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再回大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38章 再回大興

  在開皇十二年(592)的冬天,楊廣回大興朝拜送禮,帶了一大堆的香料、海產回去。

  目的當然是告訴楊堅,海貿的獲利豐厚,海外的土地可圖。

  正如楊廣所料,當他跟楊堅說了此事之後,楊堅並沒有告訴其他人,而是默許了楊廣組建遠洋水軍,於域外掠財的行動。

  楊廣回到江都以後告訴王言,楊堅第一時間想的,就是如同王言說的那般,掌控海貿的權力,參與的世家都得老老實實的磕頭才行,不然就讓水軍打死他們的船隊,讓他們血本無歸。問就是海外危機並存,天象難測。

  都挺噁心的。

  事實上在第一次海貿收穫以後,楊廣不再要王言的分潤,王言就真的將錢財都投入到了海貿之中。造更大、更猛的海船,招募更多的水軍,甚至他膽大包天的,直接調了一些揚州府兵參與其中,讓兄弟們都發財。

  在龐大的財力、人力的支持下,船隊的建設飛快,水軍的培養一樣跟上了速度。對於水軍的要求其實也不高,會游泳淹不死,不暈船,會跳梆,到了陸地上不成軟腳蝦,保持著相當的戰鬥力,這就足夠了。

  以大隋的兵甲之威,到了南邊就是橫掃,沒有對手。

  所以王言也在默許之下,犯下了殺頭的大罪,就是搬空了揚州武庫,全武裝給水軍了。但是揚州武庫就是搬不乾淨,他緩慢的搬,朝廷緩慢的補。都是可靠的人經手,沒有出什麼紕漏。

  當然與此同時,王言的腦袋也放閘刀上了,證據充分嘛,說殺就能殺……

  但這都是次要的,畢竟他老老實實,楊堅、楊廣這爺倆愛他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要殺他的頭呢。

  一直到了開皇十三年的夏天,已經進行了七次往來,有了大大小小三十餘艘海船,三千餘水軍。賺回來的錢糧,真是堆積如山了。

  同時也在南越那邊,建立了酒坊,用那邊的稻米釀製高度酒。同時王言以權謀私,讓那邊提純酒精進行戰略儲備,這是今後可以用的上的戰略物資。

  總而言之,在王言的運籌帷幄之下,他掌控的海貿隊伍發展的很快。造船技術在不斷的積累,人員也在不斷的精銳,距離遠洋航行也只是三五年的時間而已。

  同時也讓楊堅、楊廣的目光,落在了海外。

  正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作為強盛的中原王朝,當然要放眼四海,以四海之資養我生民……

  這是王言希望的,希望楊廣有鯨吞四海的大氣魄。

  六月,王言又一次的收拾了東西,留下了一些人看顧江都的江寧侯府,帶著蕭媚、孩子,回去了大興城。

  因為他要正式結婚了,娶公主。

  又是一路的舟車勞頓回到大興,沒有運河確實不便。

  通了運河,一來加快貨物南北周轉,二來保障內陸漕運,三來溝通南北,壓住南方反抗勢力。還是很有作用的。

  由隋始,歷朝維護,到元朝溝通了北京,成了後來看到的全線的大運河。

  目前楊堅當政就已經開始修了,負責人正是宇文愷,便是前文所述負責隋唐兩代帝都,營建東都洛陽的宇文愷。

  只不過楊堅沒有楊廣那麼猛的動輒詔發百萬男女,而是儘量緩和的徵發勞役,一點點的來。手段沒有那麼酷烈,對於民力的耗費沒有那麼大,人民的反抗情緒也沒有那麼激烈。

  何況同時楊廣又發動幾十上百萬大軍,打突厥,又三征高句麗,調動的後勤人力都要幾百萬之多,隋朝鼎盛之時人口也才五千多萬,而徵發的男女全都是勞動力,基本就是完全發動了大隋的戰爭潛力。

  如果能打贏,那沒得說,楊廣肯定可以挾著滅國之威,迅速的掃清國內的反對派。只是可惜,三次都沒成,盡瞎折騰了,到了三征的時候,怕是都有幾分狼來了的意思。

  於是楊廣對他的帝國失去了掌控,成就偉大帝王的夢想也碎了。他之後的昏庸,怕也是看出了大勢已去,心灰意冷的混吃等死罷了,他已經預見了自己的死去,也沒有掙扎的想法了。大抵是真累了,想著趕緊毀滅吧……

  這一次回到大興,又是搬到了楊堅賜的新侯府。此侯府靠近皇城,這邊居住的是一大堆的各種公,各種柱國,王言區區縣侯,在這些人面前還真不夠看。

  不過他的地位,也不是簡單的爵位就能分明白的。侯爵,確實抵了草原上的功勞。他卻沒有再給他上戰場撈功的機會,不是楊廣非要調走他,而是因為要將王言調到別處去,沒人願意。留在并州的話,王言在邊軍中的聲望太高,號召力太強,容易惹出麻煩。


  這也有王言沒有按照原本在草原上燒殺搶掠的任務目標去行動的原因,他有腦子,就有想法,還敵視世家,那肯定不能給王言手裡塞刀子嘛。

  大家都不是傻子,雖然世家之人沒有冒險精神,但卻有長遠目光,所以大家默契的按著王言,不讓他往上走,排除在核心權力之外。不到萬不得已,王言也沒有機會再去邊疆打仗立功了。

  還是那句話,大隋不缺能打仗的人。

  只是王言出動,可能出奇來一把大勝。別人出動,可能來一把小勝,還要調動更多的部隊、後勤,但是大家都發財嘛,哪個才是好選擇,顯而易見……

  這一套大宅院,在大興來說,基本上已經到頭了。沒別的,就是大。院子裡的各種亭台樓閣,山石造景,一應俱全。

  不過王言對此倒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不過平平常常罷了。房子大,也得有那麼多的人來住才行。他家裡沒有那麼多的人,算上奴僕、部曲一起,跟著他一起生活的也不過是一百多人。連這大宅子都收拾不過來。

  等瓊花公主入住了倒是能多不少,亂七八糟的一大堆的人進來,那時候或許更有許多熱鬧……

  王言家裡還是一如既往的門前冷落鞍馬稀,一點兒不熱鬧,李靖還是那麼夠意思,在下午的時候,又是弄了一大堆的酒菜過來看望。

  「兄長,一別兩年,別來無恙啊。」

  「藥師看為兄可有恙啊?」

  「我看兄長好的很。」

  王言哈哈笑:「那就是好的很啊,走,進屋喝酒。還得是你念著為兄啊,藥師。」

  當即,王言親熱的把著李靖的手臂到了廳堂之中,吩咐人做菜,倆人則是在飯廳的大圓桌上坐下。

  李靖來過多次,知道王言不喜歡分餐,在自己家裡都是一桌吃飯的。他也習慣了,反而覺得這般很不錯。

  「你買的酒沒意思,喝為兄這個。」

  王言弄著四十五度多的稻米酒,給李靖倒了起來。

  「兄長,此酒雖好,然而醉酒以後,頭痛欲裂啊。」李靖說道,「年節時候,兄長送我許多,我自己哪能喝那麼多,不少都送與旁人了。」

  王言笑道:「慢慢喝便是了。為兄這酒,乃是陳了一年的,不至於頭痛了,少喝一些,問題不大。」

  「兄長,釀造烈酒,耗費糧食不少吧?」

  「數倍於尋常酒。」王言含笑點頭,「不過為兄用的並非是咱們大隋的糧食,乃是南越的稻米,數倍再數倍,又有何妨?」

  王言沒有跟李靖保密海貿之事,這事情其實瞞不住。他只是沒聲張,但同時也沒隱藏。他弄了好大動靜造船,出海之前裝了堆積如山的貨物,回來以後又是堆積如山的貨物,地方大戶都是看在眼裡的。

  他們私下裡甚至都有一些行動了,只是還不成氣候罷了。都在想方設法的打聽消息,甚至還有收買船匠、水手之類的事情發生。

  在楊廣的授意下,王言並沒有理會。甚至於,一些消息就是楊廣透露給江南大戶的。他想要更好的,掌控江南大戶,加深利益聯結便是必要的。

  至於稻米釀酒之事,如同先前說的,就是為了避免糧食過多的浪費,四十五度以上的白酒保存的時間比較長,烈酒的價值,也要遠遠高過釀酒的那些糧食,這是大賺的買賣。

  受船隊的影響,南越那邊的土著種地都很有積極性了。他們想要換取更多的,來自大隋的好東西。

  儘管那邊死了不少人,但對雙方來說,是雙贏的大好事。

  但李靖卻是才知道這個事情,他驚訝的問道:「兄長竟然派人出海了?海外情形如何?」

  「一群未開化的蠻夷,占著好地罷了。這兩年不是給你送了不少的海產,香料?都是船隊在外面弄回來的。要多少有多少。」

  「如此說來,海外蠻夷,沒有戰力?」

  「我大隋兵甲銳利,再有戰力又如何能擋?」王言笑著擺手,「不足為慮。還是那邊的錢糧更重要,海貿獲利頗豐啊。」

  「兄長真非常人行非常事。」李靖忍不住的讚嘆。

  「不過此事藥師還要保密,萬不可傳揚出去,否則是要招禍的。」

  「晉王殿下?」

  王言輕輕搖頭:「還有陛下。」

  「竟是如此?」


  「若只為兄一家經營海貿,為兄又如何敢言兵甲銳利?那是要殺頭的啊。」

  「兄長安心,此事我必爛在肚子裡。」

  王言笑道:「倒也不必爛,過了這幾年就好了,那時候想來世家大族也就都知道了,此事也便不是什麼秘密。」

  李靖點了點頭,轉而問道:「兄長,聽聞那開皇犁,乃是出自兄長之手?」

  「哦?此事藥師都聽說了?」

  「如此說來,當真是兄長?」李靖笑道,「這可是名傳萬世的大好事啊,天下人都要記著兄長的功德。」

  「功德當然是陛下的,是晉王的,為兄能留個名字也就足夠了。些許小事,不足掛齒,功成不必在我,天下生民得到了實惠便可。來來來,喝酒喝酒。」

  於是王言同李靖推杯換盞起來,說著這兩年各自發生的事情。

  倆人雖有通信,但顯然很多話不是可以落在紙上的。不過是互相問候一下生活狀態,說一些高興的事罷了。眼下倆人對飲相談,說的就多了不少。

  而今李靖已經不是之前的長安縣功曹了,而是升任了殿內直長。這是屬於門下省殿內局的從七品官職,下轄尚食、尚藥、尚衣、尚舍、尚乘、尚輦六局,輔佐殿內監做事。

  這正經是中央直屬單位了,接觸到的信息還是比較廣的,知道不少事情。

  李靖講起朝中的八卦來,也是一副吃到瓜的猹樣,開心的很。

  王言則是給李靖說著南方的一些事情,講了講那邊的勢力分布等等。

  也是相談甚歡了……

  又是一場宿醉,李靖這一次很老實的在王言這裡吃過了早飯便去上班了,而沒有再不服輸的跟王言切磋。

  王言則是無所事事的帶著蕭媚和孩子在街上溜達閒逛起來。

  結婚的事,不用他操心,皇家那邊都準備好了。他提前回來準備,也無非就是配合一下各種流程罷了。

  他在大興也沒什麼事情,又沒什麼人來往,可不是就閒的到處逛麼。看看東西兩市,去城外的莊子走一走、看一看,再解決一些問題之類,舒服的很。

  沒過兩天,這一日王言回家以後,在門房看到了一個忐忑的糙漢,和一個十六七歲低頭不語的算是才長成的瘦小孩子。

  他們看到了王言,口呼『侯爺』就要跪下磕頭。

  王言抓著他們,沒讓他們跪下去,笑呵呵的拍著那糙漢的肩膀:「張四,怎地見到某家就要磕頭啊?大家都是兄弟,這要是傳出去,別人怎麼看我?」

  看著王言親和的笑容,竟然還一口叫出了自己的名,張四懸著的心也放下了。王言是個信人,還記得他,沒有因為當了侯爺就瞧不起他們。

  張四的眼淚一下就流下來了:「侯爺,家裡遭了災,日子過不下去了,我把孩子送來,侯爺幫忙尋個出路……」

  王言擺了擺手:「看你們爺倆都是餓許久了,咱們邊吃邊說。沒有過不去的坎,別跟女人似的哭哭啼啼。」

  於是王言跟這爺倆吃飯喝酒,也了解到了原因。

  就是家裡旱了,地里沒收成,又要負擔家裡稅,又要供著吃喝,實在支應不下去。所以張四急病亂投醫,帶著家裡的大兒子出來找王言求助。

  畢竟王言曾經說過,有事情找他,肯定盡力辦。他也是想著試試看,來求個活路。只是沒想到王言現在竟然這麼厲害,已經成了侯爺了,還要娶公主。

  他都不敢來了,最後還是本著來都來了的精神,找上了門。

  這事情對王言來說當然不是什麼大問題,而且這也不只是張四一個人的問題,畢竟他的同鄉袍澤們也不好過,當初大家都是一起認識的,只不過是只有張四敢大老遠的跑過來找人,其他人沒抱這個念想。

  於是王言收留了張四的大兒子在手下做事,又讓人調了一批糧食到張四的家鄉,給那些相識的府兵們度過難關。

  今日種下的因,必將結成他日香甜的果……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