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命之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生活中總能聽到這樣一類聲音,「某某命真好」,有些人似乎格外被上天所眷顧,從小衣食無憂,不必為生計發愁,又或者擁有非凡的才華和天賦,在某個領域輕易的就能取得其他人難以企及的成就,收穫鮮花與掌聲。這裡面「時也命也運也」,各有其因,各有其緣。

  「命」是先天賦予的基礎條件,包括家庭出身、身體素質等,一個人出生時就被賦予的先天條件。它包含了遺傳因素,比如身體素質、容貌、智力天賦等方面很大程度是由基因決定的。從這個角度講,「命」是一種初始設定。良好的命理會為人生提供優勢起點。

  「人始生,先成精」,在中醫理論里,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父母的生殖之精相結合,是生命形成的最初物質基礎。這種先天之精承載了父母的遺傳信息等諸多關鍵要素,就如同生命大廈的基石。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八字批多了,就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點,父母和子女的八字多多少少的存在相同的字,尤其是天幹這種顯象相同的概率極高,或許這裡面就藏著命的傳承的密碼。

  「命」既然是先天賦予的,那麼就有理由相信它跟「河圖」有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從生育的角度來看,道便是「命」的原始根源,一分為二便是乾道(爸爸)和坤道(媽媽),乾坤相合生三,三便是子女,再由子女逐漸成為族群即是萬物。

  對於最初的「道」人們已經無從探究了,所以在中國古代的神話里便有了伏羲和女媧既是兄妹又是夫妻的荒誕說辭,據傳他們共同創造了人類並傳承了文明,伏羲和女媧在中國古代神話中被認為是人類的始祖。世界各國的神話傳說中都有類似的記載,像日本的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也是如此,是日本列島的創造神。後人在解讀這些神話時,都會說這是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正,殊不知這只是在不了解「道」的情況下,對「道」的認知而已。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圖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符號,通常被認為是宇宙生成和萬物演化的象徵。根據傳統的中國哲學,特別是道家的宇宙觀,河圖代表了陰陽二氣的先天糾纏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生成過程,也便是「道」的衍生過程,從天一到地十,是不是就正好對應懷胎十月呢?天一到天五為「道」生,地六到地十為「道」成,如此我們的「命」便成了。

  生命的誕生是一個完整的「道」的演化過程,所以佛家認為本自具足,眾生皆具佛性,我們自身就是道本身;作為神棍的我,也由此認定一個人的命數皆在其中,也便是八字批命的理論基石。

  在傳統命理學中,依據出生的年、月、日、時四柱來推算吉凶禍福,這些天干地支的組合形成的命理信息,象徵著一個人一生的基本運勢走向,包括事業、婚姻、財富等諸多方面的大致趨勢。「命」還和更宏大的宇宙規律相關。一個人的「命」在出生時就被納入到這種宇宙秩序當中。「命」就如同是宇宙賦予個體的初始能量狀態,它設定了一個大概的人生軌跡範圍。

  然而,人生於天地之間,受「天時、地利、人和」的影響,我們又不能僅僅將「命」視為一種完全固定且不可改變的東西。雖然先天的因素給予了我們一定的基礎和起點,但人生是充滿變數和可能性的。

  一個出生在貧困家庭的人,可能沒有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良好的教育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是「命」的安排。但他如果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強烈的求知慾,通過自身的努力學習和不斷拼搏,也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軌跡。他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好的學校,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從而實現人生的逆襲。

  同樣,一個人即使擁有良好的先天條件,如出色的智力和優越的家庭背景,如果他不懂得珍惜和努力,過度依賴先天的優勢而忽視自身的成長和發展,也可能會逐漸失去這些優勢,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挫折。

  《了凡四訓》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所著的一本勸人向善、修身立命的勸善書。裡面提到了「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的觀點。

  袁了凡最初相信宿命論,認為人的命被外在的、無法掌控的力量支配和限制。後來受雲谷禪師點化,認識到命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的。即人的命不是天定的,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福報也需要靠自己去追求。通過踐行功過格,每日反省自己的言行,不斷積德行善,最終改變了孔先生對他命運的預測。讓我們看下了凡先生是如何改命的。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首先改過有三個關鍵要素,即「恥心」「畏心」「勇心」。「恥心」是指人要知道羞恥,有了羞恥之心才會努力改正自己的過失;「畏心」是要對天地鬼神懷有敬畏之心,即使在獨處時也能恪守道德規範;「勇心」則是指人要有勇氣去改正錯誤,不能因循退縮、猶豫不決。改過不僅要從行為上改正,還要從道理上、心念上進行反思和修正,最高明的改錯是從修心下手,心中不產生妄念,自然就不會有過錯產生。

  其次行積善之方,了凡先生認為積善不僅可以消除前世的罪孽,還能為自己和子孫後代帶來福報。但積善不能盲目,要學會分辨什麼是真正的善。提出從真假、端曲、陰陽、是非、偏正、半滿、大小、難易八個方面去辨別善。例如,發自內心的、能惠及他人的行為才是真善;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懷有善心的行為不算真善。同時,他認為看重國家整體與他人利益的行為是大善。

  再次行謙德之效,謙遜是一種美德,也是立命的前提和保證。一個人保持謙遜的態度,就能不斷進步,獲得更多的福報。如果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的發展。

  整體而言,《了凡四訓》倡導人們通過自我反省、改過遷善、積德行善、保持謙虛等方式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追求幸福的人生。

  無論命由天定亦或者命由己造,我認為「命」更像是一個人生命旅程的起始坐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