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早幹嘛去了
眼看趙俊生腳步匆匆地帶著幾人往上走。
三人中年紀最大的吳天明落後幾步,驀地開口道:「這雜誌社的社長我看是真換了,但只收中短篇恐怕不實。」
這年頭就沒說送上門且在質量之上的稿子不收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新來的社長,瞧不上顧明這麼個文壇新人。
畢竟正常情況下,一個文壇新人想要出長篇作品,是需要多部中短篇作品打底,才能贏得雜誌社的信賴。
顯然,單憑一部《棋王》,在對方看來還不足以。
「呵呵,酒香不怕巷子深,《長春》不要顧老師的作品,我們西影廠也可以幫忙聯絡。」藤紋驥連忙安撫道。
「無妨,我對自己的作品還是有幾分信心的。」
顧明笑了笑,根本沒當回事。
藤紋驥和吳天明對視了一眼,看來這位顧老師確實有底氣,他們倒是對對方手上的長篇作品生出興趣了。
進了雜誌社,三人尋了位置坐下。
沒多會兒的功夫,就聽見了辦公室深處拍桌子的聲音。
「我們雜誌剛復刊,正是挖掘文壇新力量的時候,為什麼就偏偏盯著那些老作家?」
「趙編輯,要不然這個社長你來當?」
一句反問,趙俊生無言,他倒是想當,也不給機會啊。
「當然,我也不是說不給新作家機會,可那位顧同志才寫了一篇中篇吧,本來之前稿費給到頂格,就已經讓許多老同志不滿了,這回再收長篇,怕是異議會更大。」
新來的社長頓了頓,「他還年輕,完全可以多寫些中短篇,回頭我們版面有多餘的,再給他一次機會。」
長篇小說意味著要長期占據雜誌一塊版面,定下就是一筆長期的支出,沒有特殊情況不會撤銷,所以任何一篇長篇都得商榷再三才能定下。
不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資歷,顧明太年輕了,詩歌上的名氣也不適用文學。
兩邊都占理的情況下,自然是誰官大誰說了算。
趙俊生明顯敗下陣來,從社長辦公室走了出來。
之前他是主編的女婿那是優勢,現在社長換了人,他岳丈站錯了隊再加上年紀變大,在雜誌社頓時就邊緣化了起來。
若不是之前他挖掘出了《棋王》,讓雜誌銷量大增,這會兒的處境怕是要更惡劣。
「顧兄,實在對不住,我回頭幫你聯繫其他家雜誌,屆時你可以把稿子投遞過去。」
趙俊生臉色有些頹唐,打起精神跟顧明道歉道。
「無妨,我在《長春》投稿,本就是看在你的面子,咱們是朋友嘛,今後你若是換了地方,我再給你供稿。」
顧明笑笑,渾然不以為意地拍了拍趙俊生的肩膀。
這人有份對文學的純粹熱愛,為了供稿又能放下身段跑到劇團找自己,是個可交之人。
趙俊生鼻頭一酸,之前兩人的相交都是浮於表面,這次出現了問題才顯出真情意來。
他面色變正,沉聲道:「顧兄,你要是信得過我,可以把作品的開頭先交給我,我幫你去聯繫願意收錄的刊物。」
約好的稿子不能收,他心中有愧,寧願攬過這差事也算了卻心事。
顧明琢磨了一下,趙俊生作為編輯,對各個文學刊物的了解肯定比自己深,讓他去幫忙投遞的話,要比自己效率來得更高。
「成,辛苦趙兄了。」
顧明把筆記本遞了過去,說起來還有點不捨得,這本子陪他有幾十章了。
「別,我應該的。」
趙俊生接過後,臉上如釋重負,總算是對得住顧明了,「等晚上了,我來安排地方,請你和這兩位西影廠的朋友一塊吃點喝點。」
「好。」
顧明寫下自己等人下榻的住址,正準備離開。
身後就多出了幾張陌生的面孔。
「哪位是《棋王》的作者顧明老師?」領頭那人客氣地問道。
顧明不動聲色向後一退,將眾人護至身前,才道:「我就是,幾位找我有何貴幹?」
「呵呵,您不認識我們,我們可對您的名字早就如雷貫耳了。」
領頭那人笑吟吟地自我介紹道:「我們是長影廠的。」
長影的?
藤紋驥和吳天明兩人心頭頓時響起警鈴。
不用顧明吩咐,就下意識將後者擋在身後。
怕什麼來什麼,臨門一腳的功夫真出意外了,早知道坐硬座,今天也得給顧明帶上火車。
隨即,二人也跟著看向趙俊生。
顧明在雜誌社的消息,也只有對方知道。
「我之前跟社長提過一嘴電影改編的事情,想要以此來增添下顧兄的份量,沒想到他會通知長影那邊。」趙俊生無奈道。
關鍵誰能想到長影的人會這麼快趕過來,早幹嘛去了?
顧明心頭同樣是這個念頭,早幹嘛去了,這會兒找上門來了,咋地,搶來的東西才香唄。
「哦,我跟貴製片廠好像沒有什麼聯繫吧。」
「您忘了?之前我們有跟撫松縣劇團發過傳真,打算對您的作品《棋王》進行影視改編。」領頭人笑道。
在他看來,電影界還沒有人能拒絕長影廠遞去的橄欖枝。
論資歷,長影是建國後華夏第一家電影廠,根正苗紅,論能力,長影也是全國生產能力最強,產量最高的電影製片廠。
能與它相提並論的只有北影廠,上影廠和八一廠也只是勉強能排排坐。
本來國內只有這四家電影製片廠,58年正值大躍進,文化事業也要跟著大躍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在這個背景下,各省北要求成立自己的電影製片廠,才有了西安電影製片廠的誕生。
而西影廠的輝煌要等到老謀子去後才迎來,這會兒壓根跟長影廠沒法比。
藤紋驥和吳天明兩人張張嘴,他們就算有千般勸說的理由,也抵不過兩家製片廠的差距,更關鍵的這裡是長影廠的地盤,顧明本就是當地人。
他們此行抱著的想法,純粹就是撿漏,現在被當地主家發現了,主導權自然不在他們手中。
「你說我還真忘了。」
顧明一拍腦袋,不咸不淡地笑道:「是有傳真這麼回事,但我貌似沒答應給你們改編。」
車撞樹上知道拐了,大鼻涕到嘴邊知道甩了,老子要走了知道留了。
還是那句話,早幹嘛去了?
三人中年紀最大的吳天明落後幾步,驀地開口道:「這雜誌社的社長我看是真換了,但只收中短篇恐怕不實。」
這年頭就沒說送上門且在質量之上的稿子不收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新來的社長,瞧不上顧明這麼個文壇新人。
畢竟正常情況下,一個文壇新人想要出長篇作品,是需要多部中短篇作品打底,才能贏得雜誌社的信賴。
顯然,單憑一部《棋王》,在對方看來還不足以。
「呵呵,酒香不怕巷子深,《長春》不要顧老師的作品,我們西影廠也可以幫忙聯絡。」藤紋驥連忙安撫道。
「無妨,我對自己的作品還是有幾分信心的。」
顧明笑了笑,根本沒當回事。
藤紋驥和吳天明對視了一眼,看來這位顧老師確實有底氣,他們倒是對對方手上的長篇作品生出興趣了。
進了雜誌社,三人尋了位置坐下。
沒多會兒的功夫,就聽見了辦公室深處拍桌子的聲音。
「我們雜誌剛復刊,正是挖掘文壇新力量的時候,為什麼就偏偏盯著那些老作家?」
「趙編輯,要不然這個社長你來當?」
一句反問,趙俊生無言,他倒是想當,也不給機會啊。
「當然,我也不是說不給新作家機會,可那位顧同志才寫了一篇中篇吧,本來之前稿費給到頂格,就已經讓許多老同志不滿了,這回再收長篇,怕是異議會更大。」
新來的社長頓了頓,「他還年輕,完全可以多寫些中短篇,回頭我們版面有多餘的,再給他一次機會。」
長篇小說意味著要長期占據雜誌一塊版面,定下就是一筆長期的支出,沒有特殊情況不會撤銷,所以任何一篇長篇都得商榷再三才能定下。
不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資歷,顧明太年輕了,詩歌上的名氣也不適用文學。
兩邊都占理的情況下,自然是誰官大誰說了算。
趙俊生明顯敗下陣來,從社長辦公室走了出來。
之前他是主編的女婿那是優勢,現在社長換了人,他岳丈站錯了隊再加上年紀變大,在雜誌社頓時就邊緣化了起來。
若不是之前他挖掘出了《棋王》,讓雜誌銷量大增,這會兒的處境怕是要更惡劣。
「顧兄,實在對不住,我回頭幫你聯繫其他家雜誌,屆時你可以把稿子投遞過去。」
趙俊生臉色有些頹唐,打起精神跟顧明道歉道。
「無妨,我在《長春》投稿,本就是看在你的面子,咱們是朋友嘛,今後你若是換了地方,我再給你供稿。」
顧明笑笑,渾然不以為意地拍了拍趙俊生的肩膀。
這人有份對文學的純粹熱愛,為了供稿又能放下身段跑到劇團找自己,是個可交之人。
趙俊生鼻頭一酸,之前兩人的相交都是浮於表面,這次出現了問題才顯出真情意來。
他面色變正,沉聲道:「顧兄,你要是信得過我,可以把作品的開頭先交給我,我幫你去聯繫願意收錄的刊物。」
約好的稿子不能收,他心中有愧,寧願攬過這差事也算了卻心事。
顧明琢磨了一下,趙俊生作為編輯,對各個文學刊物的了解肯定比自己深,讓他去幫忙投遞的話,要比自己效率來得更高。
「成,辛苦趙兄了。」
顧明把筆記本遞了過去,說起來還有點不捨得,這本子陪他有幾十章了。
「別,我應該的。」
趙俊生接過後,臉上如釋重負,總算是對得住顧明了,「等晚上了,我來安排地方,請你和這兩位西影廠的朋友一塊吃點喝點。」
「好。」
顧明寫下自己等人下榻的住址,正準備離開。
身後就多出了幾張陌生的面孔。
「哪位是《棋王》的作者顧明老師?」領頭那人客氣地問道。
顧明不動聲色向後一退,將眾人護至身前,才道:「我就是,幾位找我有何貴幹?」
「呵呵,您不認識我們,我們可對您的名字早就如雷貫耳了。」
領頭那人笑吟吟地自我介紹道:「我們是長影廠的。」
長影的?
藤紋驥和吳天明兩人心頭頓時響起警鈴。
不用顧明吩咐,就下意識將後者擋在身後。
怕什麼來什麼,臨門一腳的功夫真出意外了,早知道坐硬座,今天也得給顧明帶上火車。
隨即,二人也跟著看向趙俊生。
顧明在雜誌社的消息,也只有對方知道。
「我之前跟社長提過一嘴電影改編的事情,想要以此來增添下顧兄的份量,沒想到他會通知長影那邊。」趙俊生無奈道。
關鍵誰能想到長影的人會這麼快趕過來,早幹嘛去了?
顧明心頭同樣是這個念頭,早幹嘛去了,這會兒找上門來了,咋地,搶來的東西才香唄。
「哦,我跟貴製片廠好像沒有什麼聯繫吧。」
「您忘了?之前我們有跟撫松縣劇團發過傳真,打算對您的作品《棋王》進行影視改編。」領頭人笑道。
在他看來,電影界還沒有人能拒絕長影廠遞去的橄欖枝。
論資歷,長影是建國後華夏第一家電影廠,根正苗紅,論能力,長影也是全國生產能力最強,產量最高的電影製片廠。
能與它相提並論的只有北影廠,上影廠和八一廠也只是勉強能排排坐。
本來國內只有這四家電影製片廠,58年正值大躍進,文化事業也要跟著大躍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在這個背景下,各省北要求成立自己的電影製片廠,才有了西安電影製片廠的誕生。
而西影廠的輝煌要等到老謀子去後才迎來,這會兒壓根跟長影廠沒法比。
藤紋驥和吳天明兩人張張嘴,他們就算有千般勸說的理由,也抵不過兩家製片廠的差距,更關鍵的這裡是長影廠的地盤,顧明本就是當地人。
他們此行抱著的想法,純粹就是撿漏,現在被當地主家發現了,主導權自然不在他們手中。
「你說我還真忘了。」
顧明一拍腦袋,不咸不淡地笑道:「是有傳真這麼回事,但我貌似沒答應給你們改編。」
車撞樹上知道拐了,大鼻涕到嘴邊知道甩了,老子要走了知道留了。
還是那句話,早幹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