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人無完美之人
儘管在他內心,那股想要將徐有貞置於死地的衝動猶如烈火般燃燒著。
但就在昨日,當他即將作出決定時,于謙卻呈上了一份奏摺。
這讓朱祁鈺明白,這個徐有貞絕對是個很厲害的人才。
如若不是如此,一向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于謙又怎會特意為此事上奏呢?
要知道,于謙平日裡可是極少主動干預朝堂之事啊!
而事實上,也是意識到這一點,才使得朱祁鈺遲遲未曾對徐有貞動手。
此外,徐有貞的確才華橫溢。
這徐有貞曾經是孫太后的黨羽。
否則以他的個性和行事風格,如果不是因為徐有貞的卓越才能,恐怕早就毫不猶豫地將其殺了。
另一方面,徐有貞不僅精通天文氣象、曆法算術,還尤其擅長治理黃河水患。
在千百年來,他堪稱最出色的治河專家之一。
對於各個朝代的君主來說,黃河泛濫成災一直是令人頭疼不已的難題。
歷朝歷代的君主,都十分頭疼黃河水患。
治理好了,就能遺澤後世,使天下長治久安。
治理不好,就會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易子相食,繼而引發天下大亂。
所以,歷朝歷代都十分缺少這種治理黃河的賢能人才。
而徐有貞就是其中的最頂尖的。
這也是為何第三個選項的獎勵,如此豐厚的原因。
其次,這徐有貞雖然善於攀附權貴,比如孫太后和大太監曹吉祥等,但他自身卻非常清正廉潔,沒有沾染絲毫的貪污腐敗之氣。
然而,人無完人,也許他唯一的缺陷就是對高官厚祿的渴望過於強烈。
作為一個平民出身的人,他心中充滿了對權力與地位的嚮往,並為此不擇手段去達成目的。
總之,徐有貞的人性很複雜。
朱祁鈺思慮了一夜,終於做出了抉擇。
那就是選了第三個選項,暫時寬恕徐有貞,人盡其才。
他不是最為擅長治理黃河嗎?那就把黃河交給他治理。
他不是對高官厚祿十分熱切嗎?那就用這些來利誘他。
只要能把黃河治理好,那麼兩岸的百姓,就能安居樂業,農業就能大幅的增產。
而這些都是天下太平的基礎。
朱祁鈺望著徐有貞,眼神泛著冷意。
「徐有貞,朕知道你出身貧苦,一直渴望著出人頭地,因此在仕途上,有些不擇手段。」
「不過,朕不理解的是,以你的才華和能力,如果不走捷徑,憑藉自己的努力,也能夠步步高升,為什麼要選擇墮落,自甘墮落到如此地步呢?」
徐有貞聽了朱祁鈺的肺腑之言,不禁痛哭流涕起來。
「陛下啊!罪臣今年已經四十二歲了,自從二十五歲殿試獲得二甲第三名後,一直在翰林院虛度光陰,整整蹉跎了十五年。
「罪臣對自己的才學充滿自信,認為並不輸給他人,可是……可是卻始終難以得到晉升的機會。
「然而,那些才學不如我的同僚們,只因攀附上了王振這棵大樹,便紛紛升官發財,享受榮華富貴。
「最終,臣...臣在嫉妒心作祟下,一時被蒙蔽了雙眼。」
朱祁鈺聽完之後,沉聲道。
「徐有貞,歸根結底,還是你心性不堅,品行不端。」
「你看看於太保!他鐵骨錚錚,從未向奸佞之人屈服過,最終大放異彩。」
而跪伏著的徐有貞則是心中感慨:「陛下啊,這世間千千萬萬的人,又能有幾個像于少保那樣的人呢?」
「陛下教訓得極是,罪臣以後一定會潔身自好,為國盡忠,為陛下盡忠,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朱祁鈺聽了他這番話,臉上的表情稍微緩和了一些,但仍然顯得十分嚴肅。
「嗯,那就看你以後的具體表現吧,不過,現在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需要交給你來完成。」
「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呈上的奏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黃河的水位不斷上升,隨時有可能會改道。
「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將會對兩岸百姓造成巨大的災難,所以,朕決定派遣你擔任總督黃河治理的職務。」
徐有貞聽了之後,激動的難以復加。
他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他自幼讀書,就尤其對山川,河流,地理地貌這類十分感興趣。
在二十歲成為舉人後,更是遊歷了大江大河,名川大山。
並著了好幾本專業著作。
比如,哪裡可以開山劈路,哪裡可以修築水壩水渠,黃河如何治理..…
當時,他曾在泰山許下宏願,那就是竭儘自己在這方面的才能,把大明的大好河山,勾勒的更加壯麗宏偉。
可惜,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始終得不到此機會。
在朱祁鎮當政時期,他也曾連續上書數次,為治理黃河獻言獻策。
甚至也曾主動請纓。
但如此的肥缺,焉能落到他一個窮翰林的頭上?
這麼多年過去了,朝廷花費了巨資治理,卻成效甚微。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所用之人皆是才能平庸之輩。
其次,戶部劃撥的錢款,被大太監們,以及貪官污吏給貪墨了。
治理黃河始終取不了大的成效,為此徐有貞曾在家中,哀嚎痛哭不已。
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
這位新帝非但不追究自己的過錯,而且,還把自己心心念念的重擔,交付給了自己。
這讓徐有貞一時間痛哭流涕,竟哽咽的說不出話來。
朱祁鈺看得出,他是真的因為太過激動。
可見這個徐有貞的心中,始終還是存著為國盡忠的理想和志向的。
只是在遭受到一次次打擊後,便把這份心志隱藏了起來。
「徐有貞,朕給你三年的時間治理黃河。」
「只要黃河得到大治,朕不但免除你所有的罪行,而且,還會讓你進入六部,甚至是內閣。」
「這個許諾,朕還答應過方悅。」
徐有貞聽了這位新帝的話後,更加激動起來。
他終於憑藉自己的才能,而得到了光宗耀祖的機會。
「陛下,給罪臣三年的時間,若治理不好黃河,不用陛下您下詔,罪臣直接跳入黃河,以贖其罪。」
但就在昨日,當他即將作出決定時,于謙卻呈上了一份奏摺。
這讓朱祁鈺明白,這個徐有貞絕對是個很厲害的人才。
如若不是如此,一向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于謙又怎會特意為此事上奏呢?
要知道,于謙平日裡可是極少主動干預朝堂之事啊!
而事實上,也是意識到這一點,才使得朱祁鈺遲遲未曾對徐有貞動手。
此外,徐有貞的確才華橫溢。
這徐有貞曾經是孫太后的黨羽。
否則以他的個性和行事風格,如果不是因為徐有貞的卓越才能,恐怕早就毫不猶豫地將其殺了。
另一方面,徐有貞不僅精通天文氣象、曆法算術,還尤其擅長治理黃河水患。
在千百年來,他堪稱最出色的治河專家之一。
對於各個朝代的君主來說,黃河泛濫成災一直是令人頭疼不已的難題。
歷朝歷代的君主,都十分頭疼黃河水患。
治理好了,就能遺澤後世,使天下長治久安。
治理不好,就會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易子相食,繼而引發天下大亂。
所以,歷朝歷代都十分缺少這種治理黃河的賢能人才。
而徐有貞就是其中的最頂尖的。
這也是為何第三個選項的獎勵,如此豐厚的原因。
其次,這徐有貞雖然善於攀附權貴,比如孫太后和大太監曹吉祥等,但他自身卻非常清正廉潔,沒有沾染絲毫的貪污腐敗之氣。
然而,人無完人,也許他唯一的缺陷就是對高官厚祿的渴望過於強烈。
作為一個平民出身的人,他心中充滿了對權力與地位的嚮往,並為此不擇手段去達成目的。
總之,徐有貞的人性很複雜。
朱祁鈺思慮了一夜,終於做出了抉擇。
那就是選了第三個選項,暫時寬恕徐有貞,人盡其才。
他不是最為擅長治理黃河嗎?那就把黃河交給他治理。
他不是對高官厚祿十分熱切嗎?那就用這些來利誘他。
只要能把黃河治理好,那麼兩岸的百姓,就能安居樂業,農業就能大幅的增產。
而這些都是天下太平的基礎。
朱祁鈺望著徐有貞,眼神泛著冷意。
「徐有貞,朕知道你出身貧苦,一直渴望著出人頭地,因此在仕途上,有些不擇手段。」
「不過,朕不理解的是,以你的才華和能力,如果不走捷徑,憑藉自己的努力,也能夠步步高升,為什麼要選擇墮落,自甘墮落到如此地步呢?」
徐有貞聽了朱祁鈺的肺腑之言,不禁痛哭流涕起來。
「陛下啊!罪臣今年已經四十二歲了,自從二十五歲殿試獲得二甲第三名後,一直在翰林院虛度光陰,整整蹉跎了十五年。
「罪臣對自己的才學充滿自信,認為並不輸給他人,可是……可是卻始終難以得到晉升的機會。
「然而,那些才學不如我的同僚們,只因攀附上了王振這棵大樹,便紛紛升官發財,享受榮華富貴。
「最終,臣...臣在嫉妒心作祟下,一時被蒙蔽了雙眼。」
朱祁鈺聽完之後,沉聲道。
「徐有貞,歸根結底,還是你心性不堅,品行不端。」
「你看看於太保!他鐵骨錚錚,從未向奸佞之人屈服過,最終大放異彩。」
而跪伏著的徐有貞則是心中感慨:「陛下啊,這世間千千萬萬的人,又能有幾個像于少保那樣的人呢?」
「陛下教訓得極是,罪臣以後一定會潔身自好,為國盡忠,為陛下盡忠,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朱祁鈺聽了他這番話,臉上的表情稍微緩和了一些,但仍然顯得十分嚴肅。
「嗯,那就看你以後的具體表現吧,不過,現在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需要交給你來完成。」
「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呈上的奏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黃河的水位不斷上升,隨時有可能會改道。
「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將會對兩岸百姓造成巨大的災難,所以,朕決定派遣你擔任總督黃河治理的職務。」
徐有貞聽了之後,激動的難以復加。
他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他自幼讀書,就尤其對山川,河流,地理地貌這類十分感興趣。
在二十歲成為舉人後,更是遊歷了大江大河,名川大山。
並著了好幾本專業著作。
比如,哪裡可以開山劈路,哪裡可以修築水壩水渠,黃河如何治理..…
當時,他曾在泰山許下宏願,那就是竭儘自己在這方面的才能,把大明的大好河山,勾勒的更加壯麗宏偉。
可惜,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始終得不到此機會。
在朱祁鎮當政時期,他也曾連續上書數次,為治理黃河獻言獻策。
甚至也曾主動請纓。
但如此的肥缺,焉能落到他一個窮翰林的頭上?
這麼多年過去了,朝廷花費了巨資治理,卻成效甚微。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所用之人皆是才能平庸之輩。
其次,戶部劃撥的錢款,被大太監們,以及貪官污吏給貪墨了。
治理黃河始終取不了大的成效,為此徐有貞曾在家中,哀嚎痛哭不已。
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
這位新帝非但不追究自己的過錯,而且,還把自己心心念念的重擔,交付給了自己。
這讓徐有貞一時間痛哭流涕,竟哽咽的說不出話來。
朱祁鈺看得出,他是真的因為太過激動。
可見這個徐有貞的心中,始終還是存著為國盡忠的理想和志向的。
只是在遭受到一次次打擊後,便把這份心志隱藏了起來。
「徐有貞,朕給你三年的時間治理黃河。」
「只要黃河得到大治,朕不但免除你所有的罪行,而且,還會讓你進入六部,甚至是內閣。」
「這個許諾,朕還答應過方悅。」
徐有貞聽了這位新帝的話後,更加激動起來。
他終於憑藉自己的才能,而得到了光宗耀祖的機會。
「陛下,給罪臣三年的時間,若治理不好黃河,不用陛下您下詔,罪臣直接跳入黃河,以贖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