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攻城
華歷4145年12月,晨霧還未散盡,宛城便被一片肅殺的氣氛所籠罩。
城牆之上,十萬宛城守軍們全都嚴陣以待,因為今日將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惡戰。
城下,五萬魏武卒整齊列陣。
軍陣中有四台帶頂的攻城車,每車都有四個有人高的輪子,一根一米粗的巨木懸在中間,頭部鑲嵌著堅硬沉重的鐵錐,望之讓人膽寒。
然後是二十幾台雲梯,底部裝著輪子,便於推進,用抓鉤阻止守軍的推拒。
還有五架可移動的八米高樓,用以對城牆上的守軍射箭。
三十架人力拋石機也架設好了,將人頭大小的石塊放在一端的皮彈兜里,另一端有五十人配合同時拉拽砲索,炮梢後端就會像蹺蹺板一樣猛地翹起,系在尾端的皮彈兜一端脫鉤,將「砲彈」發射出去。
這種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的彈重可由數斤至數百斤不等,射程可達三四百米。操作過程簡短,結構簡單,一個熟練的砲組,可以每十分鐘發射一次。可以直接在戰場臨時製作,所以一經出現就得到推廣。
吳起站在高台上,目光冷峻地注視著宛城。他已經得知巴國最後的援軍在北津,沒有辦法來救援宛城了,只要攻下宛城,全殲城中大軍,就是不能一戰滅其國,也能打斷巴國脊樑,至少二十年不敢北望。
所以花了半月打造器械,冒著守軍的射擊,強迫附近的平民負土填平壕溝。
雖然眼前的這座城池不會輕易攻克,但他對自己訓練的魏武卒充滿信心,堅信憑藉他們的精銳和自己的智謀,定能攻破宛城。
隨著一聲令下,號角聲響起,攻城戰正式打響。
魏武卒們整齊的緩緩向城牆逼近,二十四人躲在盾牌下面,在口號聲中,推動著攻城車向前,沉重的腳步聲和攻城車碾壓地面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進入射程!
「放!」
城牆上,守軍們張弓搭箭,一道箭雨傾瀉而下。
魏武卒們訓練有素,他們舉起盾牌,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響。
也有人被射中倒地。
魏軍的移動箭樓到達射程,和槓桿拋石機配合著,將弓箭和石頭砸向城牆上的守軍。
攻城車來到城門口。
「放!」隨著褚晨一聲怒吼,守軍冒著石頭和弓箭的壓制,從城牆上拋下滾木礌石。
巨大的滾木順著城牆滾落,砸在攻城槌和魏武卒身上,頓時人仰馬翻。
但是其他人繼續上前,推動著攻城車向前。
在投石機和箭樓的掩護下,魏武卒們加快了前進的速度。他們終於將攻城車推到了城牆下,數十名魏武卒齊心協力,推動著攻城槌,狠狠地撞擊城門。
每一次撞擊,都讓城門發出沉悶的響聲,仿佛是宛城痛苦的呻吟。
城牆上的守軍們被油脂點燃的火球和金汁(煮開的糞水),被金汁淋到的人發出悽慘的嚎叫,其他魏武卒們緊緊抓住攻城槌,不顧守軍的攻擊,繼續猛烈撞擊。
與此同時二十幾雲梯如同一條條巨蟒,架在了宛城的城牆之上。
魏武卒們沿著被點燃的雲梯奮勇攀爬,他們一手持盾,一手握劍,口中呼喊著戰鬥的口號。
城牆上的守軍們則用長矛在城牆的空隙中刺擊,用帶鐵錐的木頭砸下下去,進行進行抵抗。
他們居高臨下,占據著有利的位置,將靠近城牆的魏武卒紛紛刺落。但魏武卒們毫不畏懼,他們前赴後繼,不斷地向上攀爬。
年近七旬的墨子在城牆上四處奔走,指揮著墨者進行戰鬥。他的眼神堅定而冷靜,深知這場戰鬥不僅是力量的較量,更是智慧和意志的比拼。他利用宛城的地形和防禦設施,巧妙地布置兵力,一次次化解了魏武卒的進攻。
而吳起也絕非等閒之輩,他在陣後冷靜地觀察著戰場上的局勢,不斷調整著戰術。他發現城牆上有一處防守相對薄弱,立刻調集精銳部隊,集中力量攻擊那裡。
魏武卒們在他的指揮下,向那裡發起了更加猛烈的衝鋒。他們不顧守軍的箭矢和石塊,如同黑色的潮浪撲向宛城,奮勇攀爬雲梯,終於有一批魏武卒成功登上了城牆。
城牆上頓時陷入了一場激烈的近身肉搏戰。守軍們與魏武卒們展開了殊死搏鬥,但是這些守軍完全不是魏武卒的對手,幾十人被十來個人壓制,眼見爬上來的敵人越來越多,附近的守軍開始慌亂。
褚晨見狀,暗道不好!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千萬不能讓更多的魏武卒上來了。
就見墨子也發現了,正急忙指揮墨者沖向那處,與魏武卒展開激戰。
幾十名墨者們手持長劍,劍法凌厲,而且不顧個人生死,在氣勢上完全不輸魏武卒,甚至有壓倒之勢。
接連擊殺登城的敵人後,守軍們重新穩住了陣腳,將登上城牆的魏武卒全部擊退。
戰鬥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雙方都殺紅了眼。
魏武卒們不斷地發起衝鋒,而守軍們則頑強地堅守著每一寸城牆。
戰場上,喊殺聲、慘叫聲、兵器的碰撞聲交織在一起,鮮血染紅了城牆和地面,屍體堆積如山,黑色的煙霧和一處處火堆,形成了一片慘烈的景象。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戰場上的局勢依然膠著。
午後,天空突然烏雲密布,一場大雨即將來臨。吳起立馬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他急忙命令魏武卒們冒雨進攻,趁著守軍視線受阻,再次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大雨傾盆而下,戰場上一片泥濘,魏武卒們在雨中艱難地前進,但他們的進攻並沒有因此而減弱。
城牆上的守軍們沒了火的優勢,在雨中奮勇抵抗,雨水混著血水,流淌在他們的臉上和身上。
「堅持下去!想想你們的家人,要是宛城被攻破了,不僅你們會被俘虜為奴,連你們的妻兒都要成為奴隸!」
墨者們的聲音在雨中迴蕩,鼓舞著士氣,讓守軍們重新振作起來。儘管雨水影響了視線和行動,但守軍們憑藉著對人數上的優勢和頑強的意志,依然堅守著陣地。
傍晚時分,雨漸漸停了下來。戰場上瀰漫著一股濃濃的硝煙和血腥氣息。魏武卒們經過一天的激戰,已經疲憊不堪,但他們仍然執行著一次次進攻的命令,如同連綿不絕的海浪衝擊著宛城的防禦和守軍的心理防線。
反觀宛城的守軍們也同樣疲憊不堪,但他們在墨子的鼓勵下,勉強保持著微弱的鬥志。
褚晨心中升起一絲畏懼和枯澀,魏武卒果然是名震天下的強軍,太強了,五萬人將十萬人圍在城中,無論是單兵素質還是整體氣勢和配合默契,遠超他的軍隊太多,這是怎麼訓練出來的。
要不是依靠城牆,早就被打敗了。
終於,魏軍後方鳴金了,攻城部隊像黑色的潮水漸漸退去。
褚晨鬆了口氣,第一天堅持下來了。
太陽漸漸西沉,黃昏的陽光灑在戰場上,不僅無法驅散這濃濃的血腥和死亡的氣息,反而更顯蕭條和淒涼。
夜幕降臨,戰場上暫時陷入了一片寂靜。
雙方都在利用這個時間休整部隊,準備迎接明天更加激烈的戰鬥。
墨子在城中巡視著守軍的營地,他慰問著受傷的士兵,鼓勵著他們繼續戰鬥。
耕柱子來到墨子面前,臘黃粗糙的臉上,透露著悲傷,低聲道:「有十三位師弟被殺了……」
墨子沉默半響,腰也彎了幾分,看向城外的屍橫遍野,這種殺伐到什麼時候才能停止,他是看不到了。
他望著城外魏武卒的營地,心中默默祈禱,只能希望這場戰爭能夠早日結束,讓百姓免受戰火的塗炭。
這時就見守城的士卒正指向下面。
夜幕的城外,屍體還來不及收拾,有的被燒焦,呈現出詭異的姿勢,有的仰頭瞪著雙眼,注視天空。
十幾位穿著灰色粗布長袍的人,舉著燈火白幡,在屍體中行走,不時低下頭來觸摸屍體,像是在舉行什麼儀式。
耕柱子冷哼一聲道:「他們也來了。」
城牆之上,十萬宛城守軍們全都嚴陣以待,因為今日將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惡戰。
城下,五萬魏武卒整齊列陣。
軍陣中有四台帶頂的攻城車,每車都有四個有人高的輪子,一根一米粗的巨木懸在中間,頭部鑲嵌著堅硬沉重的鐵錐,望之讓人膽寒。
然後是二十幾台雲梯,底部裝著輪子,便於推進,用抓鉤阻止守軍的推拒。
還有五架可移動的八米高樓,用以對城牆上的守軍射箭。
三十架人力拋石機也架設好了,將人頭大小的石塊放在一端的皮彈兜里,另一端有五十人配合同時拉拽砲索,炮梢後端就會像蹺蹺板一樣猛地翹起,系在尾端的皮彈兜一端脫鉤,將「砲彈」發射出去。
這種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的彈重可由數斤至數百斤不等,射程可達三四百米。操作過程簡短,結構簡單,一個熟練的砲組,可以每十分鐘發射一次。可以直接在戰場臨時製作,所以一經出現就得到推廣。
吳起站在高台上,目光冷峻地注視著宛城。他已經得知巴國最後的援軍在北津,沒有辦法來救援宛城了,只要攻下宛城,全殲城中大軍,就是不能一戰滅其國,也能打斷巴國脊樑,至少二十年不敢北望。
所以花了半月打造器械,冒著守軍的射擊,強迫附近的平民負土填平壕溝。
雖然眼前的這座城池不會輕易攻克,但他對自己訓練的魏武卒充滿信心,堅信憑藉他們的精銳和自己的智謀,定能攻破宛城。
隨著一聲令下,號角聲響起,攻城戰正式打響。
魏武卒們整齊的緩緩向城牆逼近,二十四人躲在盾牌下面,在口號聲中,推動著攻城車向前,沉重的腳步聲和攻城車碾壓地面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進入射程!
「放!」
城牆上,守軍們張弓搭箭,一道箭雨傾瀉而下。
魏武卒們訓練有素,他們舉起盾牌,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響。
也有人被射中倒地。
魏軍的移動箭樓到達射程,和槓桿拋石機配合著,將弓箭和石頭砸向城牆上的守軍。
攻城車來到城門口。
「放!」隨著褚晨一聲怒吼,守軍冒著石頭和弓箭的壓制,從城牆上拋下滾木礌石。
巨大的滾木順著城牆滾落,砸在攻城槌和魏武卒身上,頓時人仰馬翻。
但是其他人繼續上前,推動著攻城車向前。
在投石機和箭樓的掩護下,魏武卒們加快了前進的速度。他們終於將攻城車推到了城牆下,數十名魏武卒齊心協力,推動著攻城槌,狠狠地撞擊城門。
每一次撞擊,都讓城門發出沉悶的響聲,仿佛是宛城痛苦的呻吟。
城牆上的守軍們被油脂點燃的火球和金汁(煮開的糞水),被金汁淋到的人發出悽慘的嚎叫,其他魏武卒們緊緊抓住攻城槌,不顧守軍的攻擊,繼續猛烈撞擊。
與此同時二十幾雲梯如同一條條巨蟒,架在了宛城的城牆之上。
魏武卒們沿著被點燃的雲梯奮勇攀爬,他們一手持盾,一手握劍,口中呼喊著戰鬥的口號。
城牆上的守軍們則用長矛在城牆的空隙中刺擊,用帶鐵錐的木頭砸下下去,進行進行抵抗。
他們居高臨下,占據著有利的位置,將靠近城牆的魏武卒紛紛刺落。但魏武卒們毫不畏懼,他們前赴後繼,不斷地向上攀爬。
年近七旬的墨子在城牆上四處奔走,指揮著墨者進行戰鬥。他的眼神堅定而冷靜,深知這場戰鬥不僅是力量的較量,更是智慧和意志的比拼。他利用宛城的地形和防禦設施,巧妙地布置兵力,一次次化解了魏武卒的進攻。
而吳起也絕非等閒之輩,他在陣後冷靜地觀察著戰場上的局勢,不斷調整著戰術。他發現城牆上有一處防守相對薄弱,立刻調集精銳部隊,集中力量攻擊那裡。
魏武卒們在他的指揮下,向那裡發起了更加猛烈的衝鋒。他們不顧守軍的箭矢和石塊,如同黑色的潮浪撲向宛城,奮勇攀爬雲梯,終於有一批魏武卒成功登上了城牆。
城牆上頓時陷入了一場激烈的近身肉搏戰。守軍們與魏武卒們展開了殊死搏鬥,但是這些守軍完全不是魏武卒的對手,幾十人被十來個人壓制,眼見爬上來的敵人越來越多,附近的守軍開始慌亂。
褚晨見狀,暗道不好!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千萬不能讓更多的魏武卒上來了。
就見墨子也發現了,正急忙指揮墨者沖向那處,與魏武卒展開激戰。
幾十名墨者們手持長劍,劍法凌厲,而且不顧個人生死,在氣勢上完全不輸魏武卒,甚至有壓倒之勢。
接連擊殺登城的敵人後,守軍們重新穩住了陣腳,將登上城牆的魏武卒全部擊退。
戰鬥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雙方都殺紅了眼。
魏武卒們不斷地發起衝鋒,而守軍們則頑強地堅守著每一寸城牆。
戰場上,喊殺聲、慘叫聲、兵器的碰撞聲交織在一起,鮮血染紅了城牆和地面,屍體堆積如山,黑色的煙霧和一處處火堆,形成了一片慘烈的景象。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戰場上的局勢依然膠著。
午後,天空突然烏雲密布,一場大雨即將來臨。吳起立馬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他急忙命令魏武卒們冒雨進攻,趁著守軍視線受阻,再次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大雨傾盆而下,戰場上一片泥濘,魏武卒們在雨中艱難地前進,但他們的進攻並沒有因此而減弱。
城牆上的守軍們沒了火的優勢,在雨中奮勇抵抗,雨水混著血水,流淌在他們的臉上和身上。
「堅持下去!想想你們的家人,要是宛城被攻破了,不僅你們會被俘虜為奴,連你們的妻兒都要成為奴隸!」
墨者們的聲音在雨中迴蕩,鼓舞著士氣,讓守軍們重新振作起來。儘管雨水影響了視線和行動,但守軍們憑藉著對人數上的優勢和頑強的意志,依然堅守著陣地。
傍晚時分,雨漸漸停了下來。戰場上瀰漫著一股濃濃的硝煙和血腥氣息。魏武卒們經過一天的激戰,已經疲憊不堪,但他們仍然執行著一次次進攻的命令,如同連綿不絕的海浪衝擊著宛城的防禦和守軍的心理防線。
反觀宛城的守軍們也同樣疲憊不堪,但他們在墨子的鼓勵下,勉強保持著微弱的鬥志。
褚晨心中升起一絲畏懼和枯澀,魏武卒果然是名震天下的強軍,太強了,五萬人將十萬人圍在城中,無論是單兵素質還是整體氣勢和配合默契,遠超他的軍隊太多,這是怎麼訓練出來的。
要不是依靠城牆,早就被打敗了。
終於,魏軍後方鳴金了,攻城部隊像黑色的潮水漸漸退去。
褚晨鬆了口氣,第一天堅持下來了。
太陽漸漸西沉,黃昏的陽光灑在戰場上,不僅無法驅散這濃濃的血腥和死亡的氣息,反而更顯蕭條和淒涼。
夜幕降臨,戰場上暫時陷入了一片寂靜。
雙方都在利用這個時間休整部隊,準備迎接明天更加激烈的戰鬥。
墨子在城中巡視著守軍的營地,他慰問著受傷的士兵,鼓勵著他們繼續戰鬥。
耕柱子來到墨子面前,臘黃粗糙的臉上,透露著悲傷,低聲道:「有十三位師弟被殺了……」
墨子沉默半響,腰也彎了幾分,看向城外的屍橫遍野,這種殺伐到什麼時候才能停止,他是看不到了。
他望著城外魏武卒的營地,心中默默祈禱,只能希望這場戰爭能夠早日結束,讓百姓免受戰火的塗炭。
這時就見守城的士卒正指向下面。
夜幕的城外,屍體還來不及收拾,有的被燒焦,呈現出詭異的姿勢,有的仰頭瞪著雙眼,注視天空。
十幾位穿著灰色粗布長袍的人,舉著燈火白幡,在屍體中行走,不時低下頭來觸摸屍體,像是在舉行什麼儀式。
耕柱子冷哼一聲道:「他們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