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這是議員還是黑社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733章 這是議員還是黑社會

  南洋,興龍行省(安戴),新港(新加坡)。

  作為莫子布真正的龍興之地,他的第一塊地盤,安戴行省在今年放棄了從泰語音譯過來的安戴這個名字,改成了十分具有中國特色的興龍二字。

  同樣的,後世馬來半島也被叫做興龍半島了。

  只不過興龍行省的管轄面積並不只有興龍半島,而是還要加上隔海相望的蘇梅島(蘇門答刺島)

  而作為興龍行省的省府,新港也遠不是後世新加坡能比的。

  此時新港包括了後世馬來西亞柔佛州的新山以及馬六申州的一部分,與它隔海對望的印尼巴淡島等,也屬於新港的一部分。

  這樣一來,新港西北有新山等地屏障,與新山之間又有柔佛海峽割斷,巴淡島的加入,又為下南洋艦隊,提供充足的進退空間。

  這簡直就是大虞皇朝在南洋永不沉沒的戰列艦,隨著各類防禦工事,包括十一座衛星城市,十五座大型炮台,三十七個大小棱堡的完工,應邀前來觀禮的英屬印度軍官都不得不承認。

  哪怕大虞在南洋的航隊完全消失,以英格蘭陸軍的能力,打下這樣一座恐怖海上雄城,沒有三年以上,二十幾萬大軍輪流圍攻,也不可能攻陷。

  所以在幾經變動之後,新港成功幹掉嘉定(西貢),成為了南洋使司的使府,就連大名鼎鼎的共和議會宮,都從興唐河仙府搬到了新港。

  而這座新建的,金碧輝煌的共和議會宮第一次大開宮門,議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個南洋使司的政局大變動。

  十九歲的皇四子,方象郡王莫洲柘坐在議會宮主位偏左的位置。

  他左右兩邊遠遠相對而坐的,是由全南洋的大小封臣和最頂級的工廠主、莊園主、船主等等組成的共和議員。

  至於主座嘛,直接就是空著的,因為這是皇帝才能坐的位置,哪怕是空著,

  也沒有誰敢坐。

  不過皇帝莫子布雖然不能親自到場,但在主座旁邊,侍立著兩名專門從洛陽趕來的司禮監隨堂太監。

  這二人一左一右,左邊斜捧尚方寶劍,右邊捧著皇帝冠冕禮服,均長身而立,作為皇權的眼晴,注視著議會宮中的一切。

  「聖諭!」眼見人來齊了,皇四子,萬象郡王莫洲柘站起來,輕聲喝道。

  而聽到聖諭兩個字,所有的共和議員都集體跪下,向北叩首,口稱萬歲,一直等聽到禮畢兩字,才重新站起來。

  這一幕,要是被一個英格蘭貴族看到了,一定會吐血三升的。

  因為他們搞議會,就是為了限制王權,擴大貴族和大資本家的權力,但是在中華這邊,議員們照樣還是要向皇帝山呼方歲,服從於皇權的。

  這其實是文化的巨大差異造成的,英格蘭的王權,從來就沒有一家獨大過。

  在上面王權一直受到神權的擠壓,在下面英格蘭國王,也從來就沒有真正征服過下面的各級貴族,所以,英格蘭可以君主立憲。

  一方面這不過是把早就成為潛規則的權力構架擺到明面上來,另一方面這實際上是在給英格蘭王室卸掉一部分責任,在某種程度上,王室也是支持的。

  權利與義務,這兩從來都是一體兩面的伴生關係。

  英格蘭國王認同了王在憲法之下,認同了國事必須跟大貴族、大資本家商量著來,那麼相應的,他身上的責任,就肯定會變小。

  比如現在,英格蘭要是出現了什麼重大問題,王室的責任只會是一小部分,

  大部分的責任,都是王國政府的。

  而中國則不行,因為中國自宋中後期開始,那就是真的與士大夫共天下了,

  你皇帝敢自己削弱自己的權力,他們就敢把你當成廟裡的泥菩薩。

  不,比泥菩薩還不如,泥菩薩金身褪色,但只要有點錢了,信徒們還是會給他弄點金粉重塑金身的。

  可是皇帝,真要成了紫禁城的吉祥物和泥菩薩,士大夫們就敢連你一天上多少次廁所,每次上多久,在什麼時候上,他都能給你規定好。

  更可怕的是下面,百姓們看多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和「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等等。

  對於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這樣的操作並不陌生,真要壞事了,士大夫可能會損失一點,但皇帝肯定是要九族消消樂的。


  是以,原本以英式君主立憲為前進目標的莫子布,這些年已經轉向了,他連德日那種程度的君憲都不想要了。

  在如今的大虞,共和議會其實可以看做是皇權在士大夫之外,找到的一個幫手。

  這個幫手囊括了掌握武力和封地的封臣,以及掌握了經濟的大型資本家和一部分無心仕途或者沒能力治理地方搞事務的言論領袖,還有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科學巨匠。

  皇帝用開國皇帝的獨斷之權,將皇權的一部分通過共和議會,讓渡給了共和議會的議員,從而獲得議員的效忠,以對抗控制政權的士大夫階層。

  而土大夫階層和共和議員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互相轉換身份,從而使皇帝達到控制朝廷的目的。

  說白了,共和議會就是大虞在沒有強力司禮監後,皇帝把司禮監的一部分職能給了共和議會,給他們塑金身。

  在如今的大虞,內廷、共和議會、復興公司,共同構成了明代末期凌駕於外官之上的司禮監。

  而這個司禮監,可比明中後期那群宦官厲害多了,劉瑾、魏忠賢之流,一百個,不,一萬個也抵不上這些掌握了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的人才。

  這就使得莫子布這個皇帝,即便不管外朝,也能對這個龐大帝國的方方面面形成有效管束。

  而莫洲柘等禮畢之後,才慢悠悠站起來繼續說道:「奉聖上之命,內廷外朝參謀,現將南洋使司行政區劃,進行調整。

  一、撤除現日南行省,將之併入廣南省。

  二、原日南行省,退出南洋使司管理範圍,歸屬中央直管行省。

  三、現嘉定行省與金藩國,萬象王國,蘭納王國合併,成立新的日南行省。

  四、撤銷兩南總督,設日南總督、泰平總督、漢川總督、嘉慶總督。其餘興龍、南暨不設總督。

  五、新番島(紐幾內亞島)、瞻洲大島(澳大利亞)、瞻洲小島(紐西蘭)

  歸屬南洋使司管轄,設瞻洲都護,為從一品,位在總督之上。」

  隨著莫洲柘宣布南洋使司政治上的改動,下面議論的聲音就開始增大了。

  原本在後世越南領土上設立廣南、日南、嘉定三個省,主要是為了消化這三個地方。

  畢竟安南人反骨長了上千年了,又是南洋相對驍勇善戰和凝聚力強的族群。

  所以莫子布就設了三個行省,一來方便精細化鎮壓,二來三個省級單位就代表著要多一大批二三品的官員,方便給南下的官員提升官職,也方便用來收買本地人。

  但現在,完全控制這些地方之後,就不再需要這樣冗餘的設置了,於是行政單位進行調整,迫在眉睫。

  而在調整之後,廣南行省就擁有了後世除開湄公河三角洲,也就是西責周圍之外的所有領土,同時還退出了南洋使司,成為了朝廷直轄的行省。

  而嘉定(西貢)則與後世柬埔寨、寮國以及泰國北部,組成了新的日南行省嗯,後世柬埔寨人的夢想,倒是在這個時候成真了。

  另外一個改動,就是泰平(泰國)、漢川(下緬甸)、嘉慶(加里曼丹島)

  這三個省和新日南省一起,將省最高官員從巡撫變成了更高一級,能指揮鎮軍的軍政首領。

  這樣可以快速處理省內突發情況,也間接削弱了南洋總理的權力,避免總理權力太大,形同大藩臣的情況。

  特別是前一條,這些年南洋可不平靜,去年光中十九年(1794)朝廷統計,

  這一年累計上報的南洋土著鬧事就高達九百多起。

  其中五百人以上的動亂,有八十六起,也就是說,整個南洋土人一直在低烈度的鬧事。

  所以將巡撫升為總督,有利於調動鎮軍平亂,消彈禍端於初始。

  至於沒有總督,只有巡撫的興龍(安戴)、南暨(爪哇島)兩省。

  呵呵,興龍省的興龍半島,也就是馬來半島,這上面的土人是莫子布起家的時候自己收拾了一遍的。

  且南洋的大封臣,魯藩彭州封地、宋城君侯、吉達君侯、陶公君侯等等可都在這,土人不是被殺,就是被同化的快分辨不出來了,自然沒有鬧事的。

  興龍的蘇梅島(蘇門答剌島),那是皇漢將軍董金鳳來進行過亞齊大征討的。

  南暨島(爪哇島)則更狠,這是南暨總督劉定道招攬八桂兒郎,幾乎是洗地式的進行過征伐,甚至可以稱為滅絕的。


  所以這兩地,壓根用不看總督。

  至於新番島,就是紐幾內亞島,大虞朝在這裡,將紐幾內亞島與瞻洲大島(澳大利亞)、瞻洲小島(紐西蘭)給一起合併了,也由南洋使司代管。

  「第二件事,則是原嘉定行省的土官與少量封臣,都要進行改易,所有土官和封臣,都要改易至瞻洲大島、瞻洲小島,大家表決一下吧。」

  莫洲柘帶來的第二件事,簡直是要人老命,這是在挖當年投靠莫子布的那批京漢高門的根啊!

  且這些人並不好動,比如武士的武家,到現在武仁、武性兄弟還在近衛軍中任高級軍官呢,更別說莫子布祖母娘家-邊和裴家這樣的坐地虎。

  但出乎意料,只經過了簡單的討論後,共和議會就全票通過了。

  這是因為,在表決之前,莫子布就親自和他們一一溝通過了。

  這些人世襲的土官和封地雖然改易了,不過二十年內當地的稅收,還是會付給他們。

  而且是按照此前十年中的最高值來支付,不管以後是賺還是賠,皇帝都保證他們的收益。

  當然,這些土官、封臣也承諾,每年收到的封地稅收中,一半將用於開發大小瞻洲島。

  「第三件事,乃是南洋封臣響應皇帝陛下,出錢出人拓殖瞻洲行省的事,各封臣等需要在今日討論出一個具體的數目。」

  活是越來越不好千了,宋城君侯吳讓等人在心裡嘆了口氣。

  他們確實憑著早年支持皇帝,以至於在沒多少武勛的情況下,還成了南洋統治幾十甚至上百萬人的大封臣。

  但代價就是他們必須要隨著皇帝的指揮棒而動,這些年為了開發這裡,開發那裡,吳讓等人付出的財力和人力,每一家累計都是好幾百方銀元了。

  而且這些還是他們身在南洋,要是這些物資是朝廷牽頭,從神洲赤縣出發的話,得小一千萬才能搞定。

  而這個議題一出,總算是有點議會的樣子了,雖然有一個大概的預案,但各方還是吵來吵去,折騰了三個小時,議員們都在議會廳中吃完了午飯,才算達成一致。

  莫洲柘咽了一口口水,緊張看了一眼舅父阮福平。

  阿柘的母親,是歷史上阮小強阮福映的大姐阮氏玉,背後支持他的,也是僅剩的阮氏廣南國遺老遺少。

  阮福平看到外甥投來的緊張目光,他頓時也有些緊張了,因為現在要議的議題,是南洋使司各省的產業分配問題。

  這玩意,才是真的要命,因為這關係到幾百甚至上千萬人的生計。

  目前,由於橡膠的大獲成功,這種從南美移植過來的經濟作物,已經遠超甘蔗、香料、、捕魚、水果和大米,成為了南洋最賺錢的行業。

  而按照皇帝莫子布的想法,是要在蘇梅島(蘇門答刺島)和南暨行省管理的大香料島(蘇威拉西島)上拓展橡膠園作為主要產業。

  嘉慶島(加里曼丹島)則主要出產香料。

  泰平(泰國)和南暨(爪哇)主要生產糧食。

  興龍半島(馬來半島)出產甘蔗、水果等。

  這樣安排的好處,是在這個經濟活動還很受運輸條件限制的時代,集中力量辦大事。

  也避免一窩蜂的都來搞橡膠,最後誰也賺不到錢還耽誤南洋的糧食生產等。

  但想想就知道,這是要經過一系列殘酷博弈才能完成的。

  是以,議題才開始,迅速就白熱化了,上百個大小封臣,上百個農場主、莊園主,幾十個大中型資本家先是商量著商量著就開始對罵,然後動武。

  他們直接在議會大廳中開始了全武行,程度之激烈,連莫洲柘叫來大的議會衛兵都拉不開,不一會就有人打的頭破血流。

  這哪像是共和議會議事,搞的跟幫派談判一樣。

  聽,這些人,好像,原本,就是他父皇搞出來的黑社會團伙。

  好多人至今還拿著當年皇帝用三國演義搞的點將譜,自稱什麼南洋小馬超,

  南洋賽子龍呢。

  他們,就是一群修成正果的幫派分子。

  想到這些,皇四子莫洲柘不得不打起精神到處安撫,他想起了父皇對他說的話。

  你要是能理清南洋共和議會中的亂象,看透這背後的因果,以後父親就能放心讓你移藩到嘉慶島了。』

  這可是莫洲柘最期望的事,離開山高林密的窮鬼地方萬象國,移藩到嘉慶島,統治島嶼東部和汶萊地區,與朝鮮郡王李標,做一個鄰居。

  「大王,從法蘭西來的文化、科學各界名流的船隊已經到了馬六甲,後天就會到達新港。」混亂中,舅父阮福平從人群中穿過,連帽子都丟了。

  莫洲柘心頭一震,總算是等到這些人了。

  由於很多人上船之後又有些後悔,拉瓦錫等人沒出過海很快病倒等等原因,

  這些法蘭西最精華的人才,拖拖拉拉了兩年多,才從巴黎來到中華。

  莫洲柘看了一眼還是很混亂的共和議會大廳,把臉色一沉,親自命令隨行的錦衣衛上前拉開了這些人。

  「諸位還是選出一些代表吧,本王有的是時間,我們可以慢慢來解決這些問題。

  說完,莫洲柘就快速離開,去準備迎接這些法蘭西科學家了,這也是他到南洋時,父皇給他的最重要任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