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安心
第1337章 安心
歌罷舞歇,將領們領著姑娘沐浴睡覺去了,楊廣留下了王言和宇文化及說話。
宇文化及現在很是學乖了,臭嘴臭不過王言,他就不搭理,要不然吃虧的也只能是自己。畢竟打也打不過,罵也罵不過。要是在王言的生意上動手腳,就憑著王言都敢直接叫板宇文述的操行,保不齊就要直接盯著他們宇文家的產業殺起來。
王言反正沒多少東西,家底單薄,什麼都不怕。宇文家可是一大家子人要養活呢,他們可折騰不起。
所以宇文化及偃旗息鼓了,並後悔之前為什麼那麼嘴欠。
而宇文化及不找事兒,王言也懶得罵他,自顧的喝著王府廚子準備的鮮湯,吃著東西。這是怕人宴飲之時只顧喝酒,不吃幾口菜,專門備了填肚子好睡覺的。
眼看著王言沒心沒肺的吃喝,楊廣也喝了一大口美味的鮮湯。
他問道:「子言啊,今天生氣了?」
「倒也不是氣,就是不太舒服。」王言好像義憤填膺的樣子,「楊素算老幾啊?也學宇文化及跟某指指點點?也就是殿下在,不然……」
「不然怎麼樣?你還要抽他?罵他老狗?」楊廣瞪著眼。
王言憨直的梗著脖子逼逼:「抽他倒不至於,否則我大隋體面何在?不過某家肯定罵他個狗血淋頭,這也是條老狗。殿下,你別瞪我。宇文述我都罵了,楊素如何罵不得?那對化及公平嗎?」
宇文化及深呼吸,咬牙切齒的瞪著王言,恨不能瞪死他……
楊廣瞥了宇文化及一眼,隨即訓了王言幾句,轉而說道:「楊素還是要爭取的,今後多加聯繫。本王見你與史萬歲相談甚歡?」
「投緣。」王言含笑點頭,「我們倆罵了半宿楊素。」
楊廣不禁也笑了起來,他就看王言跟史萬歲倆人竊竊私語、嘿嘿賤笑了。
他問道:「怎麼樣?能不能拉過來?」
「還須再接觸,眼下交淺,不好言深,今後我再同他攀攀交情。這人不錯,沒有上來就看不起人,比楊素那老狗強太多了。」
王言給了史萬歲很高的評價。
楊廣知道王言的毛病,敵視世家子,尤其敵視傲慢的、看不起人的世家子。遠的不說,便是駐在江都的府兵,很有一些軍官是南方豪門的世家子,幾個月的時間,目前還留在軍中的只有兩三個人。餘下的全受不住王言的調理,死活不幹了。
因為再幹下去,他們可能會死。他們有很強的預感……
「好,你多加維護,史萬歲貪財,你不要吝惜錢財。」楊廣囑咐了一句。
王言點頭應下,隨即楊廣便讓他走人了。
在爭奪儲位這件事上,楊廣沒用王言操心,每天都是變著法的給楊勇找麻煩。各種的抹黑,還在民間編順口溜,在楊堅、獨孤伽羅那裡,一個勁的給楊勇上眼藥。
眾口鑠金,是真的有效果的,楊勇隔三差五的就要被訓斥一番,進展的都很順利。
楊廣是廣結朝臣,眼下又得到了江南豪門的支持,也算是有些力量了。
在這時候,門閥士族主要分為三大勢力。
一是關隴集團,楊堅上位,主要靠的就是關隴集團。包括後來的老李家,也是關隴集團支持起來的。
二是山東、河北的門閥,也就是所謂的北方世家,這些人比關隴集團的勢力更大,家族傳承更久遠,底蘊更深厚。楊堅搞平衡,就是拿關隴集團,以及跟隨他的軍功勳貴集團,壓制這些人。
第三個就是南方的豪門大戶了,都是陳國大家族。一些人早便投誠,一些人戰後投降,一些人戰後崛起,也有一些實力。要不也干不出轟轟烈烈的反叛來。
不過南方實力不那麼強大,剛冒頭就被楊堅給按死了心。山東、河北的世家比較難對付,楊堅額、楊廣,包括後來的李世民、李治等,就可著這些人幹了。
隋末各地反王,就是北方的造反勢力強大,南方就差勁不少。
不過話說回來,要說干世家,還得數黃巢最有心得,都是經驗之談……
送走了班師回朝的大軍,不幾天,聖旨下到了江寧侯府。
是賜婚的。
給王言一通好夸,許了瓊花公主下嫁,兩年後,也就是593年的秋日裡完婚。同時楊堅又賜了一套靠近皇城的大宅子做侯府,原本的宅子太小了,委屈了女兒。
送走了宣旨的人,王言看著高興的蕭媚:「安心了?」
「安心了,這事兒不成,就總是忍不住的惦記。」蕭媚說道,「咱們靠著晉王,又有了公主,徹底的依附皇家,抬高了門楣,今後做事都方便許多。」
「那也不耽誤人家看不起咱們,出身啊……」王言好笑的搖頭。
對於身份上的問題,這其實是王言第一次經歷。
在明末,他是邊軍頭子,養寇自重,聽調不聽宣。
在大宋,那是已經被黃巢犁過一遍的,經濟發達,思想開放,雖也有計較,但不至於過於較真。
在三國時候,他乾脆就是起義的黃巾匪首,一路卷席到了遼東去自立山頭,看不起他的人也到不了他的面前。
只有在這裡,世家鼎盛,底蘊深厚,盤根錯節,真正與皇帝共天下。門第出身,尤為講究,以致於他王某人混了這許久,走哪都被人看不起了,誰都想在他面前顯顯出身,擺擺架子。
真是一個新奇的體驗……
「夫君不必憂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夫君志存高遠,非是那些自稱出身高貴之人可比。」蕭媚給王言加油打氣。
王言哈哈笑:「我可沒憂心,他日我當踏盡公卿骨,讓他們看看誰比誰高貴。」
「夫君好志向。」蕭媚持續提供情緒價值,她總是這麼貼心。
「近來商事如何?」
「尚好,大戶們都很支持吉香居的生意。」蕭媚說道,「知道夫君是晉王心腹,都是交好咱們呢。」
「咱們的東西也確實好嘛,除了咱們,誰還做的出來?」
王言擺了擺手,轉而說道,「夫人想著,今後年節時候,給史萬歲家裡送一些咱們家的東西,我與他挺投緣,今後少不了打交道。」
「拉攏他?」
「當然,那是正經的大將軍,有他支持,會更添一份大力。」
王言負手看著不遠處,被綠柳帶著在院子裡七扭八歪走路的小不點兒,「投緣也是真的,拉攏不過來也能交好。此人乃是武夫,心思簡單,也沒有自誇門第,可以做個朋友。」
「那我這就準備一些東西讓人送過去。」
「倒也不必,那不成咱們巴結他了?年節主動送一下也就是了,有個來往就行。」
「府兵都回來了,夫君也要忙了吧?」
「忙不到哪裡去,就是剿一剿山匪、水匪罷了。眼下大軍過境,他們得安生一段時日,過上兩三個月才好行動。我也就是給揚州府兵處理一下戰後的軍功事宜,沒太多事情,還是跟以前一樣。」
王言擺了擺手,「夫人忙著吧,我得去軍營看看了。」
說了一句,王言帶著幾個部曲騎馬出門,去到了軍營之中。
雖然沒打仗,但他是揚州最高的軍事長官,戰後的善後事宜,都要他來安排處理。升遷、撫恤,缺額填補等等,都要他來落實。
充斥著大量的文書工作,以及一些人的分辨。誰是自己人,誰不聽話,誰不懂事兒,誰得收拾。給誰升,不給誰升,不升的要照顧到情緒,凡此種種。
不過這對王言來說都是小意思,他去慰問了傷兵營修養的每一個人,甚至還親自問診開方,教導了軍中人急救處理之道。
他也跟每一個按理來說應該升職的人聊過一番,確定他們的傾向,決定他們是否升遷。
讓王言比較欣慰的是,大頭兵們不管那麼多,誰讓他們好,他們就跟誰。中低層的軍官們,雖然有幾分關係,卻也沒有那麼強硬的背景,以往時候反而還被地方大戶欺負,這就統一認識了
於是王言也沒做惡人,很是公平公正的安排了升遷名單,寫了撫恤數字報了上去。
隊伍回來了,江都的軍事管制也就解散了。王言這時候才真正開始盡他的職責,重整隊伍,安排作訓事宜等等。
只不過眼下也是農忙時候,都是先做的規劃,除了少數的常備兵力,絕大多數都是回家種地去了。
王言不事生產,其他事項穩步推進發展,左右無事,便出門去到了揚州各地走訪。他去到了各個聚居的城鎮、村落,跟府兵們聊天,解決了一些府兵們的生活問題。
比如有人家裡沒錢,娶不到媳婦,王言就給他們放了低息的貸款,放個十年二十年的,每年只需要還很少的一部分就可以。
古人不一定講信義,但他們一定不敢不還將軍的錢……
其實說到底,也還是錢的問題。當然更終極的,是地利產出的問題。地少、產出少,自然活的就不好。
於是王言又一次的給他們發放雞鴨鵝豕的青苗,並整理出了一部分的養殖技巧,如何飼養,如何避免疫病等等,這是這兩年他手下的養殖戶們總結出來的經驗。
交給府兵家裡養,到時候他再進行收購。當然也會覆蓋掉成本,讓他們有一些盈餘,總是多了一些收入。
至於養死的人家,他也不會收錢,全部侯府承擔。
如果算一筆總帳的話,最終還是他賺,只不過是賺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多罷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府兵的家庭多了財源,多了各種蛋,可以補充營養,一樣可以賣錢,同時侯府收穫了肉食。沒人賠錢,全都是賺。
只要不是發生大範圍傳染的疫病,就不會賠。甚至要到發生傳染的疫病的時候,人們也已經賺了不少錢。處理一番,侯府再給一些活水,就又運轉了起來。
不過王言也還是在儘量避免發生這種問題,他格外強調公共衛生。在深入城鎮、村落的時候,他提出了要打掃衛生,保持清潔,避免害病。牲畜死了都沒事兒,人一旦搞出了傳染病,那就不太好了。
雖然這時候因為人們交流不多,居住不密集,不至於大範圍的傳染。但總也是不好的,能免則免。
同時王言也從草原上弄來了一批牛,他一直在進行牛的養殖工作,讓牛多多的。畢竟牛在古代,一直都是重要的生產力。有牛,和沒牛,那是不一樣的。
瘦骨嶙峋的老漢,在前邊拉著犁,步履維艱。強壯的牛牛,鼻子上掛個環,慢慢悠悠、輕輕鬆鬆……
總而言之,王言走了一圈揚州地方,收穫了府兵之心,收穫了不少百姓之心,很有賢名。人們都說將軍是好將軍,跟著將軍過的好。
王言總是擺手,說都是晉王殿下的關懷,他也是給晉王殿下辦事兒的,大家要念著晉王的好,念著皇家的好。
如此就不算私受民心,也沒人能說什麼。但是實際上,這些府兵、百姓們,誰也沒見過晉王,也不認識什麼皇家,他們就知道將軍好。
更實際上的是,沒人在乎民心,畢竟這就不是民心。世家的心,那才是民心。
但楊廣對王言也很滿意,他知道王言的動作,也派人去了解,他是個多疑的人。也便知道了,王言總在背後說他好話,他很欣慰。
雖然王言脾氣火爆,尤其不喜世家作風,沾邊就著。但王言對他忠誠,是他手下最忠誠的人,沒有之一。
其實他一直都對王言很放心,在情感上,他提攜了王言,在利益上,他給了王言很多好處,在政治上,王言只有跟著他一黑到底。
他只是習慣性的,想要更清楚的掌控手下罷了,他有著變態的掌控欲……
日常的給楊廣演忠誠不提,走訪了一遍揚州地方之後,農忙也差不多結束了。揚州境內的山匪、水匪,也重新冒頭活躍了起來,甚至膽大包天的搶到了他王某人的頭上。
於是王大將軍在揚州境內,開展了強硬的掃匪戰爭,有名有姓的山頭全給踏平,弄著戰船在長江上清掃,追著水匪砍殺。
既練了兵,又掃了匪,還給兄弟們過年發了紅包。同時王言有成績,楊廣也有成績,大家臉上都好看。
只有地方大戶們不高興,因為王言敲詐了他們不少的錢糧……
這邊的情況,也沒比并州那邊好多少。都是幾個強人嘯聚山林,而後被大戶們收下當狗。要不然之前的造反,那是怎麼起來的?這些各種匪們,也是深度參與的。
只不過之前被打跑了去,眼下風頭過去,就又冒出了頭。
王言逮著他們打,他們又干不過披甲執銳的正規軍,於是就被王言抓到了證據,接著忠誠的匯報給了楊廣,並在楊廣的默許下,敲詐地方大戶,讓揚州的府兵兄弟們過個肥年。
同時,他也跟這邊的大戶走到了對立面……
這是楊廣願意看到的。若是連王言都被拉攏了去,他還怎麼睡得著覺?
畢竟王言勇猛非常,天下無敵,又善於領兵打仗。真鬧到了一些極端的局面,王言殺人可是真痛快啊……
所以王言必須是他麾下,跟世家對立的人,如此他才放心……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
歌罷舞歇,將領們領著姑娘沐浴睡覺去了,楊廣留下了王言和宇文化及說話。
宇文化及現在很是學乖了,臭嘴臭不過王言,他就不搭理,要不然吃虧的也只能是自己。畢竟打也打不過,罵也罵不過。要是在王言的生意上動手腳,就憑著王言都敢直接叫板宇文述的操行,保不齊就要直接盯著他們宇文家的產業殺起來。
王言反正沒多少東西,家底單薄,什麼都不怕。宇文家可是一大家子人要養活呢,他們可折騰不起。
所以宇文化及偃旗息鼓了,並後悔之前為什麼那麼嘴欠。
而宇文化及不找事兒,王言也懶得罵他,自顧的喝著王府廚子準備的鮮湯,吃著東西。這是怕人宴飲之時只顧喝酒,不吃幾口菜,專門備了填肚子好睡覺的。
眼看著王言沒心沒肺的吃喝,楊廣也喝了一大口美味的鮮湯。
他問道:「子言啊,今天生氣了?」
「倒也不是氣,就是不太舒服。」王言好像義憤填膺的樣子,「楊素算老幾啊?也學宇文化及跟某指指點點?也就是殿下在,不然……」
「不然怎麼樣?你還要抽他?罵他老狗?」楊廣瞪著眼。
王言憨直的梗著脖子逼逼:「抽他倒不至於,否則我大隋體面何在?不過某家肯定罵他個狗血淋頭,這也是條老狗。殿下,你別瞪我。宇文述我都罵了,楊素如何罵不得?那對化及公平嗎?」
宇文化及深呼吸,咬牙切齒的瞪著王言,恨不能瞪死他……
楊廣瞥了宇文化及一眼,隨即訓了王言幾句,轉而說道:「楊素還是要爭取的,今後多加聯繫。本王見你與史萬歲相談甚歡?」
「投緣。」王言含笑點頭,「我們倆罵了半宿楊素。」
楊廣不禁也笑了起來,他就看王言跟史萬歲倆人竊竊私語、嘿嘿賤笑了。
他問道:「怎麼樣?能不能拉過來?」
「還須再接觸,眼下交淺,不好言深,今後我再同他攀攀交情。這人不錯,沒有上來就看不起人,比楊素那老狗強太多了。」
王言給了史萬歲很高的評價。
楊廣知道王言的毛病,敵視世家子,尤其敵視傲慢的、看不起人的世家子。遠的不說,便是駐在江都的府兵,很有一些軍官是南方豪門的世家子,幾個月的時間,目前還留在軍中的只有兩三個人。餘下的全受不住王言的調理,死活不幹了。
因為再幹下去,他們可能會死。他們有很強的預感……
「好,你多加維護,史萬歲貪財,你不要吝惜錢財。」楊廣囑咐了一句。
王言點頭應下,隨即楊廣便讓他走人了。
在爭奪儲位這件事上,楊廣沒用王言操心,每天都是變著法的給楊勇找麻煩。各種的抹黑,還在民間編順口溜,在楊堅、獨孤伽羅那裡,一個勁的給楊勇上眼藥。
眾口鑠金,是真的有效果的,楊勇隔三差五的就要被訓斥一番,進展的都很順利。
楊廣是廣結朝臣,眼下又得到了江南豪門的支持,也算是有些力量了。
在這時候,門閥士族主要分為三大勢力。
一是關隴集團,楊堅上位,主要靠的就是關隴集團。包括後來的老李家,也是關隴集團支持起來的。
二是山東、河北的門閥,也就是所謂的北方世家,這些人比關隴集團的勢力更大,家族傳承更久遠,底蘊更深厚。楊堅搞平衡,就是拿關隴集團,以及跟隨他的軍功勳貴集團,壓制這些人。
第三個就是南方的豪門大戶了,都是陳國大家族。一些人早便投誠,一些人戰後投降,一些人戰後崛起,也有一些實力。要不也干不出轟轟烈烈的反叛來。
不過南方實力不那麼強大,剛冒頭就被楊堅給按死了心。山東、河北的世家比較難對付,楊堅額、楊廣,包括後來的李世民、李治等,就可著這些人幹了。
隋末各地反王,就是北方的造反勢力強大,南方就差勁不少。
不過話說回來,要說干世家,還得數黃巢最有心得,都是經驗之談……
送走了班師回朝的大軍,不幾天,聖旨下到了江寧侯府。
是賜婚的。
給王言一通好夸,許了瓊花公主下嫁,兩年後,也就是593年的秋日裡完婚。同時楊堅又賜了一套靠近皇城的大宅子做侯府,原本的宅子太小了,委屈了女兒。
送走了宣旨的人,王言看著高興的蕭媚:「安心了?」
「安心了,這事兒不成,就總是忍不住的惦記。」蕭媚說道,「咱們靠著晉王,又有了公主,徹底的依附皇家,抬高了門楣,今後做事都方便許多。」
「那也不耽誤人家看不起咱們,出身啊……」王言好笑的搖頭。
對於身份上的問題,這其實是王言第一次經歷。
在明末,他是邊軍頭子,養寇自重,聽調不聽宣。
在大宋,那是已經被黃巢犁過一遍的,經濟發達,思想開放,雖也有計較,但不至於過於較真。
在三國時候,他乾脆就是起義的黃巾匪首,一路卷席到了遼東去自立山頭,看不起他的人也到不了他的面前。
只有在這裡,世家鼎盛,底蘊深厚,盤根錯節,真正與皇帝共天下。門第出身,尤為講究,以致於他王某人混了這許久,走哪都被人看不起了,誰都想在他面前顯顯出身,擺擺架子。
真是一個新奇的體驗……
「夫君不必憂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夫君志存高遠,非是那些自稱出身高貴之人可比。」蕭媚給王言加油打氣。
王言哈哈笑:「我可沒憂心,他日我當踏盡公卿骨,讓他們看看誰比誰高貴。」
「夫君好志向。」蕭媚持續提供情緒價值,她總是這麼貼心。
「近來商事如何?」
「尚好,大戶們都很支持吉香居的生意。」蕭媚說道,「知道夫君是晉王心腹,都是交好咱們呢。」
「咱們的東西也確實好嘛,除了咱們,誰還做的出來?」
王言擺了擺手,轉而說道,「夫人想著,今後年節時候,給史萬歲家裡送一些咱們家的東西,我與他挺投緣,今後少不了打交道。」
「拉攏他?」
「當然,那是正經的大將軍,有他支持,會更添一份大力。」
王言負手看著不遠處,被綠柳帶著在院子裡七扭八歪走路的小不點兒,「投緣也是真的,拉攏不過來也能交好。此人乃是武夫,心思簡單,也沒有自誇門第,可以做個朋友。」
「那我這就準備一些東西讓人送過去。」
「倒也不必,那不成咱們巴結他了?年節主動送一下也就是了,有個來往就行。」
「府兵都回來了,夫君也要忙了吧?」
「忙不到哪裡去,就是剿一剿山匪、水匪罷了。眼下大軍過境,他們得安生一段時日,過上兩三個月才好行動。我也就是給揚州府兵處理一下戰後的軍功事宜,沒太多事情,還是跟以前一樣。」
王言擺了擺手,「夫人忙著吧,我得去軍營看看了。」
說了一句,王言帶著幾個部曲騎馬出門,去到了軍營之中。
雖然沒打仗,但他是揚州最高的軍事長官,戰後的善後事宜,都要他來安排處理。升遷、撫恤,缺額填補等等,都要他來落實。
充斥著大量的文書工作,以及一些人的分辨。誰是自己人,誰不聽話,誰不懂事兒,誰得收拾。給誰升,不給誰升,不升的要照顧到情緒,凡此種種。
不過這對王言來說都是小意思,他去慰問了傷兵營修養的每一個人,甚至還親自問診開方,教導了軍中人急救處理之道。
他也跟每一個按理來說應該升職的人聊過一番,確定他們的傾向,決定他們是否升遷。
讓王言比較欣慰的是,大頭兵們不管那麼多,誰讓他們好,他們就跟誰。中低層的軍官們,雖然有幾分關係,卻也沒有那麼強硬的背景,以往時候反而還被地方大戶欺負,這就統一認識了
於是王言也沒做惡人,很是公平公正的安排了升遷名單,寫了撫恤數字報了上去。
隊伍回來了,江都的軍事管制也就解散了。王言這時候才真正開始盡他的職責,重整隊伍,安排作訓事宜等等。
只不過眼下也是農忙時候,都是先做的規劃,除了少數的常備兵力,絕大多數都是回家種地去了。
王言不事生產,其他事項穩步推進發展,左右無事,便出門去到了揚州各地走訪。他去到了各個聚居的城鎮、村落,跟府兵們聊天,解決了一些府兵們的生活問題。
比如有人家裡沒錢,娶不到媳婦,王言就給他們放了低息的貸款,放個十年二十年的,每年只需要還很少的一部分就可以。
古人不一定講信義,但他們一定不敢不還將軍的錢……
其實說到底,也還是錢的問題。當然更終極的,是地利產出的問題。地少、產出少,自然活的就不好。
於是王言又一次的給他們發放雞鴨鵝豕的青苗,並整理出了一部分的養殖技巧,如何飼養,如何避免疫病等等,這是這兩年他手下的養殖戶們總結出來的經驗。
交給府兵家裡養,到時候他再進行收購。當然也會覆蓋掉成本,讓他們有一些盈餘,總是多了一些收入。
至於養死的人家,他也不會收錢,全部侯府承擔。
如果算一筆總帳的話,最終還是他賺,只不過是賺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多罷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府兵的家庭多了財源,多了各種蛋,可以補充營養,一樣可以賣錢,同時侯府收穫了肉食。沒人賠錢,全都是賺。
只要不是發生大範圍傳染的疫病,就不會賠。甚至要到發生傳染的疫病的時候,人們也已經賺了不少錢。處理一番,侯府再給一些活水,就又運轉了起來。
不過王言也還是在儘量避免發生這種問題,他格外強調公共衛生。在深入城鎮、村落的時候,他提出了要打掃衛生,保持清潔,避免害病。牲畜死了都沒事兒,人一旦搞出了傳染病,那就不太好了。
雖然這時候因為人們交流不多,居住不密集,不至於大範圍的傳染。但總也是不好的,能免則免。
同時王言也從草原上弄來了一批牛,他一直在進行牛的養殖工作,讓牛多多的。畢竟牛在古代,一直都是重要的生產力。有牛,和沒牛,那是不一樣的。
瘦骨嶙峋的老漢,在前邊拉著犁,步履維艱。強壯的牛牛,鼻子上掛個環,慢慢悠悠、輕輕鬆鬆……
總而言之,王言走了一圈揚州地方,收穫了府兵之心,收穫了不少百姓之心,很有賢名。人們都說將軍是好將軍,跟著將軍過的好。
王言總是擺手,說都是晉王殿下的關懷,他也是給晉王殿下辦事兒的,大家要念著晉王的好,念著皇家的好。
如此就不算私受民心,也沒人能說什麼。但是實際上,這些府兵、百姓們,誰也沒見過晉王,也不認識什麼皇家,他們就知道將軍好。
更實際上的是,沒人在乎民心,畢竟這就不是民心。世家的心,那才是民心。
但楊廣對王言也很滿意,他知道王言的動作,也派人去了解,他是個多疑的人。也便知道了,王言總在背後說他好話,他很欣慰。
雖然王言脾氣火爆,尤其不喜世家作風,沾邊就著。但王言對他忠誠,是他手下最忠誠的人,沒有之一。
其實他一直都對王言很放心,在情感上,他提攜了王言,在利益上,他給了王言很多好處,在政治上,王言只有跟著他一黑到底。
他只是習慣性的,想要更清楚的掌控手下罷了,他有著變態的掌控欲……
日常的給楊廣演忠誠不提,走訪了一遍揚州地方之後,農忙也差不多結束了。揚州境內的山匪、水匪,也重新冒頭活躍了起來,甚至膽大包天的搶到了他王某人的頭上。
於是王大將軍在揚州境內,開展了強硬的掃匪戰爭,有名有姓的山頭全給踏平,弄著戰船在長江上清掃,追著水匪砍殺。
既練了兵,又掃了匪,還給兄弟們過年發了紅包。同時王言有成績,楊廣也有成績,大家臉上都好看。
只有地方大戶們不高興,因為王言敲詐了他們不少的錢糧……
這邊的情況,也沒比并州那邊好多少。都是幾個強人嘯聚山林,而後被大戶們收下當狗。要不然之前的造反,那是怎麼起來的?這些各種匪們,也是深度參與的。
只不過之前被打跑了去,眼下風頭過去,就又冒出了頭。
王言逮著他們打,他們又干不過披甲執銳的正規軍,於是就被王言抓到了證據,接著忠誠的匯報給了楊廣,並在楊廣的默許下,敲詐地方大戶,讓揚州的府兵兄弟們過個肥年。
同時,他也跟這邊的大戶走到了對立面……
這是楊廣願意看到的。若是連王言都被拉攏了去,他還怎麼睡得著覺?
畢竟王言勇猛非常,天下無敵,又善於領兵打仗。真鬧到了一些極端的局面,王言殺人可是真痛快啊……
所以王言必須是他麾下,跟世家對立的人,如此他才放心……
日常感謝打賞、投月票、推薦票以及默默看書的好哥哥們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