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歷練印刷廠(1上)
宋宗宣歷經兩個多月的磨難,終於衝破了宋姜氏思想深處的藩籬,得到了宋姜氏的點頭同意,新學期開始,沒有再進學校大門,而是去到國營大十字街板麵館做臨時幫工,很快就不但精通了板面的做法,而且還有了進一步的改良。
「開榜叔,臊子在湯鍋里熬好後,先撒一把細碎鮮嫩的蒜苗段,然後灶下熄火,鍋上蓋蓋;五分鐘後打開鍋蓋,保證鮮味撲鼻,清香誘人!」這天,宋宗宣對正在後院牆角熬製臊子的宋開榜說。
宋開榜按照宋宗宣的辦法做了一次,打開鍋蓋後果然有股極新極鮮的蒜香味直撲鼻孔,又試著拿勺舀了點湯倒進嘴裡吧咂兩下,頓時大為驚喜,問道:「宗宣,這做法你是怎麼琢磨出來的?」
「我在書上看到的。我對味精、十三香這些調味佐料,還有蔥、姜、蒜、芫荽這些調味佐菜的嗅覺特別靈敏。」宋宗宣嘻嘻笑道,「也許,我先天就是個做大廚的料子吧!」
劉祖德在旁笑道:「得得得,說你胖你就喘,說你腳小你還扶著牆走了;你開榜叔不過隨口誇你兩句,你還真信以為真,拿自己當回事了!」
「祖德叔,你做了這麼些年的板面,那我問你,你能講出板面的源起故事嗎?」宋宗宣回敬劉祖德道。
劉祖德還真張口結舌,講不出來了。
宋宗宣笑著說道:「講不出來了吧?——我告訴你,板面源起於咱們的鄰縣新野。據說三國時期,劉備、張飛屯兵新野,新野的主食是麵條,張飛吃麵條老是吃不飽,每次不到飯時就急匆匆的沖向後灶。這天張飛又是餓得前心貼著後脊樑,急匆匆的跑進後廚,看到做飯的廚子還在慢條斯理的擀著麵條。張飛登時火冒三丈,抓起麵團就在旁邊青石板上摔了起來,發現越摔面越結實,放進鍋里煮熟,又澆了些牛肉臊子,結果發現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極其耐飢。張飛大喜,又對先前的做法進行了改良,一千多年演化下來,就成了今天我們做的板面!」
「照你這麼說,張飛還是咱們板面行當里的祖師爺了?」張富才走過來說道。
宋宗宣鄭重的點了點頭,答:「那當然了!」
「宗宣,你別學醫了,乾脆長長久久的跟著我們做板面吧。這行當雖說發不了大財,但也一輩子餓不著;就是實在不小心餓死了,那也是一身肥膘。沒聽人說過,餓死的廚子八百斤嘛!」海文俊、馬德順在旁笑道。
「不行不行。板面我所欲也,學醫亦我所欲也;」宋宗宣知道海文俊和馬德順在和自己開玩笑,便也擺出開玩笑模樣,一本正經的擺手說道,「二者不可得兼,舍板面而取學醫者也!」
不單如此,宋宗宣還學會了做幾樣拿手好菜;因為板面做得味道鮮美,小菜炒得清香可口,食客們來到板麵館,都很喜歡點他下廚做的飯菜。
晚上回到家中,宋宗宣就左手《新華字典》,右手《黃帝內經》,認認真真的在燈下研磨苦讀,學思領悟;讀到《脈經》時候,就把母親叫來道:「媽,我給你號號脈,看我的醫術有沒有精進!」
「宗宣,你以前不是會號脈嗎?」宋姜氏原在一旁紡花,聽到兒子召喚,起身走到宋宗宣面前。
宋宗宣答:「以前聽人家說,看人家做,只是個浮皮,沒有了解底里;現在總算找到了『真經』,當然得按照『真經』上說的來。學無止境,醫海無涯,沒想到人的脈象竟然分了這麼多種。古人真是了不起啊!」
「是嗎,都分哪些種啊?」
「浮脈、芤脈、洪脈、滑脈、數脈、促脈、弦脈、緊脈、沉脈……」宋宗宣一口氣念完,道,「共是二十四種!」
「那我的是哪種脈?」
宋宗宣右手三指按著母親的腕脖,閉目傾聽許久,道:「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相似。——大概、也許……是滑脈吧。媽,以我現在的醫術,還不能完全判定哩!」
「老天爺,這麼複雜。」宋姜氏感嘆說道,「以前聽人家說,中醫診斷疾病的方法是『望聞問切』,我還以為學中醫只要掌握了這幾個字就行了哩!」
宋宗宣道:「『望聞問切』不過是一種概括的說法,其實單就一個『望』字便複雜多了。中醫把人的臉色和膚色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每種顏色都代表著一定的病症;因此一個好的中醫單看人的臉色和膚色,就能判斷人得了什麼病。這叫『五色診法』!」
……
出於身體原因,宋姜氏現在已經不敢再多熬夜了,吃過晚飯,紡上大半個時辰的花,然後就摸索著去往東間睡覺了;有時候半夜醒來,看到宋宗宣住的西間仍在亮著燈,知道兒子還在挑燈苦讀,便在心裡默默念禱說道:開琛開琛,看在咱孩子有這份苦心、這份毅力的面上,你就助他早日學成吧!
有天半夜,雞都叫過三遍,宋姜氏也睡有兩醒了,披衣起床走進西間,看到兒子仍在燈下苦讀,嘴裡時不時的打著哈欠,便道:「宗宣,睡吧,天都快明了!」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宋宗宣轉過頭來,衝著母親一板一眼的念道。
宋姜氏張口結舌,問:「什麼意思?」
「媽,看來你這個『百事通』也有不懂的時候。」宋宗宣笑道,「這是我在花洲書院裡看到的一副楹聯,感覺十分勵志,就抄了在本上!」
宋姜氏道:「我又不識字,聽不懂你們讀書人文縐縐的話語!」
「媽,那我說點淺顯易懂的。我今天在板麵館里聽人說了一句話:早知書中有黃金,夜點明燈下苦心,說的是成年人在回想少年讀書不用功時候的悔恨。古人發奮苦讀,曾頭懸樑、錐刺股,曾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我現在正年輕,一定要仿效古人,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啃,也要把這些醫書全部給啃下來!」宋宗宣說道。
「開榜叔,臊子在湯鍋里熬好後,先撒一把細碎鮮嫩的蒜苗段,然後灶下熄火,鍋上蓋蓋;五分鐘後打開鍋蓋,保證鮮味撲鼻,清香誘人!」這天,宋宗宣對正在後院牆角熬製臊子的宋開榜說。
宋開榜按照宋宗宣的辦法做了一次,打開鍋蓋後果然有股極新極鮮的蒜香味直撲鼻孔,又試著拿勺舀了點湯倒進嘴裡吧咂兩下,頓時大為驚喜,問道:「宗宣,這做法你是怎麼琢磨出來的?」
「我在書上看到的。我對味精、十三香這些調味佐料,還有蔥、姜、蒜、芫荽這些調味佐菜的嗅覺特別靈敏。」宋宗宣嘻嘻笑道,「也許,我先天就是個做大廚的料子吧!」
劉祖德在旁笑道:「得得得,說你胖你就喘,說你腳小你還扶著牆走了;你開榜叔不過隨口誇你兩句,你還真信以為真,拿自己當回事了!」
「祖德叔,你做了這麼些年的板面,那我問你,你能講出板面的源起故事嗎?」宋宗宣回敬劉祖德道。
劉祖德還真張口結舌,講不出來了。
宋宗宣笑著說道:「講不出來了吧?——我告訴你,板面源起於咱們的鄰縣新野。據說三國時期,劉備、張飛屯兵新野,新野的主食是麵條,張飛吃麵條老是吃不飽,每次不到飯時就急匆匆的沖向後灶。這天張飛又是餓得前心貼著後脊樑,急匆匆的跑進後廚,看到做飯的廚子還在慢條斯理的擀著麵條。張飛登時火冒三丈,抓起麵團就在旁邊青石板上摔了起來,發現越摔面越結實,放進鍋里煮熟,又澆了些牛肉臊子,結果發現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極其耐飢。張飛大喜,又對先前的做法進行了改良,一千多年演化下來,就成了今天我們做的板面!」
「照你這麼說,張飛還是咱們板面行當里的祖師爺了?」張富才走過來說道。
宋宗宣鄭重的點了點頭,答:「那當然了!」
「宗宣,你別學醫了,乾脆長長久久的跟著我們做板面吧。這行當雖說發不了大財,但也一輩子餓不著;就是實在不小心餓死了,那也是一身肥膘。沒聽人說過,餓死的廚子八百斤嘛!」海文俊、馬德順在旁笑道。
「不行不行。板面我所欲也,學醫亦我所欲也;」宋宗宣知道海文俊和馬德順在和自己開玩笑,便也擺出開玩笑模樣,一本正經的擺手說道,「二者不可得兼,舍板面而取學醫者也!」
不單如此,宋宗宣還學會了做幾樣拿手好菜;因為板面做得味道鮮美,小菜炒得清香可口,食客們來到板麵館,都很喜歡點他下廚做的飯菜。
晚上回到家中,宋宗宣就左手《新華字典》,右手《黃帝內經》,認認真真的在燈下研磨苦讀,學思領悟;讀到《脈經》時候,就把母親叫來道:「媽,我給你號號脈,看我的醫術有沒有精進!」
「宗宣,你以前不是會號脈嗎?」宋姜氏原在一旁紡花,聽到兒子召喚,起身走到宋宗宣面前。
宋宗宣答:「以前聽人家說,看人家做,只是個浮皮,沒有了解底里;現在總算找到了『真經』,當然得按照『真經』上說的來。學無止境,醫海無涯,沒想到人的脈象竟然分了這麼多種。古人真是了不起啊!」
「是嗎,都分哪些種啊?」
「浮脈、芤脈、洪脈、滑脈、數脈、促脈、弦脈、緊脈、沉脈……」宋宗宣一口氣念完,道,「共是二十四種!」
「那我的是哪種脈?」
宋宗宣右手三指按著母親的腕脖,閉目傾聽許久,道:「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相似。——大概、也許……是滑脈吧。媽,以我現在的醫術,還不能完全判定哩!」
「老天爺,這麼複雜。」宋姜氏感嘆說道,「以前聽人家說,中醫診斷疾病的方法是『望聞問切』,我還以為學中醫只要掌握了這幾個字就行了哩!」
宋宗宣道:「『望聞問切』不過是一種概括的說法,其實單就一個『望』字便複雜多了。中醫把人的臉色和膚色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每種顏色都代表著一定的病症;因此一個好的中醫單看人的臉色和膚色,就能判斷人得了什麼病。這叫『五色診法』!」
……
出於身體原因,宋姜氏現在已經不敢再多熬夜了,吃過晚飯,紡上大半個時辰的花,然後就摸索著去往東間睡覺了;有時候半夜醒來,看到宋宗宣住的西間仍在亮著燈,知道兒子還在挑燈苦讀,便在心裡默默念禱說道:開琛開琛,看在咱孩子有這份苦心、這份毅力的面上,你就助他早日學成吧!
有天半夜,雞都叫過三遍,宋姜氏也睡有兩醒了,披衣起床走進西間,看到兒子仍在燈下苦讀,嘴裡時不時的打著哈欠,便道:「宗宣,睡吧,天都快明了!」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宋宗宣轉過頭來,衝著母親一板一眼的念道。
宋姜氏張口結舌,問:「什麼意思?」
「媽,看來你這個『百事通』也有不懂的時候。」宋宗宣笑道,「這是我在花洲書院裡看到的一副楹聯,感覺十分勵志,就抄了在本上!」
宋姜氏道:「我又不識字,聽不懂你們讀書人文縐縐的話語!」
「媽,那我說點淺顯易懂的。我今天在板麵館里聽人說了一句話:早知書中有黃金,夜點明燈下苦心,說的是成年人在回想少年讀書不用功時候的悔恨。古人發奮苦讀,曾頭懸樑、錐刺股,曾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我現在正年輕,一定要仿效古人,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啃,也要把這些醫書全部給啃下來!」宋宗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