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嘴上無毛的年輕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黃元憲,當然不可能聽陳進德這麼一個』商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他還是責令陳進德聯絡工業區的其他工廠與公司,要求所有負責人』必須』出席,派遣代理都不行。
然後市長就看到了一場混亂的鬧劇。
首先,就是關於工業區內工廠與公司的總數,幾乎秘書室的每個人都給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數字。偶爾有兩個人的數字是一樣的,但這可不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啊!
這件事情的另外一層表現,就是鋼鐵廠連一份工業區內所有工廠與公司的完整名單也沒有,更不用說聯絡方式了。
就只有那些有業務往來的工廠,鋼鐵廠才有對方的聯絡方式。像是螺絲廠、螺帽廠、第一製造廠等等。
這些工廠在整個工業區中,處於中上游的位置。他們很少直接生產面對消費者的商品,而是將生鐵錠或鋼錠加工成材料類的產品,再賣給其他製造廠進行生產。
意思就是說,假如鋼鐵廠要聯絡工業區內的全部工廠與公司,他們就得在跟自己下游的工廠聯絡時,另外收集其他廠商的聯絡方式。
然後因為是在電話里問來的,所以不可避免地有重複與錯誤的情形發生。在抄錄的當下沒人會注意到,但是資料開始整合的時候,這種矛盾就讓人不知所措了。
饒是如此,一整個辦公樓的人忙活了大半天,依舊沒有湊滿所有工廠與公司的聯絡方法。一千多個工廠與公司,找得到的聯絡方式居然還不到一半!
剩下的那些不是沒裝電話機的,就是找不到聯絡方式的。
在黃元憲這位新市長不耐煩的眼光中,陳進德很乾脆地把大部分人派了出去,直接一間間工廠與公司去敲門,通知市長要開會的事情。
就看鋼鐵廠正職的管理階層,以及擔任輔佐或幕僚的秘書們,洋洋灑灑數十輛腳踏車魚貫而出。自鋼鐵廠灑進工業區的汪洋里,那個場面不可說不夠壯觀。
但是相較於工業區內的工廠與公司數量,這又是杯水車薪。而且他們只能粗淺的分配,什麼路到什麼路,幾號到幾號的工廠歸誰通知。
這樣的分配方式,其結果就是有些人分配得多,有些人分配得少。還有些工廠與公司是在另外開闢的巷弄內,竟成了漏網之魚,被分配的人遺漏了!
少數留守的人也不是沒工作,而是要靠電話聯絡,幹得熱火朝天。但他們不時會得到』已經有通知過』的回覆,顯見這群人這回事情處理得有多糙。
更好笑的是,市長帶來的年輕人也有部份分出去,用走動的方式直接通知各工廠與公司負責人。
但他們沒有穿鋼鐵廠的制服,根本沒人認識這群年輕人是誰。假如是第一次聽到,誰會信這群小伙子所說的,市長要集合大家的命令。
客氣一點的,直接被婉拒,然後請了出去。不那麼客氣的,直接當成漢津市來的街溜子,被工廠的警衛轟了出去。一點面子都不給的。
所以意氣風發前去通知人的年輕人們,一個個都灰頭土臉的回來。
畢竟工業區裡頭,能夠被提拔當上負責人的,不是軍隊出身,就是本身有一定手腕。那種逢迎拍馬,或是被人說個三句話就唬住的,是坐不上那個位置的。
又這整件事是市長所要求的緊急通知,黃元憲根本不考慮原先陳進德的建議,將集會定在三天後或五天後,而是命令所有人即刻就到!
結果就是,當通知蘇渙的信使從蘇家莊跑到技術學校,總算找到人,蘇家老爺也趕到鋼鐵廠時,被通知而來的各工廠、公司負責人,也不過來了數十個。連一百的數都還沒破……
就這麼亂糟糟的忙亂到中午,黃元憲想發脾氣也沒處發去。因為不是收到通知的人膽敢不過來,純粹是通知根本還沒到位,得到消息的人還不多。
但是鋼鐵廠辦公大樓的人手都還在外頭忙著,不能說他們不盡心盡力呀。都做到這種程度了,黃元憲就是再發飆、再罵人,進度也不會加快!這可是他驗證過的結果。
所以一行人的中餐,乾脆就選擇留在鋼鐵廠用。可是這麼一留,就又出問題了。
從戰後重建時期開始,時任縣長的蔡鏞也沒少造訪鋼鐵廠。而蔡鏞這個人和黃元憲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和蘇渙同在一名恩師門下,而且也都親身經歷了那場戰爭的苦難。
相較之下,在戰爭期間依舊能過得錦衣玉食的黃元憲,可以說被荊州黃氏保護得相當好。而他既沒經歷過那場戰爭的苦,跟蘇渙也沒有同門之誼。
其結果就是,蔡鏞可以做到與粗鄙之人同食共寢,但是黃元憲卻無法忍受。尤其黃元憲是為了找麻煩而來,當然沒必要給任何人面子。
所以當鋼鐵廠表示,自己招待市長的中餐其實就是到員工餐廳,和大家吃一樣的飯菜,頂多就是市長與其陪同人員可以獨立一桌,不會有誰跑來並桌,這麼一個方式時,黃元憲接受不了。
這位新任的黃市長,甚至看也不看飯菜的質量,帶著人,甩頭就走。還拋下了一句話,讓集合過來的各工廠、公司負責人們離開,改為三天後集合開會!
平心而論,鋼鐵廠員工餐廳所提供的三餐,可是一點都不差的。
尤其這個時代還沒有什麼科技狠活兒,食材來源都是純天然的。負責廚房的廚娘,雖不是國宴級別的大廚,家常菜、地方菜那也都是十分拿手。
從很多成家的人,都寧願帶鋼鐵廠餐廳的飯菜回家,都不想吃自家婆娘煮的晚餐,由此可見一斑。
但就是這種水平的食物,黃市長連聞都不肯聞一聞,直接甩臉子走人。尤其過程中,即使蘇渙到場,人就在一旁,卻是連打招呼都沒有。這種不友善的態度,可說是十分明顯了。
蘇家老爺當然不至於因為一個後輩的臉色,就顯得惶惶不安或氣憤難當。一個小年輕,還無法動搖他的情緒。
況且對方的表現顯示其城府還不夠深,這種人出招或許會狠,但通常都也會後繼無力。比起那些扎人一刀,還愈插愈深,根本無法預期對方刀子能扎多深的高人,黃元憲好對付多了。
特別是對方臨走前,更改了自己原先的命令,讓鋼鐵廠重新和工業區的所以負責人聯絡,會議的時間改到三天後。鋼鐵廠的秘書室眾人自然又是一陣雞飛狗跳。
不說那些趕來的工廠、公司負責人覺得自己像狗一樣,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白白浪費了一個上午的時間。
原先通知到的工廠、公司又要重新通知一次,不只是今天的緊急會議取消,還要告訴他們延期到三天後。
愈龐大的組織,或說愈複雜的架構關係,愈忌諱朝令夕改的情形。這不只是會讓人覺得沒受到尊重,還會暴露決策者對事情判斷錯誤的缺失;簡言之,這就叫能力不足。
所以大部分組織遇到那種決策錯誤的情形,他們的做法不是改正,更不用說道歉了;而是硬著頭皮做下去,然後縫縫補補,指望著這樣可以過關。
在這件事情上,黃元憲以為自己這樣做,是給了工業區的所有人一個下馬威。
卻沒想,這反而暴露了自己缺點。所有人對於這位新任的市長只有一個印象,那就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相比於大多數人在市長的背後罵罵咧咧的抱怨,還是有人懷著不一樣的心情,這人就是漢津鋼鐵廠的實質負責人,經理陳進德。
黃市長會選他的的地方當做突破口,很明顯,接下來的動作都不會繞過鋼鐵廠;甚至這裡將成為蘇家與市府鬥法的主要戰場。
陳進德可沒有圓滑到可以左右逢源,或是乾脆轉投到黃市長麾下的意思。光從對方今天的表現看來,就可以知道在他手底下做事會多麼疲勞。
像這種專業性很高的單位,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外行管理內行。要是這個大外行連一點建言都聽不進去,那簡直就是災難。
可以想像,在接下來的局勢中,陳進德就會夾在兩個大能中間,很容易就落一個兩面不討好。所以他憂心忡忡地找上了蘇家老爺,希望開破迷津。
其實這樣的動作,也算是表達了陳進德的立場。蘇渙當然不會將其拒之門外,或者天真地以為,在蘇家名下的工業集團必然是支持他的。
太多例子說明了,再堅強的堡壘都是從內部坍塌的。但要收服人心,也不是傻傻的許諾各種好處,以此來收買人。要是落入競價的局面,那也太蠢了。
所以陳進德的問策,蘇渙和顏悅色地說道:」我知道文理有給鋼鐵廠留下一本應付緊急狀況的綠皮書。把那本書拿出來看看吧,使用裡頭的策略,自然有人知道怎麼配合。但要小心保密。」
」廠長,說起林總,您知道他現在怎麼了嗎?」陳進德問起了這位關鍵人物。
蘇渙一嘆,說:」這些人真是好手段,我能用上的關係都用上了,也不知道他們把人弄到哪裡。就算要想辦法把人弄出來,也得先找到人才行。」
」這……林總不會出問題吧。」
搖搖頭,蘇渙說道:」想害他性命,沒有那麼容易。但是……我擔心的是他被逼得不能不走。」
譬如大開殺戒,自斷了在現代社會正常生活的可能。蘇渙想把人撈出來,既不是為了工業集團,也不是擔心林文理的小命,而是害怕他做了自己想像中的那種事情呀。
然後市長就看到了一場混亂的鬧劇。
首先,就是關於工業區內工廠與公司的總數,幾乎秘書室的每個人都給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數字。偶爾有兩個人的數字是一樣的,但這可不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啊!
這件事情的另外一層表現,就是鋼鐵廠連一份工業區內所有工廠與公司的完整名單也沒有,更不用說聯絡方式了。
就只有那些有業務往來的工廠,鋼鐵廠才有對方的聯絡方式。像是螺絲廠、螺帽廠、第一製造廠等等。
這些工廠在整個工業區中,處於中上游的位置。他們很少直接生產面對消費者的商品,而是將生鐵錠或鋼錠加工成材料類的產品,再賣給其他製造廠進行生產。
意思就是說,假如鋼鐵廠要聯絡工業區內的全部工廠與公司,他們就得在跟自己下游的工廠聯絡時,另外收集其他廠商的聯絡方式。
然後因為是在電話里問來的,所以不可避免地有重複與錯誤的情形發生。在抄錄的當下沒人會注意到,但是資料開始整合的時候,這種矛盾就讓人不知所措了。
饒是如此,一整個辦公樓的人忙活了大半天,依舊沒有湊滿所有工廠與公司的聯絡方法。一千多個工廠與公司,找得到的聯絡方式居然還不到一半!
剩下的那些不是沒裝電話機的,就是找不到聯絡方式的。
在黃元憲這位新市長不耐煩的眼光中,陳進德很乾脆地把大部分人派了出去,直接一間間工廠與公司去敲門,通知市長要開會的事情。
就看鋼鐵廠正職的管理階層,以及擔任輔佐或幕僚的秘書們,洋洋灑灑數十輛腳踏車魚貫而出。自鋼鐵廠灑進工業區的汪洋里,那個場面不可說不夠壯觀。
但是相較於工業區內的工廠與公司數量,這又是杯水車薪。而且他們只能粗淺的分配,什麼路到什麼路,幾號到幾號的工廠歸誰通知。
這樣的分配方式,其結果就是有些人分配得多,有些人分配得少。還有些工廠與公司是在另外開闢的巷弄內,竟成了漏網之魚,被分配的人遺漏了!
少數留守的人也不是沒工作,而是要靠電話聯絡,幹得熱火朝天。但他們不時會得到』已經有通知過』的回覆,顯見這群人這回事情處理得有多糙。
更好笑的是,市長帶來的年輕人也有部份分出去,用走動的方式直接通知各工廠與公司負責人。
但他們沒有穿鋼鐵廠的制服,根本沒人認識這群年輕人是誰。假如是第一次聽到,誰會信這群小伙子所說的,市長要集合大家的命令。
客氣一點的,直接被婉拒,然後請了出去。不那麼客氣的,直接當成漢津市來的街溜子,被工廠的警衛轟了出去。一點面子都不給的。
所以意氣風發前去通知人的年輕人們,一個個都灰頭土臉的回來。
畢竟工業區裡頭,能夠被提拔當上負責人的,不是軍隊出身,就是本身有一定手腕。那種逢迎拍馬,或是被人說個三句話就唬住的,是坐不上那個位置的。
又這整件事是市長所要求的緊急通知,黃元憲根本不考慮原先陳進德的建議,將集會定在三天後或五天後,而是命令所有人即刻就到!
結果就是,當通知蘇渙的信使從蘇家莊跑到技術學校,總算找到人,蘇家老爺也趕到鋼鐵廠時,被通知而來的各工廠、公司負責人,也不過來了數十個。連一百的數都還沒破……
就這麼亂糟糟的忙亂到中午,黃元憲想發脾氣也沒處發去。因為不是收到通知的人膽敢不過來,純粹是通知根本還沒到位,得到消息的人還不多。
但是鋼鐵廠辦公大樓的人手都還在外頭忙著,不能說他們不盡心盡力呀。都做到這種程度了,黃元憲就是再發飆、再罵人,進度也不會加快!這可是他驗證過的結果。
所以一行人的中餐,乾脆就選擇留在鋼鐵廠用。可是這麼一留,就又出問題了。
從戰後重建時期開始,時任縣長的蔡鏞也沒少造訪鋼鐵廠。而蔡鏞這個人和黃元憲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和蘇渙同在一名恩師門下,而且也都親身經歷了那場戰爭的苦難。
相較之下,在戰爭期間依舊能過得錦衣玉食的黃元憲,可以說被荊州黃氏保護得相當好。而他既沒經歷過那場戰爭的苦,跟蘇渙也沒有同門之誼。
其結果就是,蔡鏞可以做到與粗鄙之人同食共寢,但是黃元憲卻無法忍受。尤其黃元憲是為了找麻煩而來,當然沒必要給任何人面子。
所以當鋼鐵廠表示,自己招待市長的中餐其實就是到員工餐廳,和大家吃一樣的飯菜,頂多就是市長與其陪同人員可以獨立一桌,不會有誰跑來並桌,這麼一個方式時,黃元憲接受不了。
這位新任的黃市長,甚至看也不看飯菜的質量,帶著人,甩頭就走。還拋下了一句話,讓集合過來的各工廠、公司負責人們離開,改為三天後集合開會!
平心而論,鋼鐵廠員工餐廳所提供的三餐,可是一點都不差的。
尤其這個時代還沒有什麼科技狠活兒,食材來源都是純天然的。負責廚房的廚娘,雖不是國宴級別的大廚,家常菜、地方菜那也都是十分拿手。
從很多成家的人,都寧願帶鋼鐵廠餐廳的飯菜回家,都不想吃自家婆娘煮的晚餐,由此可見一斑。
但就是這種水平的食物,黃市長連聞都不肯聞一聞,直接甩臉子走人。尤其過程中,即使蘇渙到場,人就在一旁,卻是連打招呼都沒有。這種不友善的態度,可說是十分明顯了。
蘇家老爺當然不至於因為一個後輩的臉色,就顯得惶惶不安或氣憤難當。一個小年輕,還無法動搖他的情緒。
況且對方的表現顯示其城府還不夠深,這種人出招或許會狠,但通常都也會後繼無力。比起那些扎人一刀,還愈插愈深,根本無法預期對方刀子能扎多深的高人,黃元憲好對付多了。
特別是對方臨走前,更改了自己原先的命令,讓鋼鐵廠重新和工業區的所以負責人聯絡,會議的時間改到三天後。鋼鐵廠的秘書室眾人自然又是一陣雞飛狗跳。
不說那些趕來的工廠、公司負責人覺得自己像狗一樣,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白白浪費了一個上午的時間。
原先通知到的工廠、公司又要重新通知一次,不只是今天的緊急會議取消,還要告訴他們延期到三天後。
愈龐大的組織,或說愈複雜的架構關係,愈忌諱朝令夕改的情形。這不只是會讓人覺得沒受到尊重,還會暴露決策者對事情判斷錯誤的缺失;簡言之,這就叫能力不足。
所以大部分組織遇到那種決策錯誤的情形,他們的做法不是改正,更不用說道歉了;而是硬著頭皮做下去,然後縫縫補補,指望著這樣可以過關。
在這件事情上,黃元憲以為自己這樣做,是給了工業區的所有人一個下馬威。
卻沒想,這反而暴露了自己缺點。所有人對於這位新任的市長只有一個印象,那就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相比於大多數人在市長的背後罵罵咧咧的抱怨,還是有人懷著不一樣的心情,這人就是漢津鋼鐵廠的實質負責人,經理陳進德。
黃市長會選他的的地方當做突破口,很明顯,接下來的動作都不會繞過鋼鐵廠;甚至這裡將成為蘇家與市府鬥法的主要戰場。
陳進德可沒有圓滑到可以左右逢源,或是乾脆轉投到黃市長麾下的意思。光從對方今天的表現看來,就可以知道在他手底下做事會多麼疲勞。
像這種專業性很高的單位,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外行管理內行。要是這個大外行連一點建言都聽不進去,那簡直就是災難。
可以想像,在接下來的局勢中,陳進德就會夾在兩個大能中間,很容易就落一個兩面不討好。所以他憂心忡忡地找上了蘇家老爺,希望開破迷津。
其實這樣的動作,也算是表達了陳進德的立場。蘇渙當然不會將其拒之門外,或者天真地以為,在蘇家名下的工業集團必然是支持他的。
太多例子說明了,再堅強的堡壘都是從內部坍塌的。但要收服人心,也不是傻傻的許諾各種好處,以此來收買人。要是落入競價的局面,那也太蠢了。
所以陳進德的問策,蘇渙和顏悅色地說道:」我知道文理有給鋼鐵廠留下一本應付緊急狀況的綠皮書。把那本書拿出來看看吧,使用裡頭的策略,自然有人知道怎麼配合。但要小心保密。」
」廠長,說起林總,您知道他現在怎麼了嗎?」陳進德問起了這位關鍵人物。
蘇渙一嘆,說:」這些人真是好手段,我能用上的關係都用上了,也不知道他們把人弄到哪裡。就算要想辦法把人弄出來,也得先找到人才行。」
」這……林總不會出問題吧。」
搖搖頭,蘇渙說道:」想害他性命,沒有那麼容易。但是……我擔心的是他被逼得不能不走。」
譬如大開殺戒,自斷了在現代社會正常生活的可能。蘇渙想把人撈出來,既不是為了工業集團,也不是擔心林文理的小命,而是害怕他做了自己想像中的那種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