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入蜀
陳璋的暗示已經是很明顯了,所謂劉備打算勸和雙方停戰一看是拉偏架,畢竟現在的形勢對趙韙很不利。
更不要說後面陳璋還提到劉焉的那些黑料了,這明顯就是在表明劉備對劉焉父子沒有好感,覺得他們都是悖逆之徒。
顯然,趙韙安排在魚復城的手下也不是笨蛋,他立馬就聽出了陳璋的言外之意。
既然陳璋等人對趙韙沒有惡意,而且說不定還能有所助力,那麼放他們說不定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想到這裡,那名校尉朝著陳璋拱了拱手道:「既然陳主薄是奉了左將軍的命令去見趙郡守,那就請幾位先入城休息一夜,明日一早我再讓人護送幾位去江州如何?」
說到這裡,他怕陳璋誤會,又解釋了一句:「從魚復到江州,一路上有些不太平,諸位人少,容易遭到盜匪的襲擊。」
看樣子趙韙的日子的確不好過,連後方的固陵郡都出現了盜匪。
陳璋笑著回道:「派人護送但也不必,我主玄德公特地派了一曲兵馬護衛使團安全,只是因為擔心魚復守軍誤會,我這才讓他們駐紮在城外。明日還是校尉一同放他們過關,屆時使團自有他們保護,校尉只需要為我等安排幾位嚮導即可」
「一曲人馬?」聽到這裡,魚復守將不免有些猶豫。放十幾個人過關對他來說是小事一樁,可是放一曲500個全副武裝的士兵過關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陳璋自然是看出了他心底的猶豫,於是勸道:「校尉有什麼好擔心的,左右不過一曲五百人,我看校尉手下怎麼也有幾千人馬,我們難道還能趁機奪城不成?」
「更何況,我們也不入城,只是讓校尉你放開通道不要阻攔而已。至於過魚復後的事,也不用校尉擔心,我們一路直往江州去見趙郡守,趙郡守難道還會讓這五百人奪下江州不成?」
魚復守將想了一會,決定還是放陳璋等人入城,陳璋說的沒錯,區區五百人馬,的確不太可能鬧出什麼大動靜,後面的事見了趙韙自有分曉。
「那好吧,既然陳主薄都這麼說了,那我明日就安排你們去江州。不知道你們打算走水路還是打算走陸路?」
從魚復到江州這一段在後世都屬於重慶市,不過兩地卻相隔數百里。
這一段路當然也和之前一樣,可以走水路或者走長江兩岸的陸路。
魚復城已經是瞿塘峽的最西端,所以過了魚復後就等於是出了三峽峽區。
不過,出了三峽峽區並不意味著道路就好走了,魚復到江州這一段陸路仍然是艱險難行。
至於水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水經注》中就記載了大量位於長江中的險灘,這些險灘大多都位於江州到魚復這一段,魚復以東的三峽水道反而是少有險灘。
不過這次陳璋還是打算冒險走一走水路,因為陸路沿途有不少的城池關卡,萬一走到哪裡被攔下來就麻煩了。
而走水路就不一樣了,士卒們就算面對檢查也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偽裝,更何況還有魚復守將提供的嚮導可以幫忙遮掩。
而且現在長江的通航能力其實不弱,在幾十年後的晉滅吳之戰時,就算是水淺的冬季,三峽地區還是能通行「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的大型樓船。
不過,陳璋等人是溯江而上,很多地方都要靠縴夫拉縴才能過去,所以乘坐的船不可能太大,最大的也不過是只能裝載百人左右的中型船隻。
在魚復守軍的幫助下,陳璋等人很快就徵集到了足夠的船隻和水手,在一位魚復守軍別部司馬的陪同下正式啟程進入益州。
從魚復溯江而上,需要先後經過朐忍、臨江、平都、枳縣四座縣城,然後才能到達永寧郡的郡治江州。
這些城池現在都掌握在趙韙的手裡,魚復守將派出的這位別部司馬和這些地方的守將都很熟悉,所以這一路上陳璋等人沒有遇到過任何阻攔。
而且當這些地方的守軍聽說陳璋等人是來調解劉益州和趙郡守之間糾紛的後,立刻變得十分的熱情,不僅對使團大開方便之門,還把府庫中的物資補充給使團使用。
這一路上,唯一能對使團造成麻煩的也就只有長江航道當中的各種險灘了。
短短的幾百里水路,陳璋一行人就遇到了三四次險情,撞壞了兩條船,有五名士卒被長江水流給捲走,成為了長江航道上的犧牲者。
在船隊即將抵達江州之前,陳璋和簡雍等人的座船一時不慎,差點撞上了江心的一塊礁石,還好掌舵的船夫反應迅速,這才與死神擦肩而過。
驚出一頭冷汗的陳璋暗暗發誓,自己以後絕對不會再在這段航道上乘船了。與在江面上乘船相比,他寧願去爬那些懸崖上鑿出來的棧道。
一旁的簡雍的表現更是誇張,就在船隻要撞到那塊礁石的時候,他直接雙腿一軟就跌坐在了甲板上。
等船險之又險的避過了礁石,簡雍才在親衛的幫助下跌跌撞撞的站了起來。
他擦了擦頭上的冷汗,對著陳璋說道:「伯玉,你可把我害慘了,要不是你決定走水路,我也不會出這麼大的丑。」
陳璋心裡雖然暗暗後悔,但是他還是死硬著嘴道:「憲和先生,走陸路也不一定比水路安全,之前走棧道爬懸崖的時候,你不也一樣腿軟。再說了,走水路也是你點頭同意的。」
「唉,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我這段日子算是見識到了。」見陳璋提起自己的黑歷史,簡雍趕緊轉移了話題。
一旁的魏延表現就比陳璋和簡雍要好的多了,剛才發生的事情雖然危險,但是他仍舊面不改色,「兩位先生,我們接下來還走水路嗎?」
陳璋和簡雍對視了一眼,異口同聲道:「當然是上岸走陸路!」
「馬上就到江州了,一路上也沒有什麼城池關卡了,我們還是趕緊上岸吧,要是再出意外,耽誤了主公的大事那可就不好了。」陳璋又補充了一句。
簡雍也在一旁附和道:「沒錯沒錯,我們還是上岸的好,千辛萬苦才走到這裡,功虧一簣的話那就太慘了。」
魏延點了點頭,轉身對著手下下令道:「傳我命令,船隊在這附近找一處適合登陸的地方停船靠岸。」
更不要說後面陳璋還提到劉焉的那些黑料了,這明顯就是在表明劉備對劉焉父子沒有好感,覺得他們都是悖逆之徒。
顯然,趙韙安排在魚復城的手下也不是笨蛋,他立馬就聽出了陳璋的言外之意。
既然陳璋等人對趙韙沒有惡意,而且說不定還能有所助力,那麼放他們說不定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想到這裡,那名校尉朝著陳璋拱了拱手道:「既然陳主薄是奉了左將軍的命令去見趙郡守,那就請幾位先入城休息一夜,明日一早我再讓人護送幾位去江州如何?」
說到這裡,他怕陳璋誤會,又解釋了一句:「從魚復到江州,一路上有些不太平,諸位人少,容易遭到盜匪的襲擊。」
看樣子趙韙的日子的確不好過,連後方的固陵郡都出現了盜匪。
陳璋笑著回道:「派人護送但也不必,我主玄德公特地派了一曲兵馬護衛使團安全,只是因為擔心魚復守軍誤會,我這才讓他們駐紮在城外。明日還是校尉一同放他們過關,屆時使團自有他們保護,校尉只需要為我等安排幾位嚮導即可」
「一曲人馬?」聽到這裡,魚復守將不免有些猶豫。放十幾個人過關對他來說是小事一樁,可是放一曲500個全副武裝的士兵過關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陳璋自然是看出了他心底的猶豫,於是勸道:「校尉有什麼好擔心的,左右不過一曲五百人,我看校尉手下怎麼也有幾千人馬,我們難道還能趁機奪城不成?」
「更何況,我們也不入城,只是讓校尉你放開通道不要阻攔而已。至於過魚復後的事,也不用校尉擔心,我們一路直往江州去見趙郡守,趙郡守難道還會讓這五百人奪下江州不成?」
魚復守將想了一會,決定還是放陳璋等人入城,陳璋說的沒錯,區區五百人馬,的確不太可能鬧出什麼大動靜,後面的事見了趙韙自有分曉。
「那好吧,既然陳主薄都這麼說了,那我明日就安排你們去江州。不知道你們打算走水路還是打算走陸路?」
從魚復到江州這一段在後世都屬於重慶市,不過兩地卻相隔數百里。
這一段路當然也和之前一樣,可以走水路或者走長江兩岸的陸路。
魚復城已經是瞿塘峽的最西端,所以過了魚復後就等於是出了三峽峽區。
不過,出了三峽峽區並不意味著道路就好走了,魚復到江州這一段陸路仍然是艱險難行。
至於水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水經注》中就記載了大量位於長江中的險灘,這些險灘大多都位於江州到魚復這一段,魚復以東的三峽水道反而是少有險灘。
不過這次陳璋還是打算冒險走一走水路,因為陸路沿途有不少的城池關卡,萬一走到哪裡被攔下來就麻煩了。
而走水路就不一樣了,士卒們就算面對檢查也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偽裝,更何況還有魚復守將提供的嚮導可以幫忙遮掩。
而且現在長江的通航能力其實不弱,在幾十年後的晉滅吳之戰時,就算是水淺的冬季,三峽地區還是能通行「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的大型樓船。
不過,陳璋等人是溯江而上,很多地方都要靠縴夫拉縴才能過去,所以乘坐的船不可能太大,最大的也不過是只能裝載百人左右的中型船隻。
在魚復守軍的幫助下,陳璋等人很快就徵集到了足夠的船隻和水手,在一位魚復守軍別部司馬的陪同下正式啟程進入益州。
從魚復溯江而上,需要先後經過朐忍、臨江、平都、枳縣四座縣城,然後才能到達永寧郡的郡治江州。
這些城池現在都掌握在趙韙的手裡,魚復守將派出的這位別部司馬和這些地方的守將都很熟悉,所以這一路上陳璋等人沒有遇到過任何阻攔。
而且當這些地方的守軍聽說陳璋等人是來調解劉益州和趙郡守之間糾紛的後,立刻變得十分的熱情,不僅對使團大開方便之門,還把府庫中的物資補充給使團使用。
這一路上,唯一能對使團造成麻煩的也就只有長江航道當中的各種險灘了。
短短的幾百里水路,陳璋一行人就遇到了三四次險情,撞壞了兩條船,有五名士卒被長江水流給捲走,成為了長江航道上的犧牲者。
在船隊即將抵達江州之前,陳璋和簡雍等人的座船一時不慎,差點撞上了江心的一塊礁石,還好掌舵的船夫反應迅速,這才與死神擦肩而過。
驚出一頭冷汗的陳璋暗暗發誓,自己以後絕對不會再在這段航道上乘船了。與在江面上乘船相比,他寧願去爬那些懸崖上鑿出來的棧道。
一旁的簡雍的表現更是誇張,就在船隻要撞到那塊礁石的時候,他直接雙腿一軟就跌坐在了甲板上。
等船險之又險的避過了礁石,簡雍才在親衛的幫助下跌跌撞撞的站了起來。
他擦了擦頭上的冷汗,對著陳璋說道:「伯玉,你可把我害慘了,要不是你決定走水路,我也不會出這麼大的丑。」
陳璋心裡雖然暗暗後悔,但是他還是死硬著嘴道:「憲和先生,走陸路也不一定比水路安全,之前走棧道爬懸崖的時候,你不也一樣腿軟。再說了,走水路也是你點頭同意的。」
「唉,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我這段日子算是見識到了。」見陳璋提起自己的黑歷史,簡雍趕緊轉移了話題。
一旁的魏延表現就比陳璋和簡雍要好的多了,剛才發生的事情雖然危險,但是他仍舊面不改色,「兩位先生,我們接下來還走水路嗎?」
陳璋和簡雍對視了一眼,異口同聲道:「當然是上岸走陸路!」
「馬上就到江州了,一路上也沒有什麼城池關卡了,我們還是趕緊上岸吧,要是再出意外,耽誤了主公的大事那可就不好了。」陳璋又補充了一句。
簡雍也在一旁附和道:「沒錯沒錯,我們還是上岸的好,千辛萬苦才走到這裡,功虧一簣的話那就太慘了。」
魏延點了點頭,轉身對著手下下令道:「傳我命令,船隊在這附近找一處適合登陸的地方停船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