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凱旋京師
國丈汪瑛,國舅汪文駿父子,騎上駿馬,帶了幾個小廝,一路向城外奔去。
「爹,今日是我大明喜慶之日,您可千萬不要再遞交辭呈。」
汪瑛沒有說話,而是看了看三十歲的兒子。
「駿兒,為父一直不讓你出仕,你心中有沒有怨言?」
汪文駿一怔,而後朗笑道:「以前還有,不過這兩年沒有了。」
「因為兒子知道自己的性情,若是出仕為官,以我的性格,可能早就被太上皇給賜死了。」
汪瑛嘆了口氣,點了點頭。
都說知子莫若父,他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叫汪文駿,就是希望他將來能夠成為忠孝、耿直的人。
而他的兒子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不僅文武雙全,而且性格耿直忠孝。
這樣的人,如果遇到了聖明的君主執政,必定能夠大放異彩,成就一番事業。
但如果是昏庸的君王統治天下,奸臣當道,那麼這樣的人必然會引來殺身之禍。
甚至可能會連累整個家族遭受滅頂之災。
這也是為什麼他這些年來一直不允許自己的兒子出仕為官的原因。
汪文駿如今已過了而立之年,也早已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此刻,父親向他傾訴心聲,讓他心生感慨。
過去,父親拜見官場的文官武將時,從來沒有帶過他一起去。
然而今天,父親卻帶著他參加這樣重要的場合。
這種待遇的轉變,使得汪文駿心中湧起一股難以掩飾的興奮之情。
看來,父親對皇帝妹夫的評價很高,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明君。
而且,從父親的舉動來看,似乎也有意讓自己涉足仕途。
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意味著他將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和抱負。
想到這裡,汪文駿不禁充滿期待,希望能在未來的官場生涯中有一番作為。
……
京城,二十里外。
朱祁鈺帶領大軍,已能看到遠處若隱若現高大的京師城牆。
此時,朱祁鈺心中難掩激動之情,因為他即將帶著得勝之師回到京城。
想必此刻,文武百官、京城萬千百姓都已經在十里長亭等候多時了。
他身邊的將領們同樣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
他們紛紛露出笑容,互相祝賀,期待著即將到來的封賞和榮耀。
可以說,這一刻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生中最為高光的時刻之一。
他們跟隨著大明新帝親征,經歷了戰火的洗禮,數十萬人馬並未遭受重大損失,反而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升職加薪、封官進爵、光宗耀祖的美好前景近在咫尺,他們怎能不激動呢?
想必內閣、吏部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早已擬定好了封賞的名單,只等他們歸來便可實施。
不過,在這些人中,朱祁鈺倒是發現了一個奇才。
只見那人身形高大挺拔,一身甲冑襯托出他的威武不凡。
他的面容剛毅,帶著一種堅毅和果敢,尤其是那雙眼睛,雖然帶著一絲熱切,但更多的是沉穩和內斂。
在眾多將領之中,他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朱祁鈺心中一動,不禁對這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轉頭看向身旁的范廣,低聲問道:「此人是誰?」
范廣順著朱祁鈺手指的方向看去,然後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回陛下,此人乃是新晉游擊將軍吳祥。他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卻在紫荊關與瓦剌蒼狼部族一戰中立下赫赫戰功,斬殺敵人多達三十二人。
後來,在草原上,他再次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率領五百鐵騎生擒也先的兒子,斬殺敵軍兩千餘人。」
朱祁鈺聽後,臉上露出欣喜之色,點頭稱讚道:「不錯!想不到此次北征,真的有不少人才脫穎而出。」
吳祥能從一個普通的大頭兵,憑藉自己的英勇無畏和出色的戰鬥技巧,建立起如此顯赫的功勳,實在是少見。
范廣臉上掛著笑容,隨後接著說道:「實際上,這位吳游擊和陛下您之間存在一些關聯呢。」
朱祁鈺微微一愣,疑惑地道:「哦?難道他是......太后的侄子嗎?」
范廣點了點頭,解釋道:「正是如此,陛下您真是聰慧過人啊!他是太后的堂侄,但由於出身不太好,是庶出的身份。」
朱祁鈺聽了范廣的話後,微微一笑,說道:「朕選拔任用人才時,不會看重出身,只會關注他們的品性和才能。」
范廣連忙附和道:「陛下聖明啊!」與此同時,他心中也暗自鬆了一口氣。
終於讓這個吳祥在陛下眼前露了臉。
范廣和于謙有所不同,他雖然同樣為國舉薦人才,但卻不敢直接向皇帝推薦。
相反,他選擇了一種更為婉轉的方式來引起皇上的注意。
例如,通過各種機會讓這些人才更多地出現在皇上面前,以增加熟悉度。
一旦時機成熟,皇上自然會首先想起這些人才。
當然,有一點是不變的,無論是范廣還是于謙,他們所舉薦的都是真正品德高尚、才華出眾的優秀人才。
這時,朱祁鈺嘴角微揚,朝著那個吳祥揮了揮手。
「吳游擊。」
原本騎著戰馬的吳祥,在聽到皇上的呼喊後,整個人猛地一顫,臉上露出驚恐之色。
他連忙從戰馬上跳下來,匆匆忙忙地跑到朱祁鈺面前,然後單膝跪地,低頭說道:「陛下。」
朱祁鈺微微一笑,輕聲說道:「起來吧,不必如此拘謹。」
隨後,朱祁鈺再次開口,語氣帶著幾分親切與關懷:「以後你休假時,可以多進宮陪陪太后聊聊天。」
吳祥一聽,不禁喜出望外,眼中閃爍著淚光,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之情。
他哽咽著回答道:「是,陛下!待我們返回京城之後,我定會帶著我的母親一同前往皇宮,拜見太后。」
他深知自己只是吳家的一個旁系庶子,在家族中的地位低微至極。
按照常理來說,無論是從情理還是規矩出發,都輪不到他有資格進入皇宮覲見太后。
然而現在,皇上卻親自下令允許他進宮請安,這無疑是對他身份地位的一種提升。
這怎能不令他激動和歡喜!
這些年來,他們孤兒寡母,雖然在吳家沒有受到什麼欺負和侮辱,但由於身份低微,時常會被人無視,甚至連下人都不把她們放在眼裡。
而現在,他終於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皇上的青睞,可以想見,他們母子倆在吳家的地位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朱祁鈺對吳祥的態度非常滿意,如果回到京城之後,能夠從吳氏子弟裡面選拔出兩個人擔任皇宮中的錦衣衛,那麼太后就有更多機會見到她的侄子們了。
對於一個長輩來說,這無疑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好吧,這件事情就這麼決定了。
當朱祁鈺率領大軍,到達十里長亭。
內閣首輔陳循,閣老王直,王文,商輅等,率領文武百官,皇親勛貴,早已等候多時。
圍觀的百姓,更是達到近十萬之多。
這些人一個個眼含熱切,望著越來越近的凱旋大軍。
當看清朱祁鈺後,內閣的閣老們,已是激動地跪倒在地。
文武群臣,周圍的百姓們更是一個個跪伏在地。
山呼海嘯一般高呼著「萬歲」。
朱祁鈺靜靜地坐在馬上,遙望著遠處,心中感慨萬千。
想必那位皇兄,在位多年,也未能親眼目睹如此壯觀的一幕。
在場的每一個人的神情,都流露出對他的無比崇敬和敬仰之情。
朱祁鈺緩緩驅馬來到亭子外,輕盈地跳下戰馬,身姿挺拔地站立在亭子的台階之上。
他凝視著下方那黑壓壓的萬千子民。
「朕親征之時,曾經許下諾言,若瓦剌不滅,也先不除,朕決不還朝!」
「今日,朕終於實現了這個誓言,可以自豪地告訴你們,朕做到了!「
話音未落,跪伏在地上的萬千子民再次齊聲高呼「萬歲「。
他們的聲音如同一股洪流,響徹整個天地之間。
這一刻,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與喜悅。
大明的血海深仇,如今終於得到了報應;大明的恥辱,也得以洗刷乾淨。
「大明的京城,得以保全。更為重要的是,大明的威望再一次提升至巔峰。
而這一切成就,皆歸功於眼前這位大明的新皇帝。「
他受命於危難之間,只用月余的時間,就挽救了大明。
如今,凱旋京師,萬千百姓焉能不激動?
他們以最高的禮節,跪迎這位大胡的仁聖之君。
朱祁鈺將眼前的重臣們一一扶起,其中包括內閣的諸位閣老、六部的尚書以及侍郎等人。
他還特別關注了忠義侯宋彬和五軍都督府總督吳毅。
這些臣子們眼中滿含激動與感激之情,心中對這位禮賢下士的明君充滿了敬佩之意。
朱祁鈺笑著安慰眾人:「朕出征的這段日子裡,各位愛卿辛苦了。」
聽到這句話,眾文武大臣紛紛表示不敢當,並恭敬地回應。
「陛下過獎了,臣等做的微不足道,怎敢與陛下的豐功偉績相提並論呢?」
朱祁鈺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宣布道:「諸位愛卿,為了慶祝剿滅瓦剌,平定邊境之亂,朕決定舉辦一場盛大的封賞大典,以此來犒勞我大明英勇無畏的萬千將士們。」
話音剛落,群臣們齊聲高呼:「陛下英明!」
「爹,今日是我大明喜慶之日,您可千萬不要再遞交辭呈。」
汪瑛沒有說話,而是看了看三十歲的兒子。
「駿兒,為父一直不讓你出仕,你心中有沒有怨言?」
汪文駿一怔,而後朗笑道:「以前還有,不過這兩年沒有了。」
「因為兒子知道自己的性情,若是出仕為官,以我的性格,可能早就被太上皇給賜死了。」
汪瑛嘆了口氣,點了點頭。
都說知子莫若父,他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叫汪文駿,就是希望他將來能夠成為忠孝、耿直的人。
而他的兒子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不僅文武雙全,而且性格耿直忠孝。
這樣的人,如果遇到了聖明的君主執政,必定能夠大放異彩,成就一番事業。
但如果是昏庸的君王統治天下,奸臣當道,那麼這樣的人必然會引來殺身之禍。
甚至可能會連累整個家族遭受滅頂之災。
這也是為什麼他這些年來一直不允許自己的兒子出仕為官的原因。
汪文駿如今已過了而立之年,也早已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此刻,父親向他傾訴心聲,讓他心生感慨。
過去,父親拜見官場的文官武將時,從來沒有帶過他一起去。
然而今天,父親卻帶著他參加這樣重要的場合。
這種待遇的轉變,使得汪文駿心中湧起一股難以掩飾的興奮之情。
看來,父親對皇帝妹夫的評價很高,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明君。
而且,從父親的舉動來看,似乎也有意讓自己涉足仕途。
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意味著他將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和抱負。
想到這裡,汪文駿不禁充滿期待,希望能在未來的官場生涯中有一番作為。
……
京城,二十里外。
朱祁鈺帶領大軍,已能看到遠處若隱若現高大的京師城牆。
此時,朱祁鈺心中難掩激動之情,因為他即將帶著得勝之師回到京城。
想必此刻,文武百官、京城萬千百姓都已經在十里長亭等候多時了。
他身邊的將領們同樣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
他們紛紛露出笑容,互相祝賀,期待著即將到來的封賞和榮耀。
可以說,這一刻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生中最為高光的時刻之一。
他們跟隨著大明新帝親征,經歷了戰火的洗禮,數十萬人馬並未遭受重大損失,反而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升職加薪、封官進爵、光宗耀祖的美好前景近在咫尺,他們怎能不激動呢?
想必內閣、吏部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早已擬定好了封賞的名單,只等他們歸來便可實施。
不過,在這些人中,朱祁鈺倒是發現了一個奇才。
只見那人身形高大挺拔,一身甲冑襯托出他的威武不凡。
他的面容剛毅,帶著一種堅毅和果敢,尤其是那雙眼睛,雖然帶著一絲熱切,但更多的是沉穩和內斂。
在眾多將領之中,他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朱祁鈺心中一動,不禁對這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轉頭看向身旁的范廣,低聲問道:「此人是誰?」
范廣順著朱祁鈺手指的方向看去,然後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回陛下,此人乃是新晉游擊將軍吳祥。他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卻在紫荊關與瓦剌蒼狼部族一戰中立下赫赫戰功,斬殺敵人多達三十二人。
後來,在草原上,他再次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率領五百鐵騎生擒也先的兒子,斬殺敵軍兩千餘人。」
朱祁鈺聽後,臉上露出欣喜之色,點頭稱讚道:「不錯!想不到此次北征,真的有不少人才脫穎而出。」
吳祥能從一個普通的大頭兵,憑藉自己的英勇無畏和出色的戰鬥技巧,建立起如此顯赫的功勳,實在是少見。
范廣臉上掛著笑容,隨後接著說道:「實際上,這位吳游擊和陛下您之間存在一些關聯呢。」
朱祁鈺微微一愣,疑惑地道:「哦?難道他是......太后的侄子嗎?」
范廣點了點頭,解釋道:「正是如此,陛下您真是聰慧過人啊!他是太后的堂侄,但由於出身不太好,是庶出的身份。」
朱祁鈺聽了范廣的話後,微微一笑,說道:「朕選拔任用人才時,不會看重出身,只會關注他們的品性和才能。」
范廣連忙附和道:「陛下聖明啊!」與此同時,他心中也暗自鬆了一口氣。
終於讓這個吳祥在陛下眼前露了臉。
范廣和于謙有所不同,他雖然同樣為國舉薦人才,但卻不敢直接向皇帝推薦。
相反,他選擇了一種更為婉轉的方式來引起皇上的注意。
例如,通過各種機會讓這些人才更多地出現在皇上面前,以增加熟悉度。
一旦時機成熟,皇上自然會首先想起這些人才。
當然,有一點是不變的,無論是范廣還是于謙,他們所舉薦的都是真正品德高尚、才華出眾的優秀人才。
這時,朱祁鈺嘴角微揚,朝著那個吳祥揮了揮手。
「吳游擊。」
原本騎著戰馬的吳祥,在聽到皇上的呼喊後,整個人猛地一顫,臉上露出驚恐之色。
他連忙從戰馬上跳下來,匆匆忙忙地跑到朱祁鈺面前,然後單膝跪地,低頭說道:「陛下。」
朱祁鈺微微一笑,輕聲說道:「起來吧,不必如此拘謹。」
隨後,朱祁鈺再次開口,語氣帶著幾分親切與關懷:「以後你休假時,可以多進宮陪陪太后聊聊天。」
吳祥一聽,不禁喜出望外,眼中閃爍著淚光,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之情。
他哽咽著回答道:「是,陛下!待我們返回京城之後,我定會帶著我的母親一同前往皇宮,拜見太后。」
他深知自己只是吳家的一個旁系庶子,在家族中的地位低微至極。
按照常理來說,無論是從情理還是規矩出發,都輪不到他有資格進入皇宮覲見太后。
然而現在,皇上卻親自下令允許他進宮請安,這無疑是對他身份地位的一種提升。
這怎能不令他激動和歡喜!
這些年來,他們孤兒寡母,雖然在吳家沒有受到什麼欺負和侮辱,但由於身份低微,時常會被人無視,甚至連下人都不把她們放在眼裡。
而現在,他終於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皇上的青睞,可以想見,他們母子倆在吳家的地位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朱祁鈺對吳祥的態度非常滿意,如果回到京城之後,能夠從吳氏子弟裡面選拔出兩個人擔任皇宮中的錦衣衛,那麼太后就有更多機會見到她的侄子們了。
對於一個長輩來說,這無疑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好吧,這件事情就這麼決定了。
當朱祁鈺率領大軍,到達十里長亭。
內閣首輔陳循,閣老王直,王文,商輅等,率領文武百官,皇親勛貴,早已等候多時。
圍觀的百姓,更是達到近十萬之多。
這些人一個個眼含熱切,望著越來越近的凱旋大軍。
當看清朱祁鈺後,內閣的閣老們,已是激動地跪倒在地。
文武群臣,周圍的百姓們更是一個個跪伏在地。
山呼海嘯一般高呼著「萬歲」。
朱祁鈺靜靜地坐在馬上,遙望著遠處,心中感慨萬千。
想必那位皇兄,在位多年,也未能親眼目睹如此壯觀的一幕。
在場的每一個人的神情,都流露出對他的無比崇敬和敬仰之情。
朱祁鈺緩緩驅馬來到亭子外,輕盈地跳下戰馬,身姿挺拔地站立在亭子的台階之上。
他凝視著下方那黑壓壓的萬千子民。
「朕親征之時,曾經許下諾言,若瓦剌不滅,也先不除,朕決不還朝!」
「今日,朕終於實現了這個誓言,可以自豪地告訴你們,朕做到了!「
話音未落,跪伏在地上的萬千子民再次齊聲高呼「萬歲「。
他們的聲音如同一股洪流,響徹整個天地之間。
這一刻,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與喜悅。
大明的血海深仇,如今終於得到了報應;大明的恥辱,也得以洗刷乾淨。
「大明的京城,得以保全。更為重要的是,大明的威望再一次提升至巔峰。
而這一切成就,皆歸功於眼前這位大明的新皇帝。「
他受命於危難之間,只用月余的時間,就挽救了大明。
如今,凱旋京師,萬千百姓焉能不激動?
他們以最高的禮節,跪迎這位大胡的仁聖之君。
朱祁鈺將眼前的重臣們一一扶起,其中包括內閣的諸位閣老、六部的尚書以及侍郎等人。
他還特別關注了忠義侯宋彬和五軍都督府總督吳毅。
這些臣子們眼中滿含激動與感激之情,心中對這位禮賢下士的明君充滿了敬佩之意。
朱祁鈺笑著安慰眾人:「朕出征的這段日子裡,各位愛卿辛苦了。」
聽到這句話,眾文武大臣紛紛表示不敢當,並恭敬地回應。
「陛下過獎了,臣等做的微不足道,怎敢與陛下的豐功偉績相提並論呢?」
朱祁鈺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宣布道:「諸位愛卿,為了慶祝剿滅瓦剌,平定邊境之亂,朕決定舉辦一場盛大的封賞大典,以此來犒勞我大明英勇無畏的萬千將士們。」
話音剛落,群臣們齊聲高呼:「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