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西征討董
以往蘇明這個時候會在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城中發展的如何。
但昨日曹操「剿賊令」一出,今時不同往日。
昨日收服郭嘉之後,幾人在府邸細細談論了一下這次討董的細節。
蘇明部下六千士兵,兩千騎兵,謀士郭嘉,武將趙雲張頜,這樣的陣容說強不強,但說弱也不至於。
因為「廢史立牧」帶來的影響,州牧和郡守都能自行募兵。
但朝廷一概不給錢糧物資,這就導致了有些地方有人卻無糧,募了兵養不起,這就造成了譁變和流寇。
總歸來說,蘇明的兵力與各地諸侯兵力算不上多,但絕對是精兵,不會出現逃兵譁變的情況。
而郭嘉給出的方案是行軍至陳留,討伐董卓這個事情光靠曹操一個人顯然是不行的。
雖然人曹操因行刺董卓名聲大噪,但他的資歷與出身還不夠格,真正的大佬根本不會去響應他的號召。
而郭嘉還預言既然曹操都能號召天下義軍征討董卓,那麼極有可能還有比曹操更有分量的人出來號召天下英豪。
而這個人不是袁紹就是袁術。
聽到郭嘉的預言,蘇明倒吸一口涼氣,他提前看過劇情自然知道是袁紹號召天下諸侯共討董卓。
沒想到郭嘉僅憑自己的推斷便得到了這個結論。
而郭嘉的推斷過程也十分簡單,一是曹操此舉只是開了個頭,並不能對董卓造成什麼威脅。
而董卓挾持天子把持朝政,真正的將自己站到了與天下對立的局面,比起五年前的張角造反只差一線之隔。
聽到郭嘉分析到這裡的幾人除了趙雲之外眼皮一跳,郭嘉細心的觀察到幾人的異樣後還好奇的問道:
「主公,郭嘉哪裡有說錯嗎?」
張頜輕輕咳了一聲,蘇明內心有些尷尬,但面色無常的示意郭嘉繼續說下去。
郭嘉不得其解,只能接著往下說道:
曹操號召義軍伐董雖然沒有什麼實際的效果,但卻給天下諸侯開了個好頭。
畢竟董卓兵多將廣,又有虎牢關洛陽城之險,光憑這天下諸侯任意一支都難以打敗董卓,非天下英豪齊聚不可。
二是因為開頭的人是曹操,那麼接下來提出號召的人身份地位實力顯然不能比曹操只略好一點,否則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
郭嘉淡淡分析道,而逐漸隨著他的思路想下去,能適合再次征伐董卓的人選只有那麼幾個。
現今家世最顯赫的汝南袁家,後將軍袁術和渤海太守袁紹都是不二人選。
幽州的劉虞名聲有餘,征戰不足,還不如公孫瓚帶兵前來的作用大,但公孫瓚勇武有餘,名聲才學不足,難以服眾。
青州孔融也是跟劉虞一樣的道理,徐州刺史陶謙他了解不多,荊州刺史孫堅倒是名聲遠揚,其人也極為勇猛,就是不該依附於袁術。
郭嘉淡淡的分析道,完後嘆了口氣。
雖然看上去這天下諸侯各個都有自己的優點,卻也都有著明顯的缺點。
「奉孝可知徐州劉備劉玄德?」
蘇明倒是很想聽聽郭嘉對劉備的評價,卻沒料到郭嘉露出疑惑的表情:
「劉備劉玄德?我未曾聽過這此人。」
張頜眼皮一跳,在座的只有張寧和他還記得黃巾時期的劉備曾帶兩員猛將殺了他們上萬將士。
見到蘇明忽然提到劉備,郭嘉有些好奇:
「難道此人也有當世之才?」
「劉備此人行軍剛烈,其手下有兩員虎將名為關羽張飛,堪稱萬人之勇。」
蘇明使了個眼神示意,張頜站出來說道。
聽到張頜的話,趙雲和郭嘉不約而同的瞳孔一縮。
不過趙雲是因為興奮,到了他這個級別還想遇到過上幾招的對手已經很難見了。
郭嘉則是微微擔憂,萬人之勇?
那不是意味著光靠劉備一名虎將便可滅盡蘇明全軍?
「沒有關係,後面會遇到的。」
蘇明淡淡的說道,張飛殺他部下,此仇不報他難以安心。
這個世界並不是收集卡片的遊戲,蘇明雖然惜才,但並不是沒有原則。
最終商議的結果依舊是郭嘉一開始提出來的方案,集結軍隊前往陳留,先觀望觀望,而後再伺機而動。
安平郡距離陳留還是有些距離,蘇明覺得帶上糧草兵馬行軍至陳留與曹操會合都差不過到新的一年了。
他記得袁紹就是在明年起兵討董,這麼來看的話時間倒也差不多。
十八路諸侯討董,按照歷史記錄還真有十八個諸侯率軍前來,而決定諸侯地位的無外乎實力,名聲。
東漢的時候在上層社會,也就是名流之間,名聲還是極為重要的。
當然,在後世也不是意味著名聲並不重要。
雖然趙雲不是很懂為什麼搶虐百姓在名流之間算不上惡名,可背叛利益階級卻是背信棄義的小人。
蘇明輕輕拍著趙雲的肩,心道這肱二頭肌還真低調,嘴上說道:
「士族險惡,以蒼生為棋子,博得自身利益。」
「子龍你還年輕,等再過十年也許就懂了。」
趙雲呆呆的點了點頭,心想主公果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張頜點兵之後,留下一千士兵交予陳樹,吩咐他們要守好安平郡。
這一千精兵雖不是一開始從黃巾起義便跟隨他們的,但也是後來在安平郡募兵之後操練了三年的精銳,放在原來的黃巾陣營中都是能帶領幾千黃巾的首領了。
蘇明臨走時看著陳樹,有些感慨的說道:
「有事向我以及你叔叔詢問,若是有人來敵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
「如今我們走了,城內應該還能再招幾千士兵,緊一緊招滿一萬士兵也沒問題,務必把種子給我們留住了。」
聽著蘇明推心置腹的吩咐,陳樹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
經歷過黃巾起義的他自然知道種子是什麼意思,而他們現在這批人就是張角留下的種子。
至於其他各州侵略百姓強取豪奪的黃巾兵不過是流寇罷了。
烈日驕陽,蘇明等人率領著七千士兵朝著陳留郡出發,又一場大戰即將打響。
但昨日曹操「剿賊令」一出,今時不同往日。
昨日收服郭嘉之後,幾人在府邸細細談論了一下這次討董的細節。
蘇明部下六千士兵,兩千騎兵,謀士郭嘉,武將趙雲張頜,這樣的陣容說強不強,但說弱也不至於。
因為「廢史立牧」帶來的影響,州牧和郡守都能自行募兵。
但朝廷一概不給錢糧物資,這就導致了有些地方有人卻無糧,募了兵養不起,這就造成了譁變和流寇。
總歸來說,蘇明的兵力與各地諸侯兵力算不上多,但絕對是精兵,不會出現逃兵譁變的情況。
而郭嘉給出的方案是行軍至陳留,討伐董卓這個事情光靠曹操一個人顯然是不行的。
雖然人曹操因行刺董卓名聲大噪,但他的資歷與出身還不夠格,真正的大佬根本不會去響應他的號召。
而郭嘉還預言既然曹操都能號召天下義軍征討董卓,那麼極有可能還有比曹操更有分量的人出來號召天下英豪。
而這個人不是袁紹就是袁術。
聽到郭嘉的預言,蘇明倒吸一口涼氣,他提前看過劇情自然知道是袁紹號召天下諸侯共討董卓。
沒想到郭嘉僅憑自己的推斷便得到了這個結論。
而郭嘉的推斷過程也十分簡單,一是曹操此舉只是開了個頭,並不能對董卓造成什麼威脅。
而董卓挾持天子把持朝政,真正的將自己站到了與天下對立的局面,比起五年前的張角造反只差一線之隔。
聽到郭嘉分析到這裡的幾人除了趙雲之外眼皮一跳,郭嘉細心的觀察到幾人的異樣後還好奇的問道:
「主公,郭嘉哪裡有說錯嗎?」
張頜輕輕咳了一聲,蘇明內心有些尷尬,但面色無常的示意郭嘉繼續說下去。
郭嘉不得其解,只能接著往下說道:
曹操號召義軍伐董雖然沒有什麼實際的效果,但卻給天下諸侯開了個好頭。
畢竟董卓兵多將廣,又有虎牢關洛陽城之險,光憑這天下諸侯任意一支都難以打敗董卓,非天下英豪齊聚不可。
二是因為開頭的人是曹操,那麼接下來提出號召的人身份地位實力顯然不能比曹操只略好一點,否則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
郭嘉淡淡分析道,而逐漸隨著他的思路想下去,能適合再次征伐董卓的人選只有那麼幾個。
現今家世最顯赫的汝南袁家,後將軍袁術和渤海太守袁紹都是不二人選。
幽州的劉虞名聲有餘,征戰不足,還不如公孫瓚帶兵前來的作用大,但公孫瓚勇武有餘,名聲才學不足,難以服眾。
青州孔融也是跟劉虞一樣的道理,徐州刺史陶謙他了解不多,荊州刺史孫堅倒是名聲遠揚,其人也極為勇猛,就是不該依附於袁術。
郭嘉淡淡的分析道,完後嘆了口氣。
雖然看上去這天下諸侯各個都有自己的優點,卻也都有著明顯的缺點。
「奉孝可知徐州劉備劉玄德?」
蘇明倒是很想聽聽郭嘉對劉備的評價,卻沒料到郭嘉露出疑惑的表情:
「劉備劉玄德?我未曾聽過這此人。」
張頜眼皮一跳,在座的只有張寧和他還記得黃巾時期的劉備曾帶兩員猛將殺了他們上萬將士。
見到蘇明忽然提到劉備,郭嘉有些好奇:
「難道此人也有當世之才?」
「劉備此人行軍剛烈,其手下有兩員虎將名為關羽張飛,堪稱萬人之勇。」
蘇明使了個眼神示意,張頜站出來說道。
聽到張頜的話,趙雲和郭嘉不約而同的瞳孔一縮。
不過趙雲是因為興奮,到了他這個級別還想遇到過上幾招的對手已經很難見了。
郭嘉則是微微擔憂,萬人之勇?
那不是意味著光靠劉備一名虎將便可滅盡蘇明全軍?
「沒有關係,後面會遇到的。」
蘇明淡淡的說道,張飛殺他部下,此仇不報他難以安心。
這個世界並不是收集卡片的遊戲,蘇明雖然惜才,但並不是沒有原則。
最終商議的結果依舊是郭嘉一開始提出來的方案,集結軍隊前往陳留,先觀望觀望,而後再伺機而動。
安平郡距離陳留還是有些距離,蘇明覺得帶上糧草兵馬行軍至陳留與曹操會合都差不過到新的一年了。
他記得袁紹就是在明年起兵討董,這麼來看的話時間倒也差不多。
十八路諸侯討董,按照歷史記錄還真有十八個諸侯率軍前來,而決定諸侯地位的無外乎實力,名聲。
東漢的時候在上層社會,也就是名流之間,名聲還是極為重要的。
當然,在後世也不是意味著名聲並不重要。
雖然趙雲不是很懂為什麼搶虐百姓在名流之間算不上惡名,可背叛利益階級卻是背信棄義的小人。
蘇明輕輕拍著趙雲的肩,心道這肱二頭肌還真低調,嘴上說道:
「士族險惡,以蒼生為棋子,博得自身利益。」
「子龍你還年輕,等再過十年也許就懂了。」
趙雲呆呆的點了點頭,心想主公果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張頜點兵之後,留下一千士兵交予陳樹,吩咐他們要守好安平郡。
這一千精兵雖不是一開始從黃巾起義便跟隨他們的,但也是後來在安平郡募兵之後操練了三年的精銳,放在原來的黃巾陣營中都是能帶領幾千黃巾的首領了。
蘇明臨走時看著陳樹,有些感慨的說道:
「有事向我以及你叔叔詢問,若是有人來敵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
「如今我們走了,城內應該還能再招幾千士兵,緊一緊招滿一萬士兵也沒問題,務必把種子給我們留住了。」
聽著蘇明推心置腹的吩咐,陳樹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
經歷過黃巾起義的他自然知道種子是什麼意思,而他們現在這批人就是張角留下的種子。
至於其他各州侵略百姓強取豪奪的黃巾兵不過是流寇罷了。
烈日驕陽,蘇明等人率領著七千士兵朝著陳留郡出發,又一場大戰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