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周邊諸國使者聚升龍,物資不足?
三個月時間一晃而過,升龍城內,陳理看著眼前的軍報,一時間陷入了沉思。
「你說朱元璋將門州的大軍撤了?還直接撤出廣西了?」
「是,皇上,朱元璋將兵力都部署到了湖南,以及江西行省,並且還在擴軍,具體的還不知道。」
陳理看著軍報,又看了看胡廷瑞,他此刻只覺得很是不解,如今他又沒有多的大軍去打朱元璋,這個朱元璋就這麼怕他了嗎?他有這麼大的威懾力了嗎?
不怪陳理往這個方向想,而是他真沒有想到朱元璋竟然會撤兵。
想了一會沒想明白,陳理隨即叫來祝宗。
「廣西那裡的情報,有沒有消息?」
「稟皇上,有一些,但還沒有確定,臣已經加派人手在核實了。
據聞廣西之內之前潛伏的元軍有動作了,在雲南元梁王孛兒只斤·把匝剌瓦爾密派兵支持下,開始對朱元璋留下的大軍發起了進攻。
另外夏國明玉珍派右丞相萬勝也在邊地集結大軍,是否攻廣西還不得而知。」
陳理聽著這些消息,也是有些頭大,廣西這個地方,原本陳友諒在時,控制力度就不強,靠著雲南元軍的支撐,依舊活躍。
他還以為朱元璋將廣西的元軍給平定了,搞了半天還是沒有。
至於明玉珍的夏國,陳理也不想說什麼了,因為明玉珍跟陳友諒也不對付,這個不對付,也是因為陳友諒殺了徐壽輝。
可以說陳友諒殺徐壽輝這事做得,周邊愣是沒有一個朋友,要麼投降朱元璋了,要麼就像明玉珍這樣直接自立不往來了。
陳理隨即看向胡廷瑞。
「如今這裡的大軍有多少?列裝了新式武器甲冑與火器的,完成多少了?」
「稟皇上,再次擴軍後如今有六萬軍可以調動,不過其中五萬軍才整編完成。
列裝了新式武器甲冑的有三千人,火繩槍這期間到了兩千三百支,火炮有十七門,其中往丞相那裡運去了一千三百支火繩槍,十二門火炮。」
陳理思考片刻,隨即也不再去想了。
「你馬上下去,帶四萬軍,再將那裝備新武器、甲冑的三千軍,以及裝備火繩槍的一千軍,五門火炮全部帶上,整合原本防備朱元璋的一萬五千軍,進入廣西!
怎麼打是你的事,但朕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必須要肅清其他任何勢力,誰染指這個地方就滅了誰。
進入廣西之後,你可全權做主,緊急之事可先行處理,事後來報,朕給你一切權力!」
如今陳理也不想去想太多了,這期間擴軍五萬,達到了二十萬大軍,已經是他最大的底線了,如今有了大軍,不拿出去擴張,也是不可能的。
不管朱元璋打的什麼主意,也懶得再去管明玉珍想要怎麼做,雲南的那個什么元梁王以及段氏的影響了,現在有了這麼一個契機可以打進去,絕對不能錯過了。
如今朱元璋放棄這個地方,他大致都能想到一點,那就是朱元璋對張士誠的攻伐進入到了緊張的時刻,加上這邊又相對朱元璋而言很偏遠,抽不出兵力來這邊了。
陳理的話音落下,胡廷瑞當即單膝跪在陳理身前。
「請皇上放心,臣,必不負皇上所望!」
胡廷瑞很清楚,這是陳理對他極大的信任,接近六萬大軍,可以說這是自逃亡出來,是他們大漢第一次集結這麼多大軍出兵,而且這一戰,更是關乎他們打回去,真正意義的第一戰,意義極為重大。
哪怕是攻安南,他們所有大軍加起來都沒有達到六萬之數,那些大軍都是後面在安南逐漸整編擴充起來的。
這六萬人,差不多就是陳理的家底了,他一旦出問題,起碼數年之內,都別想往外擴張了。
陳理看著胡廷瑞,將其扶起。
「行了,好好帶軍,給朕帶好消息回來。
廣西山多,道路比較艱難,這場仗不是那麼好打的。
多的朕也不說了,你自己看著辦,後續等太尉那裡解決了珠崖戰事,我會讓張承武率領神機營來支援你,去吧!」
看著胡廷瑞大步穩重的走出去,陳理如今也只能這樣希望了。
「你也下去吧,注意查探朱元璋那裡的情報,還有雲南、夏國,以及周邊有什麼動作要儘快掌握。」
「是,皇上。」
在祝宗下去後,陳理一個人看著地圖開始沉思起來,這個時候他發現,戰略這事,恐怕又要改變了。
原本沒有將廣西這裡的事情納入考慮範圍,現在局勢出現了變化,後續的重心,他恐怕也要跟著改變才行了。
這三個月以來,陳理就一直在做著安撫百姓以及發展的事情,三個月才逐漸落實完成,期間交州各地的叛亂也基本已經平定,李明翔與李良庭兩人出去平定叛亂,三萬軍愣是打成了六七萬軍。
也就是這部分大軍還沒有經過整編,不然他都計算到作戰大軍裡面去了。
看了沒一會,鄒普勝匆匆走了進來。
「皇上,占城、南掌、吳哥、滿者伯夷等十三個小國派來了使者,最快的還有五日便可抵達升龍。」
陳理回過神來,頓時來興趣了,這麼多小國都派使者來了。
「這裡接下來可真是熱鬧了,這麼多人來了。
鄒叔你猜,他們是來商談貿易的事,還是來送禮,以防我們出兵的?」
迎著陳理好奇的目光,鄒普勝原本沉重的臉,也是露出了笑意。
「這些人到來,恐怕兩者皆有,如占城、南掌、吳哥以及滿者伯夷四國,肯定是擔心皇上對他們出兵。
如今丞相的大軍已經攻下半個渤泥國,之前渤泥國派出使者,並且渤泥國王願意做大漢的藩屬國都無用,這些人心中肯定也是怕的。
不過臣認為,應當警惕四國會聯合,畢竟他們與大漢緊鄰,加上渤泥國覆滅在即,此刻心中擔憂,若是我們再有風吹草動,恐怕真的會聯合起來應對我們。」
「哈哈,鄒叔你多慮了,這些小國哪裡會懂得兵法,若是他們連這些都懂,也不會是小國了。
待這些人到來,鄒叔你接待吧,先問清楚他們所來的目的,等知道他們的目的之後再談。」
聯合?
可能性是有,但要是真的這麼容易聯合,就像他說的,這些人早就在這一片稱王稱霸了。
而且幾國之間本來就有恩怨,可能性極低。
現在他更加期待這些人到來,按照鄒寶財出去的時間,這些小國恐怕都是因為鄒寶財出去之後的宣傳才會來的,畢竟都是來送錢的,他哪裡能不期待。
鄒普勝聞言,神情逐漸變得沉重起來。
「皇上,另外還有一事,我們的物資儲備,鐵、銀子、糧食,以及過冬的需要的棉衣等,都出現了不足!」
「你說朱元璋將門州的大軍撤了?還直接撤出廣西了?」
「是,皇上,朱元璋將兵力都部署到了湖南,以及江西行省,並且還在擴軍,具體的還不知道。」
陳理看著軍報,又看了看胡廷瑞,他此刻只覺得很是不解,如今他又沒有多的大軍去打朱元璋,這個朱元璋就這麼怕他了嗎?他有這麼大的威懾力了嗎?
不怪陳理往這個方向想,而是他真沒有想到朱元璋竟然會撤兵。
想了一會沒想明白,陳理隨即叫來祝宗。
「廣西那裡的情報,有沒有消息?」
「稟皇上,有一些,但還沒有確定,臣已經加派人手在核實了。
據聞廣西之內之前潛伏的元軍有動作了,在雲南元梁王孛兒只斤·把匝剌瓦爾密派兵支持下,開始對朱元璋留下的大軍發起了進攻。
另外夏國明玉珍派右丞相萬勝也在邊地集結大軍,是否攻廣西還不得而知。」
陳理聽著這些消息,也是有些頭大,廣西這個地方,原本陳友諒在時,控制力度就不強,靠著雲南元軍的支撐,依舊活躍。
他還以為朱元璋將廣西的元軍給平定了,搞了半天還是沒有。
至於明玉珍的夏國,陳理也不想說什麼了,因為明玉珍跟陳友諒也不對付,這個不對付,也是因為陳友諒殺了徐壽輝。
可以說陳友諒殺徐壽輝這事做得,周邊愣是沒有一個朋友,要麼投降朱元璋了,要麼就像明玉珍這樣直接自立不往來了。
陳理隨即看向胡廷瑞。
「如今這裡的大軍有多少?列裝了新式武器甲冑與火器的,完成多少了?」
「稟皇上,再次擴軍後如今有六萬軍可以調動,不過其中五萬軍才整編完成。
列裝了新式武器甲冑的有三千人,火繩槍這期間到了兩千三百支,火炮有十七門,其中往丞相那裡運去了一千三百支火繩槍,十二門火炮。」
陳理思考片刻,隨即也不再去想了。
「你馬上下去,帶四萬軍,再將那裝備新武器、甲冑的三千軍,以及裝備火繩槍的一千軍,五門火炮全部帶上,整合原本防備朱元璋的一萬五千軍,進入廣西!
怎麼打是你的事,但朕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必須要肅清其他任何勢力,誰染指這個地方就滅了誰。
進入廣西之後,你可全權做主,緊急之事可先行處理,事後來報,朕給你一切權力!」
如今陳理也不想去想太多了,這期間擴軍五萬,達到了二十萬大軍,已經是他最大的底線了,如今有了大軍,不拿出去擴張,也是不可能的。
不管朱元璋打的什麼主意,也懶得再去管明玉珍想要怎麼做,雲南的那個什么元梁王以及段氏的影響了,現在有了這麼一個契機可以打進去,絕對不能錯過了。
如今朱元璋放棄這個地方,他大致都能想到一點,那就是朱元璋對張士誠的攻伐進入到了緊張的時刻,加上這邊又相對朱元璋而言很偏遠,抽不出兵力來這邊了。
陳理的話音落下,胡廷瑞當即單膝跪在陳理身前。
「請皇上放心,臣,必不負皇上所望!」
胡廷瑞很清楚,這是陳理對他極大的信任,接近六萬大軍,可以說這是自逃亡出來,是他們大漢第一次集結這麼多大軍出兵,而且這一戰,更是關乎他們打回去,真正意義的第一戰,意義極為重大。
哪怕是攻安南,他們所有大軍加起來都沒有達到六萬之數,那些大軍都是後面在安南逐漸整編擴充起來的。
這六萬人,差不多就是陳理的家底了,他一旦出問題,起碼數年之內,都別想往外擴張了。
陳理看著胡廷瑞,將其扶起。
「行了,好好帶軍,給朕帶好消息回來。
廣西山多,道路比較艱難,這場仗不是那麼好打的。
多的朕也不說了,你自己看著辦,後續等太尉那裡解決了珠崖戰事,我會讓張承武率領神機營來支援你,去吧!」
看著胡廷瑞大步穩重的走出去,陳理如今也只能這樣希望了。
「你也下去吧,注意查探朱元璋那裡的情報,還有雲南、夏國,以及周邊有什麼動作要儘快掌握。」
「是,皇上。」
在祝宗下去後,陳理一個人看著地圖開始沉思起來,這個時候他發現,戰略這事,恐怕又要改變了。
原本沒有將廣西這裡的事情納入考慮範圍,現在局勢出現了變化,後續的重心,他恐怕也要跟著改變才行了。
這三個月以來,陳理就一直在做著安撫百姓以及發展的事情,三個月才逐漸落實完成,期間交州各地的叛亂也基本已經平定,李明翔與李良庭兩人出去平定叛亂,三萬軍愣是打成了六七萬軍。
也就是這部分大軍還沒有經過整編,不然他都計算到作戰大軍裡面去了。
看了沒一會,鄒普勝匆匆走了進來。
「皇上,占城、南掌、吳哥、滿者伯夷等十三個小國派來了使者,最快的還有五日便可抵達升龍。」
陳理回過神來,頓時來興趣了,這麼多小國都派使者來了。
「這裡接下來可真是熱鬧了,這麼多人來了。
鄒叔你猜,他們是來商談貿易的事,還是來送禮,以防我們出兵的?」
迎著陳理好奇的目光,鄒普勝原本沉重的臉,也是露出了笑意。
「這些人到來,恐怕兩者皆有,如占城、南掌、吳哥以及滿者伯夷四國,肯定是擔心皇上對他們出兵。
如今丞相的大軍已經攻下半個渤泥國,之前渤泥國派出使者,並且渤泥國王願意做大漢的藩屬國都無用,這些人心中肯定也是怕的。
不過臣認為,應當警惕四國會聯合,畢竟他們與大漢緊鄰,加上渤泥國覆滅在即,此刻心中擔憂,若是我們再有風吹草動,恐怕真的會聯合起來應對我們。」
「哈哈,鄒叔你多慮了,這些小國哪裡會懂得兵法,若是他們連這些都懂,也不會是小國了。
待這些人到來,鄒叔你接待吧,先問清楚他們所來的目的,等知道他們的目的之後再談。」
聯合?
可能性是有,但要是真的這麼容易聯合,就像他說的,這些人早就在這一片稱王稱霸了。
而且幾國之間本來就有恩怨,可能性極低。
現在他更加期待這些人到來,按照鄒寶財出去的時間,這些小國恐怕都是因為鄒寶財出去之後的宣傳才會來的,畢竟都是來送錢的,他哪裡能不期待。
鄒普勝聞言,神情逐漸變得沉重起來。
「皇上,另外還有一事,我們的物資儲備,鐵、銀子、糧食,以及過冬的需要的棉衣等,都出現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