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城市間合作
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
在市經濟會議召開後不久,基特韋市政府就派代表前往盧本巴希進行經濟上的交流活動。
盧本巴希。
東非施瓦本省的省會,前世剛果(金)全國四個大省之一,加丹加省的首府,後來加丹加省被剛果政府拆分為四個小省後,盧本巴希依舊是上加丹加省的首府。
而之所以,剛果政府將加丹加省拆分為四個省份,顯然是為了防範地方分離主義。
前世剛果的首都是金夏沙,但是金夏沙相對於剛果國土而言過於偏西,對於東部地區的掌控力度弱。
而以盧本巴希等為核心的剛果東部地區,不僅面積大,人口多,經濟相對發達,而且民族眾多,同時加上剛果周邊鄰居眾多,這使得剛果時常成為戰亂之地。
而在東非治下的施瓦本省,其範圍就在前世剛果的加丹加省境內,東非顯然並不擔心遇到前世剛果所面臨的狀況。
如今,盧本巴希已經成為東非中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經濟繁榮,人口眾多。
剛剛開完會的德伯爾恩市長帶著人員來到盧本巴希就感覺到了兩地的差距。
德伯爾恩市長不禁感慨道:「盧本巴希這些年發展實在太快了,上個世紀我們基特韋至少可以和他們掰一掰手腕,但是現在盧本巴希光是規模就是我們市的兩倍之上。」
基特韋和盧本巴希作為銅礦帶最大的兩座城市,都是依靠當地的銅礦資源起家,但是進入20世紀之後,盧本巴希加快發展,不斷拉開了和基特韋市的差距。
秘書巴亞說道:「市長先生也不需要過於妄自菲薄,盧本巴希的政策資源比我們好的多,如果我們能有盧本巴希這種政策條件,也不會比他們發展的差,說到底大家都是銅礦帶城市,在基礎條件上沒有誰優誰劣之分,現在這種經濟差距,還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對於秘書所言,德伯爾恩也是十分認同的,他說道:「和盧本巴希相比,我們確實獲得的支持更少,盧本巴希作為施瓦本省的省會,可以調動全省的資源,本來就比我們有優勢,而且盧本巴希的發展也比我們早上幾年時間。」
「最可惜的就是當初盧本巴希成為了中央鐵路的樞紐,這讓過去幾十年,盧本巴希的優勢進一步加大。」
中央鐵路從盧本巴希分岔,一路向北直達黑森省的基桑市,一路向西直達卡賓達市,而毫無疑問,中央鐵路作為東非全國最重要的鐵路幹線,所能賦予沿線城市經濟上的益處也最顯著。
而當初,東非建設中央鐵路的時候,盧本巴希和基特韋都是這個樞紐的備選項,不過最後還是經濟更勝一籌的盧本巴希成為贏家。
而這也正是因為,盧本巴希是東非在銅礦帶開發的第一座城市,比基特韋市還要早一些。
德伯爾恩接著說道:「如今盧本巴希是全國僅有的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之一,我們市的人口卻才三十多萬,估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也不可能超過盧本巴希了。」
靠著銅礦等資源,銅礦帶地區成為東非一個工業比較發達的區域,完全可以將其類比成魯爾區那樣的工業區。不過,魯爾區崛起主要是靠著煤礦,而銅礦帶靠的是銅礦。
作為銅礦帶第一大城市的盧本巴希,在當前東非全國經濟中排在第七位,暫時高於東非西部的羅安達市。
而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東非經濟呈現一個由東部向西部拓展的過程,畢竟東非東部和中部地區開發歷史早,而對西部的開發最晚,所以即便羅安達等西部城市發展迅猛,但是在近期也不可能超過中東部。
巴亞說道:「盧本巴希是工業重鎮,同時交通地位高,科教衛文資源也比我們基特韋的等級高,所以很容易匯聚大量人口,不過,我們面臨的經濟問題,盧本巴希也跑不了。」
秘書巴亞所說的經濟問題,主要就是銅礦帶的產業結構問題,基特韋市雖然是銅礦帶第二大城市,但是說到底銅礦帶的領頭羊是盧本巴希。
如果整個銅礦帶經濟轉型失敗,那盧本巴希和基特韋都會受到影響,而毫無疑問,盧本巴希受到的經濟損失肯定最大。
德伯爾恩躺在車座上,慢悠悠的說道:「所以,這也是我來到盧本巴希的原因,銅礦帶的經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銅礦帶的產業完蛋了,區域內所有人都好不了。」
「這個時候,基特韋和盧本巴希應該聯合起來,在經濟上相互團結,對整個銅礦帶的資源進行整合,減少內部競爭,一致對外。」
德伯爾恩來到盧本巴希的目的就是為了和盧本巴希當地政府達成合作,只有兩座城市達成一致,才能對整個銅礦帶的資源,產業進行整合,從而幫助銅礦帶完成經濟領域的產業轉型。
不過,這顯然不是容易實現的,畢竟盧本巴希和基特韋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甚至過去二者長期存在競爭關係。
雖然基特韋的體量比盧本巴希要小很多,但是基特韋同樣對銅礦帶除盧本巴希以外的其他城市有壓倒性優勢。
所以,兩座城市從上個世紀開始,就一直爭奪銅礦帶的經濟主導權,而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兩者產業結構上雷同。
而產業上重合,自然也就少不了競爭,這又導致產品價格上波動,最終結果也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兩個小時後……
德伯爾恩一行人終於抵達了盧本巴希市政府,從基特韋到盧本巴希也就一百多公里路程,由此可見,兩座城市之間複雜的關係,畢竟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
「德伯爾恩市長,你可真是貴客。」盧本巴希市長波克迎面走來道。
德伯爾恩:「好久不見,波克市長,最近你們盧本巴希市可不得了,經濟進入全國第七位,這銅礦帶第一大城市的名譽進一步坐穩了。」
聽到德伯爾恩的恭維,波克心裡十分高興,不過還是謙恭的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罷了,我不過是站在前輩們的基礎上,做出了一些小成就,這些年你們基特韋市發展的也不差,也算是中部經濟排行前列的城市了。」
通過二者的對話,就足以看出基特韋市和盧本巴希發展的差距,盧本巴希在全國都算大城市,而基特韋的影響力也就在中部能夠排得上號。
而實際上,基特韋的經濟,如果以東非全國為維度對比的話,也能排在中上游水準,但是,和盧本巴希這些真正意義上的大城市,差距還是過於明顯。
德伯爾恩說道:「唉,我們基特韋市比不了盧本巴希,上個世紀,我們或許還能和盧本巴希在經濟上對比,但是如今,不得不承認盧本巴希拉開了和基特韋的差距,我們就是想追也追不上了。」
波克沒有接話,而是問道:「德伯爾恩市長,這次你們來盧本巴希的目的是什麼?」
德伯爾恩也沒有客氣,而是直言不諱的說道:「我們這次過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和你們盧本巴希達成合作,看看能不能達成合作,邀請銅礦帶的其他城市,達成經濟領域的合作。」
「嗯!不知道怎麼合作?」波克市長好奇的問道。
德伯爾恩解釋道:「波克市長,我想你應該很清楚,我們銅礦帶能夠在全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靠的是銅礦資源,可以說銅礦開採和有色金屬加工,是我們這個區域的核心產業。」
波克點點頭說道:「當然,畢竟從名稱上就能看出銅礦對我們這些城市的重要性。」
德伯爾恩:「這就對了,但是我想你們應該也知道,這些年銅礦產業所面臨的危機,這個時候雖然不明顯,但是已經生出了苗頭,那就是非銅礦帶銅礦資源開發,以及進口銅礦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尤其是外部進口銅礦,對銅礦帶的威脅最大,他們打破了國內銅礦的市場行情,導致這些年銅礦價格縮水。」
「而中央出於外交,環境,殖民地開發等因素的考慮,並不拒絕進口銅礦進入國內,這就讓我們的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如果突破不了這個瓶頸,不說更進一步,未來整個銅礦帶都有可能因此沒落。」
外交層面的典型體現就是,東非從南美各國進口了大量銅礦資源,東非拉攏南美各國之心,路人皆知。
而想要拉攏這些國家,自然要和他們進行利益上的綁定,而購買當地的農產品和礦產資源,是最常見的辦法之一。
而從客觀角度來說,東非從來都不是一個銅礦缺乏的國家,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但是,東非政府並不介意通過購買智利,秘魯等國家的銅礦,來拉近雙方的關係,更何況這些國家的銅礦量大質優,價格也並不比本國銅礦高多少。
而國家利益顯然未必和地方利益完全一致,東非政府不介意大量引入國外或者殖民地的銅礦,銅礦帶地區顯然是介意的,但是他們又無法阻止這件事,畢竟銅礦帶在東非本土都不具備唯一性,東非產銅礦的地方還有很多。
德伯爾恩的話也讓波克陷入了思考,就像德伯爾恩所言,銅礦帶城市過度依賴銅礦資源開發,而現在有了外部競爭,確實對盧本巴希造成了影響。
而之所以,波克沒有德伯爾恩那種急迫性的原因,則是盧本巴希的條件比基特韋要好得多,不管交通,教育,甚至資源上都是如此。
不過,現在德伯爾恩既然提出了問題,他還是願意順水推舟的但是要先看看德伯爾恩是怎麼一個合作方案。
於是波克市長問道:「那你們打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又應該如何合作?」
德伯爾恩市長說道:「現在,我們無法阻止中央政府的決議,通過聯合其他城市,限制進口銅礦進入東非。」
「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我們自身來解決,而銅礦以及相關產業又是我們的核心和基礎,顯然也不能放棄。」
「而進口銅礦,主要威脅的是我們的上游產業,但是在中下游產業我們還是有很大優勢的,但是,這種優勢依舊有被反超的風險。」
「所以,我們應該從兩點出發,在上游產業,也就是銅礦開採方面,和銅礦帶其他地區達成協議,根據資源情況,經濟實力,人口等因素,來分配開採份額,統一價格,避免區域惡性競爭。」
「而在中下游產業,應該合併和協調一批企業,合併一批同類型企業,從而整合技術,人才等資源,避免競爭的同時,形成一批骨幹企業和外部進行競爭,提高我們整體的抗風險能力。」
「協調,則是將產業根據交通,資源,地理,環境等等因素,把政府銅礦帶的產業鏈進行重塑,每個城市發展各自的優勢產業,從而促成整個地區的產業協調發展。」
德伯爾恩的話很好理解,如果銅礦帶的各個城市各自為戰的話,很容易被外人撿了便宜,所以大家應該整合起來,這樣至少不至於被銅礦帶以外的競爭對手吃干抹淨。
波克市長對於德伯爾恩的提議自然十分心動,不過他還是說道:「但是這樣一來,我們銅礦帶就必須有一個統一的領導,不然銅礦帶大大小小十幾座主要城鎮,恐怕很難達成一致。」
德伯爾恩說道:「到了這個時候,我們之間的競爭,完全是便宜其他人,所以就根據各自的經濟實力來劃分蛋糕好了。」
「就比如新合併成立的企業,由我們每個市各自出資,能占據多少各憑本事,而協調這些城鎮的產業,則要從多方面考慮,就比如環境,銅礦開採污染十分嚴重,那環境承載能力強的地區,自然可以多開採,環境承載能力弱的地方要少開採。」
「還有礦山開採設備,對於這些設備,也應該合理利用,提高利用效率的同時,提高礦區工人的安全。」
聽完了德伯爾恩的話後,波克市長也就明白了,按照德伯爾恩的意思,那就是有多大能力,吃多少肉。
而只要簡單一盤算,整個銅礦帶的城市裡,還有比盧本巴希更發達的城市麼?顯然沒有,就是基特韋這個第二大城市,和盧本巴希的差距都十分巨大。
所以,波克市長立馬變了副面孔,他樂呵呵的對德伯爾恩說道:「還是德伯爾恩市長你有遠見,銅礦帶早就應該整合為一體,不說成為魯爾區那樣強大的工業區,至少也能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
「我們盧本巴希對於整合銅礦帶地區是樂見其成的,區域內的各個城鎮應該放下成見,精誠合作,這樣才能讓整個地區一起進步,做大做強。」
事實上,盧本巴希市以前並非沒有整合銅礦帶的想法,但是奈何其他城鎮不同意,而盧本巴希最大的反對者,就是基特韋市。
現在,基特韋市政府放下了和盧本巴希較勁的念頭,願意「服從」盧本巴希的安排,盧本巴希市政府自然是歡迎的。
而基特韋市態度的轉變,其實也是無奈選擇,畢竟整合銅礦帶,對於基特韋市更加重要,而基特韋市卻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讓盧本巴希來完成這個任務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當下,基特韋市的經濟瓶頸比盧本巴希更加嚴重,畢竟盧本巴希除了銅礦以外,還有政策,地理,交通等優勢,所以退路也多,就算銅礦帶衰落了,作為施瓦本省會的盧本巴希發展也不會差到哪去,這是基特韋一個地級市所無法相比的。
(本章完)
在市經濟會議召開後不久,基特韋市政府就派代表前往盧本巴希進行經濟上的交流活動。
盧本巴希。
東非施瓦本省的省會,前世剛果(金)全國四個大省之一,加丹加省的首府,後來加丹加省被剛果政府拆分為四個小省後,盧本巴希依舊是上加丹加省的首府。
而之所以,剛果政府將加丹加省拆分為四個省份,顯然是為了防範地方分離主義。
前世剛果的首都是金夏沙,但是金夏沙相對於剛果國土而言過於偏西,對於東部地區的掌控力度弱。
而以盧本巴希等為核心的剛果東部地區,不僅面積大,人口多,經濟相對發達,而且民族眾多,同時加上剛果周邊鄰居眾多,這使得剛果時常成為戰亂之地。
而在東非治下的施瓦本省,其範圍就在前世剛果的加丹加省境內,東非顯然並不擔心遇到前世剛果所面臨的狀況。
如今,盧本巴希已經成為東非中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經濟繁榮,人口眾多。
剛剛開完會的德伯爾恩市長帶著人員來到盧本巴希就感覺到了兩地的差距。
德伯爾恩市長不禁感慨道:「盧本巴希這些年發展實在太快了,上個世紀我們基特韋至少可以和他們掰一掰手腕,但是現在盧本巴希光是規模就是我們市的兩倍之上。」
基特韋和盧本巴希作為銅礦帶最大的兩座城市,都是依靠當地的銅礦資源起家,但是進入20世紀之後,盧本巴希加快發展,不斷拉開了和基特韋市的差距。
秘書巴亞說道:「市長先生也不需要過於妄自菲薄,盧本巴希的政策資源比我們好的多,如果我們能有盧本巴希這種政策條件,也不會比他們發展的差,說到底大家都是銅礦帶城市,在基礎條件上沒有誰優誰劣之分,現在這種經濟差距,還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對於秘書所言,德伯爾恩也是十分認同的,他說道:「和盧本巴希相比,我們確實獲得的支持更少,盧本巴希作為施瓦本省的省會,可以調動全省的資源,本來就比我們有優勢,而且盧本巴希的發展也比我們早上幾年時間。」
「最可惜的就是當初盧本巴希成為了中央鐵路的樞紐,這讓過去幾十年,盧本巴希的優勢進一步加大。」
中央鐵路從盧本巴希分岔,一路向北直達黑森省的基桑市,一路向西直達卡賓達市,而毫無疑問,中央鐵路作為東非全國最重要的鐵路幹線,所能賦予沿線城市經濟上的益處也最顯著。
而當初,東非建設中央鐵路的時候,盧本巴希和基特韋都是這個樞紐的備選項,不過最後還是經濟更勝一籌的盧本巴希成為贏家。
而這也正是因為,盧本巴希是東非在銅礦帶開發的第一座城市,比基特韋市還要早一些。
德伯爾恩接著說道:「如今盧本巴希是全國僅有的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之一,我們市的人口卻才三十多萬,估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也不可能超過盧本巴希了。」
靠著銅礦等資源,銅礦帶地區成為東非一個工業比較發達的區域,完全可以將其類比成魯爾區那樣的工業區。不過,魯爾區崛起主要是靠著煤礦,而銅礦帶靠的是銅礦。
作為銅礦帶第一大城市的盧本巴希,在當前東非全國經濟中排在第七位,暫時高於東非西部的羅安達市。
而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東非經濟呈現一個由東部向西部拓展的過程,畢竟東非東部和中部地區開發歷史早,而對西部的開發最晚,所以即便羅安達等西部城市發展迅猛,但是在近期也不可能超過中東部。
巴亞說道:「盧本巴希是工業重鎮,同時交通地位高,科教衛文資源也比我們基特韋的等級高,所以很容易匯聚大量人口,不過,我們面臨的經濟問題,盧本巴希也跑不了。」
秘書巴亞所說的經濟問題,主要就是銅礦帶的產業結構問題,基特韋市雖然是銅礦帶第二大城市,但是說到底銅礦帶的領頭羊是盧本巴希。
如果整個銅礦帶經濟轉型失敗,那盧本巴希和基特韋都會受到影響,而毫無疑問,盧本巴希受到的經濟損失肯定最大。
德伯爾恩躺在車座上,慢悠悠的說道:「所以,這也是我來到盧本巴希的原因,銅礦帶的經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銅礦帶的產業完蛋了,區域內所有人都好不了。」
「這個時候,基特韋和盧本巴希應該聯合起來,在經濟上相互團結,對整個銅礦帶的資源進行整合,減少內部競爭,一致對外。」
德伯爾恩來到盧本巴希的目的就是為了和盧本巴希當地政府達成合作,只有兩座城市達成一致,才能對整個銅礦帶的資源,產業進行整合,從而幫助銅礦帶完成經濟領域的產業轉型。
不過,這顯然不是容易實現的,畢竟盧本巴希和基特韋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甚至過去二者長期存在競爭關係。
雖然基特韋的體量比盧本巴希要小很多,但是基特韋同樣對銅礦帶除盧本巴希以外的其他城市有壓倒性優勢。
所以,兩座城市從上個世紀開始,就一直爭奪銅礦帶的經濟主導權,而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兩者產業結構上雷同。
而產業上重合,自然也就少不了競爭,這又導致產品價格上波動,最終結果也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兩個小時後……
德伯爾恩一行人終於抵達了盧本巴希市政府,從基特韋到盧本巴希也就一百多公里路程,由此可見,兩座城市之間複雜的關係,畢竟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
「德伯爾恩市長,你可真是貴客。」盧本巴希市長波克迎面走來道。
德伯爾恩:「好久不見,波克市長,最近你們盧本巴希市可不得了,經濟進入全國第七位,這銅礦帶第一大城市的名譽進一步坐穩了。」
聽到德伯爾恩的恭維,波克心裡十分高興,不過還是謙恭的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罷了,我不過是站在前輩們的基礎上,做出了一些小成就,這些年你們基特韋市發展的也不差,也算是中部經濟排行前列的城市了。」
通過二者的對話,就足以看出基特韋市和盧本巴希發展的差距,盧本巴希在全國都算大城市,而基特韋的影響力也就在中部能夠排得上號。
而實際上,基特韋的經濟,如果以東非全國為維度對比的話,也能排在中上游水準,但是,和盧本巴希這些真正意義上的大城市,差距還是過於明顯。
德伯爾恩說道:「唉,我們基特韋市比不了盧本巴希,上個世紀,我們或許還能和盧本巴希在經濟上對比,但是如今,不得不承認盧本巴希拉開了和基特韋的差距,我們就是想追也追不上了。」
波克沒有接話,而是問道:「德伯爾恩市長,這次你們來盧本巴希的目的是什麼?」
德伯爾恩也沒有客氣,而是直言不諱的說道:「我們這次過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和你們盧本巴希達成合作,看看能不能達成合作,邀請銅礦帶的其他城市,達成經濟領域的合作。」
「嗯!不知道怎麼合作?」波克市長好奇的問道。
德伯爾恩解釋道:「波克市長,我想你應該很清楚,我們銅礦帶能夠在全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靠的是銅礦資源,可以說銅礦開採和有色金屬加工,是我們這個區域的核心產業。」
波克點點頭說道:「當然,畢竟從名稱上就能看出銅礦對我們這些城市的重要性。」
德伯爾恩:「這就對了,但是我想你們應該也知道,這些年銅礦產業所面臨的危機,這個時候雖然不明顯,但是已經生出了苗頭,那就是非銅礦帶銅礦資源開發,以及進口銅礦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尤其是外部進口銅礦,對銅礦帶的威脅最大,他們打破了國內銅礦的市場行情,導致這些年銅礦價格縮水。」
「而中央出於外交,環境,殖民地開發等因素的考慮,並不拒絕進口銅礦進入國內,這就讓我們的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如果突破不了這個瓶頸,不說更進一步,未來整個銅礦帶都有可能因此沒落。」
外交層面的典型體現就是,東非從南美各國進口了大量銅礦資源,東非拉攏南美各國之心,路人皆知。
而想要拉攏這些國家,自然要和他們進行利益上的綁定,而購買當地的農產品和礦產資源,是最常見的辦法之一。
而從客觀角度來說,東非從來都不是一個銅礦缺乏的國家,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但是,東非政府並不介意通過購買智利,秘魯等國家的銅礦,來拉近雙方的關係,更何況這些國家的銅礦量大質優,價格也並不比本國銅礦高多少。
而國家利益顯然未必和地方利益完全一致,東非政府不介意大量引入國外或者殖民地的銅礦,銅礦帶地區顯然是介意的,但是他們又無法阻止這件事,畢竟銅礦帶在東非本土都不具備唯一性,東非產銅礦的地方還有很多。
德伯爾恩的話也讓波克陷入了思考,就像德伯爾恩所言,銅礦帶城市過度依賴銅礦資源開發,而現在有了外部競爭,確實對盧本巴希造成了影響。
而之所以,波克沒有德伯爾恩那種急迫性的原因,則是盧本巴希的條件比基特韋要好得多,不管交通,教育,甚至資源上都是如此。
不過,現在德伯爾恩既然提出了問題,他還是願意順水推舟的但是要先看看德伯爾恩是怎麼一個合作方案。
於是波克市長問道:「那你們打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又應該如何合作?」
德伯爾恩市長說道:「現在,我們無法阻止中央政府的決議,通過聯合其他城市,限制進口銅礦進入東非。」
「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我們自身來解決,而銅礦以及相關產業又是我們的核心和基礎,顯然也不能放棄。」
「而進口銅礦,主要威脅的是我們的上游產業,但是在中下游產業我們還是有很大優勢的,但是,這種優勢依舊有被反超的風險。」
「所以,我們應該從兩點出發,在上游產業,也就是銅礦開採方面,和銅礦帶其他地區達成協議,根據資源情況,經濟實力,人口等因素,來分配開採份額,統一價格,避免區域惡性競爭。」
「而在中下游產業,應該合併和協調一批企業,合併一批同類型企業,從而整合技術,人才等資源,避免競爭的同時,形成一批骨幹企業和外部進行競爭,提高我們整體的抗風險能力。」
「協調,則是將產業根據交通,資源,地理,環境等等因素,把政府銅礦帶的產業鏈進行重塑,每個城市發展各自的優勢產業,從而促成整個地區的產業協調發展。」
德伯爾恩的話很好理解,如果銅礦帶的各個城市各自為戰的話,很容易被外人撿了便宜,所以大家應該整合起來,這樣至少不至於被銅礦帶以外的競爭對手吃干抹淨。
波克市長對於德伯爾恩的提議自然十分心動,不過他還是說道:「但是這樣一來,我們銅礦帶就必須有一個統一的領導,不然銅礦帶大大小小十幾座主要城鎮,恐怕很難達成一致。」
德伯爾恩說道:「到了這個時候,我們之間的競爭,完全是便宜其他人,所以就根據各自的經濟實力來劃分蛋糕好了。」
「就比如新合併成立的企業,由我們每個市各自出資,能占據多少各憑本事,而協調這些城鎮的產業,則要從多方面考慮,就比如環境,銅礦開採污染十分嚴重,那環境承載能力強的地區,自然可以多開採,環境承載能力弱的地方要少開採。」
「還有礦山開採設備,對於這些設備,也應該合理利用,提高利用效率的同時,提高礦區工人的安全。」
聽完了德伯爾恩的話後,波克市長也就明白了,按照德伯爾恩的意思,那就是有多大能力,吃多少肉。
而只要簡單一盤算,整個銅礦帶的城市裡,還有比盧本巴希更發達的城市麼?顯然沒有,就是基特韋這個第二大城市,和盧本巴希的差距都十分巨大。
所以,波克市長立馬變了副面孔,他樂呵呵的對德伯爾恩說道:「還是德伯爾恩市長你有遠見,銅礦帶早就應該整合為一體,不說成為魯爾區那樣強大的工業區,至少也能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
「我們盧本巴希對於整合銅礦帶地區是樂見其成的,區域內的各個城鎮應該放下成見,精誠合作,這樣才能讓整個地區一起進步,做大做強。」
事實上,盧本巴希市以前並非沒有整合銅礦帶的想法,但是奈何其他城鎮不同意,而盧本巴希最大的反對者,就是基特韋市。
現在,基特韋市政府放下了和盧本巴希較勁的念頭,願意「服從」盧本巴希的安排,盧本巴希市政府自然是歡迎的。
而基特韋市態度的轉變,其實也是無奈選擇,畢竟整合銅礦帶,對於基特韋市更加重要,而基特韋市卻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讓盧本巴希來完成這個任務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當下,基特韋市的經濟瓶頸比盧本巴希更加嚴重,畢竟盧本巴希除了銅礦以外,還有政策,地理,交通等優勢,所以退路也多,就算銅礦帶衰落了,作為施瓦本省會的盧本巴希發展也不會差到哪去,這是基特韋一個地級市所無法相比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