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陳跡
「甚至不需要感同身受、處境類似、觀念相同。只需要在情緒上,使得很多人相信,他足夠了解另一個人,甚至提供類似朋友的氛圍就足夠了。」
「就像是打遊戲,遊戲的製作者,不是會列出一種期許,然後是一個角色嗎?在桌球中擊回圓球,通過方塊完成消除,在捲軸中完成冒險,而後再是在更大的舞台中,完成不可思議的史詩。」
「在這個過程之中,遊戲之所以有趣,正是遊玩者在心流的沉浸感中,感覺自己受到了關注。在這種被試的期許中,他們扮演好的角色,甚至可以給他人施加影響,最後是向好的影響。成為英雄,在宿命之中前進,拯救他人,直到一個或好或壞,但足夠美的結局。這一種現代的體驗,自然是很好的。」
「可是在這種體驗之外,人總是要吃飯、要睡覺、要用錢,為了獲取體驗的一切設備和資源,也需要很多東西來提供。所以在達到一個界限之中,這種可能的體驗既在變得糟糕,也無法說服人繼續付出了。」
「遊戲這種低成本的體驗都如此,何況更為糟糕的現實呢?就算在社會之中,在主觀感受之中,個人感覺自己天然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要成為大人,要承擔責任,要延續父祖的足跡,要接過天下的重擔。組成家庭、生育子女、履行職分,為此,縱使是犧牲,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犧牲往往是美的,而為了這種審美。對於客體,也應當塑造一種朦朧而崇高的意象。然後這就被衝垮了——」
夏天當然不是一個好的講述著,他的字句中,充斥著太多個人主觀的傾向,和急切需要宣洩的情緒中。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故事自然是為了自己,而非為了他人。
事實上,若他迫於各種情景,不得不在詢問中給出回答後,他往往就會在之後,為自己無意義,也不能讓他開心的字句感到發怒。
能不能知道氣氛和禮節呀,真是浪費時間。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投入和產出的比值,縱使可以用意志,個人的意志、社會的意志還有偏移的意志給出等式,但始終還是要向物質彎腰。
在故事之後,無意義的犧牲、無意義的給予、無意義的嘗試,連美學的報酬都沒有了,只餘下可笑的空殼,那自然就很難讓沒有投入太多,沒有得到回報的旁觀者,願意進行往昔的踐行。
只是扮演的觀眾,這難道不是一種很好的期許嗎?
但是既然還在社會中作為人而存在著,他又怎麼可能真將之當作遊戲?
這還是他的錯誤。
「所以一個人為自己的產出和投入感到不滿意,就算在明面上很難做些什麼,但在暗地中,總是不自然地向他者宣洩自己的痛苦。在許多不幸的故事中,死去的人,或許也是為他人死去了。因為他們承擔了他人的不幸,自己卻是無辜的。」
夏天掩蓋自己發問,甚至是詰問的渴念。
「所以至少就這一點,夏無黍至少是在公正地同時折磨自己,而沒有讓自己站在高尚的位置上,其實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知道這個人,是在七八年前了,他當時正生了不輕也不重的病,但是沒什麼錢。當時他早上大概五點起來,天空還很暗,只有路燈的光亮,他盡力跟著人群一起活動。穿著厚重的衣服,戴著口罩,就連呼吸都有些艱難。」
「手上提著汽水瓶,中間會灌一些放涼的糖水。但那個時候,其實他還有藥吃,是之前剩下的。每天雖說是吃兩頓,但是還勉強買得起雞蛋,菜葉和豆芽可以自己種,油脂也沒有消耗完。」
「唯一的不幸,就只是為了在暖氣斷掉之後買熱水器,背了不大不小的債務。於是必須計算分期帳單和開支,在之前更為勞累時,其實還沒有這麼難受。只是年歲稍長,年景又不好,自己性格又養著古怪起來。」
「那時他努力在自己不擅長的方面尋找工作,四處找一些輕巧的活路,主要是記帳,我就因此知道有這麼一個人。」
「寄人籬下的感覺不好受,尤其在家人中,感到寄人籬下就更不好受了。」
夏天感覺自己的言語邏輯,連同想法本身,又陷入另一種混亂,甚至顯得太過主觀了。
這是一個好故事嗎?
「總之從開始到最後,除卻些許很正常的矛盾,怪異的性格,不成功的衝突外,沒有特別的事情,也沒有特別的不幸。因為生存哲學本就關乎意志,而意志也因為生存而改變。」
「因此無有在感覺上充足的食物,就算體重沒怎麼減輕,還是會感到飢餓,看到大塊的石頭,就像是蛋糕。鮮色的鐵柱,似乎也是可以咀嚼咽下的事物。」
「但其實也沒有特別的理由,夏樹並沒有必須控制飲食的疾病,也沒有犯下必須時時重言語責備的過錯。」
「一切都自然發生了。」
「所以我忽略飢餓的感覺,生長階段新陳代謝的不同,為我認識的人在主觀的偏移中做了辯解。但事實上,我直到現在,才因為朋友的緣故,不希望朋友與不幸浸染,才做了干涉。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才知道了這些事情。」
「怎麼樣,你的問題是否得到解答?」夏天自然不會說出你滿意了,這種還是無意義,只是露怯的言語。
「我只感覺你很不好。」
「我能有什麼不好的?我好得很,只是今天發現有位女同學喜歡,被嚇到了。」情緒都烘托到這裡了,就算只是理解的偏差,夏天也沒有使用類似、可能、關注這些模稜兩可的字句,只是將之向庸常的現實導向。
「那為什麼會被嚇到呢?」
「老虎又怎麼會被驢嚇到?」
事到如今,夏天缺乏在黔驢技窮的機鋒,還有你得理解我的文化背景這種話中糾纏的興趣了。
「就像是打遊戲,遊戲的製作者,不是會列出一種期許,然後是一個角色嗎?在桌球中擊回圓球,通過方塊完成消除,在捲軸中完成冒險,而後再是在更大的舞台中,完成不可思議的史詩。」
「在這個過程之中,遊戲之所以有趣,正是遊玩者在心流的沉浸感中,感覺自己受到了關注。在這種被試的期許中,他們扮演好的角色,甚至可以給他人施加影響,最後是向好的影響。成為英雄,在宿命之中前進,拯救他人,直到一個或好或壞,但足夠美的結局。這一種現代的體驗,自然是很好的。」
「可是在這種體驗之外,人總是要吃飯、要睡覺、要用錢,為了獲取體驗的一切設備和資源,也需要很多東西來提供。所以在達到一個界限之中,這種可能的體驗既在變得糟糕,也無法說服人繼續付出了。」
「遊戲這種低成本的體驗都如此,何況更為糟糕的現實呢?就算在社會之中,在主觀感受之中,個人感覺自己天然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要成為大人,要承擔責任,要延續父祖的足跡,要接過天下的重擔。組成家庭、生育子女、履行職分,為此,縱使是犧牲,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犧牲往往是美的,而為了這種審美。對於客體,也應當塑造一種朦朧而崇高的意象。然後這就被衝垮了——」
夏天當然不是一個好的講述著,他的字句中,充斥著太多個人主觀的傾向,和急切需要宣洩的情緒中。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故事自然是為了自己,而非為了他人。
事實上,若他迫於各種情景,不得不在詢問中給出回答後,他往往就會在之後,為自己無意義,也不能讓他開心的字句感到發怒。
能不能知道氣氛和禮節呀,真是浪費時間。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投入和產出的比值,縱使可以用意志,個人的意志、社會的意志還有偏移的意志給出等式,但始終還是要向物質彎腰。
在故事之後,無意義的犧牲、無意義的給予、無意義的嘗試,連美學的報酬都沒有了,只餘下可笑的空殼,那自然就很難讓沒有投入太多,沒有得到回報的旁觀者,願意進行往昔的踐行。
只是扮演的觀眾,這難道不是一種很好的期許嗎?
但是既然還在社會中作為人而存在著,他又怎麼可能真將之當作遊戲?
這還是他的錯誤。
「所以一個人為自己的產出和投入感到不滿意,就算在明面上很難做些什麼,但在暗地中,總是不自然地向他者宣洩自己的痛苦。在許多不幸的故事中,死去的人,或許也是為他人死去了。因為他們承擔了他人的不幸,自己卻是無辜的。」
夏天掩蓋自己發問,甚至是詰問的渴念。
「所以至少就這一點,夏無黍至少是在公正地同時折磨自己,而沒有讓自己站在高尚的位置上,其實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知道這個人,是在七八年前了,他當時正生了不輕也不重的病,但是沒什麼錢。當時他早上大概五點起來,天空還很暗,只有路燈的光亮,他盡力跟著人群一起活動。穿著厚重的衣服,戴著口罩,就連呼吸都有些艱難。」
「手上提著汽水瓶,中間會灌一些放涼的糖水。但那個時候,其實他還有藥吃,是之前剩下的。每天雖說是吃兩頓,但是還勉強買得起雞蛋,菜葉和豆芽可以自己種,油脂也沒有消耗完。」
「唯一的不幸,就只是為了在暖氣斷掉之後買熱水器,背了不大不小的債務。於是必須計算分期帳單和開支,在之前更為勞累時,其實還沒有這麼難受。只是年歲稍長,年景又不好,自己性格又養著古怪起來。」
「那時他努力在自己不擅長的方面尋找工作,四處找一些輕巧的活路,主要是記帳,我就因此知道有這麼一個人。」
「寄人籬下的感覺不好受,尤其在家人中,感到寄人籬下就更不好受了。」
夏天感覺自己的言語邏輯,連同想法本身,又陷入另一種混亂,甚至顯得太過主觀了。
這是一個好故事嗎?
「總之從開始到最後,除卻些許很正常的矛盾,怪異的性格,不成功的衝突外,沒有特別的事情,也沒有特別的不幸。因為生存哲學本就關乎意志,而意志也因為生存而改變。」
「因此無有在感覺上充足的食物,就算體重沒怎麼減輕,還是會感到飢餓,看到大塊的石頭,就像是蛋糕。鮮色的鐵柱,似乎也是可以咀嚼咽下的事物。」
「但其實也沒有特別的理由,夏樹並沒有必須控制飲食的疾病,也沒有犯下必須時時重言語責備的過錯。」
「一切都自然發生了。」
「所以我忽略飢餓的感覺,生長階段新陳代謝的不同,為我認識的人在主觀的偏移中做了辯解。但事實上,我直到現在,才因為朋友的緣故,不希望朋友與不幸浸染,才做了干涉。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才知道了這些事情。」
「怎麼樣,你的問題是否得到解答?」夏天自然不會說出你滿意了,這種還是無意義,只是露怯的言語。
「我只感覺你很不好。」
「我能有什麼不好的?我好得很,只是今天發現有位女同學喜歡,被嚇到了。」情緒都烘托到這裡了,就算只是理解的偏差,夏天也沒有使用類似、可能、關注這些模稜兩可的字句,只是將之向庸常的現實導向。
「那為什麼會被嚇到呢?」
「老虎又怎麼會被驢嚇到?」
事到如今,夏天缺乏在黔驢技窮的機鋒,還有你得理解我的文化背景這種話中糾纏的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