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高舉華夏電影的大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領頭人臉色一變,沒想到顧明說話這麼直接。

  「是嗎?可能這裡面有誤會在,《棋王》的背景在吉省,由我們長影廠來拍的話更合適一點,不是麼?」

  「西影廠已經委託我來撰寫劇本了,並且取景地會放在長白山,我覺得沒什麼問題。」顧明笑了笑,說道。

  還有什麼比原著作者認證更好的蓋章?

  關鍵是長影廠能容忍編劇讓自己這麼個小年輕當麼?

  那人果然不再接茬,轉而道:「我想聽聽西影廠出了怎樣的條件,打動了顧老師。」

  「一千二百塊的劇本稿酬。」

  顧明一句話,讓對方一眾人風乾了沉默。

  這年頭談錢雖然可恥,但若是光明正大得來的錢,那就讓人眼紅不已了。

  連帶著雜誌社看熱鬧的眾編輯都咽了口唾沫。

  特娘的,電影製片廠真是狗大戶,得虧是隔行如隔山,不然都去寫劇本了,哪有他們雜誌社的事兒。

  嘿,到了九零年代,作家們還真就是一窩蜂去了影視行業。

  「我可以跟廠里打申請,由您來撰寫劇本,這稿酬我們也能給,並且給得更高。」

  領頭人一邊上著稿酬攻勢,一邊打著感情牌:「你若是把《棋王》交給我們改編,在春城工作離家也近不是麼。」

  聽著那叫一個懇切,連一旁兩個西影廠的導演都覺得顧明該答應下來。

  老實說,顧明有那麼一瞬間,確實心動了。

  如果自己在長影撰寫劇本,離陳曉玉也能近一些。

  可他很清楚對方之所以急匆匆地來,還願意給那麼高的條件,完全就是出於怕被西影廠搶走自家的資源的想法上。

  沒錯,自己身為吉省作家,自然就被對方歸為了他們的資源。

  這就讓顧明很不爽了,起碼的尊重和誠意他完全沒有感受到,說不好聽點,藤紋驥和吳天明一走,長影廠這邊反悔了,他就得當場坐蠟。

  想明白這點,顧明便不再猶豫:「不用了,我覺得做人還是要講點信用的。」

  他說完這話,還特意朝從辦公室深處走出來的那名社長看了一眼。

  後者臉一黑,沒接茬。

  甚至他心裡隱隱有些後悔方才的決定。

  能被兩大電影製片廠爭搶的人,肯定有其不凡之處,早知道應該先看完開篇再做決定了。

  不過一個文壇新人,僥倖寫出個好作品,再泯然眾人矣的例子同樣不少。

  他還是堅定自己新不如老的想法。

  「顧老師……」領頭人還想再爭取。

  顧明站定身子,看向那人介紹起身邊的兩位:「這兩位是西影廠的導演,也是即將拍攝《棋王》來作為電影處女作的導演,專程從長安趕過來的,請問您是?」

  領頭人啞口無言,他的身份比起西影廠的二人,根本上不得台面。

  也聽出了顧明的言外之意,對方明顯更看重誠意。

  藤紋驥和吳天明聞言則是挺直了胸膛。

  沒錯,你們長影再牛逼,有我們這份綿延上千里的心意麼?

  心中對顧明更添了幾分感激和好感,無論何時,重信義者都值得敬佩。

  「趙兄,我們先走一步。」

  顧明只跟趙俊生道了聲別,就與藤紋驥、吳天明二人離開。

  等到出了雜誌社。

  藤紋驥開口感嘆道:「顧老師,您這份堅持,我真不知道該怎麼感謝好了。」

  換作他,他感覺自己面對長影廠的橄欖枝,只怕很難堅守住立場。

  「言重了,既然答應了二位,自然不能隨意更改,不然我顧明以後哪有信譽可言。」

  顧明擺擺手,「何況他們也就嘴上說說,到時候提的那些條件能不能落實還是一回事呢。」

  理是這麼個理,但兩人都知道能做到這點不容易。

  「有顧老師今日所為,今後西影廠也絕不會負你。」吳天明鄭重其事道。

  顧明笑著點點頭,沒往心裡去。

  卻不知對方便是日後西影廠的廠長,也是一手將張藝某給帶入西影廠,並且鑄造西影廠輝煌的人。


  要知道這會兒的西影廠還是全國電影拷貝發行量倒數第一,對方接手以後,一躍成為了全國聞名的電影製片廠。

  提起名字可能許多人不認識,但老謀子首奪影帝的《老井》就是他執導的,還有後世那部被製片人跪上熱搜的電影《百鳥朝鳳》,同樣是他的遺作。

  電影剪輯完成一個月後,這位就猝然離世。

  回到下榻的旅館,休息了一會兒,趙俊生就找了過來。

  方一開門,他臉上布滿了激動的紅暈,開口道:「顧兄,開頭我看了,鴻篇巨著啊!」

  這個評價讓藤紋驥和吳天明都不僅露出側目的眼神。

  能讓一名編輯說出鴻篇巨著的作品,哪怕有所誇大,也決計不是等閒。

  「過譽了。」顧明拱手道。

  「一點不為過,以闖關東為時代背景,用朱開山一家的各自遭遇來描繪出那個年代的人文變遷,單是格局上就已然寬廣,更別說立意了,早已脫離了那些小情小愛的局限。」

  趙俊生越說越激動,拍大腿道:「這麼好的作品本該是我們《長春》的啊!唉!」

  一聲長長的嘆氣表明了他的無奈,這種質量的作品,莫說五十萬字,就是一百萬字,也得收。

  偏偏碰上個墨守成規,按資論輩的新社長。

  只能說合該他們雜誌社沒這個福分。

  「一般的刊物我不建議,它們的發行量配不上你這篇作品,起碼得是《人民文學》《收穫》那種級別的,我建議投到後者。」

  「為啥?」

  顧明詫異,這倆刊物收稿還有區別?

  「因為我岳父只認識《收穫》的編輯。」趙俊生理直氣壯道。

  這個理由出乎意料,卻好像又在情理之中。

  鬧了半天,還是走內部關係。

  顧明對走後門這種事情並不反感,點點頭道:「那就麻煩你和伯父了,不過後續的稿子可能要等等,我接下來的精力更多會放在《棋王》的劇本改編上。」

  開玩笑,人家電影製片廠給多少,雜誌社才給多少?

  就憑人家給錢的闊氣,顧明就決定高舉華夏電影的大旗,文學和詩歌可以先往後稍稍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