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麥家有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哎喲,哎喲」一個女人睡著睡著突然不停地喊著疼,身邊的漢子驚醒過來,問道「你怎麼了?」「疼、疼」女人摸著已經隆起的大肚子說道「估計是要生了,快起來叫你媽過來」。男人趕忙穿了棉襖起床,點上了一盞煤油燈,趕緊出門去東邊的窯洞裡叫老母親過來。一間不足8平米的小套間裡,靠窗的位置是一個土炕,旁邊生著一個火爐,火爐邊是一個案板,案板的對面放著一口大水缸。那個年代的山西的農村大都是這樣的一個布置。

  「娘、娘,翠蓮要生了,你快起來看看!」聽到老三在外面叫,男人的母親一邊搖醒睡在一邊的老漢,一邊趕緊穿了衣服起床。這是一個身材高挑的女人,雖然家裡窮得很,但是卻是一個乾淨利落的人。在80年代,已經有很多女人不裹小腳了,大概是因為她天生一隻腳有些殘疾,因此上也沒有裹小腳。起床後,一拐一拐的奔向媳婦的房間。別看她有些殘疾,走起路來倒也利落,一看就是一個能幹的人。邊走邊吩咐她兒子快走燒一鍋開水,準備給他媳婦接生。與此同時,住在西邊窯洞裡的老四家也被這動靜給吵醒過來,老四家媳婦月嬌也走了出來,奔三嫂屋裡。老四家媳婦身材嬌小,剛結婚沒兩年,一起過來幫老婆婆的忙。

  伴隨著一陣陣產婦的叫聲,「哇」的一場,一個男嬰在這個農村小院裡降生了,打破了這個安靜的小村莊的寧靜,也打破了這個冬日沉靜深邃的夜。在那樣的一個年代,農村生孩子都是在自家的床上,根本沒有去醫院的概念,往往自已的婆婆或者是一些年長的婦人,便充當了接生的工作。因此上,在那個年代,能夠順利的生產,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這個時候,天已經蒙蒙亮,下了一夜的雪也停了,地上白茫茫的一片,籠罩著整個村莊。在雪的映照下,這個時間比往日亮了許多。住在村南頭的翠蓮娘,踱著半大的小腳搖搖晃晃的也來了女兒家裡。這是一個五十來歲的老婦人,三十來歲上就死了男人,一個女人家,把三個子女撫養長大,說起來也是一個苦命的人。進門來看到女子平安生產,也是一頓阿彌托佛。先向親家母道喜,接著坐到炕邊上,看了看女子,看著小外孫樂得合不攏嘴。

  男嬰已經被手腳麻利的奶奶,用早已準備就緒的包被給包了起來,農村的冬天還是很冷的,雖然生著爐火,房間裡還是能看到哈出來的氣。只見男嬰圓圓的腦袋,眯著眼睛還沒有睜開,那個年代窮,孕婦也吃不上好的,就是玉米面,小米飯,麵條都不得經常吃,大米飯更是要過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所以生下來的孩子,總是要過段時間才能睜開眼睛。當然也更不會關心孩子生下來多重,只要活著,就是好的。男嬰的爺爺這時候也走了進來,抱了抱小孫孫,吧嗒了兩口汗煙。一笑滿臉的皺紋就顯得更家明顯了,本來就不大的眼睛,更是成了一條縫。不管怎麼說,家裡添了男丁,還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天也已經大亮,奶奶留了親家在吃早飯。讓親家在屋裡坐坐,陪閨女說說話,幫著弄弄小娃兒。然後一拐一拐朝廚房走去。

  從後半夜折騰到現在,這個小院也慢慢地從漆黑的夜中展現出來,就像是一幅慢慢暈染開的水墨畫。用水墨畫來形容也確是很貼切,那個年代的農村,好像顏色一直就是很簡單的,沒有豐富的五顏六色。大多是土窯洞,或是磚瓦房,其實也稱不上磚瓦房,那個時候,也只有極個別的條件好一點的家庭,才蓋得起磚牆瓦房,大多數還是土壞牆,灰瓦頂。院子也是土院,一到下雨下雪便踩的泥濘不堪。當然,這個小院就是一個最典型的窮苦人家的安身之處。位於村東街,從主路上穿入一個狹長的小巷,卻有一個不錯的名字,叫麥家胡同。因為這一片大多數人家都姓麥,大抵多少輩之前都是一個老祖先吧,所以這一處也叫麥家旮旯。應該是因為這一片在村東頭的一個角落裡而得名吧。因為再往東走便是一處斷崖。穿過小巷,正對一個土壞牆灰瓦的大門,外面是一片不小的揚場。因為是剛剛過完正月十五,大門上的對聯還在,上聯寫「天地和順家添財」,下聯寫「平安如意人多福」,橫批「萬事如意」。雖然日子過得苦了點,但是對生活的美好嚮往還是很真誠的。雙開扇的木質大門,門上有鐵質的門扣,兩邊有門墩石,中間是30公分高的一條閘板。這條閘板,將來也是這個小院裡出生的孩子們常常鑽進鑽出的通道了。應該這中間是有一個門檻的,但是為了方便車馬進出,就改成了閘板,進車的時候就把它取下來,這也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的體現吧。

  從大門進去後,三間座南朝北的土牆瓦房,也就是南屋,小娃兒就生在這個屋。南屋這個院子分成了里外兩個部分,外邊右手邊是一個豬圈,一個旱廁,左手邊是一個雞棚。往前走來到裡面,東西兩邊各有一間土牆瓦房,西屋是別人家的,說是別人,也在五服之內,跟這家的老主人應該算是堂兄弟關係吧。東屋是牲口棚。座北朝南是兩孔窯洞,東窯住著老主,西屋住著老四家,南屋住著老三家。講到這,這家的老主大號叫福安,女主叫來弟。所生四男兩女,老大建國、老二建軍、老三建梅(女),老四建設、老五建禮、老六紅梅。

  東西窯前面兩條夾縫中,給隔出來兩個廚房。因為已經分了家,所以都是各自開灶生火。當然這樣的廚房也只有在夏天的時候才會派上用場,冬天就是成了倉庫。因為各家屋裡都生了爐子,做飯也就在屋裡了。此時東窯的煙囪里冒著滾滾白煙,煙囪出煙處還掛著長長的黃色的冰溜子。小娃的奶奶正在緊張地做著早飯,畢竟家裡剛添了丁,兒媳婦需要好好補充一下營養,雖然那個時候最好的營養就是一碗小米粥了。今天老太太特意還給臥了個雞蛋。

  這個時候,寧靜的小村莊已經變得活躍起來,各家掃著各家門前的積雪,每家的煙囪里都冒出來滾滾白煙,因為剛下過雪的緣故吧,沒有一絲風,煙都直直的升上空中,所有的煙柱仿佛在空中交流著這一夜的故事,討論著各家做著啥樣的早飯,分享著昨晚誰家發生了些什麼樣的故事。隨著各家掃開了一條通行的路,露出來黃色的泥土路,仿佛給這樣一幅鄉村水墨畫添了些顏色,更加豐富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