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幽州游騎,天下無敵!
「雲長,你的提議很好,開辦學堂,是個培養人才的好辦法。」
中軍營房中,炭火正旺。
關羽點頭道:「如果能設立學堂,便可招收平民子弟,讓他們也有機會學春秋大義。」
此時,營房中聚集著許多文武。
張鈞聽完關羽的話,臉上露出了不屑的表情,直接潑了一盆冷水。
「關將軍,你可知何為經學?你私設學堂,沒有經學大家的認可,即便學了春秋大義又如何?」
「而且你招收平民子弟,讓他們參與學問,必會動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你這不是給將軍添亂嗎?」
營房中一時安靜下來。
張飛咳了一聲道:「俺也聽說過,習文之人,如果沒有經學大家的認可,即便再有學問,也是沒用。」
關羽皺眉道:「習文也有這麼多彎彎繞?」
看關羽一臉愁容,劉備笑了笑道:「雲長,這個你不用擔心,你儘管辦學堂就是了。」
張鈞冷冷笑了笑道:「方今我朝以儒為尊,講究的就是等級有序,給平民百姓機會,實非正道。」
關羽臉頰漲紅,沉吟片刻道:「難道平民子弟,就該一輩子沒有出路嗎?」
「平民,乃至奴隸,生來就是這個命,有時候真得認命,不是每個人都如關將軍一樣,能遇到貴人。」張鈞抄著手道。
「我不服!」關羽怒道。
張飛看關羽生氣,勸說道:「二哥,俺覺得張先生說得挺有道理,你看俺,祖上平民出身,再有錢也是個豪強,士人們終究是看不上俺們家。」
劉備嘆了一口氣。
張鈞說得雖然難聽,但卻是事實。
這時侯,選賢任能主要看出身門第和家學淵源,唯才是舉被視為旁門左道。
但做為眾人的主心骨,劉備必須為大家統一思想。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子曰有教無類,聖人尚且不在乎出身門第,我們還能違逆聖人的意思嗎?」
「這?」
張鈞本想說,聖人之言是聖人之言,當下時勢是當下時勢。
可張鈞也是儒家門生,不能公開反駁聖人之言。
「大哥說得是。」關羽表情立即舒緩了一些。
張飛也震聲道:「就是,一切聽俺大哥的就是了,誰要敢違逆俺大哥的意思,俺張飛的刀可不留情!」
軍營之中,自然是掌兵之人說話算話,張鈞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再者,劉備是自己的女婿,自己這個老丈人還能拆台嗎?
「將軍所言極是。」張鈞拱手道。
簡雍見眾人不再爭論,便笑著說道:「明日我就選址,建立學堂。」
「學堂總得有個名字吧。」張飛笑著說道。
「益德有何高見?」簡雍問道。
張飛想了想道:「不如就叫劉氏學堂。」
「你以為開肉鋪呢?」關羽被張飛逗笑了。
張飛撓了撓頭道:「俺學識淺薄,還請大哥想個名字吧。」
關羽忽然感覺,張飛拍馬屁的本事還真是一絕,這就是所謂的拋磚引玉吧。
劉備笑了笑道:「我們的學堂,要崇尚忠義,不如就叫興義堂。」
「興義堂,好名字!」張飛憨笑道。
劉備想了想道:「咱們招收的學子,要在十二歲到十五歲之間,這時的孩子心智懵懂,最好教育。」
「不僅要招收平民子弟,還要招收豪強子弟,甚至大族子弟。」
「若是邀大儒授課,我也能請來,以他們的名頭,吸引弟子不難。」
……
這個年關,對於涿郡別部來說,十分忙碌。
別部撤銷,士卒遣散。
之前討伐張燕,郭勛給的軍費還沒用完。
劉備命軍中百人將自選地域,建立塢堡,以這些錢財給予支持。
兵力雖然藏於民間。
但眾百人將需要定期到關羽住處議事,其實和軍中差不多。
另外,簡雍買了一處宅院,建立學堂。
劉備有盧植弟子的名頭,涿郡本地之人十分認可,紛紛攜子侄求學,不止涿郡,中山、安平等郡國的子弟也有來求學的。
……
這一日,是學堂開學之日,涿郡官員賢達齊聚,周圍郡國也有不少名流到場。
今日要祭祀聖人,儀式正在準備,幾十名參與祭祀的學子穿著新衣,在學堂廣場等待。
吳班扮演學子,混入其中,維持秩序,陳到則是真的學子,正等著參加儀式。
「陳到,以後好好學,機會來之不易。」吳班仿佛一個小大人,對陳到諄諄教導。
陳到冷哼一聲道:「我陳家子弟,沒有不勤於學業的,我的學問未必不如你。」
「可惜。」
吳班笑道:「你們陳家被禁錮,有再多的學問,也無法入仕為官。」
「你。」
陳到氣得小臉通紅,猛一甩袖子。
此時,劉備領著幾位貴賓經過,吳班、陳到趕緊停下爭吵,躬身拱手。
「這些學子,佩戴的是何物?」
劉備身旁,中山大商蘇雙看見吳班、陳到腰間垂著白毦,好奇問道。
「我這學堂名曰興義堂,以忠義為本,想當年蘇武被匈奴扣留,持白毦節杖牧羊,終歸漢土。」
「我於是讓學子們佩戴,以示向先賢學習之心,這些白毦都是我親手編織的。」劉備介紹道。
「原來如此。」
蘇雙捋著鬍子道:「蘇武也是蘇家人,你這學堂既然崇尚蘇武,我說什麼也得捐資一筆,玄德公不要推辭。」
「多謝,捐資助學,乃是善舉,我們將為蘇先生立碑紀念。」劉備笑著說道。
聽說蘇雙捐錢,還能立碑紀念,其餘商人士紳也跟著要捐錢。
「玄德公,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機會。」
「捐資助學,我可是一直都在干啊。」
劉備趕緊答謝道:「多謝各位。」
眾人走著走著,蘇雙請劉備借一步說話。
「玄德,聽說涿郡別部撤銷了,那我的商路……」
劉備笑道:「涿郡別部撤了,但兵馬還在,只是化為了私家部曲。今後我每個月派出一百部曲,以商社護衛的名義,保護你的商路,如何?」
「甚好,甚好!」蘇雙笑著說道。
將領擁兵自重,拒絕裁軍,乃是大罪,但私蓄部曲,是很多世家豪族都在幹的事情。
劉備按照其中規則行事,即便是幽州刺史劉虞,也不能冒著犯眾怒的風險挑理。
當然,這裡面還有鄒瑤之功,鄒瑤掌管細作之事,在薊城官員身邊安插了許多自己人,平日裡沒少為劉備吹耳旁風,說好話。
這一日,鄒瑤也在,代替劉備夫人接待女賓,只是身在後院。
祭祀開始,眾人各自站到該站的位置。
劉備在聖人雕像一側,看著眼前的眾位學子,嘴角微微揚起。
這些學子不會按照腐儒的教學方式教育。
他們將半日習文,半日講武,著重學習兵法和騎射。
而他們腰間的白毦,將成為他們的標識,過不了多長時間,一支精銳之師,便會嶄露頭角。
大漢的沒落,一方面是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另一方面是軍隊的腐朽。
要三興大漢,必要有一支年輕銳氣的精銳之師。
儀式完畢,學堂開啟,這支精銳之師將開始塑造。
……
冰天雪地中,一條黑色的線條貫穿期間,乃是遼東通往涿郡的道路。
一行十幾騎快速前行。
到了涿郡郊外,為首之人一勒韁繩,戰馬四蹄繃直,堪堪停下。
來人便是遼東屬國國相公孫瓚。
到了一處莊園塢堡,手下騎士前去拜見。
不多時,劉備攜文武出門相迎。
「兄長。」
公孫瓚翻身下馬,臉色有些不快。
「玄德,你好自在啊,這就當富家翁了。」
「兄長裡邊請。」劉備伸手邀請。
「哼!」
公孫瓚邁著闊步走進大門。
塢堡的設計都差不多,有前後兩門,四座塔樓,周圍是高牆,內部有營房、倉庫、武庫,既可以滿足主人生活起居,也可用於抵禦外敵。
幾人來到正廳,劉備請公孫瓚坐上首座,又讓眾人落座。
侍從上茶,公孫瓚喝了一口,氣呼呼道:「玄德,你真是我的好兄弟啊!你不知道我和劉虞的關係嗎?他說裁軍,你就裁軍?」
劉備等公孫瓚情緒稍稍緩和,這才說道:「兄長,我畢竟在大將軍屬下,劉虞代表朝廷,我還能公開反對嗎?」
回幽州前,何進就提醒劉備,回幽州看一看。
劉備早已猜到,何進知道劉虞要裁軍,這才提醒自己回幽州看看。
一旦自己感覺難以應對,向何進求助,那麼便要答應何進,去涼州作戰。
並非劉備貪生怕死,只是涼州的水不是一般得深,去了恐怕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裁軍之事,已經被劉備化解,自己便有底氣拒絕去涼州了。
當然,事情不可能讓各方都滿意,比如公孫瓚就不滿意。
原本公孫瓚想拉劉備做攻守同盟,沒想到劉備直接響應裁軍。
公孫瓚已經領教到了劉虞的手段。
劉虞是個名望極高之人,深受世家大族推崇,又和胡人關係極好,能和他們的首領說上話。
劉虞一邊安撫胡人,讓他們停止作亂,一邊鼓動世家大族,斷了對漢軍軍隊的資助。
在幽州,養兵的負擔極重,沒了胡人的外部威脅,世家大族自然會聽從劉虞的,盡力減少開支。
這便能逼著眾將領裁軍。
公孫瓚認為,劉虞和這些世家大族都是目光短淺之輩。
胡人崇尚劫掠,初期尚能好好和漢地貿易,一旦發現漢軍軍力不足,立即會從商人變成劫匪。
一旦胡人行動起來,嘗到劫掠的甜頭,再想按住他們就難了。
「玄德,你不該裁軍!」公孫瓚氣憤說道。
劉備笑著說道:「兄長,你只看到我散去了兵馬,卻不知道我放兵馬去屯田,我的兵力其實並未減少,如果兄長願意……」
「我沒興趣!」
公孫瓚擺手道:「屯田之法,沒個三年五載看不到成效,我可等不及,有這功夫,我不知道能殺多少胡人。」
「這……」
劉備微微嘆了一口氣。
公孫瓚沉聲道:「玄德,人各有志,為兄也不為難你,你如今效力大將軍,乃是正道,為兄也一心匡扶漢室,還望引薦。」
「兄長……」
「上酒!」公孫瓚朗聲道。
房間中一片沉寂。
劉備對張飛點了點頭,張飛立即取酒來。
公孫瓚端起一碗酒道:「玄德,我們的兄弟情誼,都在酒里,幫不幫為兄,就看你仗不仗義了。」
「這……」
沒等劉備說話,公孫瓚將碗中之酒一飲而盡,雄鷹般銳利的目光直盯著劉備。
「既如此,兄長先不要回遼東了,跟我一起去大將軍府,我引薦就是了!」
「痛快!痛快!你劉玄德還是我公孫瓚的好兄弟。」
……
二月便要商議攻羌之事。
劉備領著吳班回歸雒陽,邀公孫瓚同往。
一路上,公孫瓚高興至極,劉備心裡則有些忐忑。
這次見何進,商議的是攻羌,何進必然鼓動部下前往。
公孫瓚一入大將軍府,肯定急著立功,不用何進多說,他便會急著上前。
明知接下來是一場大敗,這不是把兄弟往火坑裡推嗎?
但是現在的公孫瓚,什麼話都聽不進去,一心只想著立功,擺脫劉虞的束縛。
一行人來到雒陽,劉備請公孫瓚回家。
吳倩和吳懿早已在等待。
公孫瓚看見吳倩,便高興地說道:「玄德,這就是未過門的弟妹吧,真是一位大美人。」
吳倩聽見公孫瓚誇讚,眼睛眯成了兩道彎彎的線。
「兄長,裡邊請。」
到廳堂中坐下,話沒說幾句,公孫瓚就急著要見何進。
劉備沒有辦法,只好領著引薦。
兩人騎馬來到大將軍府,向守衛通報。
「大將軍有請。」
侍從引二人來到後堂,何進正在等待。
「玄德,聽說你要為我引薦一位人才。」何進起身道。
沒等劉備說話,公孫瓚上前拱手道:「遼東屬國相,公孫瓚,拜見大將軍。」
「不必多禮。」
何進笑著說道:「伯圭的大名,某早有耳聞,吾得伯圭,如得千軍萬馬。」
如今攻羌在即,何進正是用人之際,對待公孫瓚,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
公孫瓚也很受用,臉上滿是得意神情。
何進請二人坐下,立即換了一副哀怨的表情。
「朝廷攻羌,就怕羌人騎兵厲害,苦無應對之法?」
「哈哈哈!」
公孫瓚笑道:「大將軍何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你說羌人騎兵厲害,卻不知幽州游騎才是真的天下無敵!」
「竟有此事?」何進開始裝糊塗,雖然他智力一般,但對付公孫瓚還是沒問題的。
公孫瓚來到廳堂中央,拱手道:「大將軍如若不信,可讓我召集幽州游騎,去涼州和羌人一戰,孰強孰弱,自見分曉!」
中軍營房中,炭火正旺。
關羽點頭道:「如果能設立學堂,便可招收平民子弟,讓他們也有機會學春秋大義。」
此時,營房中聚集著許多文武。
張鈞聽完關羽的話,臉上露出了不屑的表情,直接潑了一盆冷水。
「關將軍,你可知何為經學?你私設學堂,沒有經學大家的認可,即便學了春秋大義又如何?」
「而且你招收平民子弟,讓他們參與學問,必會動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你這不是給將軍添亂嗎?」
營房中一時安靜下來。
張飛咳了一聲道:「俺也聽說過,習文之人,如果沒有經學大家的認可,即便再有學問,也是沒用。」
關羽皺眉道:「習文也有這麼多彎彎繞?」
看關羽一臉愁容,劉備笑了笑道:「雲長,這個你不用擔心,你儘管辦學堂就是了。」
張鈞冷冷笑了笑道:「方今我朝以儒為尊,講究的就是等級有序,給平民百姓機會,實非正道。」
關羽臉頰漲紅,沉吟片刻道:「難道平民子弟,就該一輩子沒有出路嗎?」
「平民,乃至奴隸,生來就是這個命,有時候真得認命,不是每個人都如關將軍一樣,能遇到貴人。」張鈞抄著手道。
「我不服!」關羽怒道。
張飛看關羽生氣,勸說道:「二哥,俺覺得張先生說得挺有道理,你看俺,祖上平民出身,再有錢也是個豪強,士人們終究是看不上俺們家。」
劉備嘆了一口氣。
張鈞說得雖然難聽,但卻是事實。
這時侯,選賢任能主要看出身門第和家學淵源,唯才是舉被視為旁門左道。
但做為眾人的主心骨,劉備必須為大家統一思想。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子曰有教無類,聖人尚且不在乎出身門第,我們還能違逆聖人的意思嗎?」
「這?」
張鈞本想說,聖人之言是聖人之言,當下時勢是當下時勢。
可張鈞也是儒家門生,不能公開反駁聖人之言。
「大哥說得是。」關羽表情立即舒緩了一些。
張飛也震聲道:「就是,一切聽俺大哥的就是了,誰要敢違逆俺大哥的意思,俺張飛的刀可不留情!」
軍營之中,自然是掌兵之人說話算話,張鈞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再者,劉備是自己的女婿,自己這個老丈人還能拆台嗎?
「將軍所言極是。」張鈞拱手道。
簡雍見眾人不再爭論,便笑著說道:「明日我就選址,建立學堂。」
「學堂總得有個名字吧。」張飛笑著說道。
「益德有何高見?」簡雍問道。
張飛想了想道:「不如就叫劉氏學堂。」
「你以為開肉鋪呢?」關羽被張飛逗笑了。
張飛撓了撓頭道:「俺學識淺薄,還請大哥想個名字吧。」
關羽忽然感覺,張飛拍馬屁的本事還真是一絕,這就是所謂的拋磚引玉吧。
劉備笑了笑道:「我們的學堂,要崇尚忠義,不如就叫興義堂。」
「興義堂,好名字!」張飛憨笑道。
劉備想了想道:「咱們招收的學子,要在十二歲到十五歲之間,這時的孩子心智懵懂,最好教育。」
「不僅要招收平民子弟,還要招收豪強子弟,甚至大族子弟。」
「若是邀大儒授課,我也能請來,以他們的名頭,吸引弟子不難。」
……
這個年關,對於涿郡別部來說,十分忙碌。
別部撤銷,士卒遣散。
之前討伐張燕,郭勛給的軍費還沒用完。
劉備命軍中百人將自選地域,建立塢堡,以這些錢財給予支持。
兵力雖然藏於民間。
但眾百人將需要定期到關羽住處議事,其實和軍中差不多。
另外,簡雍買了一處宅院,建立學堂。
劉備有盧植弟子的名頭,涿郡本地之人十分認可,紛紛攜子侄求學,不止涿郡,中山、安平等郡國的子弟也有來求學的。
……
這一日,是學堂開學之日,涿郡官員賢達齊聚,周圍郡國也有不少名流到場。
今日要祭祀聖人,儀式正在準備,幾十名參與祭祀的學子穿著新衣,在學堂廣場等待。
吳班扮演學子,混入其中,維持秩序,陳到則是真的學子,正等著參加儀式。
「陳到,以後好好學,機會來之不易。」吳班仿佛一個小大人,對陳到諄諄教導。
陳到冷哼一聲道:「我陳家子弟,沒有不勤於學業的,我的學問未必不如你。」
「可惜。」
吳班笑道:「你們陳家被禁錮,有再多的學問,也無法入仕為官。」
「你。」
陳到氣得小臉通紅,猛一甩袖子。
此時,劉備領著幾位貴賓經過,吳班、陳到趕緊停下爭吵,躬身拱手。
「這些學子,佩戴的是何物?」
劉備身旁,中山大商蘇雙看見吳班、陳到腰間垂著白毦,好奇問道。
「我這學堂名曰興義堂,以忠義為本,想當年蘇武被匈奴扣留,持白毦節杖牧羊,終歸漢土。」
「我於是讓學子們佩戴,以示向先賢學習之心,這些白毦都是我親手編織的。」劉備介紹道。
「原來如此。」
蘇雙捋著鬍子道:「蘇武也是蘇家人,你這學堂既然崇尚蘇武,我說什麼也得捐資一筆,玄德公不要推辭。」
「多謝,捐資助學,乃是善舉,我們將為蘇先生立碑紀念。」劉備笑著說道。
聽說蘇雙捐錢,還能立碑紀念,其餘商人士紳也跟著要捐錢。
「玄德公,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機會。」
「捐資助學,我可是一直都在干啊。」
劉備趕緊答謝道:「多謝各位。」
眾人走著走著,蘇雙請劉備借一步說話。
「玄德,聽說涿郡別部撤銷了,那我的商路……」
劉備笑道:「涿郡別部撤了,但兵馬還在,只是化為了私家部曲。今後我每個月派出一百部曲,以商社護衛的名義,保護你的商路,如何?」
「甚好,甚好!」蘇雙笑著說道。
將領擁兵自重,拒絕裁軍,乃是大罪,但私蓄部曲,是很多世家豪族都在幹的事情。
劉備按照其中規則行事,即便是幽州刺史劉虞,也不能冒著犯眾怒的風險挑理。
當然,這裡面還有鄒瑤之功,鄒瑤掌管細作之事,在薊城官員身邊安插了許多自己人,平日裡沒少為劉備吹耳旁風,說好話。
這一日,鄒瑤也在,代替劉備夫人接待女賓,只是身在後院。
祭祀開始,眾人各自站到該站的位置。
劉備在聖人雕像一側,看著眼前的眾位學子,嘴角微微揚起。
這些學子不會按照腐儒的教學方式教育。
他們將半日習文,半日講武,著重學習兵法和騎射。
而他們腰間的白毦,將成為他們的標識,過不了多長時間,一支精銳之師,便會嶄露頭角。
大漢的沒落,一方面是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另一方面是軍隊的腐朽。
要三興大漢,必要有一支年輕銳氣的精銳之師。
儀式完畢,學堂開啟,這支精銳之師將開始塑造。
……
冰天雪地中,一條黑色的線條貫穿期間,乃是遼東通往涿郡的道路。
一行十幾騎快速前行。
到了涿郡郊外,為首之人一勒韁繩,戰馬四蹄繃直,堪堪停下。
來人便是遼東屬國國相公孫瓚。
到了一處莊園塢堡,手下騎士前去拜見。
不多時,劉備攜文武出門相迎。
「兄長。」
公孫瓚翻身下馬,臉色有些不快。
「玄德,你好自在啊,這就當富家翁了。」
「兄長裡邊請。」劉備伸手邀請。
「哼!」
公孫瓚邁著闊步走進大門。
塢堡的設計都差不多,有前後兩門,四座塔樓,周圍是高牆,內部有營房、倉庫、武庫,既可以滿足主人生活起居,也可用於抵禦外敵。
幾人來到正廳,劉備請公孫瓚坐上首座,又讓眾人落座。
侍從上茶,公孫瓚喝了一口,氣呼呼道:「玄德,你真是我的好兄弟啊!你不知道我和劉虞的關係嗎?他說裁軍,你就裁軍?」
劉備等公孫瓚情緒稍稍緩和,這才說道:「兄長,我畢竟在大將軍屬下,劉虞代表朝廷,我還能公開反對嗎?」
回幽州前,何進就提醒劉備,回幽州看一看。
劉備早已猜到,何進知道劉虞要裁軍,這才提醒自己回幽州看看。
一旦自己感覺難以應對,向何進求助,那麼便要答應何進,去涼州作戰。
並非劉備貪生怕死,只是涼州的水不是一般得深,去了恐怕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裁軍之事,已經被劉備化解,自己便有底氣拒絕去涼州了。
當然,事情不可能讓各方都滿意,比如公孫瓚就不滿意。
原本公孫瓚想拉劉備做攻守同盟,沒想到劉備直接響應裁軍。
公孫瓚已經領教到了劉虞的手段。
劉虞是個名望極高之人,深受世家大族推崇,又和胡人關係極好,能和他們的首領說上話。
劉虞一邊安撫胡人,讓他們停止作亂,一邊鼓動世家大族,斷了對漢軍軍隊的資助。
在幽州,養兵的負擔極重,沒了胡人的外部威脅,世家大族自然會聽從劉虞的,盡力減少開支。
這便能逼著眾將領裁軍。
公孫瓚認為,劉虞和這些世家大族都是目光短淺之輩。
胡人崇尚劫掠,初期尚能好好和漢地貿易,一旦發現漢軍軍力不足,立即會從商人變成劫匪。
一旦胡人行動起來,嘗到劫掠的甜頭,再想按住他們就難了。
「玄德,你不該裁軍!」公孫瓚氣憤說道。
劉備笑著說道:「兄長,你只看到我散去了兵馬,卻不知道我放兵馬去屯田,我的兵力其實並未減少,如果兄長願意……」
「我沒興趣!」
公孫瓚擺手道:「屯田之法,沒個三年五載看不到成效,我可等不及,有這功夫,我不知道能殺多少胡人。」
「這……」
劉備微微嘆了一口氣。
公孫瓚沉聲道:「玄德,人各有志,為兄也不為難你,你如今效力大將軍,乃是正道,為兄也一心匡扶漢室,還望引薦。」
「兄長……」
「上酒!」公孫瓚朗聲道。
房間中一片沉寂。
劉備對張飛點了點頭,張飛立即取酒來。
公孫瓚端起一碗酒道:「玄德,我們的兄弟情誼,都在酒里,幫不幫為兄,就看你仗不仗義了。」
「這……」
沒等劉備說話,公孫瓚將碗中之酒一飲而盡,雄鷹般銳利的目光直盯著劉備。
「既如此,兄長先不要回遼東了,跟我一起去大將軍府,我引薦就是了!」
「痛快!痛快!你劉玄德還是我公孫瓚的好兄弟。」
……
二月便要商議攻羌之事。
劉備領著吳班回歸雒陽,邀公孫瓚同往。
一路上,公孫瓚高興至極,劉備心裡則有些忐忑。
這次見何進,商議的是攻羌,何進必然鼓動部下前往。
公孫瓚一入大將軍府,肯定急著立功,不用何進多說,他便會急著上前。
明知接下來是一場大敗,這不是把兄弟往火坑裡推嗎?
但是現在的公孫瓚,什麼話都聽不進去,一心只想著立功,擺脫劉虞的束縛。
一行人來到雒陽,劉備請公孫瓚回家。
吳倩和吳懿早已在等待。
公孫瓚看見吳倩,便高興地說道:「玄德,這就是未過門的弟妹吧,真是一位大美人。」
吳倩聽見公孫瓚誇讚,眼睛眯成了兩道彎彎的線。
「兄長,裡邊請。」
到廳堂中坐下,話沒說幾句,公孫瓚就急著要見何進。
劉備沒有辦法,只好領著引薦。
兩人騎馬來到大將軍府,向守衛通報。
「大將軍有請。」
侍從引二人來到後堂,何進正在等待。
「玄德,聽說你要為我引薦一位人才。」何進起身道。
沒等劉備說話,公孫瓚上前拱手道:「遼東屬國相,公孫瓚,拜見大將軍。」
「不必多禮。」
何進笑著說道:「伯圭的大名,某早有耳聞,吾得伯圭,如得千軍萬馬。」
如今攻羌在即,何進正是用人之際,對待公孫瓚,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
公孫瓚也很受用,臉上滿是得意神情。
何進請二人坐下,立即換了一副哀怨的表情。
「朝廷攻羌,就怕羌人騎兵厲害,苦無應對之法?」
「哈哈哈!」
公孫瓚笑道:「大將軍何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你說羌人騎兵厲害,卻不知幽州游騎才是真的天下無敵!」
「竟有此事?」何進開始裝糊塗,雖然他智力一般,但對付公孫瓚還是沒問題的。
公孫瓚來到廳堂中央,拱手道:「大將軍如若不信,可讓我召集幽州游騎,去涼州和羌人一戰,孰強孰弱,自見分曉!」