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江南文官們無恥的解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52章 江南文官們無恥的解釋!

  憲宗皇帝說好聽點,就是知道審時度勢,政治手腕高超,知進退。

  所以他就沒和江南文官們翻臉,找不到航海圖那就不找了,日子將就過著唄。

  但說難聽點,就是憲宗皇帝相對來說比較軟弱,沒有英宗皇帝剛強。

  英宗皇帝性格和太祖太宗一樣,絕不妥協,絕不讓步,誰阻止他想辦的事,那他就一定要鬥爭到底,斗個你死我活。

  阻止他的文官們,要麼被貶被廢,要麼就下地獄,沒有第三條路走。

  無論是正統年間,還是天順年間,被英宗皇帝處死的官員,都不計其數。

  若是做個殺官統計,朱元璋排第一,這第二的位置,就連朱棣都要好好跟朱祁鎮競爭一下。

  搞不好朱祁鎮殺的官,都要比朱棣殺的官多。

  但英宗皇帝做事衝動,行事莽撞,不計後果,又頭鐵無比。

  所謂剛過易折,文官邊將們合力給他來了一出土木堡之變,他一下子就老實了。

  但英宗皇帝復辟後,本性不改,手腕還是那麼強硬,一點都不願意妥協。

  所以八年後,文官們換了一個懂得妥協之術的憲宗皇帝上來。

  政治,就是一門妥協的藝術。

  而憲宗皇帝,是一個政治高手,深諳此道。

  因為憲宗皇帝,在下西洋一事上的妥協。

  大明皇帝下西洋一事,又再次被江南文官們給成功阻止了。

  一連三次,江南文官們次次成功挫敗了,大明皇帝重下西洋的想法。

  而現在,朱祐樘登基了。

  面對朱祐樘的問題,江南文官們在恐慌之後,只能硬著頭皮回答,企圖能糊弄過去。

  「回陛下,陛下有所不知,這朝廷下西洋,和他們私人下海走私,性質完全不一樣。」

  章寧飛快地在腦中想著藉口,緩緩為朱祐樘道來。

  「鄭和下西洋,代表的是大明朝廷,是要揚大明國威,震懾四夷,萬國來朝。」

  「所以當時鄭和推行朝貢貿易,四夷各國只用上貢一些當地的特產,便能獲得十倍百倍的回禮。」

  「而這些江南文官走私,只代表了自己,採用的是平等的交易,所以能少賺一些,倒不至於虧損……」

  「哦?是這樣嗎?」

  朱祐樘嘴角泛起一絲冷笑:「既然鄭和的船隊次次虧損,虧空巨大,那為何太宗皇帝要六次派遣鄭和下西洋?」

  「就連宣宗皇帝,都派鄭和下過一次西洋?」

  「難道你是覺得,太宗皇帝和宣宗皇帝,都是好大喜功,貪大求全的昏君嗎?」

  朱祐樘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章寧立刻驚出了一身的冷汗,連忙跪倒在地,極力否認。

  「冤枉啊陛下,微臣絕無此意。」

  「只是……只是太宗皇帝下西洋,另有隱情啊!」

  章寧跪在地上,一邊磕頭喊冤,一邊在腦海里編造著措辭和藉口。

  朱祐樘坐在龍椅上,看著章寧的表演,心中感覺既荒唐又可笑。

  「哦?還有什麼隱情?」

  「太宗皇帝……太宗皇帝……」

  章寧心神電轉,僅僅片刻,便已經想好了說辭。

  「洪武三十五年,太宗皇帝起兵靖難成功後,建文君卻在一把大火中,不知所蹤。」

  「適逢城內又流傳著風言風語,說是那建文君在大火後,趁亂逃出了南京城,一路南下而去。」

  「故而太宗皇帝才會令三保太監,組建船隊,六下西洋,為的就是秘密尋覓建文君的下落啊!」

  洪武三十五年,就是建文四年。

  朱棣登基後,廢除了朱允炆建文的年號。

  此後大明官方,一律將這四年併入到洪武年間,朱元璋就這樣多當了四年的皇帝。

  而建文君,也是在洪熙朝之後,在楊士奇等三楊內閣的建議下,對朱允炆的代稱。

  在永樂年間,所有人都可直呼朱允炆大名,不必做任何避諱。

  朱棣就是要用這種方式,從法理上直接抹去朱允炆做皇帝的任何痕跡。

  朱祐樘聽到章寧的解釋之後,沉默了一會,忽然笑出聲來。

  「呵,呵呵,哈哈哈……」

  朱祐樘樂不可支,被這群江南文官的無恥程度,給逗笑了。

  朱祐樘心中感慨,論無恥,論不要臉,這群江南文官當屬天下第一。

  這副說辭,和後世流傳的版本,竟然還大差不差。

  從前朱祐樘就不太相信這種糊弄鬼的說辭,現在親身經歷了大明皇帝與大明官員之間的明爭暗鬥,利益爭奪之後。

  對這種一眼假的說法,更是連個標點符號都不信。

  先不說就以朱允炆那種,被文官養出來的軟弱性格,能不能逃出南京城。

  就假如朱允炆真從戒備森嚴,滿城官兵的南京城裡,悄悄跑了出去,並且順利坐上了下南洋的船。

  從時間上來說,也完全對不上啊。

  朱允炆是洪武三十五年失蹤的,而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樂三年。

  若是真為了秘密找到上任皇帝,需要大張旗鼓地準備這麼長時間,然後搞得全世界皆知嗎?

  難道朱棣是想把他起兵靖難,奪了自己侄子皇帝之位的光榮事跡,宣揚到全世界所有國家嗎?

  而且鄭和下西洋次數多、時間長,從永樂三年一直下到宣德八年,其中跨度將近三十年。

  朱棣的皇位都已經穩如泰山了,還找那廢君作甚?

  朱棣是帶著兵,在一眾勛貴將領們明里暗裡的資助下,真刀真槍地將朱允炆從皇位上打下來的。

  朱棣能成功登基,是全天下所有武將共同的願望。

  朱允炆大力提拔文官而壓制武將,這些武將巴不得早點掐死朱允炆。

  哪怕朱允炆回來了,會有任何將領士兵為他賣命嗎?

  朱允炆的存在,能給朱棣的皇位,造成任何威脅嗎?

  朱棣又不是那做賊心虛的康麻子,聽到朱三太子的名頭,就害怕地睡不著覺。

  朱允炆九成九是死在了南京皇宮裡,那一場大火只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因為朱棣也不想擔一個殺侄奪位的罵名。

  朱棣下西洋,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賺銀子。

  什麼宣揚國威,震懾四夷,開疆擴土,萬國來朝,不過是捎帶手的事。

  滿朝的文武百官,都被朱祐樘這突兀的笑聲,給震懾住了。

  他們悄悄看向朱祐樘,身上冷汗涔涔,汗水緩緩滴落。

  跪在地上的章寧,更是渾身抖如篩糠,惶恐不已。

  冷汗已經打濕了他的後背,他心中無比後悔,為什麼是他來做這個出頭鳥。

  但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他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強撐下去。

  「哈哈哈,真是有趣的說法,朕好久都沒有這麼開心過了。」

  「這種說辭,真是新鮮,也是難為你了,臨時想出這麼一個藉口來糊弄朕。」

  朱祐樘漸漸收斂了笑容,看向章寧的目光里,滿是冰冷。

  「陛下,微臣……臣不敢……」

  章寧結結巴巴地開口,心中恐懼到了極點。

  仿佛下一刻,朱祐樘就會將其處死。

  但令人驚訝的是,朱祐樘似乎沒準備為難他。

  「夠了,笑話就講到這裡吧。」

  氣氛烘托到這裡,朱祐樘也不再兜圈子了,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既然下海是賺錢的,那朕便決定開海,重新組織人手,建造寶船,八下西洋!」

  朱祐樘此話一出,滿朝的江南文官們,面前一黑,感覺天真的塌了!

  朱祐樘還是發現了下西洋的秘密,他們江南走私集團過了五六十年的好日子,要結束了!

  當年英宗皇帝命焦宏在閩州督造海船之事,在明實錄上根本就沒有記載。

  就是生怕後面的皇帝,知道了下西洋這事。

  可現在朱祐樘再次想要下西洋,這已經證明了他們對皇帝的嚴防死守,徹底失敗了!

  下一刻,一群江南文官們,捨生忘死,前仆後繼地衝出了隊伍,跪在了朱祐樘的面前。

  「陛下,萬萬不可啊陛下!」

  「陛下,開海所能賺取的銀子,不過是蠅頭小利,但造成的後果,可謂是後患無窮啊!」

  吏科給事中黃允磕頭如搗蒜,聲淚俱下地說道:「下西洋耗資巨大,光是寶船的建造,和船員的開支,就是一筆不菲的數目。」

  「再加上西洋路遠,海上又兇險萬分,驚濤巨浪,狂風暴雨,陰島暗礁,都有船沉貨損的風險。」

  「每一次下西洋,都要死很多很多的人啊!」

  「再加上沿路國家十分落後,根本無錢購買我大明的貨物。」

  「哪怕是正常的貿易往來,稍微有個天災人禍就會血本無歸,實在是得不償失啊!」

  黃允說完,又有一位官員,跪在朱祐樘面前,接著哭訴。

  「而且沿海一帶,倭寇十分猖獗。」

  「他們或聚集為盜,嘯聚海間,打劫沿途海船。」

  「或沿海劫掠鄉鎮城邑,不僅打家劫舍,還要殺人淫虐,給沿海百姓,帶來沉重的災難啊!」

  「自洪武年間開始,我大明就致力於加強海防。」

  「直到宣德年間之後,大力推行海禁政策,才大大阻止了倭寇的肆虐,保得沿海百姓,一方平安。」

  「陛下若執意開海,倭寇想必又要再次肆虐大明沿海,給沿海的居民帶去深深的災害啊!」

  「為了大明沿海百姓的安危,請陛下三思,切莫開海啊!」

  說話的人名叫徐崍,官職是大理寺左寺副,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

  他所提及的倭寇肆虐一事,卻有其事。

  但現在倭寇對大明沿海居民的影響,並沒有他說的這麼大。

  為了引起朱祐樘的重視,他是誇大其詞了的。

  倭寇真正成為大明心腹大患,還要從嘉靖年間開始。

  那時候,倭國正式進入戰國時代。

  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吉這三個侏儒,騎著野狗一樣高的倭馬,帶著千百個家奴,都快把他們的狗腦子打出來了。

  而大量的武士階級,失去土地,淪為浪人,便跟著走私商船來到大明,劫掠為生。

  而現在,倭國還只是剛剛進入戰國時代,失去土地的浪人還遠沒有那麼多。

  朱祐樘聽完後,讚許地點了點頭:「兩位愛卿所言,很有道理。」

  黃允和徐崍神色一喜,可不等他們高興多久,朱祐樘話鋒突然一轉。

  「只是朕有些好奇,你們對下海之事,為何能了解地如此細緻?」

  這一句話,頓時又讓兩人臉色一片蒼白。

  他們為什麼知道這些事?

  那還不是因為,他們家裡本身就從事走私一事!

  此時被朱祐樘問起,他們心中頓時感到一陣驚慌,連忙想方設法地找藉口來找補。

  「回陛下……這……這是因為……因為……」

  「因為微臣……微臣之前在家鄉讀書的時候,聽一位老水手提起過此事。」

  「陛下,微臣……微臣也是聽家鄉的老人講的。」

  黃允和徐崍兩人,戰戰兢兢,結結巴巴地回到。

  聽這語氣,就知道他們兩人極其心虛,連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話。

  可他們又不得不站出來,阻止朱祐樘開海的想法。

  否則,等到朱祐樘真的重新開海的話。

  他們,包括他們身後的家族,和整個江南走私集團,都得完蛋!

  朱祐樘點了點頭,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原來你們都是聽鄉里的老人說的啊,那看來江南走私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由來已久啊。」

  「既然如此,那朕還真該好好清查一遍江南,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參與了走私。」

  黃允和徐崍心中一陣絕望,心情懊惱至極,恨不得給自己兩巴掌。

  本來他們是想要來幫忙的,現在怎麼就越幫越忙了呢?

  但現在,這些江南官員確實已經顧不上,朱祐樘要清查走私一事了。

  清查走私,查的是過去的事情,江南最多也就多死些人,多死些官,沒什麼大不了的。

  江南興盛了上千年,最不缺的就是人,就是官。

  但朱祐樘開海,毀的可是他們所有江南士紳的未來啊!

  此海一開,朝廷插手到下西洋的貿易中來,那他們躺著發財了幾十年的錢袋子,可就要被朱祐樘連鍋端走了!

  這下子,江南官員們全都亂了套了,他們不能再坐以待斃!

  哪怕是冒著被砍頭的風險,他們也必須得行動起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