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趙韙的決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趁著這個機會,陳璋四下觀察了一遍這座郡守府,這裡面積雖然不大,但是防衛卻非常森嚴,五步一崗,十步一哨,還有幾隊士卒在來回巡視。

  看樣子趙韙多少還是聽到了點風聲,不然不會在自己的住所周圍部署這麼多的士卒,就是不知道歷史上他是怎麼翻車的。

  不過,很快陳璋就知道了趙韙翻車的原因,因為他聽到僕役稱呼那位負責外圍警戒的軍官為李校尉。

  一聽這姓氏和職務,陳璋就想到了劉邕說的那位李異校尉。於是他笑著問僕役道:「這位可是李異李校尉?沒想到他這樣的軍官也會來外圍巡視。」

  帶路的僕役笑著答道:「李校尉是趙將軍最信任的屬下,一直負責護衛趙將軍安全。而他之所以能得到趙將軍信賴,算都是因為他做事謹慎認真,像剛才這樣的查崗巡視,他每日都會不定時的做上五六次。」

  「原來如此,那李校尉還真是辛苦。」陳璋點了點頭。

  僕役笑著附和道,「可不是嘛,李校尉每日都要接近亥時才會回營。」

  因為有僕役帶路,所以郡守府前的士卒並沒有對陳璋等人進行搜查,只是簡單的詢問了幾句。當他們得知眾人是受趙將軍邀請前來赴宴的賓客,就立馬拉開拒馬放開了通道。

  這樣的行為看的陳璋直搖頭,李異這面子工作做的是不錯,府邸周圍看上去是戒備森嚴,可是實際上卻是虛應故事,並沒有什麼效果。

  陳璋本以為這次趙韙宴請自己只是一次試探,要想說服他放劉備入蜀還要費上一番口舌。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趙韙根本沒和他客套,直接開門見山道:「陳主薄,我看左將軍調和是假,想藉機占據益州才是真的吧。」

  「趙將軍何出此言?」陳璋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只能反問趙韙。

  趙韙也不廢話,直接反問陳璋,「如今天下大亂,諸侯爭雄,左將軍帝室之胄,四海聞名,必定胸懷大志。我聽說,左將軍此時尚無容身之地,而益州天府之土,沃野千里,戶口百萬,左將軍能不心動。」

  既然話都說到這裡了,陳璋自然也不再說那些冠冕堂皇的話,「趙將軍說的不錯,我主玄德公是打算入蜀取益州為基業,北伐關中,匡扶天下。」

  趙韙接著又問,「玄德公有如此心志,在下欽佩,然而此事對益州人來說又有何益?要知道益州險塞,足以自守以觀天下變化。」

  在漢代,益州因為相對封閉與外面交流困難,所以益州人對天下大事都不是特別關心,一心只想關起門過自己的小日子。

  陳璋對此早有準備,不過他沒有說起益州,而是先問趙韙涼州之事,「趙將軍,你可知為何本朝涼州人時常叛亂?」

  早在公元110年,涼州就發起了第一場聲勢浩大的羌人叛亂,東漢公卿當時甚至打算放棄涼州地區。後來的80多年裡,涼州又發生了三起規模浩大的叛亂。

  黃巾起義後的第四次大羌亂更是讓涼州豪強正式從幕後走向了前台,歷史上韓遂、馬騰(馬超)起兵後割據關西達30年。

  為了平定羌亂,東漢朝廷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平定第一場羌亂就耗費達240億錢,人口下降了500萬,就算最省錢的第三次羌亂也耗費了40億錢。

  而羌亂的背後,是涼州豪強地主們與東漢朝廷的博弈,因為涼州士人不滿他們在朝廷中屢屢被人歧視。

  所以,第一次羌亂東漢政府棄用涼州豪傑,結果耗時耗力,後來第二次羌亂啟用了涼州人皇甫規、張奐,兩人皆主張招撫,結果羌人屢叛屢降、屢降屢叛。

  第三次羌亂用了同是涼州人,但是出身底層的段熲,結果只花了四十四億錢就搞定,軍士死者僅四百餘人。

  而最後,涼州豪傑也憑藉平定羌亂的功勞成功進入了朝廷,先有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段熲),後有皇甫嵩、董卓。

  陳璋舉這個例子就是想告訴趙韙,在之前的漢朝朝廷里,關東的士人占據了絕大多數的位置,這讓關西的涼州豪強們不滿,才通過操縱羌亂來獲取更高的地位。

  趙韙的眼界自然不低,陳璋的意思他很快就心領神會,不過他還是裝傻問道:「陳主薄這是何意?」

  「趙將軍,關西的涼州人在朝廷被關東人看不起,難道益州人就不是了嗎?」陳璋反問道。

  陳璋說的沒錯,關東的世族不僅排斥關西豪強,他們對其他邊遠地區的人同樣看不上。

  只不過益州相對封閉偏遠,而且西南地區又多有蠻夷叛亂,所以益州豪強們受到的打壓歧視相對來說要少一點而已。


  趙韙點了點頭,「不錯,我益州人的確少有能在朝中擔任要職的。」

  「我主若得益州,必定要請益州豪傑多多相助,這樣才能儘快北伐,匡扶漢室天下,屆時益州豪傑們也能憑藉功勞封侯拜將,光大門楣。」陳璋開始給趙韙畫大餅了。

  說完了胡蘿蔔的事,陳璋接下來就要上大木棒了。

  「趙將軍,我主玄德公胸懷大志,如今雖暫時寄居於荊州,但手下仍有精兵三萬,戰馬四千,更有關、張、趙這樣的「萬人敵」,平定益州可以說是易如反掌。當然,若能有趙將軍相助,那就能更好保存益州元氣,少添殺戮。」

  這是陳璋在告訴趙韙,就算他不放劉備入蜀,劉備也有實力一路打進來,就算之前的趙韙也扛不住劉璋和劉備的兩面夾擊。要不然,他也不會以錢財賄賂的方式收買荊州地方官,來減除外力。

  趙韙本來就有迎劉備入蜀的打算,不然他不會對使團這般客氣。現在陳璋一番軟硬兼施的話術下來,趙韙已經徹底下定決心,要讓劉備入蜀。

  不過,他還沒想要正式投靠劉備,現在放劉備只是想讓劉備幫自己擋住劉璋的東州兵。至於到底要不要拜劉備為主,他還要再觀察一下,看看劉備這個人值不值得效忠。

  當然,趙韙嘴上還是說的比較冠冕堂皇的,既然陳璋說劉備有朝廷的使命在身,那就讓他以這個名義入蜀吧。

  「陳主薄,既然左將軍有朝廷的詔令要宣讀,那我自然不能阻攔,我這就命人給沿江的守軍傳信,讓他們放開道路,迎左將軍入蜀。」

  說完,趙韙就命人取來絹帛與筆墨,書寫了一道軍令,然後又取下腰間的印信,在絹帛上蓋上了一枚紅彤彤的征東中郎將印鑑。

  等墨跡干透,趙韙將絹帛交給身邊的親衛,讓他即刻南下。「你們拿著這份軍令,乘船南下,一路曉諭各地守軍,讓他們放開通道,不要阻攔左將軍的兵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