡,他抬頭望了望天,若是湊巧的話,或許能在宮裡碰到老三,也不知他現在是個什麼樣子,應該沒了往日的清高。他最看不上老三那副假清高的樣子。

  想著,他雙腿一夾,策著馬徑直向皇城馳去。進宮給皇帝磕頭,說兩句軟話,爭取明兒前往皇陵。

  十名御前侍衛連忙策馬緊隨二皇子馳去。

  淑妃宮裡

  飯桌上的飯菜涼涼地擺著。

  兩雙筷子和兩碗米飯前的坐位淒涼地空著。

  淑妃這時正靜靜地站在門前,望著遠處那道殿門。

  終於,殿門外傳來了腳步聲。

  管事太監急匆匆走了過來,向淑妃稟道:「娘娘,王爺病了。」

  「什麼?康王病了?」淑妃驚問。

  「是。」管事太監答道。

  淑妃一臉的焦急:「怎麼樣?傳太醫了沒有?」

  管事太監:「傳了.」

  淑妃急問:「太醫怎麼說?」

  管事太監支吾著答道:「太醫說,王爺這是鬱結於心,氣結於胸,只要好好調理,好好將息,這病會好的。請娘娘放心」

  淑妃沉默了,她一輩子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靜安穩度過一生,卻嫁給了一個不安穩的王爺,然後生了一個令她最不安穩的兒子。

  人生或許就是這樣,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不得,當真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啊!

  想到這裡,淑妃閉了下眼睛,眼看著兒子一天天消沉下去,她心如刀割,可她卻毫無辦法!她不是賢妃,沒有著皇帝的寵愛,更不是皇后,所以她只能看著,內心煎熬著。

  這時管事太監猶豫了一下,輕聲說道:「娘娘,二殿下回來了」

  淑妃望向他。

  管事太監:「聽說,皇上准了二殿下的奏請,去西山為賢妃娘娘守靈。」

  守靈?

  淑妃眼中露出一點光亮,或許這樣就可以讓兒子離開牢籠,這是自己唯一能為他做的事情了,自己也可以解脫,不必每日這般小心翼翼地活著。

  想著,淑妃徑直走了出去。

  消息也傳到了養心殿,永昌帝默了一下,對當值大太監說道:「告訴太醫院,要用心請脈,用心護理。」

  當值大太監:「是。」答著躬身退了出去。

  永昌帝嘆了口氣,又拿起一份奏章展開,批閱起來。

  那堆批好的奏章越堆越高,永昌帝將筆一擱,伸了個懶腰,習慣地端起了茶碗,揭開碗蓋,卻已經幹了,他又習慣地喊道:「戴權.」

  一個小太監輕步無聲走了進來,徑直走到隔間提起銅壺,到御案前把茶水沏上。

  永昌帝:「現在什麼時辰了?」

  那小太監:「回皇上,現在巳時末午時不到。」

  永昌帝:「你不用在這伺候朕了。現在就出宮去,將你們老祖宗喚回來。」

  那小太監幾乎不相信這是真的,直愣愣地望著永昌帝:「皇、皇上是叫奴才將老祖,戴總管召回宮來?」

  永昌帝:「抓緊去吧。」

  那小太監立刻跪下磕了個頭:「是。」答著起身退了出去。

  永昌帝端起了茶碗,接連喝了幾口才又放了下去。


  皇陵離京城比較遠,就是快馬,戴權也得後日天亮之後才能回宮。

  想著,永昌帝無聲地嘆了口氣,沒有戴權在身邊,還真是不行。可他又痛恨戴權的背叛,其實也不算是背叛,皇后那句話說的不錯「父子同體」,況且戴權並不是什麼都聽皇后和太子的,只是在些許小事情上幫助皇后和太子。

  若非如此,他也不會只是讓戴權去皇陵兩個月。

  就在這時,一個司禮監紅衣大太監捧著一份上面粘了雞毛的急遞走了進來:「皇上,陰山來的六百里加急!」

  永昌帝一把接過急遞,撕開封口展看,臉色有些不好看了,罵道:「福康安這個廢物!」接著「哼」了一聲,「太子現在在哪裡?」

  紅衣大太監:「回皇上,太子這會兒好像在內閣.」

  永昌帝站了起來:「走,去內閣!」

  紅衣大太監急忙跟了出去。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內閣值房裡,太子坐在南面的榻上,內閣兩位大學士坐在臨窗的椅子上,一齊把目光望向正拿著一沓公文的賈璉。

  賈璉:「.那十萬石糧米和一萬石草料已準備好,隨時可以運往關外。另外,戶部已經跟山東、江西、四川還有湖廣行文,叫他們從各自的藩庫里拿出一些餘款,或從各自的官倉里撥出一些餘糧,接濟河南、安徽和兩淮地區,幫助受災的老百姓渡過這上半年。這樣,朝廷就可以全力應對關外的局勢了。」

  太子滿意地笑著點了點頭。

  兩位大學士對視了一眼,一齊點了點頭。

  突然,門外傳來了太監那特有的嗓音:「皇上駕到~」

  太子和兩位大學士一齊站了起來。

  門帘一挑,永昌帝拿著那份急遞大步了進來,在榻幾另一邊坐了下去,「虛禮免了。」說著晃了晃那份急遞,「陰山來的六百里加急,福康安又敗了」

  眾人面面相覷,怎麼敗的這麼快?!

  永昌帝:「擬兩道旨:一,加封謝鯨為征北將軍,全權負責陰山北線戰事。除了綏遠、歸化兩城駐軍,陰山六鎮兵馬,還有大同、宣府兩鎮兵馬都歸謝鯨節制!二,免去王子騰河南總兵,改任副將,為謝鯨副手。」

  兩位大學士對視了一眼,答道:「遵旨。」

  永昌帝沉默了片刻:「內閣首輔、次輔空了近一年,也該」說著分別指向兩位大學士,「兩位老大人忠心耿耿、勞苦功高,就替朕擔起這份責任吧。」

  老大人!兩位大學士對視了一眼,還能說什麼,只得跪下磕頭謝恩。

  永昌帝笑著點了點頭:「還有三個空」突然瞟見了賈璉,「你父親這一向身子骨還好吧?」

  賈璉心中又驚又喜,難不成皇上要啟用老爺?

  賈璉連忙跪下:「勞聖上惦記,家父身子骨硬朗著呢.」

  永昌帝打斷了他的話:「這就好。讓賈敬入內閣吧至於另外兩個,你們和下面的官員商議,遞個名單上來」

  新任內閣首輔、次輔齊聲答道:「是。」

  永昌帝點了點頭,又對太子說道:「老三病了,你打發人去瞧瞧,就說朕的話,好好將息,好好養病。」說罷,起身走了出去。

  望著永昌帝遠去的背影,賈璉心裡一陣失落。

  太子像是看透了賈璉的心事,笑著說道:「非兩榜進士出身,不得入內閣。」

  賈璉想了起來,苦笑著點了點頭。

  太子:「你不同。等你升任六部尚書,可以通過兼職兼任、恩賜,各方協調,改任內閣學士,熬到了一定的資歷,升任協辦大學士,至於大學士,那就沒有辦法了。」

  賈璉先是一怔,接著又跪了下去,激動地:「謝殿下恩典。」

  太子笑著點了點頭,心中卻疑惑:怎麼突然讓賈敬入閣了?不是說此人不可信的嘛?!(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