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臥龍出山
大概是因為不在自己的地盤上,所以劉備也就沒能發動「睡服」技能,和諸葛亮來一場促膝長談。
第二日一早,諸葛均回到草廬後,諸葛亮對他說道:「我受劉皇叔三顧草廬之恩,不得不出山助他一臂之力,你和童子二人,就在這裡繼續耕種,不要讓田地荒蕪,等我幫著劉皇叔平定天下,就回來與你們一起隱居。」
聽到這番話,陳璋不免想起了看過的央視版《三國演義》,丞相最後還是沒能回到他心心念念的隆中草廬。
於是陳璋插嘴道:「臥龍先生何必執著於隱居。而且將來就算真的天下太平了,先生少不了要封侯拜相,到時候天下初定,戰亂方止,不知有多少事要先生去做。」
「高祖(劉邦)時的酇侯(蕭何),世祖(劉秀)時高密侯(鄧禹,雲台二十八將之首,初封也是酇侯)在助主上平定天下後,可都沒有歸隱田園,反而是留在朝中繼續效力。這是因為天下初定,庶民黔首休養生息,兩人既然有治國撫民之才,自然是義不容辭。」
「況且我觀令弟也是一表人才,將來說不定也能出任一方守令,治境安民。到時候兄弟兩人同朝為官,名留青史,豈不是一段佳話。所以我看,這草廬不回也罷,既然不回,那還是一把火燒了為好,省的記掛。」
劉備聽完陳璋的話,若在軍中少不了又要斥責他一頓,不過此時,他只是低聲說了一句「伯玉不可胡說八道。」
然後就轉頭對諸葛亮說道:「孔明先生,伯玉戲謔之言,你千萬不要在意。不過他有些話說的也在理,到時候天下就算平定,民生必然凋敝,先生怎麼忍心棄天下黎民於水火,還請先生那時以天下蒼生為念,繼續助我與民休養生息。」
「至於令弟,不如同回軍中,他與伯玉年齡相當,也可以出來做事歷練了。而且先生把他帶在身邊,也方便先生教導。」
此話一出,諸葛均眼睛一亮,現在他差不多也就十六七歲,正是年少氣盛之時,哪裡受得住隱居這樣枯燥乏味的生活。
諸葛亮見諸葛均一臉期待的看著自己,沉吟了一會後,決定就按劉備的建議,帶著弟弟一塊出山。
於是他對著劉備說道:「既然主公盛情相邀,那我就和舍弟一起隨主公出山,不過亮還有一事,希望主公允准。」
劉備大喜,「先生但講無妨,備無有不准。」
諸葛亮拱手道:「我已娶妻黃氏,只是如今她還在岳父黃承彥處省親未歸,我昨日已書信一封,上面寫明出山之事,讓她繼續暫留在岳父處。我希望主公能派遣一軍士,替我將信送達。」
「此事簡單」,說完,劉備就從護衛中點出兩人,讓他們負責去送信。
諸葛亮從袖口裡取出書信交給兩人,然後把自己岳父所居之地的地址詳細的說了一遍,兩人暗暗記下地址,然後轉身上馬,一路往東而去。
接著,諸葛亮又讓弟弟套上牛車,收拾了一些行李物品放在牛車上。然後他又鎖上柴門,帶著童子準備和劉備等人一起回返襄陽。
劉備命兩位親衛騰出戰馬給諸葛兄弟,至於載著行禮和童子的牛車就交給這兩名親衛負責駕馭。
臨走前,諸葛亮回頭看了一眼草廬,長嘆一聲:「唉,我此生估計是難以再長居此地了,就算將來能回,恐怕也只能是暫住了。」
劉備趕緊安慰道:「先生若愛這草廬,等到將來功成之日,備一定在雒陽城內為先生起一大宅,然後在宅內按照臥龍崗上草廬的樣子重建一座。」
諸葛亮笑道:「好,那我就靜待主公功成之時。」
一旁的陳璋忍不住翻起了白眼,劉備和諸葛亮這是在上演一出「金屋藏嬌」的戲碼,簡直讓人不忍直視。
很明顯,一旁的樂子人徐庶顯然也和陳璋想到了一處,因為和他並騎而行的陳璋看到他在掩面偷笑。
同屬樂子人的陳璋看熱鬧不嫌事大,於是故意出口問道:「元直先生,你在笑什麼?」
「額,我見主公和孔明君臣相得,將來必成一段千古佳話。」
徐庶猝不及防之下,只能開始信口胡扯,不過這最後半句明顯有些不對勁啊。
不過劉備好像並沒有聽出徐庶的話有什麼不對,接著徐庶的話開口笑道:「我得孔明,如魚得水,我還要多謝你們二人的舉薦,讓我得此大賢。」
陳璋和徐庶趕緊拱手道:「我二人是主公下屬,為主公舉薦賢才乃是分內之事,何勞主公相謝。」
接下來,一行人有說有笑的緩緩策馬往襄陽城回返。
襄陽城內,老將黃忠已經快馬趕到了荊州牧府面見荊州牧劉表。
劉表見他鬚髮花白,不免有些心疑,當初他讓從子劉磐推薦合適的將領,劉磐給他舉薦了這位黃忠黃漢升,說他刀法精湛,勇武過人,而且還擅長射術。
所以劉表才暗暗命張允把黃忠推薦給蔡瑁,畢竟劉備兵馬太少,滿打滿算也不過三萬人,劉表想用一名勇將助劉備一臂之力。
蔡瑁軍中的兵馬將領劉表是絕對不放心的,於是就有了從荊南調兵,劉磐手下遣將的方案。
之前劉磐告訴劉表,黃忠是一員老將,劉表當時也沒在意,畢竟是個中層將領,再老還能老到哪裡去。可是現在面前的這位看起來年紀實在是太大了一點,劉表都開始懷疑他能不能提的了刀,上的了馬,砍的了人。
黃忠現在已經五十多了,再加上中年喪子,後繼無人,所以他的面相看起來比別的人要蒼老的多,也難怪劉表會心中起疑。
可是事已至此,劉表也不能重新要求換人,所以他只能希望自己的侄子沒有薦錯人,這個黃忠真的是老當益壯。
坐在主位上的劉表開口道:「黃將軍,此次叫你前來襄陽,是有一件事要你去做。」
「使君但有差遣,黃某願意盡力。」黃忠單膝跪地,上前領命。
「我欲助左將軍,豫州牧劉玄德平定巴蜀,所以抽調了數千人馬駐紮在江陵,你就負責帶領這支軍馬,助左將軍一臂之力。」
「末將遵命!」
「好,左將軍現在正在襄陽驛館,你以後就聽他號令。還有,這個東西你給他帶去。」說完,劉表就遞給黃忠一個用蠟封口的銅管。
第二日一早,諸葛均回到草廬後,諸葛亮對他說道:「我受劉皇叔三顧草廬之恩,不得不出山助他一臂之力,你和童子二人,就在這裡繼續耕種,不要讓田地荒蕪,等我幫著劉皇叔平定天下,就回來與你們一起隱居。」
聽到這番話,陳璋不免想起了看過的央視版《三國演義》,丞相最後還是沒能回到他心心念念的隆中草廬。
於是陳璋插嘴道:「臥龍先生何必執著於隱居。而且將來就算真的天下太平了,先生少不了要封侯拜相,到時候天下初定,戰亂方止,不知有多少事要先生去做。」
「高祖(劉邦)時的酇侯(蕭何),世祖(劉秀)時高密侯(鄧禹,雲台二十八將之首,初封也是酇侯)在助主上平定天下後,可都沒有歸隱田園,反而是留在朝中繼續效力。這是因為天下初定,庶民黔首休養生息,兩人既然有治國撫民之才,自然是義不容辭。」
「況且我觀令弟也是一表人才,將來說不定也能出任一方守令,治境安民。到時候兄弟兩人同朝為官,名留青史,豈不是一段佳話。所以我看,這草廬不回也罷,既然不回,那還是一把火燒了為好,省的記掛。」
劉備聽完陳璋的話,若在軍中少不了又要斥責他一頓,不過此時,他只是低聲說了一句「伯玉不可胡說八道。」
然後就轉頭對諸葛亮說道:「孔明先生,伯玉戲謔之言,你千萬不要在意。不過他有些話說的也在理,到時候天下就算平定,民生必然凋敝,先生怎麼忍心棄天下黎民於水火,還請先生那時以天下蒼生為念,繼續助我與民休養生息。」
「至於令弟,不如同回軍中,他與伯玉年齡相當,也可以出來做事歷練了。而且先生把他帶在身邊,也方便先生教導。」
此話一出,諸葛均眼睛一亮,現在他差不多也就十六七歲,正是年少氣盛之時,哪裡受得住隱居這樣枯燥乏味的生活。
諸葛亮見諸葛均一臉期待的看著自己,沉吟了一會後,決定就按劉備的建議,帶著弟弟一塊出山。
於是他對著劉備說道:「既然主公盛情相邀,那我就和舍弟一起隨主公出山,不過亮還有一事,希望主公允准。」
劉備大喜,「先生但講無妨,備無有不准。」
諸葛亮拱手道:「我已娶妻黃氏,只是如今她還在岳父黃承彥處省親未歸,我昨日已書信一封,上面寫明出山之事,讓她繼續暫留在岳父處。我希望主公能派遣一軍士,替我將信送達。」
「此事簡單」,說完,劉備就從護衛中點出兩人,讓他們負責去送信。
諸葛亮從袖口裡取出書信交給兩人,然後把自己岳父所居之地的地址詳細的說了一遍,兩人暗暗記下地址,然後轉身上馬,一路往東而去。
接著,諸葛亮又讓弟弟套上牛車,收拾了一些行李物品放在牛車上。然後他又鎖上柴門,帶著童子準備和劉備等人一起回返襄陽。
劉備命兩位親衛騰出戰馬給諸葛兄弟,至於載著行禮和童子的牛車就交給這兩名親衛負責駕馭。
臨走前,諸葛亮回頭看了一眼草廬,長嘆一聲:「唉,我此生估計是難以再長居此地了,就算將來能回,恐怕也只能是暫住了。」
劉備趕緊安慰道:「先生若愛這草廬,等到將來功成之日,備一定在雒陽城內為先生起一大宅,然後在宅內按照臥龍崗上草廬的樣子重建一座。」
諸葛亮笑道:「好,那我就靜待主公功成之時。」
一旁的陳璋忍不住翻起了白眼,劉備和諸葛亮這是在上演一出「金屋藏嬌」的戲碼,簡直讓人不忍直視。
很明顯,一旁的樂子人徐庶顯然也和陳璋想到了一處,因為和他並騎而行的陳璋看到他在掩面偷笑。
同屬樂子人的陳璋看熱鬧不嫌事大,於是故意出口問道:「元直先生,你在笑什麼?」
「額,我見主公和孔明君臣相得,將來必成一段千古佳話。」
徐庶猝不及防之下,只能開始信口胡扯,不過這最後半句明顯有些不對勁啊。
不過劉備好像並沒有聽出徐庶的話有什麼不對,接著徐庶的話開口笑道:「我得孔明,如魚得水,我還要多謝你們二人的舉薦,讓我得此大賢。」
陳璋和徐庶趕緊拱手道:「我二人是主公下屬,為主公舉薦賢才乃是分內之事,何勞主公相謝。」
接下來,一行人有說有笑的緩緩策馬往襄陽城回返。
襄陽城內,老將黃忠已經快馬趕到了荊州牧府面見荊州牧劉表。
劉表見他鬚髮花白,不免有些心疑,當初他讓從子劉磐推薦合適的將領,劉磐給他舉薦了這位黃忠黃漢升,說他刀法精湛,勇武過人,而且還擅長射術。
所以劉表才暗暗命張允把黃忠推薦給蔡瑁,畢竟劉備兵馬太少,滿打滿算也不過三萬人,劉表想用一名勇將助劉備一臂之力。
蔡瑁軍中的兵馬將領劉表是絕對不放心的,於是就有了從荊南調兵,劉磐手下遣將的方案。
之前劉磐告訴劉表,黃忠是一員老將,劉表當時也沒在意,畢竟是個中層將領,再老還能老到哪裡去。可是現在面前的這位看起來年紀實在是太大了一點,劉表都開始懷疑他能不能提的了刀,上的了馬,砍的了人。
黃忠現在已經五十多了,再加上中年喪子,後繼無人,所以他的面相看起來比別的人要蒼老的多,也難怪劉表會心中起疑。
可是事已至此,劉表也不能重新要求換人,所以他只能希望自己的侄子沒有薦錯人,這個黃忠真的是老當益壯。
坐在主位上的劉表開口道:「黃將軍,此次叫你前來襄陽,是有一件事要你去做。」
「使君但有差遣,黃某願意盡力。」黃忠單膝跪地,上前領命。
「我欲助左將軍,豫州牧劉玄德平定巴蜀,所以抽調了數千人馬駐紮在江陵,你就負責帶領這支軍馬,助左將軍一臂之力。」
「末將遵命!」
「好,左將軍現在正在襄陽驛館,你以後就聽他號令。還有,這個東西你給他帶去。」說完,劉表就遞給黃忠一個用蠟封口的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