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今日的李世民心情很好,武將們守衛國土,文臣們安邦定國,百姓們安居樂業,帝王一心為民。
這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未來,也是他為之努力的目標,也是他現在能看到的未來。
「安業啊,朕很欣慰!」
這麼一個大舅哥,李世民那是越看越覺得自己這次的微服私訪很是英明。
「陛下,其實臣還有一些其他小的想法。」
皇宮,畢竟還是帝王的地盤,長孫安業要是真的想要在宮內做生意的話,李世民這個大頭頭是怎麼也躲不過去的。
「哦?什麼事?」
對於長孫安業的腦洞,李世民還是很好奇的,同時他也很期待。
「不知道陛下有沒有注意到,其實宮內被放出去的宮人們在外過的並不好,不論是年齡到了放出宮隨意嫁娶的,還是老了之後被放出宮榮養的內侍們,他們在宮外的生活大多很是淒涼。」
「哦?是這樣嗎?」
都說在其位,謀其事,李世民從出生開始,那都是高高在上的地位,再加上長大之後參與管事,處理家事,二十多年的經歷之中,他從來都是作為指揮家的存在,並不會關注底層人的生活。
這要是封建社會與民主社會的最大不同,一個習慣了奴隸制度的服侍,而另一個卻更加關注弱勢群體,自然而然地,宮中這些泡在苦水之中人的晚年生活就被長孫安業放在了心裡。
「是的,陛下,臣覺得這件事是必須要重視起來的,宮中這些人雖然做的都是侍候宮中主子們的活,但實際上,他們在宮內學到的東西卻一點也不比外面的小姐少爺們少,可以說,他們能熬到出宮的那一天,那基本上一個個都是個頂個的人才,陛下,其實有個情況您可能不知道,那就是宮中的那些年長宮女們出宮之後,大多會成為其他貴族世家們請回家,為家族之中的女子們授課,她們享受著如同教書先生們的待遇,同時主家也會負責她們的養老生活。」
這種情況,不知道從什麼開始但宋代,清代兩朝這種情況很是常見,甚至一些世家家族史上都有描述,大唐初立,宮內本就被李淵父子給徹底清洗了一遍,大多的宮人早早就在李淵登基之後就遣散出宮,現在宮內,大多都是李家上位之後重新招入的,現在還沒有放人出宮的情況,所以長孫安業說的李世民不了解那還是真的情況。
「那可以啊,有那些家族奉養她們,想來她們的晚年也會更加安逸。」
奴隸制度李世民雖沒有改變的意思,但其實在他心裡,只要戶籍在大唐疆域之內,那就都是他李世民的子民。
「陛下,這種晚年生活確實很是安逸,但這樣的人只是出宮榮養這些人之中的寥寥幾個,百里挑一都不為過,剩下的人大多都萬年悽慘,臣覺得這樣不行。」
對於李世民的樂觀,長孫安業很是不容樂觀,都說居安思危,李世民這樣只能看到積極一面的情況,長孫安業覺得自己還是應該提前給他降降溫為好。
「為什麼?!」
「臣覺得,先不說這些人進宮的目標是什麼,但他們進宮之後,做的就都是侍候宮中貴人的活計,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要是他們晚年淒涼的話,說不得陛下的聲譽會受到影響,再者這些人之間那都是有他們自己的消息途道的,要是讓他們知道自己以後的養老生活會是這樣一個悽慘下場,想來也知道他們肯定會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自謀出路。
可他們久居皇宮,輕易不能出宮謀生,要想要讓自己以後的晚年生活舒暢的話,那就只能盡力地撈錢,陛下,要是宮裡的人都收錢辦事的話,那......」
長孫安業欲言又止,但話語之中的意思卻表達的很是清楚,李世民的臉色驟變,目光灼灼地盯著長孫安業。
迎著李世民那頗有威嚴的目光,長孫安業依舊不卑不亢,身姿挺拔。
「愛卿所言何意?難道是在我這宮中發現了什麼不軌交易?」
對於內侍宮女們平時接受賄賂的事情,整個大明宮都掌握的李世民自然很是清楚,不僅如此,宮內各處還有他特意安排的眼線,有的賄賂行為甚至還得到了他的親自授意。
聽到長孫安業這一番講述,第一時間,李世民覺得是因為長孫安業第一次進宮,在外從來沒有對誰客氣的長孫家主對於內侍們的暗示心生不滿,這才拐著彎的要在自己面前給這些內侍上眼藥,想要讓自己出售,整治一下這些光明正大敲竹杆的內侍們。
「自然不是,宮內的潛規則臣並沒有打破的意思,就是覺得既然這些人都是貼身侍候陛下等貴人的,就不能讓這些人有明顯的把柄,宮內的爭風吃醋不過是小事,但要是被有心人抓住這個漏洞,加以錢財利用的話,豈不是很是危險?」
長孫安業態度很是誠懇,同時他的話也不是危言聳聽,看多了清宮宮斗劇的長孫安業深深地覺得,能在皇宮之中生存的那都不是簡單的人物,君不見清朝包衣世家的瘋狂,那真的溫水煮青蛙,一點一點地將女真族的血脈逐漸吞噬,短短的幾個帝王交替,坐上皇后太后寶座的漢人比比皆是,當真是歷朝歷代殺人不見血的典範。
就連堂堂大明王朝的歷史,宦官干政都能成為史書上的重點,更是成為一個帝國消亡的原因之一。
這些小人物,當真是應承了小鬼難纏的大道理。
「那愛卿有何高見?」
對於長孫安業的擔心,李世民還是覺得危言聳聽的成分居多,畢竟讓一隻遨遊穹天的雄鷹去關注一個地上努力覓食的螞蟻實在是太困難了。
他之所以多此一問,無非就是常年的政治敏感度讓他覺得長孫安業的擔憂有些道理。
「臣以為,陛下應該想一個萬全之策,讓這些宮中侍候之人沒有後顧之憂,他們進入皇宮,肯定有著不一樣的理由,這些理由暫且不提,但同時,他們肯定也做好了侍候貴人的準備,要是沒有足夠的利益,這些人肯定是不會冒著生命危險背叛陛下的。」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古人就常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這句話常常用於朝廷對於人才的選拔,而這句話的典故也很簡單,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而這句話發展到最後,逐漸地成為了朝廷選拔人才的標準之一。
對於李世民而言,這句話同樣也很適應,整個大明宮就是李世民的大後方,雖有長孫皇后這麼一個賢妻在後為他操持,但按著長孫皇后那個破落的身體情況,長孫安業真的覺得這件事還是應該讓李世民參與進來,從根本上解決這麼大的隱患。
「臣覺得,可以在宮內這些內侍宮女們參與投資項目,不需要參與什麼大的項目,只要給他們想一個小的、長期進帳的項目,讓他們的晚年可以無後顧之憂就可以。」
「你有什麼具體的想法嗎?」
李世民想了想,覺得這樣也好,但他的能力點可能都點在了處理政事,領軍打仗兩點上,對於投資,做生意那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但沒事,他不會他可以找會做生意的人啊,長孫安業不是就是自己找到的生意夥伴?生意經那是一套一套的,蝗災都能成為做生意,大賺一筆的項目也是沒誰了。
「具體的想法沒有,但臣覺得可以讓他們在大唐各地開設慈安堂,用來安置大唐各地的孤兒以及那些被人拋棄、遭遇到大災大害走失的孩子,這些孩子以後成長起來,可以讓他們讀書識字,女孩子也可以培養她們琴棋書畫,織錦刺繡,讓她們有一技之長,等到長大之後,這些人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陛下你忠實的擁護,而那些女孩,可以給他們找一些良家子,或者是軍部的一些農家子,為陛下拉攏另一批人才。
而這些常年在宮中侍候的人,出宮之後就在這些慈安堂任職,負責培養這些孤兒,這樣一來,他們也能在宮外重新為陛下做事,有陛下在背後為他們撐腰,想來晚年一定不會那樣淒涼。」
長孫安業這個主意雖然不是很具體,但大概的框架都出來了,慈安堂這個收養孤兒的概念大唐內部也是有的,但因為沒有正規的規章制度規範,各地的慈安堂進展並不如意,很多時候,這些孤兒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受苦,生活水平並沒有任何的改善。
要是可以將慈安堂這個項目交給宮中這些內侍,那李世民也可以更加放心,甚至這樣培養起來的人才,李世民也會更加放心。
「好,這件事先不提,等之後拿出具體章程再說。」
「是!」
事情都已經匯報完畢,長孫安業靜靜等待著李世民讓自己退下的命令,可等了又等,長孫安業怎麼也沒有聽到上方之人開口,疑惑之間,很是不顧形象地抬頭望去。
「怎麼?沒有其他話說了?」
看著眼前這個明明比自己還要大的大舅哥在自己眼皮底下做出的小動作,心中不禁發笑,這大舅哥,怎麼越看越像個孩子?
「額,不知陛下還想知道啥?」
自己心裡的東西多了去了,這要是李世民一激自己就按捺不住給全部吐露的話,那豈不是墮了穿越者的身份?!我不要面子的嗎!
「既然你連宮內的人後路都想好了,那長孫家以後的路,不知愛卿有什麼打算?」
製糖製鹽不能成為家族企業那是因為糖與鹽對於國家實在是太過重要,長孫家現在手握的鐵器製作也不可能在家族之中長久保留下來,李世民這句話說出來那就代表著長孫家的鐵業生意已經在回收國有的道路上了。
「臣打算過一段時間回隴西老家一趟,將子女帶回長安的同時也跟族中長老們一起商討一下。」
這就是世家,家大業大的,做任何事都需要各個長輩坐在一起討論才行,並不是一個族長就能一錘定音的。
「那是什麼?需不需要幫助?」
家族轉型的事情,李世民幫不上忙,但作為長孫家的姑爺,還是最有出息、最有權利的姑爺,他的話在長孫家還是很有分量的,或者說只要李世民願意,不管是哪個家族,他都能說上幾分話。
「我現在想了兩個項目,一個是羊毛紡織技術、一個是棉花紡織技術,這兩個技術都是紡織技術,所以我就又想到了一個更高效的紡織機,要是研究成功的話,以後整個大唐的保暖布料這一行就會成為我長孫家的壟斷行業。」
「羊毛紡織技術?」
羊毛是什麼東西,李世民自然不陌生,但在他認知之中,棉、麻、絲質衣料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對於羊毛的應用,還只存在與毛毯、皮毛製品方面,單純的羊毛並不會成為紡織製衣的材料。
「對啊,陛下,你可不要小看這些羊毛,其實羊毛在草原之中並不值錢,甚至因為羊毛每年都會增長,牧民們還會對著每年堆積如山的羊毛髮愁,要是陛下允許的話,草原上的羊毛就會源源不斷地運輸到工廠,經過紡織機的製作,羊毛製品就會成為大唐普遍的保暖之物。」
「而且陛下,要是羊毛紡織技術成熟的話,這將會成為我大唐控制草原、打壓突厥實力的重要手段。」
從家族、國家兩個層面解釋了一下羊毛紡織技術的好處,長孫安業一點也不怕李世民會阻擋自己,唯一忐忑的就是不知道李世民會不會因為眼紅自己將來壟斷保暖衣物收穫的利益而想要摻上一腳。
不過要是想要參股,長孫安業也不拒絕,反正有李世民這個皇帝在背後為自己背書,自己以後的生意肯定不會讓其他人眼紅。
況且,細數一下後世那些發展為巨頭的企業,哪一個背後沒有國家的影子?
這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未來,也是他為之努力的目標,也是他現在能看到的未來。
「安業啊,朕很欣慰!」
這麼一個大舅哥,李世民那是越看越覺得自己這次的微服私訪很是英明。
「陛下,其實臣還有一些其他小的想法。」
皇宮,畢竟還是帝王的地盤,長孫安業要是真的想要在宮內做生意的話,李世民這個大頭頭是怎麼也躲不過去的。
「哦?什麼事?」
對於長孫安業的腦洞,李世民還是很好奇的,同時他也很期待。
「不知道陛下有沒有注意到,其實宮內被放出去的宮人們在外過的並不好,不論是年齡到了放出宮隨意嫁娶的,還是老了之後被放出宮榮養的內侍們,他們在宮外的生活大多很是淒涼。」
「哦?是這樣嗎?」
都說在其位,謀其事,李世民從出生開始,那都是高高在上的地位,再加上長大之後參與管事,處理家事,二十多年的經歷之中,他從來都是作為指揮家的存在,並不會關注底層人的生活。
這要是封建社會與民主社會的最大不同,一個習慣了奴隸制度的服侍,而另一個卻更加關注弱勢群體,自然而然地,宮中這些泡在苦水之中人的晚年生活就被長孫安業放在了心裡。
「是的,陛下,臣覺得這件事是必須要重視起來的,宮中這些人雖然做的都是侍候宮中主子們的活,但實際上,他們在宮內學到的東西卻一點也不比外面的小姐少爺們少,可以說,他們能熬到出宮的那一天,那基本上一個個都是個頂個的人才,陛下,其實有個情況您可能不知道,那就是宮中的那些年長宮女們出宮之後,大多會成為其他貴族世家們請回家,為家族之中的女子們授課,她們享受著如同教書先生們的待遇,同時主家也會負責她們的養老生活。」
這種情況,不知道從什麼開始但宋代,清代兩朝這種情況很是常見,甚至一些世家家族史上都有描述,大唐初立,宮內本就被李淵父子給徹底清洗了一遍,大多的宮人早早就在李淵登基之後就遣散出宮,現在宮內,大多都是李家上位之後重新招入的,現在還沒有放人出宮的情況,所以長孫安業說的李世民不了解那還是真的情況。
「那可以啊,有那些家族奉養她們,想來她們的晚年也會更加安逸。」
奴隸制度李世民雖沒有改變的意思,但其實在他心裡,只要戶籍在大唐疆域之內,那就都是他李世民的子民。
「陛下,這種晚年生活確實很是安逸,但這樣的人只是出宮榮養這些人之中的寥寥幾個,百里挑一都不為過,剩下的人大多都萬年悽慘,臣覺得這樣不行。」
對於李世民的樂觀,長孫安業很是不容樂觀,都說居安思危,李世民這樣只能看到積極一面的情況,長孫安業覺得自己還是應該提前給他降降溫為好。
「為什麼?!」
「臣覺得,先不說這些人進宮的目標是什麼,但他們進宮之後,做的就都是侍候宮中貴人的活計,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要是他們晚年淒涼的話,說不得陛下的聲譽會受到影響,再者這些人之間那都是有他們自己的消息途道的,要是讓他們知道自己以後的養老生活會是這樣一個悽慘下場,想來也知道他們肯定會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自謀出路。
可他們久居皇宮,輕易不能出宮謀生,要想要讓自己以後的晚年生活舒暢的話,那就只能盡力地撈錢,陛下,要是宮裡的人都收錢辦事的話,那......」
長孫安業欲言又止,但話語之中的意思卻表達的很是清楚,李世民的臉色驟變,目光灼灼地盯著長孫安業。
迎著李世民那頗有威嚴的目光,長孫安業依舊不卑不亢,身姿挺拔。
「愛卿所言何意?難道是在我這宮中發現了什麼不軌交易?」
對於內侍宮女們平時接受賄賂的事情,整個大明宮都掌握的李世民自然很是清楚,不僅如此,宮內各處還有他特意安排的眼線,有的賄賂行為甚至還得到了他的親自授意。
聽到長孫安業這一番講述,第一時間,李世民覺得是因為長孫安業第一次進宮,在外從來沒有對誰客氣的長孫家主對於內侍們的暗示心生不滿,這才拐著彎的要在自己面前給這些內侍上眼藥,想要讓自己出售,整治一下這些光明正大敲竹杆的內侍們。
「自然不是,宮內的潛規則臣並沒有打破的意思,就是覺得既然這些人都是貼身侍候陛下等貴人的,就不能讓這些人有明顯的把柄,宮內的爭風吃醋不過是小事,但要是被有心人抓住這個漏洞,加以錢財利用的話,豈不是很是危險?」
長孫安業態度很是誠懇,同時他的話也不是危言聳聽,看多了清宮宮斗劇的長孫安業深深地覺得,能在皇宮之中生存的那都不是簡單的人物,君不見清朝包衣世家的瘋狂,那真的溫水煮青蛙,一點一點地將女真族的血脈逐漸吞噬,短短的幾個帝王交替,坐上皇后太后寶座的漢人比比皆是,當真是歷朝歷代殺人不見血的典範。
就連堂堂大明王朝的歷史,宦官干政都能成為史書上的重點,更是成為一個帝國消亡的原因之一。
這些小人物,當真是應承了小鬼難纏的大道理。
「那愛卿有何高見?」
對於長孫安業的擔心,李世民還是覺得危言聳聽的成分居多,畢竟讓一隻遨遊穹天的雄鷹去關注一個地上努力覓食的螞蟻實在是太困難了。
他之所以多此一問,無非就是常年的政治敏感度讓他覺得長孫安業的擔憂有些道理。
「臣以為,陛下應該想一個萬全之策,讓這些宮中侍候之人沒有後顧之憂,他們進入皇宮,肯定有著不一樣的理由,這些理由暫且不提,但同時,他們肯定也做好了侍候貴人的準備,要是沒有足夠的利益,這些人肯定是不會冒著生命危險背叛陛下的。」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古人就常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這句話常常用於朝廷對於人才的選拔,而這句話的典故也很簡單,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而這句話發展到最後,逐漸地成為了朝廷選拔人才的標準之一。
對於李世民而言,這句話同樣也很適應,整個大明宮就是李世民的大後方,雖有長孫皇后這麼一個賢妻在後為他操持,但按著長孫皇后那個破落的身體情況,長孫安業真的覺得這件事還是應該讓李世民參與進來,從根本上解決這麼大的隱患。
「臣覺得,可以在宮內這些內侍宮女們參與投資項目,不需要參與什麼大的項目,只要給他們想一個小的、長期進帳的項目,讓他們的晚年可以無後顧之憂就可以。」
「你有什麼具體的想法嗎?」
李世民想了想,覺得這樣也好,但他的能力點可能都點在了處理政事,領軍打仗兩點上,對於投資,做生意那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但沒事,他不會他可以找會做生意的人啊,長孫安業不是就是自己找到的生意夥伴?生意經那是一套一套的,蝗災都能成為做生意,大賺一筆的項目也是沒誰了。
「具體的想法沒有,但臣覺得可以讓他們在大唐各地開設慈安堂,用來安置大唐各地的孤兒以及那些被人拋棄、遭遇到大災大害走失的孩子,這些孩子以後成長起來,可以讓他們讀書識字,女孩子也可以培養她們琴棋書畫,織錦刺繡,讓她們有一技之長,等到長大之後,這些人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陛下你忠實的擁護,而那些女孩,可以給他們找一些良家子,或者是軍部的一些農家子,為陛下拉攏另一批人才。
而這些常年在宮中侍候的人,出宮之後就在這些慈安堂任職,負責培養這些孤兒,這樣一來,他們也能在宮外重新為陛下做事,有陛下在背後為他們撐腰,想來晚年一定不會那樣淒涼。」
長孫安業這個主意雖然不是很具體,但大概的框架都出來了,慈安堂這個收養孤兒的概念大唐內部也是有的,但因為沒有正規的規章制度規範,各地的慈安堂進展並不如意,很多時候,這些孤兒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受苦,生活水平並沒有任何的改善。
要是可以將慈安堂這個項目交給宮中這些內侍,那李世民也可以更加放心,甚至這樣培養起來的人才,李世民也會更加放心。
「好,這件事先不提,等之後拿出具體章程再說。」
「是!」
事情都已經匯報完畢,長孫安業靜靜等待著李世民讓自己退下的命令,可等了又等,長孫安業怎麼也沒有聽到上方之人開口,疑惑之間,很是不顧形象地抬頭望去。
「怎麼?沒有其他話說了?」
看著眼前這個明明比自己還要大的大舅哥在自己眼皮底下做出的小動作,心中不禁發笑,這大舅哥,怎麼越看越像個孩子?
「額,不知陛下還想知道啥?」
自己心裡的東西多了去了,這要是李世民一激自己就按捺不住給全部吐露的話,那豈不是墮了穿越者的身份?!我不要面子的嗎!
「既然你連宮內的人後路都想好了,那長孫家以後的路,不知愛卿有什麼打算?」
製糖製鹽不能成為家族企業那是因為糖與鹽對於國家實在是太過重要,長孫家現在手握的鐵器製作也不可能在家族之中長久保留下來,李世民這句話說出來那就代表著長孫家的鐵業生意已經在回收國有的道路上了。
「臣打算過一段時間回隴西老家一趟,將子女帶回長安的同時也跟族中長老們一起商討一下。」
這就是世家,家大業大的,做任何事都需要各個長輩坐在一起討論才行,並不是一個族長就能一錘定音的。
「那是什麼?需不需要幫助?」
家族轉型的事情,李世民幫不上忙,但作為長孫家的姑爺,還是最有出息、最有權利的姑爺,他的話在長孫家還是很有分量的,或者說只要李世民願意,不管是哪個家族,他都能說上幾分話。
「我現在想了兩個項目,一個是羊毛紡織技術、一個是棉花紡織技術,這兩個技術都是紡織技術,所以我就又想到了一個更高效的紡織機,要是研究成功的話,以後整個大唐的保暖布料這一行就會成為我長孫家的壟斷行業。」
「羊毛紡織技術?」
羊毛是什麼東西,李世民自然不陌生,但在他認知之中,棉、麻、絲質衣料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對於羊毛的應用,還只存在與毛毯、皮毛製品方面,單純的羊毛並不會成為紡織製衣的材料。
「對啊,陛下,你可不要小看這些羊毛,其實羊毛在草原之中並不值錢,甚至因為羊毛每年都會增長,牧民們還會對著每年堆積如山的羊毛髮愁,要是陛下允許的話,草原上的羊毛就會源源不斷地運輸到工廠,經過紡織機的製作,羊毛製品就會成為大唐普遍的保暖之物。」
「而且陛下,要是羊毛紡織技術成熟的話,這將會成為我大唐控制草原、打壓突厥實力的重要手段。」
從家族、國家兩個層面解釋了一下羊毛紡織技術的好處,長孫安業一點也不怕李世民會阻擋自己,唯一忐忑的就是不知道李世民會不會因為眼紅自己將來壟斷保暖衣物收穫的利益而想要摻上一腳。
不過要是想要參股,長孫安業也不拒絕,反正有李世民這個皇帝在背後為自己背書,自己以後的生意肯定不會讓其他人眼紅。
況且,細數一下後世那些發展為巨頭的企業,哪一個背後沒有國家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