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成功了,第一批一支小隊就制出了十石的石鹽,這還是石鹽礦原料沒有及時提供導致的,等到以後形成規模,石鹽礦源源不斷運輸的話,石鹽就會源源被生產出來,海鹽也是如此,而且經過死刑犯的食用,石鹽與海鹽不僅比我們現在食用的粗鹽精細,而且沒有苦味,是最上等的精鹽。」
「哈哈,好!儘快形成規模,鹽廠這個消息暫時只有我們幾個人清楚,暫時不要向外透露消息,等到規模形成,大量產出之時再行動。」
李世民的計劃這些人都清楚,無非就是不相信那些以販鹽為生的家族們心生歹念。
能當皇帝的,還真不是普通人,一個個那真的是心眼子比馬蜂窩還要多,一個產業都能聯繫到政治之上。
就在長孫安業感慨自己太簡單之時,殿內的幾人就已經開始商量這新鹽製造出來之後如何分配了。
兵部的杜如晦,吏部的長孫無忌,就連工部的房玄齡都想要插上一腳,不過這幾人並不是為了自己。
杜如晦一心都想著要改善大唐軍隊們的生活,事先就想著要將新鹽率先投入軍隊,等到軍隊飽滿之後,再通過軍隊渠道,公家渠道鋪設到大唐各處去。
這個辦法無可厚非,金元寶抱在懷裡的小娃娃,要是沒有強硬的武力負責保護的話,草原那缺食少鹽的各個部落肯定會重新將目光齊聚在大唐境內。
而從軍隊開始實施,好處有三點,首先,軍隊率先食用新鹽,可以向軍士們戰士陛下,大唐對他們的重視,有好東西都知道率先惦記他們,讓他們對皇族,對大唐更加的忠誠。
其次,軍隊率先食用新鹽,那對於錘鍊軍士們的體質,加大軍士們的鍛鍊都是有一定好處的,這不僅可以提高大唐軍隊的整體戰力,更可以拉進與草原『勇士』們自小食用肉食的身體素質。
最後,有軍隊在後做保證,新鹽的鋪設會更加的順利,不管是武力震懾還是武力運輸,那些有心之人也不敢有強搶,毀滅的想法。
而長孫無忌則更加想要將新鹽儘快地兌現成金銀,這不僅僅是是為了緩解緊張的國庫,更是為了應付稅收之前可能發生的各項災害以及朝廷政策。
而且,大唐疆域如此遼闊,要想儘快將新鹽鋪設到整個大唐,那就需要更多的官員人手前往實施。
這個時候,那就是吏部忙碌的時候,各方博弈,勢力人情交雜,哪一項都不是隨意就可以確定的,他現在就已經開始確定己方的人手都可以插入多少人,多少人放給世家,多少人照顧新人,不過這一切都屬於明面上的潛規則,在場的所有人心裡都清楚,但並沒有人挑明。
他們都明白,這件事最後還是要看陛下與臣子們的較量。
而房玄齡,想法就更不一樣了,他完全就是想要給長孫安業這個自家下屬謀福利,陛下應承的給新部門各項支持都還沒有實現,現在長孫安業那邊消耗的還是工部的物資。
工部本就不富裕,這又容納了一個吞金獸,房玄齡這個工部尚書實在是入不敷出,要是不再在陛下這裡爭取些利益,他這個工部尚書真的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誰都不是為了自己,每一個人的說法也都很有道理。
不管是想要為軍隊謀利,還是想要為舊秦王府的附庸,開國老將,還是離不開的世家勢力,這些都是要考慮到的。
總而言之,博弈這才是這場會議真正的主題。
不斷地磨合,不斷地補充,這才是朝廷看不見的刀鋒劍雨,好不容易看到此等高燃場面,長孫安業現在那真的是熱血沸騰,整個人都興奮起來了。
對嘛,這個節奏才對嘛,這才是真正的重點,製造新鹽雖然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之後的計劃。
在長孫安業心裡,畫大餅也好,科技興國也好,現在不過都只是一顆小小的芽,剛剛甦醒甚至都還沒有萌芽。
可石鹽的成功,就不一樣了,只要石鹽能夠穩定大量產出,那就代表了朝廷將成功地將鹽握在朝廷手中。
石鹽的產出,註定會影響大唐的整個販鹽市場,更會動盪大唐的市場與朝局。
因為,誰都知道這是一個暴利的行業。
石鹽礦,在大唐有很多,但為什麼那些眼中全是利益的商人沒有將主意打到石鹽礦之上呢?
無非就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提純法,而通過他們那種粗顯的提純方式提純出來的石鹽那都是有毒的,吃多了會死人。
可現在經過長孫安業多增加的幾道過濾析出流程,這些石鹽一下子就翻身做了主人,一下子就成為了香餑餑,不僅鹽粒子精細了許多,產量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這產量一上去,勢必就會衝擊現在的鹽價,這要是大肆拋售出去,朝廷一定會大賺一筆。
而現在這場博弈,就是為了這些石鹽背後的巨大利益。
長孫無忌話里話外都是要為秦王府舊臣著想,不管這場生意多大,他的想法就是要先讓自己人先吃飽。
而作為大唐首相的房玄齡,則眼界開闊的多,心胸之中容納了整個朝堂,直接將大世家貴族也都考慮了進來,奔的就是穩定朝堂。
至於杜如晦,也是一心為國,滿心滿眼都是要增加大唐軍隊的整體實力。
這兩人真的不愧房謀杜斷一詞。
這幾人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讓誰,說的李世民那是一陣的皺眉。
看的長孫安業那是津津有味,就是現在沒有吃瓜必備零食,不然長孫安業還真就不分場合來個葛優躺了。
最終,開始魏徵站出來,對著李世民一陣勸告:
「陛下,不管現在如何,現在的大唐最關鍵還是需要穩定與團結的。」
現在的大唐,內憂外患,李世民雄心壯志,可兜里沒錢支持,現在這麼一個暴利在前,說實在的,李世民還是更想要大幹一場。
可沒辦法,這個生意實在是太過暴利,就算是李世民這麼一個皇帝也不能一口吃下,不留一絲餘地。
就像是魏徵說的那樣,穩定與團結才是現在大唐最需要的。
玄武門的餘威還在,朝堂之中勢力錯綜複雜,要是李世民再施加雷霆手段的話,這些人肯定會結合起來一起向李氏皇族發難。
現在的大唐並不適合發動什麼大的變革,穩定才是大唐發展的前提,只有在穩定的前提下,大唐百廢待興的經濟才能得到恢復,而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則會成為李世民手中利刃,保證李世民的位置穩固。
而穩定大唐局勢,就目前情況來看,就世家方面,最好的處理辦法還是拉攏一批打擊一批,團結手中能團結的武力,秦王府的舊臣、太子舊部、太上皇的殘餘勢力,這都是李世民最好拉攏的對象。
「陛下,尤其是跟著太上皇一起打天下的那些老臣,他們不僅對大唐有功,更是與太上皇有著昔日袍澤的情誼,要是陛下將這些人直接拋在一邊,不僅對外陛下的名聲會受損,在太上皇那邊也不好交代。」
本來父子兩人之間的關係就很微妙,這要是被太上皇知道自己的兄弟又被兒子打壓了,太上皇肯定又會鬧起來,真鬧起來,李世民肯定面子裡子都沒有了。
為了這父子兩人的破冰,魏徵也算是盡心盡力了。
李世民看著魏徵平靜的訴說,神態未有任何變化。
長孫無忌聽到魏徵的話則是微微嘆口氣,他知道魏徵說的對,但他得給秦王府舊將爭取利益。
所以,
長孫無忌上前一步,堅定的道:「陛下,穩定和團結,我認為團結最重要。」
「我們應該優先以團結自己人為主。」
「石鹽產量還不知道有多大,海鹽還未出結果,如果我們不能拿出優勢,貿貿然請世家進場,那豈不是成了我們向他們示好?」
「我建議,石鹽暫時以秦王府舊將為主,李靖李勣劉弘基等人為次,世家再次之。」
長孫無忌率先退了一步。
這就是立場的關係。
房玄齡聽了長孫無忌的話,未曾猶豫的跟上:「陛下,這個順序臣認為可以。」
「如此一來,無論產量如何,團結先保證了。」
他們說的熱鬧,長孫安業也看的熱鬧,可李世民專門派人召喚,怎麼可能就只是讓長孫安業前來看熱鬧的?
果不其然,李世民最終還是將眼神看向了長孫安業這麼一個始作俑者,意思也很簡單,大家都發表完意見了,現在該輪到你了。
「陛下,臣並沒有什麼意見,各位大人就說的很有道理,至於長孫家的,就不需要了,畢竟陛下已經同意我長孫家經營其他生意,也算是給了補償,臣就是希望等到開業那天,陛下可以賜下墨寶。」
說著,長孫安業就從衣袖之中掏出了一份契約,作為長孫家的族長,又是推動石鹽成功研製的幕後大手,這裡面的巨大利益長孫安業自然清楚。
為了向陛下表明長孫家對於陛下的誠意,更是為了表達長孫家一心向著李世民的心意,那真的是準備十足。
這大手一揮,真的是將一大筆錢全給丟出去了,一時間,不僅房玄齡等人對於長孫安業另眼相待,就連不清楚具體情況的長孫無忌也在心裡略顯詫異,什麼時候自家這個兄長怎麼會做事了?
看來,是時候跟自己這個兄長好好談談了,長孫家以後何去何從,還是要看他們兄弟兩人抉擇的,要是他們兩個人的抉擇方向不一樣,恐怕長孫家一大家子都會被拉入泥潭。
接過這個蓋著長孫安業私印與長孫家家族族徽的契約,李世民很是奇怪地看向長孫無忌,眼神之中的詢問意思十足:大舅子,這麼大的事情你知道嗎?
長孫無忌輕輕搖頭,很顯然,這件事長孫無忌並沒有聽說,但對於長孫安業這樣的選擇,長孫無忌也沒有反對。
長孫安業是一個人才,但這個人才到底向著誰之前誰也不清楚,就算是長孫安業真的進入了朝堂,也為李世民開始賣命,但這一切不過是陰差陽錯造成的的巧合。
房玄齡等人心裡還是心存疑慮,甚至魏徵對於朝中有兩位長孫家大臣心中還頗有微詞,但現在一看,長孫家真的是一心向著陛下,這樣就很好,君臣和諧,國家才會安定穩固。
雖有些詫異與疑惑,但這件事對李世民來說百利無一害,李世民自然就沒有拒絕的理由,大手一揮,果斷地簽字,這一下,契約成立,長孫家徹底地成為了旁觀者,看著眾多勢力彼此博弈,也算是獨善其身了。
致此,大唐新型的智囊團初步形成,房謀杜斷,鐵口魏徵,長孫兩子,五人團從此成立。
「既然這樣決定了,那這件事就交給克明你親自負責,儘量做到讓各方都滿意,玄齡你看顧著研究部門,缺什麼就跟輔機要,輔機,這件事不能大意,以後我大唐能走到哪步就要看這個研究部能研究出什麼了。」
研究部,他們雖不清楚這個部門具體有什麼重要作用,但僅看著石鹽一項,他們就不會輕視長孫安業那麼重視的部門。
「特別事秦王府的那些舊將與開國舊臣,他們都是咱們的老戰友,苦哈哈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有了發財賺錢的機會,怎麼著也要拉這些老戰友們一把,改善一下他們的生活。」
杜如晦一口應下,房玄齡與長孫無忌兩人也都一一應下。
「對了,魏徵也給算上一份,你家裡那個清貧啊,一點也不像朝中重臣,真不知道魏夫人是怎麼容忍的了你的,不要拒絕,你的那份就算在皇宮的份額之中,我會讓皇后直接將錢交給你妻子,省的你又用這些錢去研究什麼酒水,你這都是什麼愛好啊。」
被李世民這麼一調笑,原本還想要拒絕李世民的魏徵只得訕訕一笑,這囧樣也是惹得眾人低聲笑了起來。
「哈哈,好!儘快形成規模,鹽廠這個消息暫時只有我們幾個人清楚,暫時不要向外透露消息,等到規模形成,大量產出之時再行動。」
李世民的計劃這些人都清楚,無非就是不相信那些以販鹽為生的家族們心生歹念。
能當皇帝的,還真不是普通人,一個個那真的是心眼子比馬蜂窩還要多,一個產業都能聯繫到政治之上。
就在長孫安業感慨自己太簡單之時,殿內的幾人就已經開始商量這新鹽製造出來之後如何分配了。
兵部的杜如晦,吏部的長孫無忌,就連工部的房玄齡都想要插上一腳,不過這幾人並不是為了自己。
杜如晦一心都想著要改善大唐軍隊們的生活,事先就想著要將新鹽率先投入軍隊,等到軍隊飽滿之後,再通過軍隊渠道,公家渠道鋪設到大唐各處去。
這個辦法無可厚非,金元寶抱在懷裡的小娃娃,要是沒有強硬的武力負責保護的話,草原那缺食少鹽的各個部落肯定會重新將目光齊聚在大唐境內。
而從軍隊開始實施,好處有三點,首先,軍隊率先食用新鹽,可以向軍士們戰士陛下,大唐對他們的重視,有好東西都知道率先惦記他們,讓他們對皇族,對大唐更加的忠誠。
其次,軍隊率先食用新鹽,那對於錘鍊軍士們的體質,加大軍士們的鍛鍊都是有一定好處的,這不僅可以提高大唐軍隊的整體戰力,更可以拉進與草原『勇士』們自小食用肉食的身體素質。
最後,有軍隊在後做保證,新鹽的鋪設會更加的順利,不管是武力震懾還是武力運輸,那些有心之人也不敢有強搶,毀滅的想法。
而長孫無忌則更加想要將新鹽儘快地兌現成金銀,這不僅僅是是為了緩解緊張的國庫,更是為了應付稅收之前可能發生的各項災害以及朝廷政策。
而且,大唐疆域如此遼闊,要想儘快將新鹽鋪設到整個大唐,那就需要更多的官員人手前往實施。
這個時候,那就是吏部忙碌的時候,各方博弈,勢力人情交雜,哪一項都不是隨意就可以確定的,他現在就已經開始確定己方的人手都可以插入多少人,多少人放給世家,多少人照顧新人,不過這一切都屬於明面上的潛規則,在場的所有人心裡都清楚,但並沒有人挑明。
他們都明白,這件事最後還是要看陛下與臣子們的較量。
而房玄齡,想法就更不一樣了,他完全就是想要給長孫安業這個自家下屬謀福利,陛下應承的給新部門各項支持都還沒有實現,現在長孫安業那邊消耗的還是工部的物資。
工部本就不富裕,這又容納了一個吞金獸,房玄齡這個工部尚書實在是入不敷出,要是不再在陛下這裡爭取些利益,他這個工部尚書真的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誰都不是為了自己,每一個人的說法也都很有道理。
不管是想要為軍隊謀利,還是想要為舊秦王府的附庸,開國老將,還是離不開的世家勢力,這些都是要考慮到的。
總而言之,博弈這才是這場會議真正的主題。
不斷地磨合,不斷地補充,這才是朝廷看不見的刀鋒劍雨,好不容易看到此等高燃場面,長孫安業現在那真的是熱血沸騰,整個人都興奮起來了。
對嘛,這個節奏才對嘛,這才是真正的重點,製造新鹽雖然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之後的計劃。
在長孫安業心裡,畫大餅也好,科技興國也好,現在不過都只是一顆小小的芽,剛剛甦醒甚至都還沒有萌芽。
可石鹽的成功,就不一樣了,只要石鹽能夠穩定大量產出,那就代表了朝廷將成功地將鹽握在朝廷手中。
石鹽的產出,註定會影響大唐的整個販鹽市場,更會動盪大唐的市場與朝局。
因為,誰都知道這是一個暴利的行業。
石鹽礦,在大唐有很多,但為什麼那些眼中全是利益的商人沒有將主意打到石鹽礦之上呢?
無非就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提純法,而通過他們那種粗顯的提純方式提純出來的石鹽那都是有毒的,吃多了會死人。
可現在經過長孫安業多增加的幾道過濾析出流程,這些石鹽一下子就翻身做了主人,一下子就成為了香餑餑,不僅鹽粒子精細了許多,產量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這產量一上去,勢必就會衝擊現在的鹽價,這要是大肆拋售出去,朝廷一定會大賺一筆。
而現在這場博弈,就是為了這些石鹽背後的巨大利益。
長孫無忌話里話外都是要為秦王府舊臣著想,不管這場生意多大,他的想法就是要先讓自己人先吃飽。
而作為大唐首相的房玄齡,則眼界開闊的多,心胸之中容納了整個朝堂,直接將大世家貴族也都考慮了進來,奔的就是穩定朝堂。
至於杜如晦,也是一心為國,滿心滿眼都是要增加大唐軍隊的整體實力。
這兩人真的不愧房謀杜斷一詞。
這幾人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讓誰,說的李世民那是一陣的皺眉。
看的長孫安業那是津津有味,就是現在沒有吃瓜必備零食,不然長孫安業還真就不分場合來個葛優躺了。
最終,開始魏徵站出來,對著李世民一陣勸告:
「陛下,不管現在如何,現在的大唐最關鍵還是需要穩定與團結的。」
現在的大唐,內憂外患,李世民雄心壯志,可兜里沒錢支持,現在這麼一個暴利在前,說實在的,李世民還是更想要大幹一場。
可沒辦法,這個生意實在是太過暴利,就算是李世民這麼一個皇帝也不能一口吃下,不留一絲餘地。
就像是魏徵說的那樣,穩定與團結才是現在大唐最需要的。
玄武門的餘威還在,朝堂之中勢力錯綜複雜,要是李世民再施加雷霆手段的話,這些人肯定會結合起來一起向李氏皇族發難。
現在的大唐並不適合發動什麼大的變革,穩定才是大唐發展的前提,只有在穩定的前提下,大唐百廢待興的經濟才能得到恢復,而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則會成為李世民手中利刃,保證李世民的位置穩固。
而穩定大唐局勢,就目前情況來看,就世家方面,最好的處理辦法還是拉攏一批打擊一批,團結手中能團結的武力,秦王府的舊臣、太子舊部、太上皇的殘餘勢力,這都是李世民最好拉攏的對象。
「陛下,尤其是跟著太上皇一起打天下的那些老臣,他們不僅對大唐有功,更是與太上皇有著昔日袍澤的情誼,要是陛下將這些人直接拋在一邊,不僅對外陛下的名聲會受損,在太上皇那邊也不好交代。」
本來父子兩人之間的關係就很微妙,這要是被太上皇知道自己的兄弟又被兒子打壓了,太上皇肯定又會鬧起來,真鬧起來,李世民肯定面子裡子都沒有了。
為了這父子兩人的破冰,魏徵也算是盡心盡力了。
李世民看著魏徵平靜的訴說,神態未有任何變化。
長孫無忌聽到魏徵的話則是微微嘆口氣,他知道魏徵說的對,但他得給秦王府舊將爭取利益。
所以,
長孫無忌上前一步,堅定的道:「陛下,穩定和團結,我認為團結最重要。」
「我們應該優先以團結自己人為主。」
「石鹽產量還不知道有多大,海鹽還未出結果,如果我們不能拿出優勢,貿貿然請世家進場,那豈不是成了我們向他們示好?」
「我建議,石鹽暫時以秦王府舊將為主,李靖李勣劉弘基等人為次,世家再次之。」
長孫無忌率先退了一步。
這就是立場的關係。
房玄齡聽了長孫無忌的話,未曾猶豫的跟上:「陛下,這個順序臣認為可以。」
「如此一來,無論產量如何,團結先保證了。」
他們說的熱鬧,長孫安業也看的熱鬧,可李世民專門派人召喚,怎麼可能就只是讓長孫安業前來看熱鬧的?
果不其然,李世民最終還是將眼神看向了長孫安業這麼一個始作俑者,意思也很簡單,大家都發表完意見了,現在該輪到你了。
「陛下,臣並沒有什麼意見,各位大人就說的很有道理,至於長孫家的,就不需要了,畢竟陛下已經同意我長孫家經營其他生意,也算是給了補償,臣就是希望等到開業那天,陛下可以賜下墨寶。」
說著,長孫安業就從衣袖之中掏出了一份契約,作為長孫家的族長,又是推動石鹽成功研製的幕後大手,這裡面的巨大利益長孫安業自然清楚。
為了向陛下表明長孫家對於陛下的誠意,更是為了表達長孫家一心向著李世民的心意,那真的是準備十足。
這大手一揮,真的是將一大筆錢全給丟出去了,一時間,不僅房玄齡等人對於長孫安業另眼相待,就連不清楚具體情況的長孫無忌也在心裡略顯詫異,什麼時候自家這個兄長怎麼會做事了?
看來,是時候跟自己這個兄長好好談談了,長孫家以後何去何從,還是要看他們兄弟兩人抉擇的,要是他們兩個人的抉擇方向不一樣,恐怕長孫家一大家子都會被拉入泥潭。
接過這個蓋著長孫安業私印與長孫家家族族徽的契約,李世民很是奇怪地看向長孫無忌,眼神之中的詢問意思十足:大舅子,這麼大的事情你知道嗎?
長孫無忌輕輕搖頭,很顯然,這件事長孫無忌並沒有聽說,但對於長孫安業這樣的選擇,長孫無忌也沒有反對。
長孫安業是一個人才,但這個人才到底向著誰之前誰也不清楚,就算是長孫安業真的進入了朝堂,也為李世民開始賣命,但這一切不過是陰差陽錯造成的的巧合。
房玄齡等人心裡還是心存疑慮,甚至魏徵對於朝中有兩位長孫家大臣心中還頗有微詞,但現在一看,長孫家真的是一心向著陛下,這樣就很好,君臣和諧,國家才會安定穩固。
雖有些詫異與疑惑,但這件事對李世民來說百利無一害,李世民自然就沒有拒絕的理由,大手一揮,果斷地簽字,這一下,契約成立,長孫家徹底地成為了旁觀者,看著眾多勢力彼此博弈,也算是獨善其身了。
致此,大唐新型的智囊團初步形成,房謀杜斷,鐵口魏徵,長孫兩子,五人團從此成立。
「既然這樣決定了,那這件事就交給克明你親自負責,儘量做到讓各方都滿意,玄齡你看顧著研究部門,缺什麼就跟輔機要,輔機,這件事不能大意,以後我大唐能走到哪步就要看這個研究部能研究出什麼了。」
研究部,他們雖不清楚這個部門具體有什麼重要作用,但僅看著石鹽一項,他們就不會輕視長孫安業那麼重視的部門。
「特別事秦王府的那些舊將與開國舊臣,他們都是咱們的老戰友,苦哈哈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有了發財賺錢的機會,怎麼著也要拉這些老戰友們一把,改善一下他們的生活。」
杜如晦一口應下,房玄齡與長孫無忌兩人也都一一應下。
「對了,魏徵也給算上一份,你家裡那個清貧啊,一點也不像朝中重臣,真不知道魏夫人是怎麼容忍的了你的,不要拒絕,你的那份就算在皇宮的份額之中,我會讓皇后直接將錢交給你妻子,省的你又用這些錢去研究什麼酒水,你這都是什麼愛好啊。」
被李世民這麼一調笑,原本還想要拒絕李世民的魏徵只得訕訕一笑,這囧樣也是惹得眾人低聲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