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毒士賈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還有任命,你們聽好了。」使者宣讀完詔書,繼續說道。

  眾將剛剛起身,再次躬身拱手聽命。

  「命董卓屯兵京兆尹,拱衛潼關以西。」

  「遵命。」

  董卓一時大喜,涼州諸將聽見朝廷這一任命,也開始為董卓慶賀。

  一般大戰之後,主帥要上交兵權,朝廷讓董卓繼續領兵,算是極大的信任與恩惠。

  皇帝其實也知道,潼關以西漸漸難以掌控,朝廷要整頓禁軍,不如暫時放權。

  等眾人慶賀完畢。

  使者繼續說道:「命劉備領兵接管金城郡,等新任護羌校尉到後,回雒陽任侍中。」

  侍中是皇帝近臣,其中品級最小的侍中為郎中,就是張鈞以前的位置。

  聽見這一認命,在場諸將又一起慶賀。

  使者繼續道:「任濟北相曹操為議郎。」

  侍中為少府屬下,議郎為光祿勛屬下,雖然上司都為九卿,但實際上都是皇帝的人。

  曹操由兩千石國相,轉而擔任六百石議郎,雖然俸祿減了,卻隨侍皇帝,其實更加尊貴。

  我呢?

  公孫瓚忍不住要問。

  使者終於說話了。

  「任公孫瓚為幽州騎都尉。」

  「不是。」

  公孫瓚急道:「我能不能不當幽州騎都尉?」

  使者聞言,微微一皺眉,有些似笑非笑道:「公孫將軍,我沒有聽錯吧,騎都尉掌一州兵權,你居然推辭。」

  公孫瓚輕輕笑道:「幽州的兵馬都快被劉虞削完了,我當騎都尉,指揮誰啊?」

  我來征羌就是為了擺脫劉虞,現在還要到劉虞監管之下,我這不是白征羌了嗎?

  使者清了清嗓子,笑著說道:「這點不用擔心,劉虞被陛下召回任宗正,幽州現在沒有長官,你這個騎都尉最大。」

  「真的?」

  公孫瓚喜出望外。

  使者看著公孫瓚微微一笑,心忖公孫瓚的運氣還真不錯。

  之前跟著長官劉基赴日南,中途趕上大赦,白白撿了一個名揚天下的機遇。

  如今升任騎都尉,刺史又被調離。

  這使者清楚,皇帝為何調走劉虞,原因是劉虞在幽州弄的那一套和郭勛差不多。

  重用士人,削弱武將,雖然能得到世家大族支持,收一時之繁榮,實則後患無窮。

  涼州這般慘狀,就和郭閎當年的治理脫不了關係,郭勛又來了一次,弄得幽州大亂,總不能再讓劉虞坑一次吧。

  隨後,使者繼續宣布任命。

  蓋勛為京兆尹,黃忠為荊州騎都尉,都算是給了顯赫官職。

  其餘參戰將領也有任命。

  受了封賞,眾將各自赴任。

  劉備要接管金城郡,董卓將身邊的西涼鐵騎撥出一半,作為劉備的護衛。

  戰後一時無事,董卓騎馬相送。

  眾人行走在關隴大道上,一邊是蔓延的山脈,一邊是湯湯的渭水,沒了戰爭的陰霾,這裡的風景確實不錯。

  董卓和劉備並轡而行,笑著說道:「本以為此戰危險,沒想到獲得了如此大勝。」

  劉備點頭道:「恭喜前將軍,得以屯兵關中。」

  「這沒什麼,其實我這個人對兵權不感興趣。」董卓擺了擺手道。

  劉備笑道:「權力大也不是壞事,韓非子曾言,舜為匹夫不能治三人,桀為天子可以亂天下。」

  「若是有德之人不能占據高位,對天下是個損失,同樣,若無德之人占據高位,天下必受其害。」

  董卓好似只聽明白了前半句,表情愈發高興了。

  走了一陣,董卓問道:「玄德,你不是修經學的嗎?為什麼聽你說話,常常引用法家經典。」

  劉備笑著說道:「大漢治國,外儒內法,這也沒錯。」

  「唉!」

  董卓搖了搖頭道:「就怕有些人學經學學壞了腦子。」


  劉備暫時沒聽明白董卓的話。

  兩人繼續前行,董卓看著劉備,意味深長道:「玄德,我兒子要是還活著,比你大一些,我是多麼懷念他在我身邊時,總是父親,父親的叫喊……」

  「故人已逝,將軍還請節哀。」劉備嘆息一聲道。

  董卓抬眉,努力睜開有些小的眼睛道:「你回雒陽時,可不可以轉一趟安邑,見見我的小孫女,她今年九歲,最大的願望就是請她父親帶她去一次雒陽。」

  「她的姑父姑母一心撈錢,絕不會離開安邑那個膏腴之地,我又戰事繁忙,無暇顧及……」

  「這倒不難。」

  無非是帶上一位小姑娘遊玩一下雒陽,董卓前番贈馬、幫助盧植,這會兒又以精銳護送,劉備沒理由拒絕。

  董卓笑著點了點頭,看著關中山河,董卓忽然問道:「玄德,你想不想興復漢室?」

  「當然。」

  劉備毫不猶豫答道。

  董卓盯著劉備,好似一隻遊走於荒原的野狼。

  「我說的不是光武的漢室,而是高帝的漢室。」

  「有什麼區別嗎?」劉備問道。

  董卓忽然笑了起來。

  「劉玄德啊劉玄德,你可真會裝糊塗,我董仲穎最愛的無非是戰馬、鐵騎、孫女,如今都交給你了,你還不信我?」

  「備不敢。」劉備急拱手。

  董卓指著綿延的山川道:「你真以為僅僅靠著袁家的扶持,我能在關右屢戰屢勝?」

  「袁家那些腐儒,不過就會寫些虛假奏表,弄些官場文章,而在關右縱橫馳騁,靠的是悍不畏死,糧餉足備。」

  「我董仲穎不過是一遊俠出身,可關隴一帶的豪族子弟,甘心為我的部將,他們的父母,情願支援我糧草軍械。」

  「他們為什麼支持我?你玄德可知?」

  劉備搖了搖頭。

  董卓朗聲笑道:「關西多山,卻有關隴之沃野,四方貧瘠之地,多有豪傑往此地匯聚,這裡就是天然的建都之地。」

  「關隴豪族發跡於秦國,可謂源遠流長,秦皇漢武,睥睨天下,靠的也是關隴豪族。」

  「關隴豪族,自古以來,名將輩出,可後漢遷都於雒陽,又治經學,扶持儒門士子,對關隴豪族一味打壓。」

  「這是取死之道,總有一天,朝廷會後悔,乖乖將都城遷回長安,重複前漢榮光!」

  劉備聽完,半天沒有說話。

  「將軍豪邁。」

  董卓看著劉備,臉上滿是笑容,心忖若我成就了伊尹、霍光故事,倒也不介意你劉玄德稱我一聲相父。

  三興大漢,若挑選高帝血脈為皇帝,更有意義,你劉玄德正好為高帝血脈,這皇位給誰不是給呢?

  劉備也不知道董卓為什麼有如此高談闊論,也不知道又被哪個幕僚慫恿。

  臨別之時,董卓身邊一文官跟董卓說了幾句話,隨後來見劉備。

  「將軍,我是前將軍部書佐,董公擔心將軍身邊人手不足,於是派我來了。」

  劉備眼前是個胖胖的文官,笑起來十分友善,乍一看一副老好人模樣。

  別人不知,這就是前世赫赫有名的毒士賈詡賈文和。

  賈詡初舉孝廉,到雒陽任郎官,後辭官回鄉,這也是涼州官員的無奈,很少能融入關東人控制的官場。

  董卓說過,自己部下有不少世家子弟,看來賈詡此時選擇為董卓效力。

  當然,劉備不信他真的效忠於誰,除非利益趨同,否則賈詡不會真心效忠。

  「文和,聽你口音是武威人吧。」

  賈詡笑眯眯道:「將軍果然見多識廣,在下正是武威人。」

  劉備笑了笑道:「我有一妾室,是武威姑臧人,我故而識得你這口音。」

  「那真是巧了。」

  賈詡笑道:「我也是武威姑臧人,董公命我鞍前馬後,侍奉將軍,希望將軍信任。」

  我信你個鬼,你不就是董卓派來監視我的嗎。

  這麼想著,劉備呵呵笑了笑:「能得賈文和相助,勝似得了千軍萬馬啊!」


  「我是文官。」

  「我知道。」

  ……

  劉備此去金城郡,帶了足夠的兵馬,除了董卓的精銳鐵騎,涿郡部曲,還有三輔配屬的地方軍,加起來有上萬人。

  雖然叛軍主力被滅了,但金城郡依舊是叛軍巢穴,還得小心。

  即便帶的兵力不少,董卓依然讓劉備等著新上任的金城太守帶兵會合,再一起進金城郡。

  劉備在邊界等了幾天,一支兵馬前來匯合。

  領兵而來的是新任金城太守馬騰。

  劉備出來相迎,見馬騰身穿亮銀鎧甲,頭戴鐵絨毛外翻的鐵盔,身披白狼皮披風,一副蠻族將領的形象。

  馬騰其實是關中扶風人,應該是和蠻族待得久了,沾染了一些野性。

  「劉校尉,久仰。」

  「馬府君,幸會。」

  韓遂一敗,涼州十二郡國傳檄而定,馬騰收納了不少叛軍,勢力大增。

  兩波兵馬匯聚,一起往金城郡去。

  馬騰是個健談的人,一路上和劉備談笑風生。

  漢朝士人圈子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便是把中原和邊地人分得很清。

  馬騰雖然是扶風人,但在關中呆的時間不長,被中原世人視為邊地人,遇上劉備這個邊地人,顯得十分親近。

  這一點劉備很清楚,上一世與劉備親近的軍閥,如公孫瓚、呂布、陶謙等,都是邊地人。

  馬騰後來便說起了那日追殺韓遂,斬了他數十位親衛,可惜被他跑了,沒想到他如今投降,又要同地為官了。

  韓遂投降後,被朝廷冊封為金城郡尉,算是馬騰的副手,主管軍事。

  但看馬騰此來,帶來許多兵馬,顯然是不信任韓遂的。

  眾人踏入金城,一路來到允吾城。

  卻見允吾城門口,一人赤裸上身,身背荊條,在城門口請罪,走近一看,正是韓遂。

  馬騰騎馬上前道:「韓文約,你這是何意?」

  韓遂低頭拱手道:「遂被羌人脅迫,與朝廷為敵,如今蒙受特赦,仍覺罪孽深重,請府君懲治。」

  馬騰笑了笑道:「文約,朝廷都特赦你了,我卻懲罰你,我置朝廷與何地?快快起來吧!」

  劉備也騎馬走來,沉聲道:「韓將軍,起來吧,天涼了,這樣不好。」

  劉備此來,是安撫羌人來的,自然要表現得寬容一些。

  ……

  入夜。

  官驛中燈光昏暗。

  劉備坐在主位,臉色陰晴不定,周圍的張飛、吳懿、簡雍、吳班也都一臉肅穆。

  就在剛剛,劉備提議殺了韓遂。

  「玄德,你為何對韓遂動了殺心?」簡雍問道。

  「他今日負荊請罪,姿態極低,我看他是個善於隱忍之人,將來必反。」劉備緩緩說道。

  簡雍嗤笑道:「玄德你變了,你怎麼變得疑神疑鬼的,君子當後發制人,怎能有誅心之舉?」

  「是啊。」

  眾人一起說道。

  劉備身邊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胸懷大義,正義感影響下,很少能想到通過陰謀詭計行事。

  「你們說得對。」

  面對這些良輔,劉備倒是覺得自己有些心裡陰暗了,於是讓眾人回去。

  等眾人走了,卻發現一人在門口探頭探腦。

  「是文和啊,進來吧。」

  賈詡剛剛發現劉備邀幕僚密謀,想探聽消息,卻被親衛阻攔,這會兒聽見劉備邀請,直接直起身子,邁著闊步走進房間。

  見了劉備,賈詡一躬身,拱手笑道:「將軍,還沒睡啊。」

  「坐吧。」

  劉備給賈詡到了一杯茶,賈詡急忙將手掌放在一側等著接茶杯,以示恭敬。

  劉備倒也不信這人,主要是他太能演了。

  「文和,有件事,一想起來,我寢食難安啊。」

  賈詡捧著茶杯,笑著說道:「將軍何事煩憂,可有詡幫得上忙的地方嗎?」


  劉備嘆息道:「我觀韓遂,實乃反覆無常之人。」

  劉備清楚記得,上一世,韓遂動不動就反,有事沒事就打一打三輔,對於大漢來說,他就是個禍害。

  「將軍要除了他?」賈詡問道。

  劉備直言道:「我確實有這心思。」

  賈詡喝了一口茶,細細思索一番,劉備剛剛密謀,應該就是為了誅殺韓遂,看樣子是部下們不同意。

  賈詡手裡有五十個西涼鐵騎,都是殺人如麻者,要殺了韓遂不難,只是還在盤算該不該殺。

  此時,外邊傳來嘈雜之聲。

  守衛來報。

  「將軍,羌人圍住驛館,言漢軍劫掠民財,強搶民女,殺害羌人,請護羌校尉主持公道。」

  劉備聞言,也不跟賈詡多說了,立即命親衛叫上眾文武來廳堂,再請羌人中的老者來見。

  不多時,眾文武齊聚廳堂,劉備坐上主位,親衛們帶來幾位羌人老者。

  老者們見了劉備,一起拱手,隨後一人上前道:「將軍既為護羌校尉,當約束漢軍,不讓他們侵害羌人。」

  話音一落,另一老者指著劉備道:「你難道要做下一個泠征,專門欺壓我們羌人嗎?」

  「大膽!你要造反嗎?」

  張飛立即手按長刀,對羌人老者怒喝。

  「益德!」

  劉備冷聲道:「不可胡言,這幾位都是羌人中德高望重者,速速道歉。」

  「這?」

  張飛雖然不滿,但卻聽劉備的話,草草拱手道:「得罪了。」

  眾老者又對劉備拱手。

  劉備溫聲道:「我一直以來嚴格約束部下兵馬,與民秋毫無犯,待我去查,如果屬實,一定給你們一個交代。」

  賈詡聽完,上前對劉備小聲道:「我管理的五十西涼鐵騎,確實在城中找了女人,但我保證,花了錢的,絕非強搶。」

  「誰問你這個了?」劉備沒好氣道。

  只聽老者們說道:「將軍高義,我等有所耳聞,虐待我們的是馬府君的部下,不知道你敢不敢懲處?」

  「馬騰。」

  劉備稍稍想了想。

  賈詡在旁邊小聲道:「將軍,這下麻煩了,馬騰手下作亂恐怕是真的,但羌人此來絕不是那麼簡單,他們恐怕是韓遂指使來的,要求韓遂獲得兵權,以制衡馬騰。」

  韓遂雖然是郡尉,但畢竟之前是叛軍首領,馬騰來後就收走了他的兵權。

  賈詡說完。

  老者繼續說道:「將軍,你雖能懲治犯事兵將,護我們一時,但你早晚要回雒陽的,到時候留下我們面對馬府君,恐怕會遭到報復……」

  「這不是辦法啊!」

  「請將軍可憐一下我們羌人,我們之所以反叛,都是因為長官無故欺壓!」

  劉備看了看賈詡,又看了看這些羌人老者,心忖老者們接下來的要求,應該正如賈詡所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