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胡把頭往事
第251章 胡把頭往事
何濤晚上直播完,送小馬回家以後,和尚才姍姍來遲。
過兩天,和尚要去探監,臨走前想問問,他那位前大嫂有沒有什麼要交代的何濤一直勸和尚不用這樣。
胡把頭肯定也不想知道那女人的事。
但對方在這件事情上執的很,他答應過胡把頭的事就要做到,雖然有點死心眼,但這就是他為人的準則。
何濤想了想,最後氣的是自己的仇人,也就由他去了。
只是沒想到回來得這麼晚。
而且回來的時候,還帶了個大紅色的行李箱過來。
何濤起初沒太在意,只是好心的提了一嘴:「現在監獄探監應該不讓送東西吧?」
「你之前去過,獄警沒跟你說嗎?」
「這不全是給胡把頭的。」
「有些是嫂子給兄弟們的東西。」
「啊?」何濤馬上站了起來:「她啥情況?」
「我也不清楚。」
「我過去的時候,大嫂正帶著孩子學跳舞呢,沒空理我,我就一直在旁邊等著。」
「等到天黑,她們下課了,我才跟她們說上話。」
「大嫂一看到我,臉直接就黑了———」
「正常,她要是不臉黑,那真是聖人了。」何濤站在胡把頭前妻的角度思考一下,好不容易盼到罪犯的前夫進去了,結果前夫的兄弟隔三岔五的來騷擾自己。
還是個大光頭。
不報警都是她脾氣好。
看和尚有點尷尬,何濤安慰了一下:「這不是你的問題,是胡把頭自己做人有問題。」
「但凡他做人好一點,大嫂肯定還是和和氣氣的。」
「我覺得也是。」一向不說人壞話的和尚,這次少見了點了點頭,指著行李箱說:「大嫂說,這裡面有些東西,是她搬家的時候發現的。」
「全給我了,讓我轉交或者分了都行。」
「說這是胡把頭在她們以前的家裡、留下的唯一的東西了,讓我以後不要再找他。」
「是嗎?」
何濤趕緊上前把箱子接了過來。
聽起來,大嫂是把和尚當成來要贓物的兄弟了。
是啊,如果不是要分贓,怎麼一直去她家。
大嫂指定是想歪了。
和尚的大光頭,在這個過程中肯定也加分不少,說不定都把人家小孩嚇哭了,才讓那個女人這麼決絕。
「讓我來康康」」
「胡把頭到底積攢了些什麼樣的寶貝。」
打開行李箱後,裡面全是紅色和黑色的塑膠袋。
好像菜市場買了一箱菜回來。
「這裡面哪些是胡把頭的遺物?」
「遺物?」和尚覺得這個說法不太妥當。
「遺留下的物品,不對嗎?」
「哦哦,就是這幾件。」
何濤按著和尚指的方向,挨個拿起來看。
第一個紅色的袋子很沉,剛提起來就聽到了清脆悅耳的叮噹聲。
很明顯這裝的是瓷器。
只是,看外形的話,應該全是碎瓷片。
打開一看,何濤樂了。
面上的幾片瓷片,藍色的釉面上有斑斕的紫色,一看就知道這是鈞瓷的窯變釉。
胡把頭當年挖窯址的時候,果然挖著東西了。
「好看嗎?」
何濤拿起一片瓷片,在燈光下慢慢轉動。
和尚在旁邊不停地點頭。
確實好看,可惜就是塊瓷片。
「老何,這是什麼東西啊?
「鈞窯的瓷片。」
「宋代的好寶貝。」
「我本來想讓你從胡把頭嘴裡套的話,就是要這種東西的下落。」
「沒想到這麼簡單就到手了,嘿嘿。」
何濤本來還打算教一下和尚話術,方便他從胡把頭口裡套消息。
他自己是沒法探監胡把頭的。
依他現在跟胡把頭的關係,要是對方同意何濤探監,那樂山大佛都得站起來給胡把頭讓位置。
所以何濤原本寄希望於和尚。
結果,和尚還真靠得住。
第一批東西這不就到手了?比想像的還要輕鬆一萬倍。
「那這種鈞瓷的瓷片值錢嗎?」和尚有些擔心的問道:「咱們是不是賣了,
直接給他沖卡里。」
何濤聽完「噴」了一聲,搖搖頭說:「你更應該去樂山,讓大佛給你騰個座的。」
和尚聽出這話是在說他聖母,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解釋道:
「總感覺把這些來路不明的東西放在手裡不太好。」
「說不定胡把頭是從哪裡偷來的,咱們放在手裡,不是弄髒了我們的手嗎?」
「沒事。」何濤伸出一個巴掌說:「我的手本來也不是很乾淨。」
「而且這東西,大概率就是窯址里挖出來的,你看這上面的窯沾。」
何濤拿起一塊比較典型的出土瓷片,給和尚講解了一下。
這塊瓷片是一件瓷瓶的底足部位。
正常的底足應該是圓的,抹得很平。
但這種出土瓷片的底足,上面沾著好大一塊,像結一樣。
這是瓷器燒制的時候,一不小心歪了,導致燒制完,瓷器底部和制具沾在了一起,最後不得不敲出來直接扔掉。
在古代民窯的窯址里,挖出來的大部分都是處理掉的殘次品,其中窯沾是最常見的瑕疵。
「有這個就可以證明,這瓷片不是正經傳世的古董,是挖出來的。」
「我去,這不是跟盜墓一樣的嗎?」
和尚捂著嘴,好像發現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一樣。
他告訴何濤,大嫂告訴他,這袋子裡的東西,是胡把頭他們還沒結婚的時候就放在家裡的。
也就是說,對方結婚前就開始盜墓了。
什麼「養不起老婆、又不想偷電瓶,只能去盜墓了」的藉口,根本就是假的。
「姓胡的當初是怎麼跟你說的?」
「是啊,胡把頭說他是被老婆逼的只能盜墓養家。」
「那他可真夠無聊的。」
何濤覺得有點匪夷所思,沒想到胡把頭戲這麼多。
不過這挖窯址的事,確實是之前,他們在一個宋代墓里發現鈞瓷的碗時,對方無意間提起的。
估計沒想到何濤會記住。
「他把你們都騙了。」
何濤看和尚還沒想明白,直接告訴他:
「那傢伙,早還是未成年的時候,就已經跟著村里人去盜挖窯址掙錢了。」
「只是後來當地政府管得嚴,他才跑到外地開始盜墓的。」
「是嗎?」
「當然,這是我從他平時說的話里總結出來的。」
何濤非常肯定自己的推理,尤其是這一袋瓷片出現在他眼前之後。
接著看還有哪些東西。
何濤繼續打開下一個黑色的塑膠袋。
一塊印著手印的磚頭,出現在了兩人的眼前。
「這應該是之前那個唐代墓里的。」
「墓室空的,這傢伙折回去帶了塊磚出來。」
「真不要臉啊!」
和尚沒有何濤這麼好的記性,想了半天,總算在何濤打開下一個袋子前想了起來:
「是你說可能是唐朝公主墓的那個空墓嗎?」
「是的,就是那個。」
「這塊磚估計是裡面少有的有點價值的東西了。」
「我說怎麼後來警察做筆錄的時候,跟我求證過好幾次,到底有沒有拿那個墓里的東西。」
「原來是這貨乾的。」
何濤想到這了,有些氣憤的把那塊磚拿了起來,放到了旁邊的桌子上。
這磚交給老唐,讓他放到博物館裡吧,手印磚要是多了,也可以成為博物館裡一套獨特的風景。
「和尚,我們倆得好好看看了。」
「這姓胡的,有回手掏的壞習慣。」
「我也看出來了。」和尚面色嚴肅的點點頭。
盜墓從來就是一錘子買賣,挖完以後很少有再回頭去查缺補漏的。
一來是因為,墓一旦被動過,就很容易被發現。
回去找東西很容易暴露,一個人的貪婪很有可能牽連整個團伙兒。
二來是分贓的原則性問題,
這種回過頭挖出來的東西到底算誰的?
要是都來這一出,就都別想分好東西了,大家挖出來寶貝都偷偷的埋起來,
等散夥了再回去慢慢找。
何濤其實一直知道胡把頭有這種行為。
但今天,總算找到實質性的證據了。
下一個袋子裡,裡面裝的全是銅錢。
不用說,這肯定是胡把頭偷偷回墓里找的。
論古墓里什麼東西最多,銅錢肯定排第一,比棺材板都還要多。
盜墓的時候很少管這些小玩意兒,不值什麼錢。
何濤本來也打算略過去的。
但是有枚金幣,實在是太顯眼了。
為什麼有塊金幣放在這裡面啊?
何濤趕緊小心翼翼的拿起來看了一眼。
有點像花錢,造型是外圓內方的銅錢樣式,但是比一般的銅錢薄不少。
目測估計才一毫米。
看邊緣波浪形的褶皺,何濤猜這枚「金錢」應該是從一塊金片上裁剪下來的。
上面寫了四個字【積玉堆金】。
意思是金子和玉多得可以堆積起來「這墓主人夠貪的啊。」
何濤看了一眼後,就把這枚錢放回了袋子裡。
和尚對此略感驚訝。
甚至回頭看了一眼桌上的磚。
那意思很明顯:一塊破磚你都要,這麼值錢的金幣,你老何竟然不要了?
「這錢是冥幣。」
「死人含在嘴裡的那種玩意兒。」
何濤在褲子上擦了擦手,他懷疑胡把頭弄出來以後,都沒有清洗過,東西還是原味的。
「這個不值錢嗎?」和尚忍不住問道:「當金子賣,應該也能賣個一兩千塊吧?」
「一兩千?給我來一車!」
「這一枚少於三萬,都不要來出價。」
「你還記得咱們在安慶挖的那個家族墓不?」
「這是那個墓里的?」和尚震驚了一下:「我記得你說過,那個家族是當地的土財主,肥得流油的那種。」
「豈止啊,不僅有錢,而且膽子很大。」
「不是當官的,下葬時口含金幣,都違反禮制了。」
「這冥幣的主人,當年估計是鄉里一霸。」
「不過明朝末年的這種鄉紳,確實不把皇權放在眼裡,要不大明也不會亡得那麼快了」
何濤無意義的感慨了一句,和尚聽不太懂,但是背後的意思他懂,那就是胡把頭真畜生。
這麼值錢的東西,直接就昧下了。
甚至都沒給兄弟們看一眼。
說實話,哪怕他最後用把頭的身份,硬把這枚金幣要走,都沒人能說他什麼。
但他偏偏選擇了最不要臉的做法。
「他為什麼要把金幣留著啊?」
「還跟這些銅錢放一起?」
「怕唄。」何濤簡單的解釋道:「這種冥幣可不像一般的陪葬品,人家墓主人含在嘴裡幾百年,你直接拿走,心裡容易犯憂。」
「和這些銅錢放在一起,可以鎮住它。」
「哦一一原來是這樣。」和尚點點頭,主動過來,把這一袋子的銅錢,都放在了桌上。
連他都覺得,這些東西應該分了,不應該屬於胡把頭一個人。
放完以後,他指著箱子裡四塊報紙包成的團說道:
「還剩這四個瓷器。」
「大嫂著重說了,這些東西胡把頭很寶貝,一直放在箱子裡,讓她好好保管。」
「但是她看著感覺像夜壺。」
「是嗎?」何濤笑呵呵的拿起其中一件,邊拆開邊說:「說不定胡把頭就是有收藏夜壺的愛好呢。」
「這種人嘛,很難說的。」
但是等報紙完全展開以後,看到裡面的東西,何濤頓時收起了笑容。
大嫂給的是假消息啊。
這種瓷器叫雞首盤口壺,也可以叫坤首壺。
古代經常作為酒缸出現。
何濤在各類瓷器的書籍上常常見到。
但是像這么小的,他還是第一次見,高度還不到十厘米,袖珍得像是分酒器。
「來,幫我把剩下三件也拆開。」
何濤招呼和尚幫忙。
很快,四件青瓷的雞首盤口壺,並排放在了桌上。
幾乎一模一樣。
雞文諧音「吉」,這種東西出現在墓里並不稀奇。
只是這么小,還剛好是四個—
何濤想了想,突然拿起其中一件,看了一下壺的底足。
奇怪了,依然沒有任何信息。
看瓷器本身的特點,是兩晉時期的越窯青瓷,那時候的越窯專業生產陪葬瓷。
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
但是—
「和尚,我們啥時候挖過西晉的墓啊?」
「什麼是西晉?」
「就是三國之後的那段時間,比漢代要晚一點,比唐代要早一點。」
「我不記得了。」和尚搖搖頭:「這個可能要看筆錄才知道了,警察應該比較清楚。」
「反正我記得沒有。」何濤皺著眉頭仔細想了想,愈發堅定自己的判斷。
能陪葬這種雞首壺的墓,他不可能忘記。
「感覺胡把頭藏了個墓啊。」
「不對,應該是藏了五年刑期。」
何濤晚上直播完,送小馬回家以後,和尚才姍姍來遲。
過兩天,和尚要去探監,臨走前想問問,他那位前大嫂有沒有什麼要交代的何濤一直勸和尚不用這樣。
胡把頭肯定也不想知道那女人的事。
但對方在這件事情上執的很,他答應過胡把頭的事就要做到,雖然有點死心眼,但這就是他為人的準則。
何濤想了想,最後氣的是自己的仇人,也就由他去了。
只是沒想到回來得這麼晚。
而且回來的時候,還帶了個大紅色的行李箱過來。
何濤起初沒太在意,只是好心的提了一嘴:「現在監獄探監應該不讓送東西吧?」
「你之前去過,獄警沒跟你說嗎?」
「這不全是給胡把頭的。」
「有些是嫂子給兄弟們的東西。」
「啊?」何濤馬上站了起來:「她啥情況?」
「我也不清楚。」
「我過去的時候,大嫂正帶著孩子學跳舞呢,沒空理我,我就一直在旁邊等著。」
「等到天黑,她們下課了,我才跟她們說上話。」
「大嫂一看到我,臉直接就黑了———」
「正常,她要是不臉黑,那真是聖人了。」何濤站在胡把頭前妻的角度思考一下,好不容易盼到罪犯的前夫進去了,結果前夫的兄弟隔三岔五的來騷擾自己。
還是個大光頭。
不報警都是她脾氣好。
看和尚有點尷尬,何濤安慰了一下:「這不是你的問題,是胡把頭自己做人有問題。」
「但凡他做人好一點,大嫂肯定還是和和氣氣的。」
「我覺得也是。」一向不說人壞話的和尚,這次少見了點了點頭,指著行李箱說:「大嫂說,這裡面有些東西,是她搬家的時候發現的。」
「全給我了,讓我轉交或者分了都行。」
「說這是胡把頭在她們以前的家裡、留下的唯一的東西了,讓我以後不要再找他。」
「是嗎?」
何濤趕緊上前把箱子接了過來。
聽起來,大嫂是把和尚當成來要贓物的兄弟了。
是啊,如果不是要分贓,怎麼一直去她家。
大嫂指定是想歪了。
和尚的大光頭,在這個過程中肯定也加分不少,說不定都把人家小孩嚇哭了,才讓那個女人這麼決絕。
「讓我來康康」」
「胡把頭到底積攢了些什麼樣的寶貝。」
打開行李箱後,裡面全是紅色和黑色的塑膠袋。
好像菜市場買了一箱菜回來。
「這裡面哪些是胡把頭的遺物?」
「遺物?」和尚覺得這個說法不太妥當。
「遺留下的物品,不對嗎?」
「哦哦,就是這幾件。」
何濤按著和尚指的方向,挨個拿起來看。
第一個紅色的袋子很沉,剛提起來就聽到了清脆悅耳的叮噹聲。
很明顯這裝的是瓷器。
只是,看外形的話,應該全是碎瓷片。
打開一看,何濤樂了。
面上的幾片瓷片,藍色的釉面上有斑斕的紫色,一看就知道這是鈞瓷的窯變釉。
胡把頭當年挖窯址的時候,果然挖著東西了。
「好看嗎?」
何濤拿起一片瓷片,在燈光下慢慢轉動。
和尚在旁邊不停地點頭。
確實好看,可惜就是塊瓷片。
「老何,這是什麼東西啊?
「鈞窯的瓷片。」
「宋代的好寶貝。」
「我本來想讓你從胡把頭嘴裡套的話,就是要這種東西的下落。」
「沒想到這麼簡單就到手了,嘿嘿。」
何濤本來還打算教一下和尚話術,方便他從胡把頭口裡套消息。
他自己是沒法探監胡把頭的。
依他現在跟胡把頭的關係,要是對方同意何濤探監,那樂山大佛都得站起來給胡把頭讓位置。
所以何濤原本寄希望於和尚。
結果,和尚還真靠得住。
第一批東西這不就到手了?比想像的還要輕鬆一萬倍。
「那這種鈞瓷的瓷片值錢嗎?」和尚有些擔心的問道:「咱們是不是賣了,
直接給他沖卡里。」
何濤聽完「噴」了一聲,搖搖頭說:「你更應該去樂山,讓大佛給你騰個座的。」
和尚聽出這話是在說他聖母,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解釋道:
「總感覺把這些來路不明的東西放在手裡不太好。」
「說不定胡把頭是從哪裡偷來的,咱們放在手裡,不是弄髒了我們的手嗎?」
「沒事。」何濤伸出一個巴掌說:「我的手本來也不是很乾淨。」
「而且這東西,大概率就是窯址里挖出來的,你看這上面的窯沾。」
何濤拿起一塊比較典型的出土瓷片,給和尚講解了一下。
這塊瓷片是一件瓷瓶的底足部位。
正常的底足應該是圓的,抹得很平。
但這種出土瓷片的底足,上面沾著好大一塊,像結一樣。
這是瓷器燒制的時候,一不小心歪了,導致燒制完,瓷器底部和制具沾在了一起,最後不得不敲出來直接扔掉。
在古代民窯的窯址里,挖出來的大部分都是處理掉的殘次品,其中窯沾是最常見的瑕疵。
「有這個就可以證明,這瓷片不是正經傳世的古董,是挖出來的。」
「我去,這不是跟盜墓一樣的嗎?」
和尚捂著嘴,好像發現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一樣。
他告訴何濤,大嫂告訴他,這袋子裡的東西,是胡把頭他們還沒結婚的時候就放在家裡的。
也就是說,對方結婚前就開始盜墓了。
什麼「養不起老婆、又不想偷電瓶,只能去盜墓了」的藉口,根本就是假的。
「姓胡的當初是怎麼跟你說的?」
「是啊,胡把頭說他是被老婆逼的只能盜墓養家。」
「那他可真夠無聊的。」
何濤覺得有點匪夷所思,沒想到胡把頭戲這麼多。
不過這挖窯址的事,確實是之前,他們在一個宋代墓里發現鈞瓷的碗時,對方無意間提起的。
估計沒想到何濤會記住。
「他把你們都騙了。」
何濤看和尚還沒想明白,直接告訴他:
「那傢伙,早還是未成年的時候,就已經跟著村里人去盜挖窯址掙錢了。」
「只是後來當地政府管得嚴,他才跑到外地開始盜墓的。」
「是嗎?」
「當然,這是我從他平時說的話里總結出來的。」
何濤非常肯定自己的推理,尤其是這一袋瓷片出現在他眼前之後。
接著看還有哪些東西。
何濤繼續打開下一個黑色的塑膠袋。
一塊印著手印的磚頭,出現在了兩人的眼前。
「這應該是之前那個唐代墓里的。」
「墓室空的,這傢伙折回去帶了塊磚出來。」
「真不要臉啊!」
和尚沒有何濤這麼好的記性,想了半天,總算在何濤打開下一個袋子前想了起來:
「是你說可能是唐朝公主墓的那個空墓嗎?」
「是的,就是那個。」
「這塊磚估計是裡面少有的有點價值的東西了。」
「我說怎麼後來警察做筆錄的時候,跟我求證過好幾次,到底有沒有拿那個墓里的東西。」
「原來是這貨乾的。」
何濤想到這了,有些氣憤的把那塊磚拿了起來,放到了旁邊的桌子上。
這磚交給老唐,讓他放到博物館裡吧,手印磚要是多了,也可以成為博物館裡一套獨特的風景。
「和尚,我們倆得好好看看了。」
「這姓胡的,有回手掏的壞習慣。」
「我也看出來了。」和尚面色嚴肅的點點頭。
盜墓從來就是一錘子買賣,挖完以後很少有再回頭去查缺補漏的。
一來是因為,墓一旦被動過,就很容易被發現。
回去找東西很容易暴露,一個人的貪婪很有可能牽連整個團伙兒。
二來是分贓的原則性問題,
這種回過頭挖出來的東西到底算誰的?
要是都來這一出,就都別想分好東西了,大家挖出來寶貝都偷偷的埋起來,
等散夥了再回去慢慢找。
何濤其實一直知道胡把頭有這種行為。
但今天,總算找到實質性的證據了。
下一個袋子裡,裡面裝的全是銅錢。
不用說,這肯定是胡把頭偷偷回墓里找的。
論古墓里什麼東西最多,銅錢肯定排第一,比棺材板都還要多。
盜墓的時候很少管這些小玩意兒,不值什麼錢。
何濤本來也打算略過去的。
但是有枚金幣,實在是太顯眼了。
為什麼有塊金幣放在這裡面啊?
何濤趕緊小心翼翼的拿起來看了一眼。
有點像花錢,造型是外圓內方的銅錢樣式,但是比一般的銅錢薄不少。
目測估計才一毫米。
看邊緣波浪形的褶皺,何濤猜這枚「金錢」應該是從一塊金片上裁剪下來的。
上面寫了四個字【積玉堆金】。
意思是金子和玉多得可以堆積起來「這墓主人夠貪的啊。」
何濤看了一眼後,就把這枚錢放回了袋子裡。
和尚對此略感驚訝。
甚至回頭看了一眼桌上的磚。
那意思很明顯:一塊破磚你都要,這麼值錢的金幣,你老何竟然不要了?
「這錢是冥幣。」
「死人含在嘴裡的那種玩意兒。」
何濤在褲子上擦了擦手,他懷疑胡把頭弄出來以後,都沒有清洗過,東西還是原味的。
「這個不值錢嗎?」和尚忍不住問道:「當金子賣,應該也能賣個一兩千塊吧?」
「一兩千?給我來一車!」
「這一枚少於三萬,都不要來出價。」
「你還記得咱們在安慶挖的那個家族墓不?」
「這是那個墓里的?」和尚震驚了一下:「我記得你說過,那個家族是當地的土財主,肥得流油的那種。」
「豈止啊,不僅有錢,而且膽子很大。」
「不是當官的,下葬時口含金幣,都違反禮制了。」
「這冥幣的主人,當年估計是鄉里一霸。」
「不過明朝末年的這種鄉紳,確實不把皇權放在眼裡,要不大明也不會亡得那麼快了」
何濤無意義的感慨了一句,和尚聽不太懂,但是背後的意思他懂,那就是胡把頭真畜生。
這麼值錢的東西,直接就昧下了。
甚至都沒給兄弟們看一眼。
說實話,哪怕他最後用把頭的身份,硬把這枚金幣要走,都沒人能說他什麼。
但他偏偏選擇了最不要臉的做法。
「他為什麼要把金幣留著啊?」
「還跟這些銅錢放一起?」
「怕唄。」何濤簡單的解釋道:「這種冥幣可不像一般的陪葬品,人家墓主人含在嘴裡幾百年,你直接拿走,心裡容易犯憂。」
「和這些銅錢放在一起,可以鎮住它。」
「哦一一原來是這樣。」和尚點點頭,主動過來,把這一袋子的銅錢,都放在了桌上。
連他都覺得,這些東西應該分了,不應該屬於胡把頭一個人。
放完以後,他指著箱子裡四塊報紙包成的團說道:
「還剩這四個瓷器。」
「大嫂著重說了,這些東西胡把頭很寶貝,一直放在箱子裡,讓她好好保管。」
「但是她看著感覺像夜壺。」
「是嗎?」何濤笑呵呵的拿起其中一件,邊拆開邊說:「說不定胡把頭就是有收藏夜壺的愛好呢。」
「這種人嘛,很難說的。」
但是等報紙完全展開以後,看到裡面的東西,何濤頓時收起了笑容。
大嫂給的是假消息啊。
這種瓷器叫雞首盤口壺,也可以叫坤首壺。
古代經常作為酒缸出現。
何濤在各類瓷器的書籍上常常見到。
但是像這么小的,他還是第一次見,高度還不到十厘米,袖珍得像是分酒器。
「來,幫我把剩下三件也拆開。」
何濤招呼和尚幫忙。
很快,四件青瓷的雞首盤口壺,並排放在了桌上。
幾乎一模一樣。
雞文諧音「吉」,這種東西出現在墓里並不稀奇。
只是這么小,還剛好是四個—
何濤想了想,突然拿起其中一件,看了一下壺的底足。
奇怪了,依然沒有任何信息。
看瓷器本身的特點,是兩晉時期的越窯青瓷,那時候的越窯專業生產陪葬瓷。
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
但是—
「和尚,我們啥時候挖過西晉的墓啊?」
「什麼是西晉?」
「就是三國之後的那段時間,比漢代要晚一點,比唐代要早一點。」
「我不記得了。」和尚搖搖頭:「這個可能要看筆錄才知道了,警察應該比較清楚。」
「反正我記得沒有。」何濤皺著眉頭仔細想了想,愈發堅定自己的判斷。
能陪葬這種雞首壺的墓,他不可能忘記。
「感覺胡把頭藏了個墓啊。」
「不對,應該是藏了五年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