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封賞功臣名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進京途中,道路兩旁擠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他們都是前來一睹聖顏的百姓。

  一眼望去,人群如同一條蜿蜒的長龍,看不到盡頭。

  然而,在聲勢浩大的陣仗面前,這些百姓們紛紛跪伏在地,沒有人敢於抬起頭來看這位大明的新帝。

  朱祁鈺坐在馬車上,居高臨下地俯瞰著跪伏在地上的大明子民。

  他的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既感慨又無奈。

  這就是天子的威嚴和權勢所在。

  他深知這個位置的吸引力有多大,甚至可以讓父子、手足之間相互殘害。

  一旦坐上這個位置,就能夠君臨天下,讓所有人都在你的腳下顫抖。

  這種至高無上的感覺讓人陶醉,但同時也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感慨過後,朱祁鈺的目光在不遠處的隨從文武官員中掃視,忽然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自己的岳父汪國公。

  他感到十分驚訝,因為汪國公一直以來都以淡泊名利著稱,對高官厚祿毫不在意。

  此刻他竟然親自前來迎接自己,這一幕讓朱祁鈺感動不已,心中暗自感嘆:「真是不容易啊!」

  跟在他身後的青年,想必就是自己的大舅哥注文駿了。

  對於這位大舅哥,朱祁鈺並不陌生,因為于謙曾多次在他面前提起過這個人。

  他知道,大舅哥注文駿才學淵博,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對士子們夢寐以求的科舉考試並不感興趣,反而熱衷於兵法和謀略。

  此外,他還是忠義侯宋彬的得意弟子,備受讚譽。

  然而,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至今仍未踏入仕途,這讓人感到有些惋惜。

  此次,他那位老丈人帶著他來迎接自己,似乎有深意。

  看來,他有意讓大舅哥注文駿出仕,一展才華。

  不僅是自己的老丈人帶來了兒子,忠義侯宋彬的三個兒子也都緊緊跟隨在他身邊。

  甚至,連他的舅舅吳毅也親自前來,身後還帶著五個吳氏子弟。

  他們的意圖顯而易見,都希望能讓自家子弟在新皇面前嶄露頭角,混個眼熟。

  想到這,朱祁鈺臉上的笑容更盛了。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自己才登基月余的時間,仁人志士,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這是否意味著朕做得還不錯呢?

  朱祁鈺心中竟然湧起了一股豪情萬丈。

  借用前世的一句話來說:「大明最缺乏的是什麼?」

  人才!各種各樣的高端人才!

  無論是才華橫溢的學者,還是專業技術領域的精英,朕,朱祁鈺,通通都需要。

  就像韓信點兵一樣,多多益善。

  皇宮,念慈宮。

  朱祁鈺還未來得及沐浴更衣,就迫不及待地先來拜見母后。

  看到自己的兒子平安歸來,吳太后喜極而泣。

  這一個多月以來,她每天都會來到佛像前虔誠地誦經,祈求佛祖保佑兒子能夠順利凱旋。

  如今,她的兒子,大明皇帝,終於大勝而歸,這怎能不讓她欣喜若狂呢?

  「好,好!皇帝啊,快去沐浴更衣,然後前往列祖列宗和你父皇的靈位前,向他們稟報你的赫赫戰功。

  讓他們知道,你這個皇帝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沒有辱沒他們的顏面。「

  朱祁鈺輕輕地扶起母親,微笑著回答道:「是,母后,兒臣這就去。「

  「對了,母后,明日朕打算在皇宮裡舉辦一場盛大的慶功宴,屆時可能會有許多臣子的家眷前來向您請安。「

  吳太后揮了揮手,笑容滿面地打趣道:「好,好,母后知道了,不會給皇帝丟臉的。「

  「那一會朕先讓王誠給您送來幾箱從草原帶回的財物。您可以賞賜那些家眷。」

  朱祁鈺說完,便起身離去。

  既然是慶功宴,那自然要大辦特辦。

  當然,在慶功宴會前,還要舉辦一次大肆封賞群臣的大典。

  這件大事,內閣諸多閣老和吏部已擬定好一份名單,但仍有許多細節問題有待商討。


  深夜時分,勤政殿內燈火通明。

  內閣一眾閣老、六部尚書、侍郎、都察院以及五軍都督府等一乾重臣悉數聚集於此。

  為了商議封賞之事,朱祁鈺與他們一直討論到天亮,才達成了一致的意見。

  朱祁鈺目光掃過那些疲憊不堪的大臣們關切道。

  「好了,辛苦眾卿了。你們就在皇宮裡休息一下吧。」

  「今日,還要舉行慶功封賞大典,和慶功宴,足夠你們忙的了。」

  內閣的這些閣老,都四五十歲以上了。他們整夜未眠,身體和精神都已經到了極限。

  此時聽到皇帝的話,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

  「謝陛下!」眾人齊聲答道,然後在小太監的攙扶下,緩緩離去。

  兩個時辰後。

  朱祁鈺身著華麗的龍袍,精神煥發地出現在太和殿。

  文武百官,早已到齊。

  在殿外,更是有上千名神情激動,等待封賞的眾將士。

  行禮參拜後,朱祁鈺讓成敬直接念出封賞名單。

  首先,兵部尚書、太子少保于謙,因其卓越功勳被擢升為太子太保,並進入內閣,同時兼任兵部尚書和總督京師防衛之職。

  接著,石柱被封為忠武侯,獲賜龍虎將軍稱號。

  張懋繼承了英國公爵位,擔任五軍都督府右總督。

  此外,他的哥哥張忠也被封為琅琊郡公,擔任騎都尉一職,兄弟二人共同為國家效力。

  方悅則晉升為五州布政使,負責管理五州民政事務,併兼任戶部侍郎銜。

  湯傑榮獲信武伯爵位,出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同時兼任兵部侍郎銜。

  范廣被賜予安平伯爵位,擔任左軍都督府同知。

  最後,馬寧晉升為建武將軍,出任五州兵馬使,總督五州軍事事務。

  當然,除了隨軍親征的將領之外,駐守京都的忠義侯宋彬,五軍都督府總督吳毅,都有封賞。

  除此之外,內閣諸多閣老,例如有從龍之功的陳循,王直,王文等人,也都有了封賞。

  這次,大殿宣讀的名單共有一千五百人之多。

  至於那些隨皇帝親征的普通將士,兵部,吏部的封賞,也會很快下放到位。

  除了爵位,官職的封賞外,財物的賞賜,更是不計其數。

  這次出征的大軍雖然糧草消耗不多,但是所獲戰利品卻極其豐厚。

  要知道,瓦剌諸部多年來積累的財富,朱祁鈺已經全部運回京城,並將這些巨額財物賞賜給了眾人。

  即使是普通的士兵,也能獲得十兩銀子和幾匹綢緞的賞賜。

  至於那些立有戰功的將士們,則更是得到了豐厚的獎賞。

  總的來說,除了一些老牌勛貴和皇親國戚對此有些不滿外,其餘人對這次封賞都非常滿意。

  經過這次封賞後,許多文武官員意識到,新崛起的勛貴已經完全取代了舊有的勛臣武將。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此言不虛。

  如今這位新皇帝通過此次親征,提拔了大量的有才華的人,牢牢地掌握了京師和地方的重要職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