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萬世師表」
經杜明提議,全班全票通過,自高二起F1班採用留名紀年,以高一為師範元年,如今已是師範六年。之後,每次大練習單科第一名都可以得到「范」字尊號,持續一周,單科第一越多「范」字越多。如馮ατ曾受「范·范·范·馮ατ」稱號(但是馮ατ拒受)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受封最多的還是師·范。
師·范在鞏固自己同學地位的同時,也開啟了對教師的教育。在化學老師面對無法打開的PPT時,教室里一陣雷鳴般掌聲響起。「有腦仁沒?」化學老師以為是同學們起鬨,卻不知是同學們表達對師·范的尊重——因為師·范已經起立,向講台走去。
「為啥嘞?」師·范只是重啟電腦,PPT便成功打開了。化學老師一臉尷尬:「好,好。」然而,師·范卻沒有下去的意思:「我不確定,我不知道,但是——要我教你重啟電腦嗎?」
「范·范·范·師·范老師!」同學們又一陣雷鳴般掌聲,加以喝彩,整棟樓都被這樣的聲音充斥。師·范只是自如地擺擺手,並向化學老師再次示範重啟電腦的方法。「好,好,好。」化學老師再道。師·范終於走下講台,但臨走之際,還不忘關掉電腦,以讓化學老師練習一次。
化學老師只得硬著頭皮打開電腦,好巧不巧,大約是開關機次數太多的緣故吧,電腦又死機了。師·范於是又上,又下,反覆三次,終於還是沒有教會化學老師。直到無奈的下課鈴聲響起,化學老師也只有「好好好好好」了。
這便是師·范的有教無類。除此之外,師·范還善於因材施教,譬如師·范曾經向政治老師傳授哲學知識,但政治老師表示聽不懂。於是杜明親耳聽到師·范嘆息:「唉,孺子不可教也。」
但幾天後,你會發現師·范在樓道又與政治老師談的不亦樂乎了。這是因為,師範表示「他的水平太低了,我得從他能聽懂的開始教起。」
師·范語數英物化生史政地信通體無一不會,無一不教,全校教師在師·范的教育下水平大為提高,從此師·范徹底留名校史。全校師生無一不知,甚至產生了「萬事不會問師·范」的說法。
師·范此生未逢對手。在師·范眼中,馮ατ都不敢給自己講題,自然算不上什麼對手。然而,師·范確乎被別人教過一次,但師·范大勝。
此人非F1班者,眾皆不知其名,因其給師·范講過一道題而得名「二范」。「二范」平素只聞師·范其名,但不識其人。只因一次月考後強基課「二范」與師·范同桌,居然發現自己比師·范多做對一道題,於是效仿師·范教之。
師·范怒,轉身而去。「二范」卻不知道自己的噩夢已經開始。之後每次強基課,師·范逢題必教之。一個月後,「二范」終於在師·范的教導下進步「-100」名,從此失去與師·范強基課同桌的機會。
「二范」之後,世間再無敢與師·范爭鋒者。
於是師·范竟平定附中,於師範元年十二月受「萬世師表」之位,號為「范聖」,與「至聖」孔子、「亞聖」孟子並稱。當年元旦聯歡會上,杜明為師·范黃袍加身,因從龍之功,被受封為「范·范·范·杜燁」。至於改「明」為「燁」,是為避「范聖」留名之諱,從此杜明以杜燁之名留名於世,至今仍以之為藝名。
在F1班的朝拜中,師·范就位。杜明為師·范獻歌《師恩難忘》。之後,杜明竟因此歌而火,實未料及之事。
當周大練習,師·范與杜明三科同分而共奪第一。後二人日漸相熟,君臣一心,常居榜首。
馮ατ在大量分析數據中,總結了三條經驗規律。
師·范—同桌原理:lim n→∞ 1/n∑(x̄-xi)²=0.
其中x̄表示師·范與其同桌單科平均分,xi為師·范單科分數。師·范—同桌原理描述了在統計樣本足夠多(n→∞)的情況下,師·范與其同桌的是方差無限趨近於零。
師·范—鄰桌原理:δ=e⁻ʳ/¹⁰⁰×100%.
δ是試卷相似度,r為由師·范位置F指向另一名同學P的向量的模長。師·范—鄰桌原理描述了與師·范距離遠近與試卷相似度之間的關係。其中δ(0)=100%即師·范與自己試卷的相似度為100%;δ(1)=1/¹⁰⁰√e≈99.00%,即師·范與同桌試卷相似度為99.00%.
師·范—名單規則:師·范與同桌的在大練習成績單上分占不同橫行,但成績相同(偶爾有小反常)。
師·范就「范聖」位後,F1班每月舉行科舉考試,以選拔和考核合格的班幹部,其考試內容為范學。
其難易如何?試舉師範二年1月科舉第一題為例。
假設F1班座位為七排七列,「范聖」為居其中心(四排四列,即為(4,4)),橫排豎排相鄰兩同學間距為一米,現「范聖」做題已畢,需要檢查全班作答情況,於是四顧。已知光速c=3.0×10⁸m/s,「范聖」檢查兩同學無時間間隔,試求:
(1)「范聖」與1排1列[即(1,1)]同學的試卷相似度;
(2)試證明:師·范—名單規則;
(3)「范聖」檢查完全班同學用時。
解:(1)由師·范—鄰桌原理:δ=e⁻³√²/¹⁰⁰×100%≈95.846%
(2)師·范與其同桌不可能為一人,故分占不同橫行;
師·范與其同桌試卷相似度δ≈99.00%,相差一分左右,但考慮到同桌間「范力」,實際值大於99.00%,可以認為成績相同。
(3)由題,師·范與(1,1)相距√18m,與(1,2)相距√13m,……
時間t={2(√18+√13+√10+√9+√10+√13+√18)+2(√13+√8+√5+√4+√5+√8+√13)+2(√10+√5+√2+√1+√2+√5+√10)+(3+2+1+1+2+3)}÷3.0×10⁸≈4.33241×10⁻⁷s
師·范在鞏固自己同學地位的同時,也開啟了對教師的教育。在化學老師面對無法打開的PPT時,教室里一陣雷鳴般掌聲響起。「有腦仁沒?」化學老師以為是同學們起鬨,卻不知是同學們表達對師·范的尊重——因為師·范已經起立,向講台走去。
「為啥嘞?」師·范只是重啟電腦,PPT便成功打開了。化學老師一臉尷尬:「好,好。」然而,師·范卻沒有下去的意思:「我不確定,我不知道,但是——要我教你重啟電腦嗎?」
「范·范·范·師·范老師!」同學們又一陣雷鳴般掌聲,加以喝彩,整棟樓都被這樣的聲音充斥。師·范只是自如地擺擺手,並向化學老師再次示範重啟電腦的方法。「好,好,好。」化學老師再道。師·范終於走下講台,但臨走之際,還不忘關掉電腦,以讓化學老師練習一次。
化學老師只得硬著頭皮打開電腦,好巧不巧,大約是開關機次數太多的緣故吧,電腦又死機了。師·范於是又上,又下,反覆三次,終於還是沒有教會化學老師。直到無奈的下課鈴聲響起,化學老師也只有「好好好好好」了。
這便是師·范的有教無類。除此之外,師·范還善於因材施教,譬如師·范曾經向政治老師傳授哲學知識,但政治老師表示聽不懂。於是杜明親耳聽到師·范嘆息:「唉,孺子不可教也。」
但幾天後,你會發現師·范在樓道又與政治老師談的不亦樂乎了。這是因為,師範表示「他的水平太低了,我得從他能聽懂的開始教起。」
師·范語數英物化生史政地信通體無一不會,無一不教,全校教師在師·范的教育下水平大為提高,從此師·范徹底留名校史。全校師生無一不知,甚至產生了「萬事不會問師·范」的說法。
師·范此生未逢對手。在師·范眼中,馮ατ都不敢給自己講題,自然算不上什麼對手。然而,師·范確乎被別人教過一次,但師·范大勝。
此人非F1班者,眾皆不知其名,因其給師·范講過一道題而得名「二范」。「二范」平素只聞師·范其名,但不識其人。只因一次月考後強基課「二范」與師·范同桌,居然發現自己比師·范多做對一道題,於是效仿師·范教之。
師·范怒,轉身而去。「二范」卻不知道自己的噩夢已經開始。之後每次強基課,師·范逢題必教之。一個月後,「二范」終於在師·范的教導下進步「-100」名,從此失去與師·范強基課同桌的機會。
「二范」之後,世間再無敢與師·范爭鋒者。
於是師·范竟平定附中,於師範元年十二月受「萬世師表」之位,號為「范聖」,與「至聖」孔子、「亞聖」孟子並稱。當年元旦聯歡會上,杜明為師·范黃袍加身,因從龍之功,被受封為「范·范·范·杜燁」。至於改「明」為「燁」,是為避「范聖」留名之諱,從此杜明以杜燁之名留名於世,至今仍以之為藝名。
在F1班的朝拜中,師·范就位。杜明為師·范獻歌《師恩難忘》。之後,杜明竟因此歌而火,實未料及之事。
當周大練習,師·范與杜明三科同分而共奪第一。後二人日漸相熟,君臣一心,常居榜首。
馮ατ在大量分析數據中,總結了三條經驗規律。
師·范—同桌原理:lim n→∞ 1/n∑(x̄-xi)²=0.
其中x̄表示師·范與其同桌單科平均分,xi為師·范單科分數。師·范—同桌原理描述了在統計樣本足夠多(n→∞)的情況下,師·范與其同桌的是方差無限趨近於零。
師·范—鄰桌原理:δ=e⁻ʳ/¹⁰⁰×100%.
δ是試卷相似度,r為由師·范位置F指向另一名同學P的向量的模長。師·范—鄰桌原理描述了與師·范距離遠近與試卷相似度之間的關係。其中δ(0)=100%即師·范與自己試卷的相似度為100%;δ(1)=1/¹⁰⁰√e≈99.00%,即師·范與同桌試卷相似度為99.00%.
師·范—名單規則:師·范與同桌的在大練習成績單上分占不同橫行,但成績相同(偶爾有小反常)。
師·范就「范聖」位後,F1班每月舉行科舉考試,以選拔和考核合格的班幹部,其考試內容為范學。
其難易如何?試舉師範二年1月科舉第一題為例。
假設F1班座位為七排七列,「范聖」為居其中心(四排四列,即為(4,4)),橫排豎排相鄰兩同學間距為一米,現「范聖」做題已畢,需要檢查全班作答情況,於是四顧。已知光速c=3.0×10⁸m/s,「范聖」檢查兩同學無時間間隔,試求:
(1)「范聖」與1排1列[即(1,1)]同學的試卷相似度;
(2)試證明:師·范—名單規則;
(3)「范聖」檢查完全班同學用時。
解:(1)由師·范—鄰桌原理:δ=e⁻³√²/¹⁰⁰×100%≈95.846%
(2)師·范與其同桌不可能為一人,故分占不同橫行;
師·范與其同桌試卷相似度δ≈99.00%,相差一分左右,但考慮到同桌間「范力」,實際值大於99.00%,可以認為成績相同。
(3)由題,師·范與(1,1)相距√18m,與(1,2)相距√13m,……
時間t={2(√18+√13+√10+√9+√10+√13+√18)+2(√13+√8+√5+√4+√5+√8+√13)+2(√10+√5+√2+√1+√2+√5+√10)+(3+2+1+1+2+3)}÷3.0×10⁸≈4.33241×10⁻⁷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