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張楊入盟,南下酸棗
……
「另尋他路?」
袁紹聞言,右手輕托下巴,神情微動,若有所思。
許攸見狀微微點了點頭,道:
「正是!屬下聽聞,張稚叔自丁原死後,便一直在上黨及河內周邊活動,憑藉麾下招募的數千兵馬,如今已經控制了高都及野王一帶,近日更是多有在懷縣附近遊蕩,隱有窺伺我軍糧道之意。」
「張楊?」
袁紹聞言不由眉頭微皺,不知許攸突然提起此人是何用意。
「正是此人!昔日大將軍何進在時,曾派其與張文遠一道北上募兵,怎料其後,何進意外身死,董卓入京以後,又趁機除掉了其故主丁原,一時之間無處可去,便一直在此逗留觀望。
據攸所知,此人當初曾與主公同在大將軍幕府中任職,雖與主公交集不多,但憑藉主公的家世聲望,再加上當初的同僚之誼,或許能將其招入聯軍旗下。
須知,其麾下兵馬雖不能與當初丁原麾下的并州鐵騎相比,但與我等初招募的新兵相比,亦算得上北地難得的強兵。
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強我軍的兵力,還能利用其在河內的影響力,牽制董卓在河東兵馬的注意力,如此一箭雙鵰之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袁紹聞言眼中不由一亮,但隨即又有些猶豫:「張楊此人,素來桀驁不馴,恐怕不會輕易歸順。」
見袁紹已然意動,許攸不由輕捋了捋頜下短須,笑道:
「主公不必擔心,張楊性雖有些桀驁,但亦要看是對何人,主公出生顯赫,向於天下廣有名望,若是得知能投於主公麾下,定會喜不自勝,誠心歸附,再加上其如今孤軍在外,糧草匱乏,正是需要依靠之時。
到時,主公只需許以重利,表其為河內太守,並將懷縣讓給其駐紮,其必定心動。
如此一來,我們既能藉助他的力量牽制董卓,又能間接給韓馥施加壓力,迫使其不敢再削減我們的糧草,何樂而不為?」
袁紹聞言,眉頭微蹙,疑惑道:「子遠此計雖好,然如今懷縣為我軍僅存的棲身之所,若將其讓出,我軍接下來又該何去何從?」
「主公莫急,在我看來,如今懷縣對於我軍已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繼續逗留下去,除卻繼續引起韓馥猜忌,還需時刻面臨董卓在河東布置的重兵壓力,對主公接下來大業的發展十分不利。
與其繼續在此地蹉跎,不如直接引軍南下酸棗,尋機謀求聯軍盟主之位,如此,既可擺脫當下的尷尬局面,又能進一步加強主公對聯軍的影響力,何樂而不為!」
袁紹聞言,不由又將目光投向下首的逢紀,問道:「元圖,對於子遠之策,汝覺得如何?」
「主公,吾贊成子遠之計,不過在此之前,主公尚需修書一封予韓冀州,告知南下之意,以安其心。
好讓其接下來繼續為我等在酸棗的聯軍,提供糧草支援,以加大主公接下來在聯軍的話語權!」
逢紀聞言,略微思索了片刻後,點頭道。
「善!」
「元圖之言深得我心!子遠,派人去聯絡張楊之事就由你負責,務必讓其加入聯軍。」
袁紹聞言,沉吟片刻,隨即點頭贊道。
許攸見狀,當即拱手道:「主公放心,屬下這就去安排。」
……
數日後,張楊果然接受了袁紹的招攬,率軍進駐懷縣,袁紹親自出城相迎:「久聞張將軍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英雄人物!」
張楊聞言受寵若驚,連忙拱手還禮道:
「袁公過譽了,楊不過一邊地武夫,在大將軍和丁使君走後,更是如喪家之犬一般流連北地。
今能得袁公賞識,實乃三生有幸,又如何敢當將軍之稱,若是袁公不棄,不妨以在下表字相稱!」
袁紹聞言,對於張楊的識趣,心中頗感滿意,不由笑道:
「稚叔過謙了,昔日大將軍在時,稚叔就是大將軍麾下得力幹將,如今加入聯軍,我等自是如虎添翼,接下來,我軍南下酸棗之後,河內戰局還需多多仰仗稚叔之力才是!」
張楊聞言當即順水推舟道:「袁公放心,楊雖無大才,但也願為討董大業盡一份力,將來袁公若能為聯軍盟主,楊自願聽從調遣。」
袁紹聞言大喜,暗道張楊果然是個識時務之人,心中不由對其愈發滿意,當下便命人擺下酒宴,為張楊接風洗塵。
酒過三巡之後,袁紹不由向張楊遙遙舉杯道:「今日能得稚叔加入,實乃聯軍之幸,來,我等滿飲此杯,預祝我聯軍在討董大業中旗開得勝!」
張楊見狀連忙起身,雙手舉杯,道:「袁公如此厚愛,楊感激不盡,日後自當肝腦塗地,為討董大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見張楊如此誠懇的表態,袁紹麾下文武盡皆含笑點頭,起身舉杯,一飲而盡。
見此番氣氛如此融洽,袁紹遂趁機說道:
「稚叔,接下來我等南下酸棗之後,整個河內便只剩下汝一支孤軍,接下來若有什麼困難,大可派人前往酸棗告知於我,力所能及之事,吾定都會為你儘量解決!」
張楊聽到袁紹如此承諾,心下頓時大喜,連忙表忠心道:
「多謝袁公,還請袁公放心,楊麾下兵馬雖少,但卻是北地難得的勇士,若是董卓親自率軍前來,楊或許還能忌憚幾分,但若僅是駐守安邑的牛輔率軍前來,吾卻是絲毫不懼!
除非真是兵馬數量上的差距太過懸殊,否則,楊定會死死牽制住安邑的兵馬,定不會讓董卓在河東的兵馬,輕易影響道南面的戰事。」
袁紹聞言,頓時哈哈大笑,誇讚道:「壯哉斯言!河內有稚叔在,吾無慮也!」
……
數日後,袁紹整頓完兵馬之後,終於準備啟程南下酸棗。
臨行前,袁紹再次見了張楊一面,向其叮囑道:
「稚叔,接下來,河內之事,就全靠你了,我南下之後,若真有董卓兵馬來犯,當小心謹慎,務必嚴守城池,切勿輕舉妄動,必要之時,可派人去向白波軍求援,早前,其首領郭太已應下老夫結盟討董之請。」
張楊聞言不由一愣,略微思索了一下,瞬間便明白了其間關竅,連忙便拱手道:「袁公放心,此事我省得了,接下來,楊定當死守河內,絕不讓董卓兵馬越雷池一步!」
袁紹聞言笑著點了點頭,又道:「當然,若真的河內有變,汝亦可速發書信告知於我,我自當及時派遣援軍回援。」
「袁公放心,楊自當盡力而為,願袁公南下之行順利,早日成就盟主大業!」張楊當即再次拱手道。
袁紹聞言,頓時哈哈大笑,道:「那就多謝稚叔吉言了,我們走!」
說罷,袁紹便率領大軍南下,直奔酸棗而去……
「另尋他路?」
袁紹聞言,右手輕托下巴,神情微動,若有所思。
許攸見狀微微點了點頭,道:
「正是!屬下聽聞,張稚叔自丁原死後,便一直在上黨及河內周邊活動,憑藉麾下招募的數千兵馬,如今已經控制了高都及野王一帶,近日更是多有在懷縣附近遊蕩,隱有窺伺我軍糧道之意。」
「張楊?」
袁紹聞言不由眉頭微皺,不知許攸突然提起此人是何用意。
「正是此人!昔日大將軍何進在時,曾派其與張文遠一道北上募兵,怎料其後,何進意外身死,董卓入京以後,又趁機除掉了其故主丁原,一時之間無處可去,便一直在此逗留觀望。
據攸所知,此人當初曾與主公同在大將軍幕府中任職,雖與主公交集不多,但憑藉主公的家世聲望,再加上當初的同僚之誼,或許能將其招入聯軍旗下。
須知,其麾下兵馬雖不能與當初丁原麾下的并州鐵騎相比,但與我等初招募的新兵相比,亦算得上北地難得的強兵。
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強我軍的兵力,還能利用其在河內的影響力,牽制董卓在河東兵馬的注意力,如此一箭雙鵰之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袁紹聞言眼中不由一亮,但隨即又有些猶豫:「張楊此人,素來桀驁不馴,恐怕不會輕易歸順。」
見袁紹已然意動,許攸不由輕捋了捋頜下短須,笑道:
「主公不必擔心,張楊性雖有些桀驁,但亦要看是對何人,主公出生顯赫,向於天下廣有名望,若是得知能投於主公麾下,定會喜不自勝,誠心歸附,再加上其如今孤軍在外,糧草匱乏,正是需要依靠之時。
到時,主公只需許以重利,表其為河內太守,並將懷縣讓給其駐紮,其必定心動。
如此一來,我們既能藉助他的力量牽制董卓,又能間接給韓馥施加壓力,迫使其不敢再削減我們的糧草,何樂而不為?」
袁紹聞言,眉頭微蹙,疑惑道:「子遠此計雖好,然如今懷縣為我軍僅存的棲身之所,若將其讓出,我軍接下來又該何去何從?」
「主公莫急,在我看來,如今懷縣對於我軍已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繼續逗留下去,除卻繼續引起韓馥猜忌,還需時刻面臨董卓在河東布置的重兵壓力,對主公接下來大業的發展十分不利。
與其繼續在此地蹉跎,不如直接引軍南下酸棗,尋機謀求聯軍盟主之位,如此,既可擺脫當下的尷尬局面,又能進一步加強主公對聯軍的影響力,何樂而不為!」
袁紹聞言,不由又將目光投向下首的逢紀,問道:「元圖,對於子遠之策,汝覺得如何?」
「主公,吾贊成子遠之計,不過在此之前,主公尚需修書一封予韓冀州,告知南下之意,以安其心。
好讓其接下來繼續為我等在酸棗的聯軍,提供糧草支援,以加大主公接下來在聯軍的話語權!」
逢紀聞言,略微思索了片刻後,點頭道。
「善!」
「元圖之言深得我心!子遠,派人去聯絡張楊之事就由你負責,務必讓其加入聯軍。」
袁紹聞言,沉吟片刻,隨即點頭贊道。
許攸見狀,當即拱手道:「主公放心,屬下這就去安排。」
……
數日後,張楊果然接受了袁紹的招攬,率軍進駐懷縣,袁紹親自出城相迎:「久聞張將軍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英雄人物!」
張楊聞言受寵若驚,連忙拱手還禮道:
「袁公過譽了,楊不過一邊地武夫,在大將軍和丁使君走後,更是如喪家之犬一般流連北地。
今能得袁公賞識,實乃三生有幸,又如何敢當將軍之稱,若是袁公不棄,不妨以在下表字相稱!」
袁紹聞言,對於張楊的識趣,心中頗感滿意,不由笑道:
「稚叔過謙了,昔日大將軍在時,稚叔就是大將軍麾下得力幹將,如今加入聯軍,我等自是如虎添翼,接下來,我軍南下酸棗之後,河內戰局還需多多仰仗稚叔之力才是!」
張楊聞言當即順水推舟道:「袁公放心,楊雖無大才,但也願為討董大業盡一份力,將來袁公若能為聯軍盟主,楊自願聽從調遣。」
袁紹聞言大喜,暗道張楊果然是個識時務之人,心中不由對其愈發滿意,當下便命人擺下酒宴,為張楊接風洗塵。
酒過三巡之後,袁紹不由向張楊遙遙舉杯道:「今日能得稚叔加入,實乃聯軍之幸,來,我等滿飲此杯,預祝我聯軍在討董大業中旗開得勝!」
張楊見狀連忙起身,雙手舉杯,道:「袁公如此厚愛,楊感激不盡,日後自當肝腦塗地,為討董大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見張楊如此誠懇的表態,袁紹麾下文武盡皆含笑點頭,起身舉杯,一飲而盡。
見此番氣氛如此融洽,袁紹遂趁機說道:
「稚叔,接下來我等南下酸棗之後,整個河內便只剩下汝一支孤軍,接下來若有什麼困難,大可派人前往酸棗告知於我,力所能及之事,吾定都會為你儘量解決!」
張楊聽到袁紹如此承諾,心下頓時大喜,連忙表忠心道:
「多謝袁公,還請袁公放心,楊麾下兵馬雖少,但卻是北地難得的勇士,若是董卓親自率軍前來,楊或許還能忌憚幾分,但若僅是駐守安邑的牛輔率軍前來,吾卻是絲毫不懼!
除非真是兵馬數量上的差距太過懸殊,否則,楊定會死死牽制住安邑的兵馬,定不會讓董卓在河東的兵馬,輕易影響道南面的戰事。」
袁紹聞言,頓時哈哈大笑,誇讚道:「壯哉斯言!河內有稚叔在,吾無慮也!」
……
數日後,袁紹整頓完兵馬之後,終於準備啟程南下酸棗。
臨行前,袁紹再次見了張楊一面,向其叮囑道:
「稚叔,接下來,河內之事,就全靠你了,我南下之後,若真有董卓兵馬來犯,當小心謹慎,務必嚴守城池,切勿輕舉妄動,必要之時,可派人去向白波軍求援,早前,其首領郭太已應下老夫結盟討董之請。」
張楊聞言不由一愣,略微思索了一下,瞬間便明白了其間關竅,連忙便拱手道:「袁公放心,此事我省得了,接下來,楊定當死守河內,絕不讓董卓兵馬越雷池一步!」
袁紹聞言笑著點了點頭,又道:「當然,若真的河內有變,汝亦可速發書信告知於我,我自當及時派遣援軍回援。」
「袁公放心,楊自當盡力而為,願袁公南下之行順利,早日成就盟主大業!」張楊當即再次拱手道。
袁紹聞言,頓時哈哈大笑,道:「那就多謝稚叔吉言了,我們走!」
說罷,袁紹便率領大軍南下,直奔酸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