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駕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康一直以為,朝會是一件很嚴肅的事。

  哪怕是那位該在金台御幄中升座的九五之尊不在。如此莊重的場合,滿朝諸公,當也會自持身份,該有些體面才是。

  哪知一切,都是於康臆測而已,此時此刻此地,哪裡莊重了?

  活脫脫的一個菜市場。

  除了文武班列最前面的那幾位,其他人早已經三五一堆,四六成群。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到最後,甚至有些人聲音大的,直讓於康感覺身處鬧市之中。

  於康看了看旁邊絲毫不覺得意外的徐良,問道:「大人,以前的朝會,都是這般動靜麼?」

  徐良回看了於康一眼後,又將目光掃向別處。

  他的耳朵一直有著輕微的震顫,顯然心思根本沒在於康身上。

  最後很是敷衍的回了一句:「大差不差,現在朝會還沒到正式開始的時候,諸公還算融洽,等開始議事,總是要吵一吵的。」

  他正和於康說話,眼神卻一連多變,最後盯著一處,開始發呆。

  於康順著他的目光看去。

  見幾名官員正圍成一個圈,壓低著聲音,也不知道在說什麼。

  他將耳朵側了側,卻一個字也聽不見。

  之前聽說,徐良耳力天生強於常人數倍,現在看來,確實如此。

  只是這種偷聽別人隱私的習慣,可不大好。

  「大人,您都聽到什麼了?」

  徐良毫無動靜,臉色卻慢慢暈染上一絲紅。

  他似才回過神來,有些茫然地看向於康:「你剛才說什麼,我在想事情,沒聽到。」

  於康心裡腹誹:大人要是有那種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本事。睜著眼睛說瞎話或許更能取信於人。

  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總之,別的人也沒人願意搭理他們兩個。

  倒是錦衣衛指揮使馬順,身邊圍著幾人,且都是些武臣。

  這位指揮使大人,之前在午門外等候時,就一直沒搭理這兩個屬下,甚至幾次目光掃來,眼底那絲不懷好意,完全沒有任何遮掩。

  總之,從之前在午門,到現在的文武朝參。除了一個吳煜,沒人再上來和他們搭話。

  至於其中緣由,於康甚至覺得,馬順的態度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官階高,權勢重的,自然不怕馬順。但他們也自持身份,不願意搭理這兩名小嘍囉,甚至朝會上何時多了這兩名小嘍囉,他們有可能都不知道。

  官卑位輕的,向來甚是留意一些新發生的事,他們倒是有知道的,但又不願得罪馬順這個密碟頭子。

  而且,錦衣衛哪有什麼好人,還是少招惹的比較好。

  於康懶得理會這些。

  他一直將大部分心神,都放在了文臣班列首兩位。

  他們二人,算是一直提攜父親的長輩。

  今日朝會,他們也早都開始著手安排,陛下藉故延遲朝參,這兩位豈能心裡沒有一絲在意?

  可自從傳旨太監宣讀完諭旨,這兩位老大人,就像是商量好了一般,雙耳不聞窗外事,兩眼不看事中人。

  竟各自把眼睛一閉,似睡過去了一般。

  陛下告假推遲朝參,讓眾臣稍待。

  可這句稍待,卻讓所有人足足等了一個多時辰。

  朝中上了年紀,且身份地位高的老大人,本就不少。這麼長時間站著,有幾位已經有些困頓無力,站不住了。

  他們臉上早就寫滿了牢騷,更有甚者已經開始向身邊的人痛陳,言此事古來少有。

  還滿臉戚戚之色,痛陳這是國之將衰的徵兆啊!

  好在沒人在言語上,搭理這些已經有些迷糊的老大人,只是閒扯一些事,轉移話題。

  於康本來還想和徐良聊聊,接下來該如何應對陛下召對的事。

  突然,之前那位傳旨太監,清亮陰柔的聲音響起。

  「陛下駕到!」

  隨著他的聲音,一起出現的還有二十餘名大漢將軍。

  他們各自盔甲鋥亮,手持金瓜錘,先行分成兩列,站在金台御幄兩側。


  接著便看到大明正統皇帝陛下朱祁鎮,一身杏黃色龍紋袞袍,率先登場。

  緊隨在他身後的,是一名面白無須,黑色蟒紋繡袍的儒雅老太監。

  於康未見過王振,但此刻此時,即便是傻子,也大略能看出,這老太監,就是如今司禮監掌印太監,有著『內相』之稱的王太監王振。

  於康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見到王振。

  這位大明朝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權閹,也是給了後輩樹立了一個榜樣的閹宦,此刻就真真切切的出現在他的視野中。

  但是於康心中,卻沒有其他別的情緒,有且只有憤恨。

  父親系獄都察院,背後主導這一切的,就是這個老幫菜。父親不能留京,也都是這個老幫菜,一直有意無意的阻撓。

  於康怎麼能不憤恨。

  只不過,這種情緒,很快便被一聲聲大禮參拜打斷了。

  朱祁鎮端坐在御座之上,王振就一直站在他身側。

  眾臣大禮參拜,朱祁鎮面色淡然。

  王振更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儘管離得很遠,還隔著一層肚皮。但於康就是感覺自己看到了王振心臟跳動的頻率,和剛剛不一樣。

  「難道,他真的以為眾臣是在參拜他?這老幫菜倒是會挑地方站,真是膈應人。」

  「眾卿平身!」

  朱祁鎮的嗓音雖還未脫稚氣,但已經有了一絲天下唯我的豪氣。

  這種感覺,於康甚能體會。

  回想後世,這個年紀的少年,多少人在未入社會之前,都是一副天下我盡可去得,一切事物我盡在掌握的豪氣模樣。

  只是於康經歷過後,知道大人們都將這種不知天高地厚的行為,暗裡當成一種病症發作在看。

  俗語中的『中二病』,就是如此。

  只是這位年輕的皇帝陛下,後來種種表現,越看越像是個資深的重症患者。

  此時,文武班列,各自身體都站的筆直,隊列整齊。

  和之前的三五結隊,四六成群,交頭接耳,大聲喧譁,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狀態。

  朱祁鎮看了眼身側的王振。

  王振似瞭然於胸,明白朱祁鎮的意思,於是上前一步。

  這個時候,定然是有一番話,朱祁鎮要借著王振的口說出來。

  王振只是上前,還未來得及開口,文臣班列中卻走出一人,拜倒在地。

  「陛下,臣有事要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