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賈詡拜主,初展宏圖(二合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哦,想不到將軍這麼快便已經做好了決定,卻不知將軍接下來究竟有何打算?」

  賈詡目光微閃,緊緊盯著崔鈞,言語中透著一絲驚訝。

  「不瞞先生,其實之前先生替我分析當下形勢之時,對未來的發展,吾心中便已經有所謀劃,只是彼時時機未到,諸多想法還尚需斟酌,故而,並未當場告知先生!

  如今情況則不然,得袁本初所賜,眼下京師流言蜚語不斷,董卓更是為此將我父兄下獄,所求者亦不過是我接下來的態度罷了。

  我若是再猶豫不決,只怕到頭來兩邊都不討好,到時天下之大,恐也將無我容身之地!

  賈詡聞言,下意識地捋了捋鬍鬚,對於崔鈞當下對於情勢的認知不由暗自點頭,「既如此,卻不知將軍接下來究竟欲作何打算?」

  崔鈞聞言當即打起精神,神情嚴肅道:「既然先生有問,小子自然不會再繼續隱瞞,不瞞先生,起初對於以西河郡和河東郡兩地,何者作為未來的容身之地,我其實各做了一套方案,只是尚未來得及與諸將商議。」

  「哦?竟有兩套方案,那將軍不妨詳細說說,看看賈某能否替將軍籌謀一二!」

  「先生此言當真?」

  崔鈞見賈詡此番竟然會主動相詢,且言語間竟似有特意相助之意,心中不由暗喜,忍不住問道。

  「怎麼?將軍難道是嫌棄賈某智慮淺薄,無法替將軍解難?」

  「不不不,若是先生是智慮淺薄之人,只怕這天下就再也沒有聰明人了!」

  看著賈詡那似笑非笑的模樣,崔鈞哪裡還不知道他的想法,連忙解釋道。

  「呵呵,看來老夫在將軍心目中倒也不是一無是處,然而,若是將軍接下來的內容沒能讓老夫滿意,只怕老夫稍後也沒法給將軍太好的建議!」

  「先生放心,相信在下接下來的內容定不會讓先生失望!」崔鈞聞言頓時大喜道。

  「如此,就請將軍好好說說,老夫洗耳恭聽!」

  崔鈞見狀遂也不繼續拐彎抹角,直接開門見山道:

  「不瞞先生,此番在平定巫咸山上的賊軍大寨之後,我軍繳獲了大量的糧草資重,除卻大量的糧食之外,所獲物資當中又以鹽鐵居多,河東之富可見一斑!

  若是不發生當前之事,只怕我真還有可能將河東作為未來發展的首選。

  要知道我原本便打算待平定河東之亂後,便派人暗中將我父兄和蔡公從洛陽帶出,無後顧之憂後,便主動聯繫袁紹,加入討董大軍。

  如此一來,既能順應大義,又可藉機提升威望,待討董事後,朝廷權威一朝淪喪,到時天下必徹底陷入混亂。

  趁此大亂之際,我等便可將目光投向河內、上黨之地,取此二地,當可與河東互為犄角,進而輻射并州北方諸郡,窺伺冀州之地。

  或可效光武皇帝故事,依託河北,憑藉并州鐵騎及幽燕突騎之利,冀州糧倉之富,未嘗不可重塑乾坤,再興漢室!」

  「那第二個選擇呢?」

  賈詡聞言不由微微頷首,示意崔鈞繼續。

  「第二套方案,便是按照吾當初離京前與董卓定下的約定,待平定河東亂局之後,便轉任西河太守,兼使匈奴中郎將,將河東之地轉交回朝廷之手,到時為防止關東聯軍切斷其後路,董卓那廝必會在此地布下重兵,與袁紹相爭!

  而我等則可趁機轉戰西河,靠著使匈奴中郎將之便,干涉匈奴王庭之事,挑起胡人內部紛爭,以胡人之血不斷壯大己身,待徹底剷除南匈奴之後。

  我等便可趁河洛戰事,不斷吸納關東流民至西河定居,到時自可興修水利,廣植良田,招募兵勇,待來年兵精糧足之後,便可向東窺視太原、河東,逐步掌控并州。

  待奪下上黨之後,便可派兵封閉并州與冀州的所有通道,防止冀州勢力的侵擾,而後,將重心西移,重點經營蒲津關道,窺視關中,靜待時機!」

  聽完崔鈞條理清晰的闡述,再看其言辭中不經意透露出來的勃勃野心,賈詡心中不由暗自點頭。

  「觀此兩點,這崔州平倒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畢竟,當今天下,年紀輕輕便能有如此清晰的大局觀。

  除崔鈞之外,自己尚還未見過其他人有這樣的本事,想來只要日後稍加磨礪,定可散發出無限風采,只是此番其若是僅僅就如此,只怕還當不了自己的主公!」


  想到這裡,賈詡心中的天秤雖然已經開始有些向崔鈞傾斜,但仍需進一步試探。

  「將軍所言,詡受益匪淺。只是這一切都尚需建立在對未來形勢準確的評估之下,卻不知將軍對於未來整個天下間形勢,又作何判斷?」

  看著賈詡那深邃的目光,崔鈞心中多少已經明白了賈詡的想法。

  畢竟對於這名始終將自身安危掛在心上的老狐狸而言,即便其已有所意動,但在還沒有確切的把握之前,其都不會完全作出決定!

  想到這裡,崔鈞不由深吸了一口氣,略微沉吟了片刻,便緩緩說道:

  「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自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

  又到前漢末期,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待到後來光武中興,傳至今日,可謂周而復始,不盡相同!

  而今之勢,不正與秦末相似嗎?想當年秦始皇一統天下,何等威風,可『祖龍死而地分』,天下陷入紛爭。

  如今漢室衰微,董卓亂政,四方豪傑並起,正是天下英雄奮武之時。

  今崔鈞不才,願效光武故事,匡扶漢室,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看著目光灼灼地盯著自己,幾乎已經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的崔鈞,賈詡不由眉頭緊鎖,似乎仍有些猶豫。

  崔鈞見狀不由拱手向賈詡施了一大禮,誠摯地說道:

  「昔日閻公有言,先生當有良、平之才,鈞深以為然也!

  然小子自知自己才智有限,智慮淺薄,如蒙先生不棄,小子願以師禮事之,還望先生能看在天下安危的份上,助小子一臂之力,共創大業!」

  「這……」

  看著崔鈞那誠摯的目光,賈詡心中不由再度猶豫了片刻,腦海中下意識地回顧近段時間以來對崔鈞的觀察。

  一路下來,崔鈞所展現出的沉穩、果敢以及長遠的戰略眼光,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終於,賈詡還是下定決心,拱手說道:「承蒙將軍厚愛,詡願效犬馬之勞。」

  崔鈞聞言大喜,連忙起身,一把握住賈詡的手:「吾得先生相助,如太公入周,管子相齊,如魚得水也!」

  「將軍言重了,詡愧不敢當!」賈詡聞言不由連忙謙辭道。

  「當得,當得!我知先生性格向來謹慎,但也不需太過謙虛才是,吾當下之言皆是發自肺腑,絕無半點誇大之嫌!」

  說到這裡,崔鈞話頭不由一轉,隨即說道:「說到這裡,還不知先生對於我方才之言,如何看?那兩個方案是否有可操作性?」

  賈詡聞言眉頭微皺,沉吟片刻後道:「將軍,方才的這兩套方案看似皆具有可行性,然實則所要實現的難度均是不小!

  若選擇河東郡,眼下,正值董公與關東諸侯矛盾即將爆發之時。

  河東地處雙方夾擊之所,雖有鹽鐵之利,但短時間內,只怕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將軍從容發展。

  而且即便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後將軍若想依靠河東,輻射并州,並將并州真正掌控到手裡。

  那便少不了還要面對并州胡人治理的問題,以及白波、黑山等黃巾餘孽的威脅。

  當然,最大的挑戰還當屬袁紹,從其近段時間的表現來看,只怕早已將河北視作其囊中之物。

  將軍出身安平崔氏,雖說在河北也頗具聲名,但與出身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袁紹相比,只怕還是大有不如。

  因此,立足河東之事困難重重,除非將軍毅力非凡,且兼上天眷顧,否則只怕難以輕易實現。」

  「先生之言倒是不無道理,那西河郡呢?」

  崔鈞聞言微微點頭,神色凝重,其深知賈詡所言句句屬實,而且這些問題他也並非沒有考慮過。

  只是當時考慮到自己所知道的歷史節點,覺得自己未嘗沒有機會趁機謀求好處,這才下意識地忽略了這些困難!

  如今看來,自己多少還是有些想當然了。

  見崔鈞似乎已經想通了其中的關鍵,賈詡便接著繼續說道:

  「而若以西河郡為據點,拋卻其地狹民貧的缺點不談,將軍大可藉此暫時跳出董公與關東諸侯的包夾之中。

  背靠河東在前阻擋,只要董公一天未在河東與關東諸侯分出勝負,將軍都可在西河安心發展。

  憑藉使匈奴中郎將身份上的優勢,再加上眼下的於夫羅為棋子,將軍當可從容操縱南匈奴局勢。

  依將軍先前之策,吸納胡人之力為己用,待得南匈奴之勢徹底瓦解,將軍便可專心於郡內開拓建設,待得一二載之後,天下必又將是另外一番模樣!

  待得將軍兵精糧足之後,憑藉其臨近關中的優勢,將軍或可西向入關中稱雄。

  須知,當下關中之地,雖不如前漢之時那般強盛,但在三輔之地仍保有數十萬人口,且關中雖久經戰亂,但其水利設施基礎尚在,只要用心經營,定能恢復往昔的繁榮。

  屆時,憑藉關中的糧草,以及雍涼的鐵騎,進,則可出關向東與關東諸侯爭雄天下,退,則可據關隘自守,靜待天時。

  如此將軍功業可成,漢室天下可復矣!」

  說到此處,賈詡眼中不由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

  須知,崔鈞出身河北士族,其將來若想依靠關中成就大業,就必然要重用雍涼士人。

  而關中又離賈詡自己的老家涼州更近,這對賈詡來說,無疑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考量因素。

  「先生之言是也!只不過雍涼局勢錯綜複雜,尚需詳加再議,除此之外,卻不知先生是否還有其他建議?」

  賈詡思索了片刻後,猶豫道:

  「此外,詡還有一建議,只是此計若是施行不善,恐會反噬己身,卻不知將軍是否要聽?」

  「哦,竟有此事?還請先生細言之!」

  崔鈞聞言當即好奇道。

  賈詡見狀,不由拱手道:「按先前將軍所言,此番京師流傳之言,多有提及河間王復位之事?卻不知將軍對於此事如何看?」

  崔鈞聞弦而知雅意,當即有些明白了賈詡的想法,不得不說,漢末的這幫頂級謀士,在某件事上,大都有共同的觀點。

  無論是日後毛階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

  是沮授向袁紹建言的「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

  還是最終荀彧向曹操所提出的「奉天子以討不臣」的戰略思想。

  無一不反應出漢室在當下這個時代所擁有的巨大影響力。

  而眼下劉辯的這個情況又未嘗不是自己當初潛心謀劃的結果!

  畢竟,相較於被董卓扶持上位的劉協而言,此刻身為河間王的劉辯,才是天下人眼中,最具有法理地位的天子!

  「先生的意思是說天子?」

  崔鈞下意識地問道。

  「不錯,眼下退位的河間王,就是將軍未來手中最大的一塊籌碼!日後,只需待時機成熟之後,將軍便可在關中擁立河間王復位。

  如此一來,我等便可在法理上否決董公所立天子的地位,其後將軍便可奉天子之名,以討不臣之屬,占據大義名分,其後揮師東向,師出有名之下,必將事半功倍,無往而不利。」

  賈詡看向崔鈞,目光堅定的說道。

  崔鈞聽完,心中對賈詡的智謀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若是當初在京師之時,便能有如此智謀之士替自己謀劃,自己又如何會落得如今這個進退兩難的下場!」

  不過好在,如今這名名傳千古的「毒士」已經是屬於自己的了。

  崔鈞很好奇,相較於前世歷史上因宛城之事,在曹操手下多少有些沉默寡言的賈詡,如今在自己帳下,又會發揮出怎樣的威力?

  想到這裡,崔鈞不由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當即向賈詡施了一禮道:

  「先生所言,令我茅塞頓開,只是如今河間王在我等手中卻如一塊攤手山芋,吾著實不知該如何應對董卓與袁紹二人的威逼,卻不知先生,可有教我?」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