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軍議諸事
劉備答道:「如此大事,豈能隨意決定,何況入蜀之策雖然已定,但是具體事務繁多,還需仔細商議一番。」
一向很少在這種會議上開口的糜芳突然說道:「主公,既然我軍新設立了軍師,何不讓軍師說說他的看法?」
「孔明初來咋到,對軍中諸事都還不了解,又能有什麼看法,還是請諸位先說說吧。」劉備搖了搖頭。
眾人沉吟了片刻後,還是張飛先開口了:「大哥,既然決定讓二哥駐守新野,那總要留幾個人幫襯一下他,不如我們先商量一下把誰留下?」
劉備點了點頭道:「嗯,這件事的確要緊,雲長,不如你來說說,要誰留下?」
關羽之前一直都是一副微微眯著眼睛的樣子,要不是知道他一向敬重劉備,不可能在這種場合睡覺,陳璋都以為他在打瞌睡了。
此時聽見劉備點名要自己說話,關羽這才睜開他那雙丹鳳眼,「主公,此次入蜀事關重大,所以要多帶精銳隨行,留下的人就不必太多。我看不如就留下糜芳和史郃兩校人馬,其餘諸軍都隨主公入蜀。」
劉備有些擔憂的問道:「雲長,只留下兩校人馬會不會太少?萬一曹軍南下怎麼辦?」
「無妨,這段日子我和翼德在新野招募南下的流民從軍,已經頗有成效。如今這兩校已經有近六千人,再加上劉荊州送來的兩千多人以及周倉率領的親衛,我手下起碼有八千多兵馬,曹軍只要不是主力南下,守住新野城綽綽有餘。」
聽完關羽的解釋,劉備這才放心,於是又說道:「好,那就讓糜芳和史郃二人留守新野,其他人隨我入蜀。不過,還需有人幫你參贊軍事,我再把元直留下如何?」
關羽自然不會反對,他也的確需要人幫忙出謀劃策,而徐庶之前給他的印象還不錯。
就在大家覺得此事已定時,陳璋突然開口道:「主公,元直先生留下一事我以為不妥?」
劉備有些不解道:「有何不妥?」
陳璋回道:「主公,如今我軍缺少軍略人才,而入蜀之後肯定要分兵平定各地,諸葛軍師一定是要隨主公一路,那麼其他各路人馬就缺少謀士,所以元直先生還是一同入蜀為好。」
「至於關將軍這裡,主公不必過慮,曹孟德如今正在全力攻打河北,絕不會在此時南下招惹荊州,因為這麼做會讓他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只要我們儘快平定巴蜀之地,就可以讓元直先生在曹軍南下前回返新野。」
陳璋的話其實還是保守了,曹操現在正在攻打河北,歷史上他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才領軍南下,所以關羽這裡起碼有六七年的和平期。
關羽微微頷首道:「伯玉所言有理,主公還是先帶上元直,等平定巴蜀再讓元直回來好了。」
劉備也覺得陳璋的建議有理,他轉頭對徐庶說道:「那就只能辛苦元直了,讓你來回奔波。」
徐庶拱手道:「能為主公效力,庶已是三生有幸,談不上辛苦?」
關羽突然想起一事,「對了,傅肜奉主公的命令前往潁川接令堂南下,前些日子回到新野,元直可以趁現在與母親見上一面,解解思念之情。」
聽到劉備特地將自己的母親接到新野,徐庶心裡對劉備感激萬分,連連朝著劉備和關羽施禮道謝。
劉備笑道:「元直應該感謝伯玉才是,是他告訴我令堂還在潁川,我這才讓子和把她接來。」
徐庶有趕忙向陳璋道謝,陳璋笑著答道:「我只不過是對主公提了一句令堂尚在,最後派人去接令堂的還是主公,元直兄不必多禮。」
劉備繼續之前的話題道:「好了,既然留守的人選已定,那我們就再商量一下入蜀的人馬又該如何安排。」
陳璋覺得不能讓諸葛亮就這麼幹坐著,於是出言道:「主公,這段時間我們不在新野,所以不知軍中變化,不如先讓關將軍先介紹一下具體情況,然後再做計較。而且,這麼做也能讓諸葛軍師了解一下我軍情況,說不定他能有好的建議。」
一旁的糜芳第二次開口了,「不錯,伯玉說的在理。」
糜芳暗暗想到:年輕人就是沉不住氣,陳璋這小子一定覺得是自己在主公面前失寵了,想為難為難這個新來的諸葛軍師出出氣。想到這裡,糜芳心裡不免暗暗竊喜。
關羽雖然沒糜芳這麼多的小心思,但是他覺得考校一下諸葛亮的能力也是應該,而且軍中諸事也是要給劉備匯報一下。
於是,關羽就把現在劉備麾下的兵馬錢糧匯報了一遍。
他讓周倉拿出幾片木櫝,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了各種各樣的文字數字。
「主公,之前我軍有劉辟、龔都、關平、糜芳、史郃、士仁六校人馬,除了留下的糜芳與史郃兩校外,其餘各部均有近三千人,子龍統領的騎兵也擴充到了四千人,而叔至代領的主公本部,如今已經有魏延、傅肜和郝普三部,每部千人。翼德麾下親衛也有近千,還有興霸將軍的部下,如今也擴充到了千人左右。所以,此次南下我軍共有步卒一萬七千人,騎兵四千。」
陳璋在心裡計算了一下,這些人馬再加上黃忠那裡的五千步卒,還有沈彌和婁發那裡的兩千多人,總共會有將近三萬人馬入蜀。
這些的本錢應該已經足夠拿下益州,畢竟益州現在正處在兩方交戰之中,敵對雙方現在都打出狗腦子來了,肯定不可能合力對抗劉備。
當然,如果趙韙主動放開通道投降劉備那就更好了,不過這就需要一個人提前入蜀說服趙韙。
聽完了關羽的匯報,劉備臉上的喜悅之色是怎麼也遮擋不住,這可是他這麼多年來實力最強的時候。
雖然之前兩次占領徐州之時他手下的兵馬比這時候更多,可是那時大多數的下屬對他都是陽奉陰違,真正靠得住的也就只有兩位結義兄弟,簡雍,孫乾以及糜氏兄弟。
期間雖然也遇到過田豫、陳群、袁渙、太史慈還有陳登等人才,但是最後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錯過了。至於趙雲和陳到二人,還是在他失去徐州投奔袁紹後才得到的。
一向很少在這種會議上開口的糜芳突然說道:「主公,既然我軍新設立了軍師,何不讓軍師說說他的看法?」
「孔明初來咋到,對軍中諸事都還不了解,又能有什麼看法,還是請諸位先說說吧。」劉備搖了搖頭。
眾人沉吟了片刻後,還是張飛先開口了:「大哥,既然決定讓二哥駐守新野,那總要留幾個人幫襯一下他,不如我們先商量一下把誰留下?」
劉備點了點頭道:「嗯,這件事的確要緊,雲長,不如你來說說,要誰留下?」
關羽之前一直都是一副微微眯著眼睛的樣子,要不是知道他一向敬重劉備,不可能在這種場合睡覺,陳璋都以為他在打瞌睡了。
此時聽見劉備點名要自己說話,關羽這才睜開他那雙丹鳳眼,「主公,此次入蜀事關重大,所以要多帶精銳隨行,留下的人就不必太多。我看不如就留下糜芳和史郃兩校人馬,其餘諸軍都隨主公入蜀。」
劉備有些擔憂的問道:「雲長,只留下兩校人馬會不會太少?萬一曹軍南下怎麼辦?」
「無妨,這段日子我和翼德在新野招募南下的流民從軍,已經頗有成效。如今這兩校已經有近六千人,再加上劉荊州送來的兩千多人以及周倉率領的親衛,我手下起碼有八千多兵馬,曹軍只要不是主力南下,守住新野城綽綽有餘。」
聽完關羽的解釋,劉備這才放心,於是又說道:「好,那就讓糜芳和史郃二人留守新野,其他人隨我入蜀。不過,還需有人幫你參贊軍事,我再把元直留下如何?」
關羽自然不會反對,他也的確需要人幫忙出謀劃策,而徐庶之前給他的印象還不錯。
就在大家覺得此事已定時,陳璋突然開口道:「主公,元直先生留下一事我以為不妥?」
劉備有些不解道:「有何不妥?」
陳璋回道:「主公,如今我軍缺少軍略人才,而入蜀之後肯定要分兵平定各地,諸葛軍師一定是要隨主公一路,那麼其他各路人馬就缺少謀士,所以元直先生還是一同入蜀為好。」
「至於關將軍這裡,主公不必過慮,曹孟德如今正在全力攻打河北,絕不會在此時南下招惹荊州,因為這麼做會讓他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只要我們儘快平定巴蜀之地,就可以讓元直先生在曹軍南下前回返新野。」
陳璋的話其實還是保守了,曹操現在正在攻打河北,歷史上他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才領軍南下,所以關羽這裡起碼有六七年的和平期。
關羽微微頷首道:「伯玉所言有理,主公還是先帶上元直,等平定巴蜀再讓元直回來好了。」
劉備也覺得陳璋的建議有理,他轉頭對徐庶說道:「那就只能辛苦元直了,讓你來回奔波。」
徐庶拱手道:「能為主公效力,庶已是三生有幸,談不上辛苦?」
關羽突然想起一事,「對了,傅肜奉主公的命令前往潁川接令堂南下,前些日子回到新野,元直可以趁現在與母親見上一面,解解思念之情。」
聽到劉備特地將自己的母親接到新野,徐庶心裡對劉備感激萬分,連連朝著劉備和關羽施禮道謝。
劉備笑道:「元直應該感謝伯玉才是,是他告訴我令堂還在潁川,我這才讓子和把她接來。」
徐庶有趕忙向陳璋道謝,陳璋笑著答道:「我只不過是對主公提了一句令堂尚在,最後派人去接令堂的還是主公,元直兄不必多禮。」
劉備繼續之前的話題道:「好了,既然留守的人選已定,那我們就再商量一下入蜀的人馬又該如何安排。」
陳璋覺得不能讓諸葛亮就這麼幹坐著,於是出言道:「主公,這段時間我們不在新野,所以不知軍中變化,不如先讓關將軍先介紹一下具體情況,然後再做計較。而且,這麼做也能讓諸葛軍師了解一下我軍情況,說不定他能有好的建議。」
一旁的糜芳第二次開口了,「不錯,伯玉說的在理。」
糜芳暗暗想到:年輕人就是沉不住氣,陳璋這小子一定覺得是自己在主公面前失寵了,想為難為難這個新來的諸葛軍師出出氣。想到這裡,糜芳心裡不免暗暗竊喜。
關羽雖然沒糜芳這麼多的小心思,但是他覺得考校一下諸葛亮的能力也是應該,而且軍中諸事也是要給劉備匯報一下。
於是,關羽就把現在劉備麾下的兵馬錢糧匯報了一遍。
他讓周倉拿出幾片木櫝,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了各種各樣的文字數字。
「主公,之前我軍有劉辟、龔都、關平、糜芳、史郃、士仁六校人馬,除了留下的糜芳與史郃兩校外,其餘各部均有近三千人,子龍統領的騎兵也擴充到了四千人,而叔至代領的主公本部,如今已經有魏延、傅肜和郝普三部,每部千人。翼德麾下親衛也有近千,還有興霸將軍的部下,如今也擴充到了千人左右。所以,此次南下我軍共有步卒一萬七千人,騎兵四千。」
陳璋在心裡計算了一下,這些人馬再加上黃忠那裡的五千步卒,還有沈彌和婁發那裡的兩千多人,總共會有將近三萬人馬入蜀。
這些的本錢應該已經足夠拿下益州,畢竟益州現在正處在兩方交戰之中,敵對雙方現在都打出狗腦子來了,肯定不可能合力對抗劉備。
當然,如果趙韙主動放開通道投降劉備那就更好了,不過這就需要一個人提前入蜀說服趙韙。
聽完了關羽的匯報,劉備臉上的喜悅之色是怎麼也遮擋不住,這可是他這麼多年來實力最強的時候。
雖然之前兩次占領徐州之時他手下的兵馬比這時候更多,可是那時大多數的下屬對他都是陽奉陰違,真正靠得住的也就只有兩位結義兄弟,簡雍,孫乾以及糜氏兄弟。
期間雖然也遇到過田豫、陳群、袁渙、太史慈還有陳登等人才,但是最後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錯過了。至於趙雲和陳到二人,還是在他失去徐州投奔袁紹後才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