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關於「原鄉」(3)
有房才有家,有家才有根。父親一輩子沒有什麼大作為,但卻為兒女們蓋了三次房,守住了家,守住了鄉村!
蓋土磚房
爺爺留給父親的就是兩間土磚房,見我和哥哥在一天天地長大,父親就有了加蓋四間土磚房的打算。
老家在湘中西北角一個偏僻的山區,地理位置重要,雞鳴三縣,但交通閉塞,經濟不發達,村民都是自己動手蓋房。
那時,我和哥哥還在讀小學,幹不了多少體力活,也就幫不上父親什麼忙。
蓋土磚房最主要的是先要放好土磚,再燒好瓦,其次是砌好牆,最後是架梁和封屋頂。
我曾親眼見證過父親和貴叔一起放土磚。父親首先是把老屋前面稻田裡的泥土一點一點地挖松,放水把泥土浸泡,再牽著牛把泥土踩成泥巴。接著,父親把很多稻草鍘成一小截,放到大鐵鍋里和著水一起煮,煮熟後,把稻草拿出來放到一個大水池子裡泡上;等過了一段時間,就用腳將稻草踩成漿,父親再將這些稻草漿混入到泥巴里。
做好這些後,父親牽著牛在裡面反覆地踩;踩成泥漿後,父親每次鏟一點,把它們放入到一個四方形的磚模里,用腳踩緊後,拿泥膛子刮平;接著,父親和貴叔就抬著磚模往平地上一放,再把磚模倒過來一翻,一塊四方形的土磚就放了出來;曬乾以後,父親再把這些磚搬到一個陰涼而避雨的地方,蓋房時就可以用了。
放好土磚後,接著就是燒瓦。瓦窯是大家一起打的,往往是幾家人合夥燒一窯瓦。
燒瓦前,先得制好瓦坯,製作瓦胚的泥土必須是粘土,不然,瓦的質量就會很差;瓦坯幹了以後,再放進窯里燒。
燒瓦是一門技術活,必須請專門的瓦匠師傅來燒。瓦窯是生產隊集體建的,一家蓋房用不著一窯瓦,父親就和貴叔合夥燒了一窯,燒瓦師傅的手藝槓槓的,燒出來的瓦非常好,父親和貴叔的臉上堆滿了笑容。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父親請地生把地基線放好,看好動工的日子後,就請來泥工和木工,準備蓋房。至於小工,按照老家的風俗,誰家要是蓋新房了,大家都會主動來幫工,不用付工錢,只需招待三餐飯就行了。
在動工蓋房的那一天,父親辦了十來桌酒席,一是用來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戚和鄉鄰,二是用來招待蓋房的匠人和幫工。
大家吃完早餐後,泥工、木工、小工一齊動手,大家一邊哼著山歌,一邊幹著活,甚是熱鬧。蓋房中,最令我佩服的是那些泥匠師傅,他們砌牆的時候不論房子蓋得有多高了,都是站在空蕩蕩的單牆上,在已經砌好的土磚上塗上泥漿,接過小工遞過來的土磚,眼睛一瞄,把土磚往上一放,把土磚邊縫隙的泥漿抹平,一塊土磚就砌好了;接著,又在土磚上面塗上泥漿,接過土磚一放,眼睛一瞄,把土磚往上一放,把土磚邊縫隙的泥漿抹平,如此反覆再三,幾天就把一堵牆砌好了。
砌好房子四周的主牆後,泥匠師傅就會站在主牆上面祭拜祖師爺,先是放鞭炮,再是提溜著一隻雄雞,拿菜刀往雞脖子上一勒,將雞血往房子四周一灑,念念有詞,拱手作揖,求祖師爺保佑房子屹立百年,保佑房主吉祥如意。
架好梁,做好屋頂,蓋上瓦後,房子算是蓋好了。這時,木匠師傅就會在屋頂上祭拜魯班爺,同樣要放鞭炮,殺雄雞,朝屋下面扔糖果等。
按照老家的風俗,新屋落成後,要辦喜酒,親戚、朋友和鄉鄰紛紛來道喜,那一天,父親的臉上祥雲一片。
蓋磚瓦房
19世紀80年代開始,土地承包到戶了,家家有了餘糧,戶戶有了余錢,大家就開始動心思了,準備把土磚房翻修成磚瓦房。
父親也不例外,他一直都在打算這個事,只是因為我正在讀大學,急需用錢,不得不暫時放棄了這個念頭。
等到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父親就把要翻修房子的事提到了議事日程,因為我打算在城裡安家,直接謝絕了父親的好意,父親氣咻咻地說:「你們兄弟倆要是不翻修房子的話,我就是拼了這把老骨頭,也要把房子翻修好。」
哥哥在鎮上做生意,已經在鎮上買了宅基地,準備蓋樓房,他直接了當地說:「老房子暫時還能住,先等等再說吧。」
父親是個牛脾氣,一聽我們兄弟倆都不同意翻修房子,就放下狠話說:「你們不翻修,我自己來翻修。」
父親是快六十歲的人了,我們以為他不過是說賭氣而已,誰都沒有當真。
一個月以後,母親打來了電話,氣急地說:「你爹真是發瘋了,開始在家燒紅磚,準備要翻修房子了。」
既然父親心意已決,我們再反對也無濟於事,我只好給父親寄了一些翻修房子的錢回去,希望能幫他早日達成心愿。
年終的時候,父親打來了電話,很高興地說:「房子已經翻修成磚瓦房了,你們全家都要回老家過年啊。」
我心裡在想,父親還真是個幹大事的人,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居然就把房子翻修好了,我很爽快地說:「爹,你把心放懷窩裡吧,一放假,我們就回。」
在過小年的時候,我帶著妻子和兒子回到了老家;兒子一見翻修一新的房子,樂陶陶地說:「爸爸,爺爺的新房子好洋氣呀,應該不用到外面去上廁所了吧。」
妻子是最怕回老家的,她眉梢一挑,翹嘴說:「每年一想到要回老家,我就頭疼,最怕上那個廁所了。」
在我們老家,土磚房裡是沒有廁所的,為了晚上解小手方便,家家都是放一個尿桶在臥室里,冬天也許還感覺不出氣味來,但是,一到夏天,一股尿騷味就會撲鼻而來,這對於初來咋到的人來說,確實是難以忍受的。另外,解大手的時候,都要到外面的廁所里解,而老家的這種廁所,一般都是很簡陋的旱廁。
一種旱廁是把一個大木桶放在柵欄屋裡,上面開一個槽,邊上再做兩個踏板,人往上一蹲就開始痛快淋漓;另一種旱廁是在柵欄屋裡挖一個大坑,在坑上架兩快木板,人往上一蹲就開始一瀉千里。冬天的時候,一旦要解大手了,就得冒著刺骨的寒風,縮著身子,顫顫巍巍地跑出來;夏天的時候,由於天氣炎熱,不但蛆蟲會從木桶或糞坑裡爬出來,而且蚊子和蒼蠅也特別多,盯著人的屁股一頓亂咬;因此,每上一回廁所,就得遭一回罪,受一回過。
再有,在我們老家的土磚房裡,沒有專門的浴室,準備洗澡的時候,就把腳盆放在灶房裡,燒好熱水後,一股腦兒地灌進去,然後坐到裡頭洗。家裡的水都是從幾里路的山洞裡挑來的,想要痛快地洗一個澡無疑是一種奢侈。
令人記憶猶新的是,妻子頭一回去我家後,就落下了後遺症,用她的話說,什麼都可以忍受,就是忍受不了你們家的那個廁所。
對於兒子和妻子的話,我無法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覆,因為我知道,就算是父親把土磚房翻修成了磚瓦房,新修的廁所會不會如他們的意,我是很難打包票的,只得用不太確定的語氣說:「房子翻修了,上廁所應該方便一些了吧。」
見我們回來了,父親和母親自然很高興,父親忙不迭地帶著我們四處參觀。
兒子跟他媽媽一樣,最怕上老家的廁所了,他一進門就問:「爺爺,新房的廁所蓋在哪裡呀?」
「我就曉得我孫子最關心的就是廁所了,這回我翻修房子的時候,特地在偏房裡蓋了一個廁所和一個浴室;美中不足的是,新房還是沒有通得了自來水,沖廁所和洗澡的水都得去牛鼻子洞裡挑。」父親既自得又不無遺憾地說。
妻子和兒子一聽再也不用到外面去上旱廁了,都開心地笑了。
住在新房裡自然舒服了很多,妻子和兒子並沒有鬧著要回城裡,我們也就比之前多住了好幾天。在回城的時候,父親滿臉自信地說:「威威,明年早點回來呀,爺爺包你用上自來水。」
威威其實很喜歡老家,每次回家都跟著他爺爺去放牛放羊,對鄉村的一切充滿著好奇,甚至鬧著要帶一隻小羊羔到城裡去養,潛在著一種無法褪去的鄉土基因,他很高興地說:「好的呀,我相信爺爺!」
在我的老家,祖祖輩輩的生活用水,都是從村西北山腳下的牛鼻子洞裡挑來的,而牛鼻子洞距離大多數村民的家有差不多四里路的距離,小時候,我沒少跟著父親去挑水,兩個肩膀上至今還留有消不去的硬繭。
幾個月後,母親打來了電話,不無擔心地說:「你好好勸勸你爹吧,不知他又發什麼神經,年紀一大把了,竟然領頭為隊裡在打自來水池。」
我心裡非常明白,父親決意要做的事,誰也勸不了;何況這是功在千秋的好事,既然他樂意去做,就讓他去做吧,我耐心地開導母親說:「我會跟他說的,您放心好了;再說,父親向來不乾沒有把握的事,既然他願意去干,就聽其自然吧。」
後來,聽哥哥在電話里說,這是政府的扶貧項目,主要是為了解決貧困山區村民的飲水問題,而駐紮在我們村的扶貧幹部很看重父親的為人和號召力,就動員父親領頭來幹這個事。
我想,這確實是千載難逢的好事,父親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是絕對不會推辭的。
時光如梭。眨眼間,又快過年了,父親習慣性地打來了電話,興沖沖地說:「現在村裡的條件好多了,你們要早點回來過年啊!」
父母都老了,回家看看他們是理所當然的,我毫不猶豫地說:「爹,我知道的,單位一放假,我們就回,你和娘要照顧好自己。」
儘管最近工作很忙,但我還是在大年三十前帶著妻子和兒子回到了老家。父母一見我們回來了,臉上堆滿了笑容,特別是父親,沒等我們落座,就拉著他孫子威威來到了屋坪的自來水龍頭下,一把擰開水龍頭,笑靨如花地說:「威威,爺爺沒騙你吧,我們這水好大好清的,都是從後面大山里引下來的。」
兒子非常的興奮,他捧起一把水,喝了一口,很興奮地說:「這水真的好甜呵,爺爺真棒!」
大年三十的晚上,突然下了一場大雪,整個小山村里一片銀裝素裹。一大早,父親就發現隊裡自來水池的出水管破裂了,急於星火地拿著鉗子、扳手和水管,佝僂著背,踏著雪,深一腳淺一腳,步履蹣跚地往自來水池走去。
母親見狀,把心提到嗓子眼裡了,急匆匆地走進我的房子,臉色慌張地說:「你爹好像到隊裡的自來水池去了,你快跟上去看看。」
我來不及多想,馬上披上大衣,急匆匆地去追趕父親。
隊裡的自來水池建在我們屋後的一個山坳上,因為年輕人大多都外去打工了,是父親帶著十來位老人,用鐵杴和撬棍一點一點地鑿出來的。
等我快要追上父親的時候,只見父親正站在自來水池的石磡上脫衣服,我一下子驚呆了,莫非父親要下到自來水池裡去?我急慌慌地喊:「爹,裡面的水又深又冷,你千萬別下去呀!」
父親裝做沒聽見似的,兩手抓著自來水池邊上的石磡,兩隻腳踏著自來水池石磡邊上的石階,正一步一步地往下退。
當我到達自來水池石磡上時,父親正穿著短褲,光著身子在齊腰身的水池裡重新安裝水管,全然沒有感覺到我的存在。
我愣愣地站在石磡上,什麼也幹不了,只能默默地為父親祈禱。
蓋樓房
自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的土磚房和木板房漸漸地退出了歷史舞台,就算還有,大多只是在那些被開發保護的古鎮裡,家家戶戶開始興建鋼筋混泥土結構的樓房,甚至還有人蓋起了非常氣派的別墅。父親雖然已經七十歲了,但他的心依然還很年輕,想把我們家的磚瓦房翻修成鋼筋混泥土結構的樓房。為了這個事情,父親還特地打電話把我和哥哥召集回去,一起開了一個家庭會議。
父母的年紀都大了,我自然不同意再翻修房子,可是父親卻非常地執拗,一根筋地說:「你們兄弟不翻修的話,我就自己來翻修。」
我真不知道父親哪裡來的底氣,竟然這麼大的口氣和決心,便有意激將他:「就算在農村,現在翻修房子也至少要20萬呢,您老人家哪裡來的錢啊?」
父親大包大攬地說:「你們兄弟倆只要點頭同意就行,其它的事都不用管。」
哥哥也很納悶,煞有介事地說:「爹,你不會是中了什麼大獎吧?」
「你們呀都小看我們這些農村老人了,蓋房子的錢,我和你爹早就積攢起來了,錢的事真不用你們操心,」向來低調的母親掃了我們一眼,居然很自得地說,「你爹想翻修房子的想法有好幾年了,本來我也是不同意的,畢竟年紀大了嘛,但轉念一想,人活著不就得向前看嗎?既然現在有這個條件了,我跟你爹也想住住新樓房,享享福呀。」
原來兩位老人是這個想法呀,我迫不及待地說:「我和哥哥早就商量好了啊,等我們把城裡的房子裝修好了,就接爹和娘去住。」
「是的囉,爹和娘,你們何必再翻修房子,花那個錢,吃那個苦呢?」哥哥接過我的話,一本正經地說,「再說,這鄉里的房子蓋得再好,也升不了值,還不如用蓋房子的錢到城裡去賣個小套房!」
父親突然變了臉色,像吃了槍藥一樣地說:「你們懂個什麼吧,老家才是你們的根,曉得不?」
我和哥哥似乎都明白了父親的真正心思,默默地點了點頭,表示同意父親翻修房子。
父親一下子容光煥發起來,趾高氣揚地說:「孩兒他娘,快去把存摺拿來,看存了多少錢。」
母親並沒有生父親的氣,反而打趣道:「老東西,有了幾個錢,就擺起譜來了啊。」
我一臉狡黠地說:「爹,你們還真存了幾十萬呀?」
「幾十萬沒有,翻修房子的錢應該是夠了的。」父親很自信地說。
哥哥開著玩笑說:「爹,你不會是真的中了什麼大獎吧?」
「鄉里人靠的是勤勞致富,誰會去靠運氣賺錢呀。」父親一臉的風淡雲清,咧著嘴說。
幾分鐘後,母親拿著幾張存摺走了過來,笑容滿面地把存摺交到了我哥哥手裡,我和哥哥一看一算,還真是吃驚不少,這幾張存摺上的錢加起來,足足有二十五萬呀。
母親見我們滿眼驚訝的樣子,指著我們手裡的存摺一一解釋道:「這張是你爹養牛和養羊賺來的;那張是你爹承包別人家的田賣糧食賺來的;這張是你爹養魚賺來的;那張是你娘賣蔬菜和雞鴨賺來的;這張是你們平時孝敬給我們的,捨不得花,都給你們存著呢。」
我心裡很是難受,一臉嗔怪地說:「我們孝敬你們的錢,是特地給你們花的,不是讓你們存起來的,你們這是過的什麼日子吧。」
父親眉梢一挑,很滿足地說:「我們的日子過得滋潤著呢,餐餐有魚有肉有酒的,比過去的財主還好過不知多少倍呢。」
「你們呀,真是不曉得享福。」我很生氣地說。
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也為了不讓父母太受累,哥哥經過深思熟慮後,試探著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翻修房子我是支持的,但不能再讓爹和娘受苦了,必須全部包給別人來蓋才行。」
我非常贊同哥哥的這個提議,附和著說:「爹和娘的年紀都大了,確實不能為了翻修房子而把身體搞垮了,那就包工包料吧。」
「只包工,不包料,就這麼定了。」父親並不贊同我們的想法,來了個一言堂後,就撅著屁股走開了。
見父親決意如此,我們若是再一味地堅持,難免會傷了父親的心,最終採取了一個折衷的辦法,由嫂子回老家主管房屋的翻修,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父親雖然被我們取消了翻修房屋「主管」的資格,但父親並沒閒著,他幾乎睡在工地,吃在工地,事事親歷親為,確保著整個房屋翻修的進度和質量,工匠師傅非常欽佩地說:「這老頭做起工夫來跟後生仔一樣,有股子狠勁。」
半年後,新房蓋成了,父親打來了電話,喜不自禁地說:「房子已經翻修好了,進新屋的時候都回來呀;樓上樓下都有自來水了,每個套間裡都有單個的廁所和浴室,方便得很呢。」
父親開心,我自然很欣慰,無比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請假回,你和娘也要多注意身體!」
「好,真好,我和你娘等你們回!」父親在電話裡頭很興奮地說。
蓋土磚房
爺爺留給父親的就是兩間土磚房,見我和哥哥在一天天地長大,父親就有了加蓋四間土磚房的打算。
老家在湘中西北角一個偏僻的山區,地理位置重要,雞鳴三縣,但交通閉塞,經濟不發達,村民都是自己動手蓋房。
那時,我和哥哥還在讀小學,幹不了多少體力活,也就幫不上父親什麼忙。
蓋土磚房最主要的是先要放好土磚,再燒好瓦,其次是砌好牆,最後是架梁和封屋頂。
我曾親眼見證過父親和貴叔一起放土磚。父親首先是把老屋前面稻田裡的泥土一點一點地挖松,放水把泥土浸泡,再牽著牛把泥土踩成泥巴。接著,父親把很多稻草鍘成一小截,放到大鐵鍋里和著水一起煮,煮熟後,把稻草拿出來放到一個大水池子裡泡上;等過了一段時間,就用腳將稻草踩成漿,父親再將這些稻草漿混入到泥巴里。
做好這些後,父親牽著牛在裡面反覆地踩;踩成泥漿後,父親每次鏟一點,把它們放入到一個四方形的磚模里,用腳踩緊後,拿泥膛子刮平;接著,父親和貴叔就抬著磚模往平地上一放,再把磚模倒過來一翻,一塊四方形的土磚就放了出來;曬乾以後,父親再把這些磚搬到一個陰涼而避雨的地方,蓋房時就可以用了。
放好土磚後,接著就是燒瓦。瓦窯是大家一起打的,往往是幾家人合夥燒一窯瓦。
燒瓦前,先得制好瓦坯,製作瓦胚的泥土必須是粘土,不然,瓦的質量就會很差;瓦坯幹了以後,再放進窯里燒。
燒瓦是一門技術活,必須請專門的瓦匠師傅來燒。瓦窯是生產隊集體建的,一家蓋房用不著一窯瓦,父親就和貴叔合夥燒了一窯,燒瓦師傅的手藝槓槓的,燒出來的瓦非常好,父親和貴叔的臉上堆滿了笑容。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父親請地生把地基線放好,看好動工的日子後,就請來泥工和木工,準備蓋房。至於小工,按照老家的風俗,誰家要是蓋新房了,大家都會主動來幫工,不用付工錢,只需招待三餐飯就行了。
在動工蓋房的那一天,父親辦了十來桌酒席,一是用來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戚和鄉鄰,二是用來招待蓋房的匠人和幫工。
大家吃完早餐後,泥工、木工、小工一齊動手,大家一邊哼著山歌,一邊幹著活,甚是熱鬧。蓋房中,最令我佩服的是那些泥匠師傅,他們砌牆的時候不論房子蓋得有多高了,都是站在空蕩蕩的單牆上,在已經砌好的土磚上塗上泥漿,接過小工遞過來的土磚,眼睛一瞄,把土磚往上一放,把土磚邊縫隙的泥漿抹平,一塊土磚就砌好了;接著,又在土磚上面塗上泥漿,接過土磚一放,眼睛一瞄,把土磚往上一放,把土磚邊縫隙的泥漿抹平,如此反覆再三,幾天就把一堵牆砌好了。
砌好房子四周的主牆後,泥匠師傅就會站在主牆上面祭拜祖師爺,先是放鞭炮,再是提溜著一隻雄雞,拿菜刀往雞脖子上一勒,將雞血往房子四周一灑,念念有詞,拱手作揖,求祖師爺保佑房子屹立百年,保佑房主吉祥如意。
架好梁,做好屋頂,蓋上瓦後,房子算是蓋好了。這時,木匠師傅就會在屋頂上祭拜魯班爺,同樣要放鞭炮,殺雄雞,朝屋下面扔糖果等。
按照老家的風俗,新屋落成後,要辦喜酒,親戚、朋友和鄉鄰紛紛來道喜,那一天,父親的臉上祥雲一片。
蓋磚瓦房
19世紀80年代開始,土地承包到戶了,家家有了餘糧,戶戶有了余錢,大家就開始動心思了,準備把土磚房翻修成磚瓦房。
父親也不例外,他一直都在打算這個事,只是因為我正在讀大學,急需用錢,不得不暫時放棄了這個念頭。
等到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父親就把要翻修房子的事提到了議事日程,因為我打算在城裡安家,直接謝絕了父親的好意,父親氣咻咻地說:「你們兄弟倆要是不翻修房子的話,我就是拼了這把老骨頭,也要把房子翻修好。」
哥哥在鎮上做生意,已經在鎮上買了宅基地,準備蓋樓房,他直接了當地說:「老房子暫時還能住,先等等再說吧。」
父親是個牛脾氣,一聽我們兄弟倆都不同意翻修房子,就放下狠話說:「你們不翻修,我自己來翻修。」
父親是快六十歲的人了,我們以為他不過是說賭氣而已,誰都沒有當真。
一個月以後,母親打來了電話,氣急地說:「你爹真是發瘋了,開始在家燒紅磚,準備要翻修房子了。」
既然父親心意已決,我們再反對也無濟於事,我只好給父親寄了一些翻修房子的錢回去,希望能幫他早日達成心愿。
年終的時候,父親打來了電話,很高興地說:「房子已經翻修成磚瓦房了,你們全家都要回老家過年啊。」
我心裡在想,父親還真是個幹大事的人,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居然就把房子翻修好了,我很爽快地說:「爹,你把心放懷窩裡吧,一放假,我們就回。」
在過小年的時候,我帶著妻子和兒子回到了老家;兒子一見翻修一新的房子,樂陶陶地說:「爸爸,爺爺的新房子好洋氣呀,應該不用到外面去上廁所了吧。」
妻子是最怕回老家的,她眉梢一挑,翹嘴說:「每年一想到要回老家,我就頭疼,最怕上那個廁所了。」
在我們老家,土磚房裡是沒有廁所的,為了晚上解小手方便,家家都是放一個尿桶在臥室里,冬天也許還感覺不出氣味來,但是,一到夏天,一股尿騷味就會撲鼻而來,這對於初來咋到的人來說,確實是難以忍受的。另外,解大手的時候,都要到外面的廁所里解,而老家的這種廁所,一般都是很簡陋的旱廁。
一種旱廁是把一個大木桶放在柵欄屋裡,上面開一個槽,邊上再做兩個踏板,人往上一蹲就開始痛快淋漓;另一種旱廁是在柵欄屋裡挖一個大坑,在坑上架兩快木板,人往上一蹲就開始一瀉千里。冬天的時候,一旦要解大手了,就得冒著刺骨的寒風,縮著身子,顫顫巍巍地跑出來;夏天的時候,由於天氣炎熱,不但蛆蟲會從木桶或糞坑裡爬出來,而且蚊子和蒼蠅也特別多,盯著人的屁股一頓亂咬;因此,每上一回廁所,就得遭一回罪,受一回過。
再有,在我們老家的土磚房裡,沒有專門的浴室,準備洗澡的時候,就把腳盆放在灶房裡,燒好熱水後,一股腦兒地灌進去,然後坐到裡頭洗。家裡的水都是從幾里路的山洞裡挑來的,想要痛快地洗一個澡無疑是一種奢侈。
令人記憶猶新的是,妻子頭一回去我家後,就落下了後遺症,用她的話說,什麼都可以忍受,就是忍受不了你們家的那個廁所。
對於兒子和妻子的話,我無法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覆,因為我知道,就算是父親把土磚房翻修成了磚瓦房,新修的廁所會不會如他們的意,我是很難打包票的,只得用不太確定的語氣說:「房子翻修了,上廁所應該方便一些了吧。」
見我們回來了,父親和母親自然很高興,父親忙不迭地帶著我們四處參觀。
兒子跟他媽媽一樣,最怕上老家的廁所了,他一進門就問:「爺爺,新房的廁所蓋在哪裡呀?」
「我就曉得我孫子最關心的就是廁所了,這回我翻修房子的時候,特地在偏房裡蓋了一個廁所和一個浴室;美中不足的是,新房還是沒有通得了自來水,沖廁所和洗澡的水都得去牛鼻子洞裡挑。」父親既自得又不無遺憾地說。
妻子和兒子一聽再也不用到外面去上旱廁了,都開心地笑了。
住在新房裡自然舒服了很多,妻子和兒子並沒有鬧著要回城裡,我們也就比之前多住了好幾天。在回城的時候,父親滿臉自信地說:「威威,明年早點回來呀,爺爺包你用上自來水。」
威威其實很喜歡老家,每次回家都跟著他爺爺去放牛放羊,對鄉村的一切充滿著好奇,甚至鬧著要帶一隻小羊羔到城裡去養,潛在著一種無法褪去的鄉土基因,他很高興地說:「好的呀,我相信爺爺!」
在我的老家,祖祖輩輩的生活用水,都是從村西北山腳下的牛鼻子洞裡挑來的,而牛鼻子洞距離大多數村民的家有差不多四里路的距離,小時候,我沒少跟著父親去挑水,兩個肩膀上至今還留有消不去的硬繭。
幾個月後,母親打來了電話,不無擔心地說:「你好好勸勸你爹吧,不知他又發什麼神經,年紀一大把了,竟然領頭為隊裡在打自來水池。」
我心裡非常明白,父親決意要做的事,誰也勸不了;何況這是功在千秋的好事,既然他樂意去做,就讓他去做吧,我耐心地開導母親說:「我會跟他說的,您放心好了;再說,父親向來不乾沒有把握的事,既然他願意去干,就聽其自然吧。」
後來,聽哥哥在電話里說,這是政府的扶貧項目,主要是為了解決貧困山區村民的飲水問題,而駐紮在我們村的扶貧幹部很看重父親的為人和號召力,就動員父親領頭來幹這個事。
我想,這確實是千載難逢的好事,父親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是絕對不會推辭的。
時光如梭。眨眼間,又快過年了,父親習慣性地打來了電話,興沖沖地說:「現在村裡的條件好多了,你們要早點回來過年啊!」
父母都老了,回家看看他們是理所當然的,我毫不猶豫地說:「爹,我知道的,單位一放假,我們就回,你和娘要照顧好自己。」
儘管最近工作很忙,但我還是在大年三十前帶著妻子和兒子回到了老家。父母一見我們回來了,臉上堆滿了笑容,特別是父親,沒等我們落座,就拉著他孫子威威來到了屋坪的自來水龍頭下,一把擰開水龍頭,笑靨如花地說:「威威,爺爺沒騙你吧,我們這水好大好清的,都是從後面大山里引下來的。」
兒子非常的興奮,他捧起一把水,喝了一口,很興奮地說:「這水真的好甜呵,爺爺真棒!」
大年三十的晚上,突然下了一場大雪,整個小山村里一片銀裝素裹。一大早,父親就發現隊裡自來水池的出水管破裂了,急於星火地拿著鉗子、扳手和水管,佝僂著背,踏著雪,深一腳淺一腳,步履蹣跚地往自來水池走去。
母親見狀,把心提到嗓子眼裡了,急匆匆地走進我的房子,臉色慌張地說:「你爹好像到隊裡的自來水池去了,你快跟上去看看。」
我來不及多想,馬上披上大衣,急匆匆地去追趕父親。
隊裡的自來水池建在我們屋後的一個山坳上,因為年輕人大多都外去打工了,是父親帶著十來位老人,用鐵杴和撬棍一點一點地鑿出來的。
等我快要追上父親的時候,只見父親正站在自來水池的石磡上脫衣服,我一下子驚呆了,莫非父親要下到自來水池裡去?我急慌慌地喊:「爹,裡面的水又深又冷,你千萬別下去呀!」
父親裝做沒聽見似的,兩手抓著自來水池邊上的石磡,兩隻腳踏著自來水池石磡邊上的石階,正一步一步地往下退。
當我到達自來水池石磡上時,父親正穿著短褲,光著身子在齊腰身的水池裡重新安裝水管,全然沒有感覺到我的存在。
我愣愣地站在石磡上,什麼也幹不了,只能默默地為父親祈禱。
蓋樓房
自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的土磚房和木板房漸漸地退出了歷史舞台,就算還有,大多只是在那些被開發保護的古鎮裡,家家戶戶開始興建鋼筋混泥土結構的樓房,甚至還有人蓋起了非常氣派的別墅。父親雖然已經七十歲了,但他的心依然還很年輕,想把我們家的磚瓦房翻修成鋼筋混泥土結構的樓房。為了這個事情,父親還特地打電話把我和哥哥召集回去,一起開了一個家庭會議。
父母的年紀都大了,我自然不同意再翻修房子,可是父親卻非常地執拗,一根筋地說:「你們兄弟不翻修的話,我就自己來翻修。」
我真不知道父親哪裡來的底氣,竟然這麼大的口氣和決心,便有意激將他:「就算在農村,現在翻修房子也至少要20萬呢,您老人家哪裡來的錢啊?」
父親大包大攬地說:「你們兄弟倆只要點頭同意就行,其它的事都不用管。」
哥哥也很納悶,煞有介事地說:「爹,你不會是中了什麼大獎吧?」
「你們呀都小看我們這些農村老人了,蓋房子的錢,我和你爹早就積攢起來了,錢的事真不用你們操心,」向來低調的母親掃了我們一眼,居然很自得地說,「你爹想翻修房子的想法有好幾年了,本來我也是不同意的,畢竟年紀大了嘛,但轉念一想,人活著不就得向前看嗎?既然現在有這個條件了,我跟你爹也想住住新樓房,享享福呀。」
原來兩位老人是這個想法呀,我迫不及待地說:「我和哥哥早就商量好了啊,等我們把城裡的房子裝修好了,就接爹和娘去住。」
「是的囉,爹和娘,你們何必再翻修房子,花那個錢,吃那個苦呢?」哥哥接過我的話,一本正經地說,「再說,這鄉里的房子蓋得再好,也升不了值,還不如用蓋房子的錢到城裡去賣個小套房!」
父親突然變了臉色,像吃了槍藥一樣地說:「你們懂個什麼吧,老家才是你們的根,曉得不?」
我和哥哥似乎都明白了父親的真正心思,默默地點了點頭,表示同意父親翻修房子。
父親一下子容光煥發起來,趾高氣揚地說:「孩兒他娘,快去把存摺拿來,看存了多少錢。」
母親並沒有生父親的氣,反而打趣道:「老東西,有了幾個錢,就擺起譜來了啊。」
我一臉狡黠地說:「爹,你們還真存了幾十萬呀?」
「幾十萬沒有,翻修房子的錢應該是夠了的。」父親很自信地說。
哥哥開著玩笑說:「爹,你不會是真的中了什麼大獎吧?」
「鄉里人靠的是勤勞致富,誰會去靠運氣賺錢呀。」父親一臉的風淡雲清,咧著嘴說。
幾分鐘後,母親拿著幾張存摺走了過來,笑容滿面地把存摺交到了我哥哥手裡,我和哥哥一看一算,還真是吃驚不少,這幾張存摺上的錢加起來,足足有二十五萬呀。
母親見我們滿眼驚訝的樣子,指著我們手裡的存摺一一解釋道:「這張是你爹養牛和養羊賺來的;那張是你爹承包別人家的田賣糧食賺來的;這張是你爹養魚賺來的;那張是你娘賣蔬菜和雞鴨賺來的;這張是你們平時孝敬給我們的,捨不得花,都給你們存著呢。」
我心裡很是難受,一臉嗔怪地說:「我們孝敬你們的錢,是特地給你們花的,不是讓你們存起來的,你們這是過的什麼日子吧。」
父親眉梢一挑,很滿足地說:「我們的日子過得滋潤著呢,餐餐有魚有肉有酒的,比過去的財主還好過不知多少倍呢。」
「你們呀,真是不曉得享福。」我很生氣地說。
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也為了不讓父母太受累,哥哥經過深思熟慮後,試探著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翻修房子我是支持的,但不能再讓爹和娘受苦了,必須全部包給別人來蓋才行。」
我非常贊同哥哥的這個提議,附和著說:「爹和娘的年紀都大了,確實不能為了翻修房子而把身體搞垮了,那就包工包料吧。」
「只包工,不包料,就這麼定了。」父親並不贊同我們的想法,來了個一言堂後,就撅著屁股走開了。
見父親決意如此,我們若是再一味地堅持,難免會傷了父親的心,最終採取了一個折衷的辦法,由嫂子回老家主管房屋的翻修,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父親雖然被我們取消了翻修房屋「主管」的資格,但父親並沒閒著,他幾乎睡在工地,吃在工地,事事親歷親為,確保著整個房屋翻修的進度和質量,工匠師傅非常欽佩地說:「這老頭做起工夫來跟後生仔一樣,有股子狠勁。」
半年後,新房蓋成了,父親打來了電話,喜不自禁地說:「房子已經翻修好了,進新屋的時候都回來呀;樓上樓下都有自來水了,每個套間裡都有單個的廁所和浴室,方便得很呢。」
父親開心,我自然很欣慰,無比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請假回,你和娘也要多注意身體!」
「好,真好,我和你娘等你們回!」父親在電話裡頭很興奮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