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天道有常
「江南士紳的餘黨剛被清剿,西南叛亂也已平息。按理說,大明應當風調雨順,但朕卻聽說,還有人暗中勾結東瀛,意圖再起波瀾。」
此言一出,滿朝譁然,許多官員面面相覷,隱約猜到皇帝接下來的決策將掀起更大的風波。
「這些年,地方勢力坐大,商賈貪婪無度,邊疆不安,這一切的根源,便在於朝堂之上有人包庇縱容!」李辰聲音驟然提高,「朕早已說過,大明是百姓的天下,不是你們分割利益的地方!若有人膽敢做朕的對手,朕絕不留情!」
大殿內一片死寂,許多官員連呼吸都不敢過於用力。然而,戶部侍郎林逢春卻硬著頭皮站了出來。他深深叩首,語氣中透著幾分試探:「陛下,臣以為,治理天下需以安民為本,若對地方打壓過甚,恐生民怨。臣斗膽請陛下,暫緩對沿海的懲治,以免波及無辜百姓。」
「無辜百姓?」李辰冷笑一聲,眼中寒光乍現,「朕的政策,針對的是那些膽敢違法亂紀、勾結外敵之人。朕問你,這些人有誰是真正無辜?」
林逢春面露難色,無法作答,只得低頭叩首:「臣知罪。」
李辰揮袖道:「今日之後,所有涉及走私、包庇叛黨的官員,錦衣衛即刻查辦,絕不姑息。若有誰再敢為他們說情,便是同黨,罪加一等!」
林逢春臉色驟變,其他官員也紛紛噤聲,朝堂上的氣氛瞬間如寒冬般冷冽。
早朝結束後,李辰立刻召見馬順與內閣首輔,布置下一步的整頓計劃。他命錦衣衛以「肅清餘黨」為名,徹查京師和沿海的所有可疑勢力,同時讓內閣起草一道旨意,重新整頓海貿。
「海貿必須掌控在朝廷手中,所有私商、走私者,一律不得涉足。」李辰沉聲道,「只有將這些權力收歸中央,才能真正斷絕外敵與內奸的勾結。」
內閣首輔謹慎問道:「陛下,若一刀切,是否會影響國庫收入?」
李辰目光冰冷:「影響國庫收入的,從來不是禁海,而是那些侵吞稅賦的權貴。你們只管執行,朕自會解決其他問題。」
隨著旨意的頒布,一場席捲大明沿海地區的整頓行動正式展開。錦衣衛迅速行動,數十艘私商船隻被扣押,許多商賈因私通外敵而被問斬。與此同時,南京水師加大了對沿海的巡邏,東瀛的幾艘武裝商船也在行動中被擊沉。
這場清剿雖帶來短暫的波動,卻贏得了百姓的支持。許多沿海漁民因長期受制於私商壓榨,如今得以在朝廷的庇護下重拾生計。而李辰也藉此機會,在沿海設立了多個新的商貿港口,將海貿的收入直接納入國庫。
然而,風暴並未完全平息。一些被清查的權貴在朝堂上掀起了暗流,他們表面上沉默,但私下卻聯合起來,試圖通過聯名上奏逼迫皇帝撤銷新政。
一夜之間,數十封奏摺擺在了李辰的御案上。這些奏摺內容如出一轍,都在批評新政過於苛刻,主張「以和為貴」。李辰看著這些奏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和?」李辰冷聲道,「他們想要的,不過是繼續縱容自己的貪婪。」
翌日早朝,李辰命人將這些聯名奏摺當眾念出,隨後冷冷說道:「朕本以為,你們會在國難面前與朕同心,沒想到竟有人為一己私利聯手抗旨。既然如此,朕就讓你們看看,誰才是這天下真正的主人!」
李辰揮手命錦衣衛搜查聯名官員的府邸,不出三日,許多貪污腐敗的證據被查出。這些官員紛紛被罷免,或流放,或處斬,整個朝堂頓時震懾。
夜晚,乾清宮內,李辰獨自坐在御案前。他翻閱著錦衣衛送來的最新情報,臉上依舊看不出一絲放鬆。
密報中寫明,自錦衣衛和南京水師展開沿海清剿後,雖有大批走私商船被扣押,但暗潮依舊洶湧。一些逃往海外的東瀛武裝商船開始頻繁在浙江一帶活動,並試圖在東南沿海的偏遠地區建立秘密據點。這些商船不只是販賣武器和違禁貨物,甚至攜帶了一批被秘密訓練的間諜,企圖滲透大明腹地。
「狗急跳牆了麼……」李辰將密報緩緩放下,眼中寒光一閃。他轉身對馬順說道:「傳旨,南京水師加強海防巡邏,將東南沿海所有村鎮的出海口一一排查。錦衣衛派出精銳暗中滲透,把那些妄圖在我大明土地上興風作浪的外邦之徒,一個不留地清除。」
馬順低聲應諾,卻有些猶豫:「陛下,這些東瀛人行動狡詐,沿海地形複雜,若貿然深入,恐怕會有所疏漏。」
李辰冷然一笑:「若他們不主動現身,那就讓他們自投羅網。傳旨工部,立刻擴建沿海防線,將所有可以停靠的港口進行封鎖。同時,命水師放出假消息,稱朝廷將在浙江沿海某地建立新港,誘他們動手。」
馬順頓時領悟,躬身道:「臣明白了!臣立刻安排。」
李辰揮手示意馬順退下,隨即坐回書案前,閉目沉思。他心中清楚,東瀛的威脅只是外患,而真正令他憂心的,仍是朝堂之上那些不安分的勢力。這些人暗中勾結,利用清剿行動的混亂,繼續在地方培植自己的黨羽。若不能在朝堂內徹底肅清這些隱患,他的大明終將如被白蟻侵蝕的巨木,看似巍然聳立,實則隨時可能崩塌。
就在此時,一名太監匆匆進殿,呈上一封內閣的奏摺。奏摺中,內閣首輔懇請皇帝暫緩海防擴建的計劃,理由是國庫空虛,江南的稅收尚未完全恢復,貿然加重地方負擔可能引發新的民怨。
李辰看完奏摺,眉頭緊蹙。他知道,首輔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但這樣的時刻,若猶豫不決,便是給敵人留下喘息的機會。他將奏摺放下,對身旁的宦官說道:「傳朕旨意,明日早朝,討論海防擴建之事,所有相關官員必須到場。」
第二天早朝,乾清宮的氣氛緊張而凝重。李辰步入大殿,掃視一眼群臣,緩緩開口:「朕召諸位前來,是為了海防擴建一事。東瀛的威脅日益嚴重,若不提早防範,沿海百姓遲早受害。朕要聽聽你們的意見。」
此言一出,滿朝譁然,許多官員面面相覷,隱約猜到皇帝接下來的決策將掀起更大的風波。
「這些年,地方勢力坐大,商賈貪婪無度,邊疆不安,這一切的根源,便在於朝堂之上有人包庇縱容!」李辰聲音驟然提高,「朕早已說過,大明是百姓的天下,不是你們分割利益的地方!若有人膽敢做朕的對手,朕絕不留情!」
大殿內一片死寂,許多官員連呼吸都不敢過於用力。然而,戶部侍郎林逢春卻硬著頭皮站了出來。他深深叩首,語氣中透著幾分試探:「陛下,臣以為,治理天下需以安民為本,若對地方打壓過甚,恐生民怨。臣斗膽請陛下,暫緩對沿海的懲治,以免波及無辜百姓。」
「無辜百姓?」李辰冷笑一聲,眼中寒光乍現,「朕的政策,針對的是那些膽敢違法亂紀、勾結外敵之人。朕問你,這些人有誰是真正無辜?」
林逢春面露難色,無法作答,只得低頭叩首:「臣知罪。」
李辰揮袖道:「今日之後,所有涉及走私、包庇叛黨的官員,錦衣衛即刻查辦,絕不姑息。若有誰再敢為他們說情,便是同黨,罪加一等!」
林逢春臉色驟變,其他官員也紛紛噤聲,朝堂上的氣氛瞬間如寒冬般冷冽。
早朝結束後,李辰立刻召見馬順與內閣首輔,布置下一步的整頓計劃。他命錦衣衛以「肅清餘黨」為名,徹查京師和沿海的所有可疑勢力,同時讓內閣起草一道旨意,重新整頓海貿。
「海貿必須掌控在朝廷手中,所有私商、走私者,一律不得涉足。」李辰沉聲道,「只有將這些權力收歸中央,才能真正斷絕外敵與內奸的勾結。」
內閣首輔謹慎問道:「陛下,若一刀切,是否會影響國庫收入?」
李辰目光冰冷:「影響國庫收入的,從來不是禁海,而是那些侵吞稅賦的權貴。你們只管執行,朕自會解決其他問題。」
隨著旨意的頒布,一場席捲大明沿海地區的整頓行動正式展開。錦衣衛迅速行動,數十艘私商船隻被扣押,許多商賈因私通外敵而被問斬。與此同時,南京水師加大了對沿海的巡邏,東瀛的幾艘武裝商船也在行動中被擊沉。
這場清剿雖帶來短暫的波動,卻贏得了百姓的支持。許多沿海漁民因長期受制於私商壓榨,如今得以在朝廷的庇護下重拾生計。而李辰也藉此機會,在沿海設立了多個新的商貿港口,將海貿的收入直接納入國庫。
然而,風暴並未完全平息。一些被清查的權貴在朝堂上掀起了暗流,他們表面上沉默,但私下卻聯合起來,試圖通過聯名上奏逼迫皇帝撤銷新政。
一夜之間,數十封奏摺擺在了李辰的御案上。這些奏摺內容如出一轍,都在批評新政過於苛刻,主張「以和為貴」。李辰看著這些奏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和?」李辰冷聲道,「他們想要的,不過是繼續縱容自己的貪婪。」
翌日早朝,李辰命人將這些聯名奏摺當眾念出,隨後冷冷說道:「朕本以為,你們會在國難面前與朕同心,沒想到竟有人為一己私利聯手抗旨。既然如此,朕就讓你們看看,誰才是這天下真正的主人!」
李辰揮手命錦衣衛搜查聯名官員的府邸,不出三日,許多貪污腐敗的證據被查出。這些官員紛紛被罷免,或流放,或處斬,整個朝堂頓時震懾。
夜晚,乾清宮內,李辰獨自坐在御案前。他翻閱著錦衣衛送來的最新情報,臉上依舊看不出一絲放鬆。
密報中寫明,自錦衣衛和南京水師展開沿海清剿後,雖有大批走私商船被扣押,但暗潮依舊洶湧。一些逃往海外的東瀛武裝商船開始頻繁在浙江一帶活動,並試圖在東南沿海的偏遠地區建立秘密據點。這些商船不只是販賣武器和違禁貨物,甚至攜帶了一批被秘密訓練的間諜,企圖滲透大明腹地。
「狗急跳牆了麼……」李辰將密報緩緩放下,眼中寒光一閃。他轉身對馬順說道:「傳旨,南京水師加強海防巡邏,將東南沿海所有村鎮的出海口一一排查。錦衣衛派出精銳暗中滲透,把那些妄圖在我大明土地上興風作浪的外邦之徒,一個不留地清除。」
馬順低聲應諾,卻有些猶豫:「陛下,這些東瀛人行動狡詐,沿海地形複雜,若貿然深入,恐怕會有所疏漏。」
李辰冷然一笑:「若他們不主動現身,那就讓他們自投羅網。傳旨工部,立刻擴建沿海防線,將所有可以停靠的港口進行封鎖。同時,命水師放出假消息,稱朝廷將在浙江沿海某地建立新港,誘他們動手。」
馬順頓時領悟,躬身道:「臣明白了!臣立刻安排。」
李辰揮手示意馬順退下,隨即坐回書案前,閉目沉思。他心中清楚,東瀛的威脅只是外患,而真正令他憂心的,仍是朝堂之上那些不安分的勢力。這些人暗中勾結,利用清剿行動的混亂,繼續在地方培植自己的黨羽。若不能在朝堂內徹底肅清這些隱患,他的大明終將如被白蟻侵蝕的巨木,看似巍然聳立,實則隨時可能崩塌。
就在此時,一名太監匆匆進殿,呈上一封內閣的奏摺。奏摺中,內閣首輔懇請皇帝暫緩海防擴建的計劃,理由是國庫空虛,江南的稅收尚未完全恢復,貿然加重地方負擔可能引發新的民怨。
李辰看完奏摺,眉頭緊蹙。他知道,首輔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但這樣的時刻,若猶豫不決,便是給敵人留下喘息的機會。他將奏摺放下,對身旁的宦官說道:「傳朕旨意,明日早朝,討論海防擴建之事,所有相關官員必須到場。」
第二天早朝,乾清宮的氣氛緊張而凝重。李辰步入大殿,掃視一眼群臣,緩緩開口:「朕召諸位前來,是為了海防擴建一事。東瀛的威脅日益嚴重,若不提早防範,沿海百姓遲早受害。朕要聽聽你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