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大張村會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車行日相隨,千里一同歸。」

  驛道上,一輛氣派的馬車正緩緩的前行著。

  後面跟著兩個騎著高頭大馬,護衛打扮的青壯男子。

  趕車的馬夫亦是穿著體面,正老練嫻熟的駕著馬匹,讓馬車穩穩噹噹的前行著。

  車廂里高聲傳來飲酒作樂,吟詩作對的聲音。

  正是秋才和文生一行。

  這番出遊的景象體現著兩人愉快的心情。

  縣裡的師傅師叔們怎麼忙活,林老太爺的後事順不順利,都已經與他們無關了。

  昨日在驛站休息了一晚,算算路程,今日晌午後應該是能接到何凱兄弟了。

  果然,待到晌午時分,眼見著要到那報信的客商所說的村落了,遠遠的就看到有人在路口等候。

  領頭的乃是一個年過不惑的漢子,後面跟著倆弱冠之間的青壯。

  見有馬車行來,後面還有兩身著官袍的護衛,領頭之人上前幾步作揖招呼道:

  「鄙人大張村村長,張德彪。不知幾位大人是否是來接何凱兄弟的。」

  馬車裡的文生和秋才挨個跳下來,上前回禮道:

  「正是,不知何凱師兄在哪呢?還請張哥帶我們過去。」

  張德彪打量了馬車上下來的兩個年輕人,不由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

  這天台縣的林縣令雖然說也算是個少有的清官,不曾魚肉百姓。

  可這縣裡鄉里那麼多官府衙門口子的人,哪能個個清清白白。

  初時救那何凱,倒是那農戶一時善心,村里也沒什麼反應,有人家抓了魚,打了野雞,還好心送來一點,讓補補身子。

  待張村長知道是縣裡的人,縣衙帶信過來說要接人時,旁人雖沒看出來,張村長卻知道自己心裡那個緊張,生怕出點什麼么蛾子。

  如今見了下來的兩個小後生,這番做派,倒是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

  想來確實是縣裡有關係的人,不過不像當差的,應該是不會為難村里。

  心中轉過千般主意,面上卻是更加熱情,和秋才和文生略一寒暄,這張村長便領著一行人往那農戶家去了。

  這大張村也是方圓十里的大村,寬敞的村道進來輛馬車絲毫不顯擁擠。

  眾人進了村子裡,就看著這一眾院落井然有序,更有零散人員清理著雜物垃圾,顯得整個村子十分乾淨利索。

  文生和秋才沒什麼感覺,只覺得這村子不錯,似乎挺適宜生活的。

  後面的兩護衛倒是看出點門道,知道了這是張村長有幾分本事,不經意間也收起了那高高在上的氣勢。

  張德彪領著眾人轉了幾個彎後,便在指著前方一處院落道:

  「幾位大人,前面這間就是了。乃是村裡的莊稼漢,張桂林家。」

  眾人看去,見那院落雖不似村里最大的幾間那麼豪華,卻也很是寬敞,不見有破落處。

  圍著的籬笆顯然就有人時常打理,沒有多餘的野草雜樹,縫隙間隱隱可見院落里的一塊小菜地,鬱鬱蔥蔥。

  這方方面面中,無不透露著這戶人家的勤懇。

  張村長一邊領著眾人向院子走過去,一邊誇讚著張桂林。

  說那桂林哥年紀比自己還大幾歲,身子卻比自己好多了,是個村里幹活的好手。

  又說桂林哥心腸好,有什麼好事都會想著大家,更是助人為樂,平時看到有人需要幫忙,都是急公好義的過來幫忙。

  正說著,幾人剛到了院門口,就看到那院門「吱」地一聲打開了。

  裡面出來正是的張桂林和何凱。

  兩人一早就聽說了有人來接,一直望眼欲穿的等候著了。

  如今在裡面遠遠的就聽見了聲響,按耐不住,便趕緊出來了。

  院門打開處,當頭的便是老漢張桂林。

  卻見他身材高大,身形精幹,黝黑的皮膚,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

  若按照張村長所說這老漢怕已近天命之年,但站在何凱身旁卻絲毫不見暮氣。

  一旁的何凱則是拿著根棍子當拐杖拄著,不過看那行進間的步子,倒是確實無大礙了。


  「凱哥!」

  「文生!秋才!」

  兩方剛見面,秋才、文生便和何凱喚作一團。

  一旁的張德彪則待幾人招呼完後,適時的插了進來,互相介紹了在場各人。

  於是秋才和文生領著何凱又是好生感謝了一番張桂林。

  若是來的是個當差的,這怕是能墨跡上一天,村里還指不定要出什麼情況。

  秋才和文生卻不會,一陣感謝完以後,兩人只覺得沒什麼好說的了。

  謝都謝了,還要說什麼?頓時有點要冷場的意思。

  好在張德彪在一旁,及時的插進來圓場,幾人又客套一番後,正式向張老漢告辭。

  臨走之時,文生把身上帶的十五兩銀子塞給了老漢張桂林,自然又是一番推辭,終是熱情難卻收了下來。

  一行人接上何凱,告辭了出來相送的張桂林和其老伴、兒孫,隨著張德彪去了他村東邊的院子。

  卻是說那何凱剛進了天台縣內,便馬失前蹄摔了下來,一覺不醒。

  等那張桂林老漢碰到他,給他背回來時,並沒看到一旁有什麼馬匹。

  後來何凱醒了之後,也是託了張老漢去舊地重遊看了下,卻沒有找到。

  如今秋才和文生來了,那自然是要再去看一下,親自找一找。

  畢竟哪怕是陳家莊裡,這般良駒也是不多的,不能就這麼平白的丟了一匹。

  只是再住老漢家就不太合適了,也容不下一行眾人,是故應了張德彪之邀,去了他家暫住。

  是夜,張德彪便設宴款待了眾人一行。

  農家飯菜,說不得什麼山珍海味,不過那琳琅滿目的鄉土特色菜也是表足了張德彪的好客之情。

  再加了那後院挖出來的幾壇陳年老酒,吃的眾人也是十分盡興。

  特別是那兩個親兵護衛,在張村長的熱情招待下更是喝的酣暢淋漓。

  令兩人直拍著胸脯稱兄道弟,言那張哥以後有事只管來縣衙,若能幫襯上的絕不含糊。

  如此一來,這酒桌上的氣氛更是一團火熱。

  …………

  ——————————————————————————————————

  直到次日日上三竿,宿醉的眾人才將將醒過來。

  這張德彪作為大張村的村長,便是村里最大的大戶,宅子裡一應丫鬟長工俱全。

  雖比不得城裡老爺家的那樣品相出眾,但幹活侍奉亦是到位。

  幾人剛起床,便有丫鬟把洗漱的物品拿了過來,等洗漱完後,又是端來膳食讓眾人食用。

  這等待遇,兩個親兵護衛在城裡也享受不到,不由心中更加滿意。

  眾人收拾完後,張村長早已帶著幾個村裡的親壯,領著兩輛驢車在等候。

  這是昨日便已定的章程,想來那馬匹也是剛進的天台縣就出了事,腿腳也不利索了,更是馴養過的,應該跑不遠。

  想來只要沿著那驛道,往來時永寧縣的方向找一找,道旁的山坡上尋一尋,再跟那樵夫農夫問一問,很快就應該會有下落。

  於是,眾人在張德彪院子前碰了頭後,各自帶上乾糧,隨著何凱的指引下,騎馬的騎馬,坐車的坐車,向著他來時摔去的方向趕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