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工作組進駐(春節快樂!)
第137章 工作組進駐(春節快樂!)
「奇怪,是山里發生了什麼變化嗎?我怎麼覺得這兩片林子有一些不一樣了呢?」
對於盤蓮花的問題,方唯心知肚明,
在他將【育林區】和【採摘區】合併之後,兩個區域的屬性就合二為一。野生林木在各種屬性的加持下會越長越好,比起自然生長的林木優勢會很明顯。
但這他卻無法給盤蓮花明說,只能裝糊塗。
好在盤蓮花也就隨口這麼一說,並沒有刨根問底的打算。
兩人這一帶轉了轉,便踏上了歸途回到家,方平就急匆匆的跑了進來,說道:「老三,姚家嶺那邊出事了,聽說是發生了山體垮塌,埋了幾十個人呢。」
「啊?我們的人怎麼樣?」
隊裡派去修水庫的人還是一個月一換班,不過方唯和鄭虎最近都沒去,如今在工地上的領隊是以前副業組的組長。
聽到工地那邊出了大事,方唯一蹦子從凳子上跳了起來,
「現在還不清楚,方文書和趙金生已經去了,人還沒回來。」
現在的信息傳遞不通暢,姚家嶺那邊的事情暫時還停留在道聽途說上。
方唯急的團團轉,現在天都快黑了,他去也沒用。
晚上簡單的吃了點東西,他就在隊部等消息。一直等到快十點了,方文書和趙金生才回來。
「問題比較嚴重,大概還有20幾人沒挖出來。好在咱們的人當時不在那個區域勞動,倒沒有任何損傷。」
兩人帶回來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壞消息是這次事故的損失比想像的還要大,好消息是本隊的建設人員沒有損傷。
方唯鬆了一口氣,然後和大家商量,打算明天帶人前去支援。
隊幹部們都沒有意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不過到了第二天,公社和大隊就緊急下發了通知,要求各個生產隊不要盲目前去姚家嶺,如有需要,上級單位會統一作出安排。
方唯這才停下了支援行動,讓大家準備好好的物資放回庫房。
到了下午,隊上派去參加工程建設的人員回到了村里。姚家嶺那邊決定暫時停工,有關方面需要對工程進行安全評估,大約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大家辛苦了!今天你們先好好休息,明天一早殺豬,中午所有人到隊部來吃大鍋飯。」
方唯現在一言不合就殺豬,沒別的,隊裡的生豬數量足夠,可以找各種藉口分肉吃肉。
當然,這種好事暫時沒有三隊的份兒。
翌日。
隊裡果然殺了一頭豬。
【產出生豬,點數+238,總點數:163545點。】
養豬場還剩下97頭豬。
不少人從早上就開始忙活了,鍋里很快燉上了豬肉,一些山貨也早早進行了浸泡,今天的菜品還挺豐富的。
到了中午,男女老少匯集到隊部門口,空地上早就擺好了桌子凳子。
「開飯!」
隨著方唯的一聲令下,大家開始排隊打飯菜。
【辣椒干筍炒肉】、【酸菜炒豬血】、【紅燒肉】、【豬雜湯】.:::..不一會,現場就傳來了各種的飯菜香味。
趙金生和劉會計是第一次吃到隊裡的大鍋飯,他倆是隊幹部每天都要來隊部,所以才有幸蹭了一頓飯。
原三隊其他的人就沒這個待遇了,畢竟現在還處於過渡階段,說白了就是名義上已經合併在一起,但實際上還是各過各的。
趙金生大口大口的吃著香噴噴的豬肉,在心裡更加覺得這次合併對於三隊來說,就是百年不遇的好機會。
要不是縣裡想擴大高產稻種的產量,這種好事哪能輪得到三隊?
你看看人家方隊長,僅僅是為了給修水庫的人員壓驚,二話不說就殺了一頭豬。
他們三隊的豬圈裡只有十來頭偏瘦的生豬,等秋收後上交了生豬任務,剩下幾頭生豬得留到過年才能宰殺。
這就是差距。
等大家吃的差不多了,方唯給受驚的建設人員敬了一碗酒,讓大家好好休息幾天,這幾天不用出工。
就在這時,徐廣生和鄭先發來了。
「你們二隊就是豪橫啊,這不過年不過節的說殺豬就殺豬,簡直讓人嫉妒。
方隊長,去辦公室坐會吧。」
「趕得早不如趕得巧,徐書記,鄭支書,既然碰上了就坐下吃點吧。」
為了消除二人的嫉妒心,方唯趕緊拉著他們坐下來吃飯,還讓鄭虎去拿了一壺酒過來。
徐廣生和鄭先發也不客氣,他們本來就打算在二隊吃飯的,這不趕巧了遇到人家吃大鍋飯。
對於二隊的大鍋飯,現在流傳著好幾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說二隊不得了,
一頓飯就能吃掉一頭豬。
實際情況也差不多,一頓大鍋飯基本上能消耗大半頭豬,傳言沒有太誇張。
「咳咳,小秀才,和你說一件事,專區工作組馬上要進駐瑤嶺公社,目的就是調研你們的育種工作。」
鄭先發和徐廣生坐下好之後就埋頭大吃,吃飽喝足之後才說起了正事。
實際上兩人都不願意來,奈何他們不來都不行。
鄭先發硬著頭皮開口說道,一邊說還一邊觀察方唯的臉色,生怕對方翻臉,
「調研這個詞用得好,兩位領導,打開窗戶說亮話,專區工作組到底幹嘛來了?」
方唯可不好糊弄,直指問題的核心。
「工作組的任務有兩個,其一,是來取經的,看看你們的成功經驗能不能在全地區推廣。其二,針對你們在育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監督指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徐廣生接過了話茬,說明了工作組的自的。
方唯聽完,點了點頭,然後「哦」了一聲。
「小秀才,你這是什麼意思?」
鄭先發見對方不咸不淡的「哦」了一聲,便沒了下文,就有點惱火。
「沒什麼意思,人家要來我還能阻攔不成?成績也好問題也罷,說一千道一萬還不是他們說了算?反正我個人沒把集體的東西揣口袋裡,誰來了也不怕。」
方唯是真無所謂,自從他搞的稻種出了名之後,遇到的麻煩還少嗎?
總之,他現在的條件就這樣,供應整個先例的稻種都很緊張,供應整個專區各縣的稻種絕沒有可能。
育種技術沒什麼好藏著掖著的,但能不能在其他地方推廣應用,他覺得夠嗆事情就這麼個事情,自己搞出來的高產稻種,受益的是集體並非個人。要是有人覺得二隊拿多了,他不幹了總行吧?
「你看看,還是有情緒啊。方隊長,咱們是自己人,我和你說句良心話。工作組來了走了,對你的影響不大,應付過去就完事,沒必要和人家發生衝突。」
徐廣生最怕的就是方唯這個態度,這小子要是產生了牴觸情緒,那麼事情就難辦了。
他趕緊安撫了對方兩句,希望方唯能正確認識這個問題。
「衝突倒不至於,我這邊儘量配合吧。」
方唯壓了壓火氣,態度好了一些。
徐廣生和鄭先發這才鬆了一口氣,吃過飯就匆匆走了。
過了沒幾天,工作組正式進駐瑤嶺公社,實際上就是進駐二隊。
來人倒是很客氣,並不難打交道。只是事無巨細都要了解,問起來就沒完,
搞得方唯有點煩躁。
他讓育種小組和鄭虎儘量配合人家,自己則能不露面就不露面,有事沒事就往三隊那邊跑。
這天。
工作組組長李洪軍堵住了方唯,說要和方唯正式談話。
方唯躲不掉,便和對方找了地方坐下來。
「我們先說說用稻種換購稻穀的事情,方隊長,你認為1比10的換購比例合理嗎?有人反應你這是利用壟斷優勢哄抬物價,你有什麼要解釋的嗎?
另外,你們二隊前前後後得到了上百方斤的稻穀,有些賣給了收購站,還有一部分去向不明,你能說明一下嗎?」
李洪軍的問題很多,主要是面對稻種換購稻穀的事情。
方唯很頭疼,不知道自己該用什麼態度對待這位李組長。
「三級管理,隊為基礎,生產隊是獨立核算的單位,有權在完成規定的生產任務之外,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高產稻種的收購價和普通稻穀的收購價,基本上相差10倍左右,這就是我們制定換購價格的重要參照。
至於隊裡的集體積累,只要沒有裝進個人的口袋,帳目清楚,似乎沒必要給任何外人交代。李組長,你長期從事農村工作,我的理解沒問題吧?」
最終,方唯還是不願意多做解釋。
李洪軍聽完,笑了笑,居然沒有不高興。
「方隊長,看來你對政策也是把握的很準確啊。沒錯,多勞多得是咱們的分配原則,但也要兼顧公平性和防止貧富懸殊過大的原則。
工作組這次來二隊,可不是來找麻煩的,而是來解決問題的。有些事情不澄清、不給出定論,你們以後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責難。」
倒是李洪軍隨後很有耐心的解釋了一番,他說有些事不能總這麼懸著,要有一個定論。
比如像稻種和稻穀換購比例問題,工作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會給出一個說法。只要認定二隊的換購比例是合適的,那麼以後誰也沒辦法再拿這個問題說事。
李洪軍的態度出乎了方唯的意料,但他不會因為對方的幾句話就轉變自己的看法。
所謂聽其言觀其行,他沒那麼天真。
在工作組之後的工作中,方唯給予了積極的配合,使得工作組的任務進度大大加快。
前後半個月,工作組便撤離了瑤嶺公社,結論也很快就出來了。
關於育種這一塊,由於方唯和育種小組未能拿出系統科學的培育方案,工作組認為局限性很大,無法進行推廣。
這一點是準確的,方唯的育種工作和腳下土地綁定很深,離開了二隊的一畝三分地,的確很難成功。
對幾個高產稻種的評價,工作組認為可以大力推廣種植。但良種的產量有限,暫時不具備在整個地區推廣的基礎。
關於稻種換購稻穀的比例問題,工作組認為是合適的,不存在所謂的哄抬物價問題。
二隊的主要問題是未能嚴格執行有關政策,比如像對稻穀的處理就存在隨意性,以及違反有關的規定的情形。
比如像二隊用稻穀換一些緊缺物資,就是典型的私自銷售糧食行為,應予以禁止。
總的來說,工作組對二隊的育種工作是持肯定的態度,對【農墾58】、【南光一號】和雜交水稻稻種,評價很高。
「小秀才,工作組的同志還是能實事求是的,搞得我虛驚一場。」
這個結果很不錯,等於是解決了二隊長期以來被人垢病的幾個關鍵問題。
以後再不會有人拿這些問題攻擊二隊、攻擊方唯,但同時也警告了二隊,一些私底下不符合規定的行為必須停止。
用種子換稻穀換錢都沒問題,但種子和稻穀不能在私下交易,今後如有違反,必定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這樣一來,其實二隊換購太多的稻穀根本沒必要,到最後還不是要賣給收購站?既然這樣就麼必要多此一舉,除了換少量的稻穀還不如大都換成錢呢。
縣裡和公社鬆了一口氣,鄭先發第一時間就來找方唯,希望他不要有什麼思想包袱。
「這樣挺好,省得我總是要面對那麼多的非議。支書,接下來我可有的忙了,合併的事情還遠沒有結束。」
方唯倒是一如既往的情緒穩定,現在雖然也有一些糟心的事情,但總的基調是積極向上的。
正如修建姚家嶺水庫,過程即便是有一些曲折,但其本身卻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
「對了,下周開始恢復姚家嶺水庫的施工,你們隊這次需要派40人去參加勞動。你不許去,趕緊把稻種的產量提上來。」
鄭先發臨走的時候才想起了此事,特意叮囑方唯,不充許他帶隊去修水庫。
方唯還能說啥?只能默默的接受,
下塘大隊經過這次變動,二隊和原三隊合併組成了新的二隊。從四隊開始,
序列號往前遞進,十三個生產隊變成了十二個。
根據最新統計顯示,新的二隊總人口將近300人,水田460畝、旱田110畝、林地4000餘畝,其他一些邊邊角角的土地沒有統計在內。
由於之前的原三隊比較窮,相應的家底也攤薄了。
「奇怪,是山里發生了什麼變化嗎?我怎麼覺得這兩片林子有一些不一樣了呢?」
對於盤蓮花的問題,方唯心知肚明,
在他將【育林區】和【採摘區】合併之後,兩個區域的屬性就合二為一。野生林木在各種屬性的加持下會越長越好,比起自然生長的林木優勢會很明顯。
但這他卻無法給盤蓮花明說,只能裝糊塗。
好在盤蓮花也就隨口這麼一說,並沒有刨根問底的打算。
兩人這一帶轉了轉,便踏上了歸途回到家,方平就急匆匆的跑了進來,說道:「老三,姚家嶺那邊出事了,聽說是發生了山體垮塌,埋了幾十個人呢。」
「啊?我們的人怎麼樣?」
隊裡派去修水庫的人還是一個月一換班,不過方唯和鄭虎最近都沒去,如今在工地上的領隊是以前副業組的組長。
聽到工地那邊出了大事,方唯一蹦子從凳子上跳了起來,
「現在還不清楚,方文書和趙金生已經去了,人還沒回來。」
現在的信息傳遞不通暢,姚家嶺那邊的事情暫時還停留在道聽途說上。
方唯急的團團轉,現在天都快黑了,他去也沒用。
晚上簡單的吃了點東西,他就在隊部等消息。一直等到快十點了,方文書和趙金生才回來。
「問題比較嚴重,大概還有20幾人沒挖出來。好在咱們的人當時不在那個區域勞動,倒沒有任何損傷。」
兩人帶回來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壞消息是這次事故的損失比想像的還要大,好消息是本隊的建設人員沒有損傷。
方唯鬆了一口氣,然後和大家商量,打算明天帶人前去支援。
隊幹部們都沒有意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不過到了第二天,公社和大隊就緊急下發了通知,要求各個生產隊不要盲目前去姚家嶺,如有需要,上級單位會統一作出安排。
方唯這才停下了支援行動,讓大家準備好好的物資放回庫房。
到了下午,隊上派去參加工程建設的人員回到了村里。姚家嶺那邊決定暫時停工,有關方面需要對工程進行安全評估,大約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大家辛苦了!今天你們先好好休息,明天一早殺豬,中午所有人到隊部來吃大鍋飯。」
方唯現在一言不合就殺豬,沒別的,隊裡的生豬數量足夠,可以找各種藉口分肉吃肉。
當然,這種好事暫時沒有三隊的份兒。
翌日。
隊裡果然殺了一頭豬。
【產出生豬,點數+238,總點數:163545點。】
養豬場還剩下97頭豬。
不少人從早上就開始忙活了,鍋里很快燉上了豬肉,一些山貨也早早進行了浸泡,今天的菜品還挺豐富的。
到了中午,男女老少匯集到隊部門口,空地上早就擺好了桌子凳子。
「開飯!」
隨著方唯的一聲令下,大家開始排隊打飯菜。
【辣椒干筍炒肉】、【酸菜炒豬血】、【紅燒肉】、【豬雜湯】.:::..不一會,現場就傳來了各種的飯菜香味。
趙金生和劉會計是第一次吃到隊裡的大鍋飯,他倆是隊幹部每天都要來隊部,所以才有幸蹭了一頓飯。
原三隊其他的人就沒這個待遇了,畢竟現在還處於過渡階段,說白了就是名義上已經合併在一起,但實際上還是各過各的。
趙金生大口大口的吃著香噴噴的豬肉,在心裡更加覺得這次合併對於三隊來說,就是百年不遇的好機會。
要不是縣裡想擴大高產稻種的產量,這種好事哪能輪得到三隊?
你看看人家方隊長,僅僅是為了給修水庫的人員壓驚,二話不說就殺了一頭豬。
他們三隊的豬圈裡只有十來頭偏瘦的生豬,等秋收後上交了生豬任務,剩下幾頭生豬得留到過年才能宰殺。
這就是差距。
等大家吃的差不多了,方唯給受驚的建設人員敬了一碗酒,讓大家好好休息幾天,這幾天不用出工。
就在這時,徐廣生和鄭先發來了。
「你們二隊就是豪橫啊,這不過年不過節的說殺豬就殺豬,簡直讓人嫉妒。
方隊長,去辦公室坐會吧。」
「趕得早不如趕得巧,徐書記,鄭支書,既然碰上了就坐下吃點吧。」
為了消除二人的嫉妒心,方唯趕緊拉著他們坐下來吃飯,還讓鄭虎去拿了一壺酒過來。
徐廣生和鄭先發也不客氣,他們本來就打算在二隊吃飯的,這不趕巧了遇到人家吃大鍋飯。
對於二隊的大鍋飯,現在流傳著好幾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說二隊不得了,
一頓飯就能吃掉一頭豬。
實際情況也差不多,一頓大鍋飯基本上能消耗大半頭豬,傳言沒有太誇張。
「咳咳,小秀才,和你說一件事,專區工作組馬上要進駐瑤嶺公社,目的就是調研你們的育種工作。」
鄭先發和徐廣生坐下好之後就埋頭大吃,吃飽喝足之後才說起了正事。
實際上兩人都不願意來,奈何他們不來都不行。
鄭先發硬著頭皮開口說道,一邊說還一邊觀察方唯的臉色,生怕對方翻臉,
「調研這個詞用得好,兩位領導,打開窗戶說亮話,專區工作組到底幹嘛來了?」
方唯可不好糊弄,直指問題的核心。
「工作組的任務有兩個,其一,是來取經的,看看你們的成功經驗能不能在全地區推廣。其二,針對你們在育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監督指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徐廣生接過了話茬,說明了工作組的自的。
方唯聽完,點了點頭,然後「哦」了一聲。
「小秀才,你這是什麼意思?」
鄭先發見對方不咸不淡的「哦」了一聲,便沒了下文,就有點惱火。
「沒什麼意思,人家要來我還能阻攔不成?成績也好問題也罷,說一千道一萬還不是他們說了算?反正我個人沒把集體的東西揣口袋裡,誰來了也不怕。」
方唯是真無所謂,自從他搞的稻種出了名之後,遇到的麻煩還少嗎?
總之,他現在的條件就這樣,供應整個先例的稻種都很緊張,供應整個專區各縣的稻種絕沒有可能。
育種技術沒什麼好藏著掖著的,但能不能在其他地方推廣應用,他覺得夠嗆事情就這麼個事情,自己搞出來的高產稻種,受益的是集體並非個人。要是有人覺得二隊拿多了,他不幹了總行吧?
「你看看,還是有情緒啊。方隊長,咱們是自己人,我和你說句良心話。工作組來了走了,對你的影響不大,應付過去就完事,沒必要和人家發生衝突。」
徐廣生最怕的就是方唯這個態度,這小子要是產生了牴觸情緒,那麼事情就難辦了。
他趕緊安撫了對方兩句,希望方唯能正確認識這個問題。
「衝突倒不至於,我這邊儘量配合吧。」
方唯壓了壓火氣,態度好了一些。
徐廣生和鄭先發這才鬆了一口氣,吃過飯就匆匆走了。
過了沒幾天,工作組正式進駐瑤嶺公社,實際上就是進駐二隊。
來人倒是很客氣,並不難打交道。只是事無巨細都要了解,問起來就沒完,
搞得方唯有點煩躁。
他讓育種小組和鄭虎儘量配合人家,自己則能不露面就不露面,有事沒事就往三隊那邊跑。
這天。
工作組組長李洪軍堵住了方唯,說要和方唯正式談話。
方唯躲不掉,便和對方找了地方坐下來。
「我們先說說用稻種換購稻穀的事情,方隊長,你認為1比10的換購比例合理嗎?有人反應你這是利用壟斷優勢哄抬物價,你有什麼要解釋的嗎?
另外,你們二隊前前後後得到了上百方斤的稻穀,有些賣給了收購站,還有一部分去向不明,你能說明一下嗎?」
李洪軍的問題很多,主要是面對稻種換購稻穀的事情。
方唯很頭疼,不知道自己該用什麼態度對待這位李組長。
「三級管理,隊為基礎,生產隊是獨立核算的單位,有權在完成規定的生產任務之外,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高產稻種的收購價和普通稻穀的收購價,基本上相差10倍左右,這就是我們制定換購價格的重要參照。
至於隊裡的集體積累,只要沒有裝進個人的口袋,帳目清楚,似乎沒必要給任何外人交代。李組長,你長期從事農村工作,我的理解沒問題吧?」
最終,方唯還是不願意多做解釋。
李洪軍聽完,笑了笑,居然沒有不高興。
「方隊長,看來你對政策也是把握的很準確啊。沒錯,多勞多得是咱們的分配原則,但也要兼顧公平性和防止貧富懸殊過大的原則。
工作組這次來二隊,可不是來找麻煩的,而是來解決問題的。有些事情不澄清、不給出定論,你們以後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責難。」
倒是李洪軍隨後很有耐心的解釋了一番,他說有些事不能總這麼懸著,要有一個定論。
比如像稻種和稻穀換購比例問題,工作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會給出一個說法。只要認定二隊的換購比例是合適的,那麼以後誰也沒辦法再拿這個問題說事。
李洪軍的態度出乎了方唯的意料,但他不會因為對方的幾句話就轉變自己的看法。
所謂聽其言觀其行,他沒那麼天真。
在工作組之後的工作中,方唯給予了積極的配合,使得工作組的任務進度大大加快。
前後半個月,工作組便撤離了瑤嶺公社,結論也很快就出來了。
關於育種這一塊,由於方唯和育種小組未能拿出系統科學的培育方案,工作組認為局限性很大,無法進行推廣。
這一點是準確的,方唯的育種工作和腳下土地綁定很深,離開了二隊的一畝三分地,的確很難成功。
對幾個高產稻種的評價,工作組認為可以大力推廣種植。但良種的產量有限,暫時不具備在整個地區推廣的基礎。
關於稻種換購稻穀的比例問題,工作組認為是合適的,不存在所謂的哄抬物價問題。
二隊的主要問題是未能嚴格執行有關政策,比如像對稻穀的處理就存在隨意性,以及違反有關的規定的情形。
比如像二隊用稻穀換一些緊缺物資,就是典型的私自銷售糧食行為,應予以禁止。
總的來說,工作組對二隊的育種工作是持肯定的態度,對【農墾58】、【南光一號】和雜交水稻稻種,評價很高。
「小秀才,工作組的同志還是能實事求是的,搞得我虛驚一場。」
這個結果很不錯,等於是解決了二隊長期以來被人垢病的幾個關鍵問題。
以後再不會有人拿這些問題攻擊二隊、攻擊方唯,但同時也警告了二隊,一些私底下不符合規定的行為必須停止。
用種子換稻穀換錢都沒問題,但種子和稻穀不能在私下交易,今後如有違反,必定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這樣一來,其實二隊換購太多的稻穀根本沒必要,到最後還不是要賣給收購站?既然這樣就麼必要多此一舉,除了換少量的稻穀還不如大都換成錢呢。
縣裡和公社鬆了一口氣,鄭先發第一時間就來找方唯,希望他不要有什麼思想包袱。
「這樣挺好,省得我總是要面對那麼多的非議。支書,接下來我可有的忙了,合併的事情還遠沒有結束。」
方唯倒是一如既往的情緒穩定,現在雖然也有一些糟心的事情,但總的基調是積極向上的。
正如修建姚家嶺水庫,過程即便是有一些曲折,但其本身卻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
「對了,下周開始恢復姚家嶺水庫的施工,你們隊這次需要派40人去參加勞動。你不許去,趕緊把稻種的產量提上來。」
鄭先發臨走的時候才想起了此事,特意叮囑方唯,不充許他帶隊去修水庫。
方唯還能說啥?只能默默的接受,
下塘大隊經過這次變動,二隊和原三隊合併組成了新的二隊。從四隊開始,
序列號往前遞進,十三個生產隊變成了十二個。
根據最新統計顯示,新的二隊總人口將近300人,水田460畝、旱田110畝、林地4000餘畝,其他一些邊邊角角的土地沒有統計在內。
由於之前的原三隊比較窮,相應的家底也攤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