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奶水風波
小娃奶奶是一個做事乾脆利落的女人,一會的功夫,飯菜就已經做好了。小米稠飯不干不稀,金燦燦的看上去在那個年代很是美味了,還炒了白蘿蔔,雖然食材都是極其簡陋,卻被她做成了很可口的食物。翠蓮剛剛生產,在農村的傳統思維里,孕婦是不能吃乾的,只能喝點稀的,所以做婆婆的特別給熬了小米粥,還放了早已準備下的杏仁。今天還特別給弄了個雞蛋湯,算是這樣一個家庭里最奢侈的營養品了。似乎那個窮苦的年代裡,人們的思想都是那麼簡單純樸,也沒有現在這麼矯情講究。而且還能找一堆看上去十分有道理的傳統規矩,限制人們去想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比如說下奶就一定要喝魚湯,要吃月子餐,要講究營養。那個年代,對於產婦來講,最有營養的就是一大碗的小米粥了。
在山西的農村,孕婦坐月子是一定要穿大棉襖,裹頭巾的,而且不能碰涼水,不能洗澡、洗頭,甚至不能刷牙。當然,那個年代的農村人,極少有人有刷牙齒的習慣。當下正好是初春,天氣還是挺冷的,所以坐月子穿這麼厚還是比較舒服的。要是在夏日伏天,坐月子就受罪了,常常會捂出一身痱子。月子餐除了一日三餐正餐外,還要多加兩餐的小米粥。三餐正餐也是只能吃軟糯的,現在產婦吃的雞腿、豬蹄,莫說那個年代根本沒得吃,就是有也不讓吃。其實也算是對人的一種不科學的限制吧,歸根結底還是窮導致的。
雖然沒有網絡,在農村消息傳播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一頓早飯的工夫還沒過,四鄰都已經知道翠蓮生了的消息。已經有鄰居家的婦女來看新生的小娃了,有些好熱鬧的婦女早飯還沒吃完,就已經端著一大碗小米稠飯來了。其實這也是生活的一種樂趣,沒有電視、沒有任何娛樂項目,串門子也就成了一種最好的消遣方式了。不出十二日,除了孩子的父親,其他男子是不得進產婦的房子的。
再看產後的翠蓮,精神還是挺不錯的,恢復的也快。穿了一身花布的棉襖,當然並不是新的。躺在炕裡頭,邊上躺著剛出生的小娃,蓋著一床新里新面的棉花小被子,這是孩子姥姥早先就已經為小外甥準備好了的。小娃也戴著一個奶奶手工縫的一頂小帽子,僅用一小塊大紅的棉布縫製的。手巧的奶奶還縫了一個大約20公分長,20公分高的布老虎,身體是正黃色的棉布,用其他各色的布分別縫了眼睛、耳朵、鼻子、嘴,看上去栩栩如生。這了算是當地的一種特色吧,新生小娃床頭一般都是要縫這個的,用來避邪。小老虎的邊上還放了一對桃木鐧,是娃他爹親手做的,手工雖談不上精緻,倒也看上去像模像樣。來看望的四鄰都你一句我一句的,這小娃長得真不小,這小娃看上去真像他爹,這小老虎做的真好,俺嬸子手還真巧,他姥姥做這小被子真不錯,瞧人建國這手藝還真不賴,這對桃木鐧做的真好,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讓這個光線並不怎麼好的小屋裡好不熱鬧。就這樣人來人往的,娃兒奶奶迎來送往的,重複的話不知說了多少遍,臉上的皺紋笑的就沒有舒展過。
剛生完的翠蓮還沒有奶水,只能用奶瓶餵點奶粉。第三天上,小娃就睜開了眼睛,整個看上去也比剛出生的時候好看了些,不那麼皺巴巴的了。這個時候,翠蓮的奶水來慢慢有了,就開始嘗試著餵小娃奶水吃。初為人母的翠蓮還是有點不知所措,在奶奶的幫助下,把軟軟的小娃抱在懷裡,嘗試把乳頭塞進小娃嘴裡,可是幾次都沒能成功。起初還以為是餵養的姿勢不對,可是幾次之後發現,是這孩子有問題,居然不吸奶,奶頭塞嘴裡就給吐出來了,舌頭捲曲著就是放不進去奶頭。奶奶找來了筷子,把舌頭弄直了,把奶頭塞進去,還是不行。這可是把這一家人愁住了,這要是不吃奶水,這窮的叮噹響的家哪能吃的起奶粉的。無奈,孩子奶奶說,應該是這小子不餓,餓他幾頓,就知道找著吃了。於是就開始不餵奶粉了,連著餓了兩天,每天都是哭的不停,可是餵奶仍舊是餵不進去,一家人都為此無計可施。翠蓮也不好過,雖然吃不上多少營養的東西,奶水卻是足的很,每天憋的乳房疼的受不了,漲的乳汁都往外流。天天怨罵道,真是個要命的孩子,既然來的時候帶了這麼多口糧,咋就不吃呢。你當你生在了什麼有錢人的家裡麼,哪有閒錢給你吃奶粉的。
儘管嘴上罵不停,可憐天下父母心,眼見小娃哭的可憐,沒辦法,也只能開始餵奶粉。大抵是奶瓶的奶嘴大,也硬一些,能夠塞進嘴裡,也不容易吐出來,倒是很容易餵進去。終於也不哭了。娃他爹建設是一個極老實忠厚的人,事已至此,也沒辦法。說道「就讓娃吃奶粉吧,沒錢大不了去給他掙奶粉錢,總歸不能餓死!」既如此也沒別的更好的辦法。
說起建設,家裡排行老三,在幼年時期也是因為家裡窮養活不起,在舅舅家寄養過幾年,也算是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等到成年才回到母家,後來當義務兵三年。復員回來後,經人介紹相親就成家了。說起建設的婚事,也是經歷了一段波折,才最終成其好事。在此便不做多述了。建設其人雖然沒多少文化,其實也是窮給耽誤了學業。倒是跟著舅舅學了木匠的手藝,雖然也不是多好的把式,常規的做個桌椅板凳,箱櫃床門啥的,倒也不再話下。加上本人也是好學好研究琢磨一些事情,在村里倒也有不少人找他做些木工活,也能掙點小錢補貼家用。家閒時,也給人去做做泥瓦小工,做活中間也慢慢學著能夠干點大工的活計。在親戚鄰里看來,也算個能人了。
自此,建設為了能夠養活這個要命的娃,就不得不除了種地干雜活,還是起早到山上去抗木頭,掙奶粉錢。這也就讓翠蓮在以後的日子裡,總是在小娃不聽話的時候,說他真是要命,有奶不吃,逼著你爹到山上抗木頭掙奶粉錢。
在山西的農村,孕婦坐月子是一定要穿大棉襖,裹頭巾的,而且不能碰涼水,不能洗澡、洗頭,甚至不能刷牙。當然,那個年代的農村人,極少有人有刷牙齒的習慣。當下正好是初春,天氣還是挺冷的,所以坐月子穿這麼厚還是比較舒服的。要是在夏日伏天,坐月子就受罪了,常常會捂出一身痱子。月子餐除了一日三餐正餐外,還要多加兩餐的小米粥。三餐正餐也是只能吃軟糯的,現在產婦吃的雞腿、豬蹄,莫說那個年代根本沒得吃,就是有也不讓吃。其實也算是對人的一種不科學的限制吧,歸根結底還是窮導致的。
雖然沒有網絡,在農村消息傳播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一頓早飯的工夫還沒過,四鄰都已經知道翠蓮生了的消息。已經有鄰居家的婦女來看新生的小娃了,有些好熱鬧的婦女早飯還沒吃完,就已經端著一大碗小米稠飯來了。其實這也是生活的一種樂趣,沒有電視、沒有任何娛樂項目,串門子也就成了一種最好的消遣方式了。不出十二日,除了孩子的父親,其他男子是不得進產婦的房子的。
再看產後的翠蓮,精神還是挺不錯的,恢復的也快。穿了一身花布的棉襖,當然並不是新的。躺在炕裡頭,邊上躺著剛出生的小娃,蓋著一床新里新面的棉花小被子,這是孩子姥姥早先就已經為小外甥準備好了的。小娃也戴著一個奶奶手工縫的一頂小帽子,僅用一小塊大紅的棉布縫製的。手巧的奶奶還縫了一個大約20公分長,20公分高的布老虎,身體是正黃色的棉布,用其他各色的布分別縫了眼睛、耳朵、鼻子、嘴,看上去栩栩如生。這了算是當地的一種特色吧,新生小娃床頭一般都是要縫這個的,用來避邪。小老虎的邊上還放了一對桃木鐧,是娃他爹親手做的,手工雖談不上精緻,倒也看上去像模像樣。來看望的四鄰都你一句我一句的,這小娃長得真不小,這小娃看上去真像他爹,這小老虎做的真好,俺嬸子手還真巧,他姥姥做這小被子真不錯,瞧人建國這手藝還真不賴,這對桃木鐧做的真好,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讓這個光線並不怎麼好的小屋裡好不熱鬧。就這樣人來人往的,娃兒奶奶迎來送往的,重複的話不知說了多少遍,臉上的皺紋笑的就沒有舒展過。
剛生完的翠蓮還沒有奶水,只能用奶瓶餵點奶粉。第三天上,小娃就睜開了眼睛,整個看上去也比剛出生的時候好看了些,不那麼皺巴巴的了。這個時候,翠蓮的奶水來慢慢有了,就開始嘗試著餵小娃奶水吃。初為人母的翠蓮還是有點不知所措,在奶奶的幫助下,把軟軟的小娃抱在懷裡,嘗試把乳頭塞進小娃嘴裡,可是幾次都沒能成功。起初還以為是餵養的姿勢不對,可是幾次之後發現,是這孩子有問題,居然不吸奶,奶頭塞嘴裡就給吐出來了,舌頭捲曲著就是放不進去奶頭。奶奶找來了筷子,把舌頭弄直了,把奶頭塞進去,還是不行。這可是把這一家人愁住了,這要是不吃奶水,這窮的叮噹響的家哪能吃的起奶粉的。無奈,孩子奶奶說,應該是這小子不餓,餓他幾頓,就知道找著吃了。於是就開始不餵奶粉了,連著餓了兩天,每天都是哭的不停,可是餵奶仍舊是餵不進去,一家人都為此無計可施。翠蓮也不好過,雖然吃不上多少營養的東西,奶水卻是足的很,每天憋的乳房疼的受不了,漲的乳汁都往外流。天天怨罵道,真是個要命的孩子,既然來的時候帶了這麼多口糧,咋就不吃呢。你當你生在了什麼有錢人的家裡麼,哪有閒錢給你吃奶粉的。
儘管嘴上罵不停,可憐天下父母心,眼見小娃哭的可憐,沒辦法,也只能開始餵奶粉。大抵是奶瓶的奶嘴大,也硬一些,能夠塞進嘴裡,也不容易吐出來,倒是很容易餵進去。終於也不哭了。娃他爹建設是一個極老實忠厚的人,事已至此,也沒辦法。說道「就讓娃吃奶粉吧,沒錢大不了去給他掙奶粉錢,總歸不能餓死!」既如此也沒別的更好的辦法。
說起建設,家裡排行老三,在幼年時期也是因為家裡窮養活不起,在舅舅家寄養過幾年,也算是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等到成年才回到母家,後來當義務兵三年。復員回來後,經人介紹相親就成家了。說起建設的婚事,也是經歷了一段波折,才最終成其好事。在此便不做多述了。建設其人雖然沒多少文化,其實也是窮給耽誤了學業。倒是跟著舅舅學了木匠的手藝,雖然也不是多好的把式,常規的做個桌椅板凳,箱櫃床門啥的,倒也不再話下。加上本人也是好學好研究琢磨一些事情,在村里倒也有不少人找他做些木工活,也能掙點小錢補貼家用。家閒時,也給人去做做泥瓦小工,做活中間也慢慢學著能夠干點大工的活計。在親戚鄰里看來,也算個能人了。
自此,建設為了能夠養活這個要命的娃,就不得不除了種地干雜活,還是起早到山上去抗木頭,掙奶粉錢。這也就讓翠蓮在以後的日子裡,總是在小娃不聽話的時候,說他真是要命,有奶不吃,逼著你爹到山上抗木頭掙奶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