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喪鐘鳴——金陵王氣黯然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騎在高頭大馬上,正在享受建康城中百姓夾道歡迎的趙瑗此時算是真正體會了一把什麼叫「春風得意馬蹄疾」。

  他打開系統面板掃了一眼。

  【好感度系統啟動中——】

  【主人公:趙瑗】

  【當前身份:大宋建王(自稱)】

  【麾下滿好感度名臣:史浩、李顯忠、時俊、苦雪、尤袤、張孝祥……】

  【根據系統計算,當前主人公實力面板數據為——力:4、敏:1、魅:2】

  【當前有一點實力強化屬性點加點】

  「給我加到力量上!」趙瑗在心中道。

  【收到,請稍後——】

  【力量加點成功,當前主人公實力面板數據為——力:5、敏:1、魅:2】

  「哈哈哈哈!」見狀,趙瑗得意至極,直接放聲大笑,引來旁邊人一陣側目。

  不過,現在的他,自立為王,坐擁十多萬大軍南下,守軍見到他的軍隊皆是望風而降,如此順風順水,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會得意。

  更何況是抗壓抗了這麼久的趙瑗。

  此時的他,騎馬緩步走在進城部隊的最前列,身後的士兵們高舉著大書「大宋建王趙瑗」和「清君側,誅秦檜」的兩面大旗,再然後則是正在敲鑼打鼓的士兵。

  史浩等人跟在趙瑗的左右,苦雪則是帶著幾名精銳不停地在趙瑗進城的這條道上來回巡視,防止有人突然出手襲擊趙瑗。

  隊伍從宣陽門直入建康宮,好在一路上暢通無阻,十分安全,並沒有人要行刺。

  絕大多數的大軍駐紮在原來王權軍所用的建康大營中,水軍船隊也是盡出,大小戰船布滿了建康外的江面,到處都是冰河軍的大旗。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望著夾道歡迎的百姓,從沒見過如此場面的趙瑗自然十分得意,竟是直接在馬上吟了首詩。

  而趙瑗把此詩吟出,直接把旁邊的史浩駭的差點吐血。

  他趕忙提醒趙瑗道:「建王,您詩吟錯了!」

  「哦?哪裡錯了?」趙瑗眉頭一挑,「孤應當吟的是一字不差啊!」

  「此詩乃是劉夢得(劉禹錫)的詩作《西塞山懷古》,」史浩解釋道,「此詩寓義於縱橫開闔、酣暢流利的風調之中,但其實乃是諷刺國家分裂,強調國家應當統一,也點出了當時唐朝的驕侈腐敗。」

  史浩繼續道:「可不管怎麼說,他都和當下我們所處的環境沒有半點聯繫啊!」

  「我們國家分裂了沒有?」趙瑗反問。

  「如果是指被金人占據的北方故土的話,那確實。」史浩點了點頭。

  「我們是不是直接摧枯拉朽地攻進了建康?」趙瑗再問。

  「知建康府張守乃是直接投降。」史浩強調。

  「都一樣,」趙瑗擺了擺手,「我朝如今是不是驕侈腐朽?」

  「您想表達什麼?」史浩忍不住了。

  「哈哈,孤是想說,當今之勢,從和州來建康這一路上守軍皆是望風而降,」趙瑗大笑,「我軍如此雄武之師,真的是臨安守軍那種貨色能夠阻擋的?」

  「建王!」史浩有些生氣了,「切不可得意忘形!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

  「哈,就憑朝廷那些部隊?孤看未必!」趙瑗笑著擺了擺手,「孤本以為王權軍是朝廷軍隊中最弱的一支,沒想到卻是他們戰鬥力的巔峰,如此順利,臨安不日便可下矣!」

  「你!」史浩被氣得捶胸頓足,剛準備再言,卻被一旁的李顯忠拉住了。

  史浩一怔,旋即看向李顯忠,只見後者用口型示意他不要再勸了。

  「建王他被壓抑這麼久,得意也是正常的,過上幾天,他還會是我們所熟悉的那個人。」李顯忠給史浩比著口型。

  見狀,史浩遂沒有再言。

  一路上,趙瑗等人享受了充足的鮮花和掌聲,而知建康府的張守也是個識趣的,待到趙瑗一行人到達此行最終的目的地——建康府的建康宮後,張守主動讓出了位置,並在其內到處都掛上了建王的旗號。

  趙瑗自然頗是滿意,旋即也不客氣,一屁股徑直坐到了首座上,旋即對著眾人招呼道:「諸位有事上奏,無事且去。」


  「建王,」史浩頗為無奈,但是他知曉有些話該說的還是要說,「據臨安城中的那位我方人員的通知,王妃和在下之家眷皆是無恙,王妃娘家人也皆是早早離開了臨安。」

  「好!」趙瑗笑道,「這件事他辦得不錯,等我們進了臨安之時,重重賞他!」

  「建王,據線報,其餘各地鎮守大將暫時還沒有動的,」李顯忠上前道,「我們這一路的動作算是十分迅速了,在下建議我大軍在城中休整一日,即刻向臨安進發!」

  「李節度這是什麼諢話!」就在趙瑗開口準備表態時,等待在一側的知建康府張守突然開口道,而且一開口就是指責李顯忠,「建王爺今日剛到建康,大軍也需要休整歇息,一日怎麼夠?」

  李顯忠倒也不生氣,因為這張知府畢竟也是直接開城門迎大軍進城的人,硬要說功勞那自然是有的,因此他對張守拱手行禮,然後說道:「張知府有所不知,我們兵少,誅殺惡賊秦檜需要從快從速,不然等到各路兵馬齊聚臨安,那便是後悔都來不及的。」

  「那耽擱幾日應當是無妨吧?」張守不依不饒。

  「不可,我認為在兵家之事上,李節度最有發言權,且此事乃是出發前邊定下的既定方針,」張孝祥開口道,旋即他看向趙瑗,「建王以為如何?」

  「按君錫說的辦!」趙瑗擺了擺手。

  他今天是高興,但他可不傻。

  在建康停留幾日做什麼?建康是有什麼好東西,還是這裡有什麼關鍵以至於足以改變戰局嗎?

  這些都沒有那要他在城中多停幾日幹嘛?

  張守暗暗咬牙切齒。

  這位知府想讓趙瑗在建康多停留幾日,其實是為了藉助冰河軍的名聲和威勢,給他自己博一個好名聲。

  畢竟在任何時代,棄暗投明還讓一方百姓平安的地方官那都是能夠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可李顯忠等人的話語卻是相當於直接把他這個幻想給徹底揉碎了。

  這讓他如何能忍?

  眾人散去後,當天夜裡,這位張知府就暗中悄悄寫了一封書信,差心腹之人帶著出城,乘快馬直奔臨安而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