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倒海翻江
「鹽商的餘孽能興風作浪,不過是地方上還有人為他們提供庇護。地方官員多年來形成的利益網絡,才是這亂象的根源。」李辰的聲音低沉而冷厲,「至於東瀛,他們不過是一群跳樑小丑,既然敢插手我大明內務,那就給他們一個終生難忘的教訓。」
「陛下英明!」馬順俯首請命,「臣願立刻調動錦衣衛,加強沿海的防控,查清所有潛在威脅。」
李辰揮了揮手:「不僅如此,傳旨南京巡撫,命其加派水師巡視福建沿海,同時加強對沿海商賈的審查。凡有任何可疑之處,不論其地位高低,皆以叛逆論處。」
「臣遵旨!」馬順領命退下。
待馬順離去後,李辰獨自坐在書案前,思索良久。他心中清楚,這片土地的危機遠不止眼前的叛亂和外敵。鹽商的覆滅不過是揭開了地方勢力冰山一角,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整個官僚體系的腐化和分裂。
「江山雖大,若朝綱不振,則國將不國。」李辰喃喃自語,目光愈發堅定。
接下來的數日,京師的局勢波瀾不驚,但暗地裡的動作卻從未停歇。錦衣衛加派人手潛入江南,逐步挖掘地方士紳與外邦勾結的蛛絲馬跡。而福建沿海的水師也在夜以繼日地加強巡防,試圖堵住所有潛在的漏洞。
與此同時,李辰開始著手推進更為深遠的改革。他命內閣起草了一道新法令,旨在對地方官員的權力進行全面削弱,將地方賦稅、司法、軍權分離,分別由中央派遣的監察使、巡撫和督軍掌控。此舉看似是在加強地方治理,實則是在一步步將權力牢牢集中於中央。
法令一經傳出,朝堂頓時一片譁然。許多大臣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尤其是那些與地方勢力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官員,甚至聯合起來向李辰呈遞了多封奏摺,試圖阻止法令的施行。
「陛下,」戶部侍郎再次跪奏,「地方官員若權力分離,勢必難以統籌管理,反而可能引發更多的混亂。臣懇請陛下三思!」
李辰冷冷注視著跪在殿中的大臣,目光中閃過一絲譏諷。
「混亂?」李辰緩緩起身,聲音在大殿內迴蕩,「這些年來,地方官員擅權獨斷,便沒有混亂?江南叛亂、北疆不靖,哪一樁不是因地方勢力尾大不掉而起?」
他掃視群臣,繼續說道:「朕早已說過,大明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不是你們這些人分割利益的樂園。誰若膽敢阻撓朕的決策,便是與朕為敵!」
殿內頓時鴉雀無聲,沒有人敢再開口勸諫。李辰冷然一笑,揮袖而去。
朝會結束後,李辰立刻召見了徐大成和幾位心腹重臣。他知道,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每一步都充滿風險,但他必須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徐尚書,地方勢力的反撲必定還會繼續,接下來,朕需要你和兵部密切配合,確保軍隊的忠誠。」李辰沉聲說道。
徐大成拱手道:「臣定不負陛下所託!」
與此同時,李辰還命令馬順加大對朝臣的監察力度,尤其是那些試圖為地方勢力說情的大臣,一旦發現任何不法行為,立即拿下。
很快,改革的步伐逐漸顯現成效。地方賦稅重新納入中央管控,各地的監察使開始全面清查積弊已久的貪腐問題。福建沿海的外敵活動也因水師的高壓而偃旗息鼓,幾名潛入大明的東瀛間諜被錦衣衛秘密處決,東瀛的陰謀一時陷入沉寂。
然而,真正的危機卻在悄然逼近。
這一天深夜,馬順突然帶著一封密報匆匆入宮。「陛下,錦衣衛探子發現,一些原本被朝廷清除的士紳餘黨,正在秘密聯絡西南邊疆的少數民族部落。他們試圖挑唆這些部落造反,以此牽制朝廷的力量。」
李辰聽完,眼中寒光乍現。
「西南邊疆……」他緩緩說道,「那些部落素來心懷異志,如今又有這些亂臣賊子的挑唆,恐怕不久後便會生事。」
馬順點頭道:「探子傳回消息,那些士紳甚至派遣說客,許諾給予部落大量金銀和武器,以換取他們的協助。」
李辰輕輕敲擊書案,沉思片刻後說道:「傳旨,命雲南總督加強邊疆防禦,同時派遣使節入西南,曉以利害。若有部落願意歸順,可給予優待;若敢叛逆,格殺勿論!」
「是!」馬順領命退下。
在接下來的幾日裡,李辰又召見了數名負責西南事務的重臣,對邊疆的局勢做出了更為詳細的部署。他深知,西南的少數民族部落與中原的聯繫一向疏遠,若不徹底掌控,遲早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隱患。
與此同時,錦衣衛對那些暗中挑唆的士紳展開了全面追捕。許多人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被秘密帶走,他們的財產被充公,家族徹底覆滅。這些行動迅速在士紳階層中引發恐慌,許多人被迫選擇向朝廷投誠。
初春的朝陽灑在京師的城牆上,驅散了一夜的寒霜,但乾清宮內的氣氛卻依舊緊張而壓抑。李辰端坐在御案前,翻閱著錦衣衛剛剛送來的密報,臉上看不出絲毫情緒波動。然而,那深邃的眼神卻顯露出他內心的思索和警覺。
密報中提到,儘管江南的士紳餘黨已經被肅清,但新的威脅卻正在浮現。那些僥倖逃脫的士紳正試圖聯合西南的少數民族部落,以「恢復地方自由」的旗號煽動叛亂。這一陰謀不僅局限於邊疆,更蔓延至京師的一些官員和商賈,甚至隱隱牽涉到朝堂內部。
李辰的手指輕輕敲擊桌面,發出清脆的聲響。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針對邊疆的試探,更是一場針對他皇權的挑戰。一旦稍有不慎,大明的穩定將再次陷入泥沼。
「陛下,」馬順輕輕邁步進殿,跪拜後稟報,「西南總督傳來消息,那些被挑唆的部落開始集結部眾,並暗中與邊界的外邦通商,購買武器。形勢不容樂觀。」
「陛下英明!」馬順俯首請命,「臣願立刻調動錦衣衛,加強沿海的防控,查清所有潛在威脅。」
李辰揮了揮手:「不僅如此,傳旨南京巡撫,命其加派水師巡視福建沿海,同時加強對沿海商賈的審查。凡有任何可疑之處,不論其地位高低,皆以叛逆論處。」
「臣遵旨!」馬順領命退下。
待馬順離去後,李辰獨自坐在書案前,思索良久。他心中清楚,這片土地的危機遠不止眼前的叛亂和外敵。鹽商的覆滅不過是揭開了地方勢力冰山一角,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整個官僚體系的腐化和分裂。
「江山雖大,若朝綱不振,則國將不國。」李辰喃喃自語,目光愈發堅定。
接下來的數日,京師的局勢波瀾不驚,但暗地裡的動作卻從未停歇。錦衣衛加派人手潛入江南,逐步挖掘地方士紳與外邦勾結的蛛絲馬跡。而福建沿海的水師也在夜以繼日地加強巡防,試圖堵住所有潛在的漏洞。
與此同時,李辰開始著手推進更為深遠的改革。他命內閣起草了一道新法令,旨在對地方官員的權力進行全面削弱,將地方賦稅、司法、軍權分離,分別由中央派遣的監察使、巡撫和督軍掌控。此舉看似是在加強地方治理,實則是在一步步將權力牢牢集中於中央。
法令一經傳出,朝堂頓時一片譁然。許多大臣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尤其是那些與地方勢力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官員,甚至聯合起來向李辰呈遞了多封奏摺,試圖阻止法令的施行。
「陛下,」戶部侍郎再次跪奏,「地方官員若權力分離,勢必難以統籌管理,反而可能引發更多的混亂。臣懇請陛下三思!」
李辰冷冷注視著跪在殿中的大臣,目光中閃過一絲譏諷。
「混亂?」李辰緩緩起身,聲音在大殿內迴蕩,「這些年來,地方官員擅權獨斷,便沒有混亂?江南叛亂、北疆不靖,哪一樁不是因地方勢力尾大不掉而起?」
他掃視群臣,繼續說道:「朕早已說過,大明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不是你們這些人分割利益的樂園。誰若膽敢阻撓朕的決策,便是與朕為敵!」
殿內頓時鴉雀無聲,沒有人敢再開口勸諫。李辰冷然一笑,揮袖而去。
朝會結束後,李辰立刻召見了徐大成和幾位心腹重臣。他知道,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每一步都充滿風險,但他必須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徐尚書,地方勢力的反撲必定還會繼續,接下來,朕需要你和兵部密切配合,確保軍隊的忠誠。」李辰沉聲說道。
徐大成拱手道:「臣定不負陛下所託!」
與此同時,李辰還命令馬順加大對朝臣的監察力度,尤其是那些試圖為地方勢力說情的大臣,一旦發現任何不法行為,立即拿下。
很快,改革的步伐逐漸顯現成效。地方賦稅重新納入中央管控,各地的監察使開始全面清查積弊已久的貪腐問題。福建沿海的外敵活動也因水師的高壓而偃旗息鼓,幾名潛入大明的東瀛間諜被錦衣衛秘密處決,東瀛的陰謀一時陷入沉寂。
然而,真正的危機卻在悄然逼近。
這一天深夜,馬順突然帶著一封密報匆匆入宮。「陛下,錦衣衛探子發現,一些原本被朝廷清除的士紳餘黨,正在秘密聯絡西南邊疆的少數民族部落。他們試圖挑唆這些部落造反,以此牽制朝廷的力量。」
李辰聽完,眼中寒光乍現。
「西南邊疆……」他緩緩說道,「那些部落素來心懷異志,如今又有這些亂臣賊子的挑唆,恐怕不久後便會生事。」
馬順點頭道:「探子傳回消息,那些士紳甚至派遣說客,許諾給予部落大量金銀和武器,以換取他們的協助。」
李辰輕輕敲擊書案,沉思片刻後說道:「傳旨,命雲南總督加強邊疆防禦,同時派遣使節入西南,曉以利害。若有部落願意歸順,可給予優待;若敢叛逆,格殺勿論!」
「是!」馬順領命退下。
在接下來的幾日裡,李辰又召見了數名負責西南事務的重臣,對邊疆的局勢做出了更為詳細的部署。他深知,西南的少數民族部落與中原的聯繫一向疏遠,若不徹底掌控,遲早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隱患。
與此同時,錦衣衛對那些暗中挑唆的士紳展開了全面追捕。許多人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被秘密帶走,他們的財產被充公,家族徹底覆滅。這些行動迅速在士紳階層中引發恐慌,許多人被迫選擇向朝廷投誠。
初春的朝陽灑在京師的城牆上,驅散了一夜的寒霜,但乾清宮內的氣氛卻依舊緊張而壓抑。李辰端坐在御案前,翻閱著錦衣衛剛剛送來的密報,臉上看不出絲毫情緒波動。然而,那深邃的眼神卻顯露出他內心的思索和警覺。
密報中提到,儘管江南的士紳餘黨已經被肅清,但新的威脅卻正在浮現。那些僥倖逃脫的士紳正試圖聯合西南的少數民族部落,以「恢復地方自由」的旗號煽動叛亂。這一陰謀不僅局限於邊疆,更蔓延至京師的一些官員和商賈,甚至隱隱牽涉到朝堂內部。
李辰的手指輕輕敲擊桌面,發出清脆的聲響。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針對邊疆的試探,更是一場針對他皇權的挑戰。一旦稍有不慎,大明的穩定將再次陷入泥沼。
「陛下,」馬順輕輕邁步進殿,跪拜後稟報,「西南總督傳來消息,那些被挑唆的部落開始集結部眾,並暗中與邊界的外邦通商,購買武器。形勢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